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衣带赞》是由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牺牲前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此内容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衣带赞》,是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死后,人们在其衣服里发现的作品。
文天祥大义凛然地走上了刑场。临刑前,万人观睹,文天祥殊为从容,对吏卒说:“吾事已毕,心无怍矣。”南向拜而死。在他遗体所着的衣服中,人们发现了他留下的《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忌日再读《衣带赞》
今天,每年的1月9日,是南宋最后一位丞相文天祥的忌日。
这是按公历推算的结果。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即1283年1月9日,文天祥于现在的北京就义,享年47周岁。如按阴历计算,文天祥逝世的忌日则为2011年1月12日(阴历12月初九)。
文天祥一生事迹,可以参考有关史料,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读读我写的其它有关博文。
文天祥之所以千古留芳,自古以来受到中国人的敬爱,甚至连他当时的敌人,他的死敌也要敬他三分,是因为他平生光明磊落、不惧强权、精忠报国、誓死捍卫中华文明,为民族大义死而后已。除了最著名的《过零仃洋》诗篇中让人刻骨铭心的末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外,还有他的《衣带赞》,同样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衣带赞》实际是后人在他就义时穿着的衣物衣带中找到的绝笔遗言中的一段赞文。原文全文如下: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后人将最后赞文的内容简称为《衣带赞》,这《衣带赞》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赞”,其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赞”,是其文体名。“赞”,本意为赞美,作为文体也可用于评述。从六朝开始,文与史的区分日趋明显,六朝人将史书的赞论视为“文”。“赞”已被作一种特殊的独立文体对待,这主要是因为赞论讲究声律、对偶、辞藻、用典,合乎当时流行的骈文文体特征。“赞”常以一种押韵的'四言句写成,篇幅相对都比较短小。在《文心雕龙·颂赞篇》中有专门的表述:“赞者,明也,助也。”。由此可见,“赞”有多种用法,其中就有阐明意蕴的意思。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把“赞”分为杂赞、哀赞、史赞三类。认为杂赞专用于褒美人物、文章、书画等;哀赞专用于哀人之殁而赞扬其德操;史赞则词兼褒贬,可用于对历史人物的品评。这种分法确有合理之处,值得参考。
文天祥的《衣带赞》当属于哀赞一类,既是自己秉承的人生理念和崇尚的道德准则宣示,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更是留给世人的一块丰碑。
在狱中,文天祥不可能象齐恒公和孔子一样拥有欹(qī)器警示自己,也不可能如东汉崔瑗一样刻画、张挂自己的座右铭,但他却想方设法给自己制作了《衣带赞》。这不是座右铭,更胜于座右铭;随身携带,至死不渝。在囚牢中,文天祥不可能象岳飞一样,还请母亲在其背上刺下“精忠报国”的誓言,却早早在自己的衣带上题上《衣带赞》勉励、鞭策自己,誓死捍卫中华文明。这不是“岳母刺字”,实际更超“岳母刺字”!它不是长辈的叮嘱和要求,而是严于律己,个人对自已的自律。
今天,在文天祥的忌日再读《衣带赞》,更使人感慨万分、心潮澎湃。
近日,有些人担心:如果按过去的孔孟之道教育孩子,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可能要吃大亏,因此,反对用传统的经典去熏陶、培养未来的一代。甚至有些地方反对孩子全文背诵《三字经》,或者提出要对《三字经》等进行删减,这真是莫名其妙。
首先,什么是吃亏?什么是赚便宜?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持这种想法、说法的人自己弄清楚了没有?!难道一切向“钱”看就好?难道孩子个个崇洋媚外,从小就学着没钱捞钱,有钱移民就好?难道孩子一个个都是善于钻营、油嘴滑舌、八面玲珑就好?难道孩子人人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就好?其次,孩子自己也有其认知能力,这种说法的人难道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一点信心?!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在人生的长河中,在生活的磨砺下,孩子自会最终得出对自己最有用、最有价值的东西。做为父母长辈,又何苦早早就要把这些经过千百年来检验和实践得来的经典从孩子的视线中剔除,使孩子失去接受最好的文明教育和熏陶的机会。我并不是说过去留下来的所有经典都是好的,有些东西可能确实不符合现代工作、生活需求,有些甚至的确是糟粕,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批判地学习,让他们自己学会去芜存精、去伪存真,这难道不比回避、“绕道”更有意义?!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总是要有一点信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人总是要有一点骨气。如果不给孩子这些经典,又要给孩子什么?有比这些更好的精神粮食吗?!如果这也不给,那也没有,必然造成孩子的精神空虚,歪门邪道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歪风邪气自然大行其道,迷失的一代、迷失的民族自然而然。
一个人假若没有了自己的理想支柱,自然失去自己的主张,何异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如果失去自己的精神文明,自然无法立于世界之颠,受制于人、备受欺压在所难免。这是文天祥所担忧的,也是他决不允许的,因此,他宁愿舍生忘死、舍生取义。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在这一特殊日子里再读《衣带赞》,真的是荡气回肠、震聋发聩。由是以此小文以示纪念。
文天祥 - 传奇生涯
家世渊源
“富田文氏”是西汉蜀郡太守文翁的后裔,五代后唐时期文天祥先祖文时迁徙至今江西吉州,开吉州庐陵淳化乡富田文氏一脉。
文天祥在《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先君子尝考次谱系,文氏系成都徙吉,五世(七世—编者)祖炳然居永和镇,高祖正中由永和徙富田。”《宋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山先生纪年录》(后面称《纪年录》亦云:“庐陵文氏来自成都,公六世(七世—编者)祖炳然居永和镇,五世(八世—编者)祖正中徙富田。”所以现在有人把文天祥认作是客家人,是不确实的。
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有《文山先生集》传世。
乱世保国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昺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
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厓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尽忠南宋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厓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厓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 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不屈气节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
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被杀害。文天祥在刑场写下了绝笔诗:
昔年单舸走维扬,万死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雷变,气哇烟云草树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尘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载混毡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龙驭两宫崖岭月,貔貅万灶海门秋。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后人评价他:“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事业虽无所成,大节亦已无愧”肯定他主要不是名相,而是以名相能为烈士。
【文天祥衣带赞】相关文章:
衣带赞 文天祥11-11
文天祥衣带01-29
文天祥诗词12-22
文天祥从容05-15
《文天祥》课文11-18
文天祥研究11-16
文天祥古文11-13
文天祥反思11-12
形容文天祥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