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修三课本的教案

2024-03-20

复习必修三课本的教案

  复习必修三课本的教案

  教学设想

  1、 主要就与高考联系紧密的课本知识进行梳理。

  2、 课堂复习计划用6课时,练习及评讲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复习必修三的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明确目标。

  1、 了解必修三的课文结构。

  2、 了解重点课文的内容。

  二、 总体介绍。

  必修三共设置四个专题:

  祖国土

  号角,为你长鸣

  文明的对话

  寻觅文言津梁

  三、 专题回顾。

  (一) 第一专题:祖国土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

  第一板块“江山多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

  第二板块“颂歌的变奏”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二) 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

  本专题既是“人与自我”,也是“人与社会”的重要命题,意在引发学生关注个人操守,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了解伟大人物为信仰和理想无私奋斗的精神,了解底层社会人物恪守道德准则,维护社会公正的品格,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板块“烈士的抉择”为两篇文言文,介绍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在民族存亡、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舍生取义的精神。

  第三板块“底层的光芒”由一篇外国小说和一篇中国现代散文组成,从不同侧面介绍底层劳动者的高尚品格,

  第三板块“殉道者之歌” 为三首中外名诗,中国的战国纷争、俄罗斯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美国的南北战争都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个人的人格有着怎样的作用,学习材料展现了屈原、十二月党人和林肯一类人物的人格追求。

  三个板块的学习都围绕人与社会的命题展开,让学生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

  (三) 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

  文明的对话是一个亘古以来就已存在,并且世世代代都在探讨的问题,在当今世界尤为突现出它的重要性。

  华夏文明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情感认同和身份纽带。它不仅有着自洁和自强的能力,还有兼容的气度和灵动的智慧。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拒绝抱残守缺,反思我国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长处,以发展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文明之中可贵的人文精神,用以化解当今世界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异质文明,推动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传播与交流,开展文明对话,这样就能使我们共居的地球村和平、安宁、幸福、进步,就能使人类文明得到长足的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繁荣。

  本专题共分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审视传统”选入学术论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文章阐释了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指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揭示出文明对话的作用。

  第二板块“认识与沟通”选入序言《发明与发现的国家》和《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前者说明了华夏文明的地位以及它在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后者从感性和理性两级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结构性差异以及它们的互补性关系。

  第三板块“拿来与接纳”选人杂文《拿来主义》与《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等两篇。前者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着重谈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接受外来文化。后者从平常事物之中看中西文化是怎样相互渗透和融合的。

  (四)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

  本专题是一个梳理文言文学习方法的专题,由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板块“因声求气”教学必须以“读”为重点,以“读”为主线,以“读”为主要的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总结的读书方法,当然也应该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文章,全文以对话为主,诵读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话的诵读。

  《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疏,虽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这种内容充实、形式典雅的文风,成为后世奏议类文章的典范。教学时,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论述“居安思危”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适当讲一讲成语典故的出处,以加深理解,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仍是诵读教学。本文诵读的处理,关键在于能否读出这篇文章骈散结合的语言魅力和魏徵忠心耿耿、犯颜直谏的精神品格。

  第二板块“仔细理会”的设计用意是教会学生掌握“解读”文言的一些基本方法。板块的两个“文本研习”的习题设计,分别从词类活用特点的归纳、古今义规律的找寻、根据语境推敲词义(虚词、实词)、句意翻译、文意理解、赏析评点、质疑发新的角度系统地以灵活的方式设计寻觅津梁的题目。

  第三板块“融会贯通”教学,可以“活动体验”的三项活动为核心。

  四、作文引导

  素材1:《祖国山川颂》一文通过对祖国壮美河山的描绘,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祖国自然风景、祖国土地、祖国劳动人民的热情之情。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坚强不屈、充满生机的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对坚强、勇敢、满怀信心的祖国劳动者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应用提示:这则素材可以用于与“颂祖国”“赞家乡”等有关的作文中,有些语句可以直接引用。另外这篇文章直抒胸臆的笔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素材2:长江三峡山陡、流急、滩险,景色雄奇瑰丽。经历种种艰险,才能体会到这种壮美。

  应用提示: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经历了艰辛才能欣赏到美景。生活中也是这样,只有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尝到生活的甘甜。这则素材可用于与“艰险与壮美”“努力与成功”“付出与收获”等有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

  素材3: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应用提示:这几句话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不畏强权,不怕牺牲,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的功绩;进而阐明了一种生死价值观和“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社会责任感。这则材料可用于与“人生的价值”“生死观”“责任”“舍生取义”等有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

  素材4:鞋匠格斯拉兄弟宁可穷死饿死,也绝不做对不起自己手艺的事情,这就是高品质。人有了品质,鞋就有了品质,别人觉得这种品质很迂腐,连顾客都忍受不了这样的精益求精,以至于失去了所有主顾,但鞋匠只求问心无愧。品质是鞋匠的生命。

  应用提示:格斯拉兄弟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尊严,诚实守信,朴实厚道。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有希望,是因为总有格斯拉这样的人守护着社会的良知。这则素材可用于与“品质”“尊严”“执着”等有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

  素材5: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

  应用提示:人们不应该一味地否定过去,而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未来。这则素材可用于与“过去与未来”“继承”等有关的作文中。

  素材6:《鸿门宴》中刘邦的性格特点和善于用人,虚心向张良请教,从而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躲过杀身之祸,趁机脱逃。囤积力量,遍施仁政,最终大败项羽,意气风发,成就大汉天威。而项羽则刚愎自用,不善用人,最终落得自刎乌江。俗话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我们的个性、品质才会越来越完善。

  应用提示:这则素材可用于与“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谏入流”“意气”等立意有关的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中。引用时要注意角度,可以正反对比,也可只谈一个方面,但要跟中心统一。

  材料7:《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然后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最后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应用提示:这则素材可以用于与“忧患意识”“创业与守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有关的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中。文中的名句可直接引用。

  • 相关推荐

【复习必修三课本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必修1复习教案设计06-23

语文必修三课本《西西弗的神话》教学设计07-02

雷雨课本教案06-01

渔父课本教案06-16

课本白杨解析教案06-22

竹影课本教案06-17

语文课本《妈妈》的教案06-07

课本剧称赞的教案06-08

认识时间课本教案参考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