《出师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2、学习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
3、了解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忱,了解他的政治主张,特别是对后主刘禅的劝勉。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目的2、3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复习
1、请在括号里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⑴。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士之气,⑵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⑶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⑷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⑸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⑹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⑺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⑻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⑼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⑾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⑿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二、要点回顾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3、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3)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
佞。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
(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深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6、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7、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三、强化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苟全性命于乱世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亡命天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面两句话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下列关于课文第一节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四、拓展练习
(一)(2015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1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4)平居无私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于危难之间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3、翻译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译文: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5分)
(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包拯告诫后世子孙要。(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
(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1分)
(二)(2015江苏镇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共13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公①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②难行者。遇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我所不及。”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公曰:“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此赀③本不过数百钱耳,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恕汝也。”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是不能改矣。”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④。
【注释】①公: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②窒碍:阻碍。③赀:通“资”。④没(mò)世: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随命仆市棉花斤余:
(3)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4)是不能改矣:__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句子的意思。(4分)
(1)陟罚臧吾,不宜异同。
译文:
(2)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译文:
7、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3分)答:
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____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批评后主有“”(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2分)
(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9-12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臣本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何闻信亡()④王许之()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
11、【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
答:
12、【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
教学反思:
《出师表》参考答案
强化练习
1、D2、D3、B4、B
拓展练习
1、(4分)(1)为……而死(2)身份地位,出身低下(或见识浅陋)
(3)给予,送给(4)书信
2、(2分)C
3、(4分)(1)(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
4、(5分)(1)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
(2)亲贤远佞;廉洁自律(或清正廉洁)(3)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
【附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5、(1)“显示”或“表明”(2)买(3)偶尔(4)“这”或“这种人”“这人”(一个1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涉及的同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6、(1)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不同)。(2分)(2)小偷哭着离开,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2分)【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1)关键词“陟罚臧否”“异同”。(2))关键词“去”“者”。
7、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致其终生无法偷盗。(共三点,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时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先从文中找出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述。
8、赏罚得当(1分,赏罚分明.有奖有罚,赏罚公平等意思都对)偏私(1分)【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文是诸葛亮对君主刘禅的劝谏,要他做到赏罚公平,同时委婉地道出他对后宫“偏私”的错误行为;乙文中'写到了知县对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进行表彰宣扬,对小偷进行一定的惩罚,做到了有奖有罚。
【附译文】
陆知县空闲时.(常常)带一本书和一差役,一村一村结合时事讲解乡规民约,百姓都很喜欢听,(他讲的)通俗易懂、理由充分,容易(让人)遵从,没有阻碍和难以做到的。(陆知县)遇到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立即表彰宣扬,并且为了他感叹赞赏说“我比不上啊。”凡是抓到小偷,就(会对他)说:”你也是有人心的人啊,何至于做这种事7”小偷回答:“小人(这是)被贫穷逼迫罢了。”陆知县说:“这不难(解决)。获得利益最丰厚的事,没有什么比得上纺棉织布,.而且人人能做这事。”随即命令仆人买一斤多棉花在公堂的右侧,把纺棉的方法教给小偷。又说:“学会了,就放了你,学不会,就是你懒惰,加倍惩处。”小偷希望很快被释放,没有不专心学习的,几天时间,就学会纺棉了。陆知县说:“这本钱只不过几百钱,现在几天之内,已经赚取了许多,除去你的伙食钱外,还剩余几百钱,你回家就从事这个职业。如是再-犯,是不会饶恕你的。”小偷哭着离开,(像这样)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偶尔又犯的,就先打他(一顿),然后再教导他,并罚他在公堂上纺一个月棉花。屡教不改的,就说:“这种人不能改变了。”(然后),派两个差役用胳膊夹住他,急速走上一千多步,用热醋(从他口中)灌入,当一碗醋喝到一半的时候,让一人突然拍他的背部,(小偷)就会咳嗽不止,一辈子治不好,再也不能做小偷民.(只好)仍旧纺棉,一直到死。
9、⑴平民,(2)身份低微(3)听说(4)答应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10、(1)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1(2)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的运用。(1)关键词“顾”“咨”和倒装句式。(2)关键词“所以”“去”。
11、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难,(1分)从而发愤图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实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
12、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2分)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段中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附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主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 《出师表》的复习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出师表》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出师表》的复习教案(通用10篇)02-21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03-19
语文写字复习教案03-19
关于认识自我复习教案03-20
整式的乘法小结与复习教案03-20
高三数学的复习教案03-19
卤族元素复习教案设计10-26
关于科技作品阅读复习教案03-19
复习必修三课本的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