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反思

2020-11-11 文天祥

  引导语:爱国英雄文天祥青侠骨丹心,大义凛然,下面是小编整理有关他的教案资料的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文天祥反思篇1:《文天祥》教学反思

  《过零丁洋》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关于过零丁洋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过零丁洋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过零丁洋教学反思由文学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层次清晰,通过反复朗读成诵,体现诗歌的朗读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较好,真正体现以学生的主题意识,并实施在具体的行动中。教师不仅帮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思维的发散,从某一点生发出去,向其他知识点扩张开去,做到知识的前后勾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是内涵,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适当补充历史史实,充分显示教师对文本理解和对学生的学情的了解。

  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诗意翻译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去活动,让学生去讨论问题,并在讨论环节中锻炼学生倾听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合作探究,可谓一举多得。

  教师注重学生的整体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全程参与,从课堂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基本上都有发言的机会。值得一说的是老师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当的给与表扬与赞赏,当然学生回答不足的时候,教师还是能针对性的指出不足。

  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要能走进教材也要能领着孩子走出教材。在知识拓展延伸这个策略上,老师能从课堂的教学之初贯穿到教学的始终,这一点是可喜可贺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还设计了拓展延伸,厚实底蕴,融说写于一炉。

  当然有成功之处就有不足之处,首现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具体表现在,对文天祥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实质还没有领悟到位,其实作者在文章的首联就说了他自己不会投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从小饱读儒家经典,自幼就经过经典熏陶,潜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根本“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虽然我在课堂补充了十三“经”,但没有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儒家的思想,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也给学生对文天祥的认识带来一个浅浅的缺陷。

  其次,在诗歌的教学上,我有了一个意外的设想,是不是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诗歌教学体现一个整体的序列。

  再次,诗歌教学要入准重点,当从文本出发,教给学生方法,当然这节课,我已经交给学生赏析的方法,但还是感觉力度不够,当重点的就要重重的讲,更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避轻就重,狠抓关键点。

  文天祥反思篇2:

  做为一名教师,在课堂及课外布置作业,让学生来进行有关知识的复习与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综观目前对学生的作业布置情况,则又不得不让人心忧了。分析一下老师们布置的作业,“抄写”二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枯燥的“抄写”带来的恶果就是对于学生来说,作业只是完成了老师的作业,而不是自己的作业,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慢慢地荡然无存。

  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发现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曾专门就作业的问题向我们一线的老师提出了诚恳的建议,提出作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在他伟大思想的引领下,笔者开始对学生作业布置方面的探索,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读”中乾坤大

  《文天祥》的作业则是我预先查了一些资料,就中国的古代史中一些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汇总,分发给学生进行补充阅读,全文的学习结束以后,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一重点部分在课后引导学生交流与讨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二、“写”中天地广

  学生的语文学习,如果只读不写,难免眼高手低,作为一名老师,要有一双会观察与会发现的“慧眼”,在课文中及时发现可以让学生进行“写”的 “补白点”,老师布置这样与课文的联系很紧密的“写”的作业,学生完成起来,既有范文可模仿,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一定会喜欢。

  三、“编”中兴致高

  平日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都特别喜爱画画,特别是课文的插图,他们总会用自己的想法在图画进行再加工,并且还会来上一段“解说词”,何不把他们的这种爱好“发扬光大”,让他们在快乐的“涂涂画画”中记住所学的知识,不是更好吗?于是,我想到了“手抄报”和“剪贴报”。

  作为一名老师,要用心地对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尽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多更广阔的天地,送给学生一对快乐的学习的翅膀,让他们在作业的天空中尽情翱翔,惟有如此,我们才会拥有越来越多聪明而可爱的学生!

  文天祥的榜样

  文天祥宁死不屈,一些人以为他是南宋爱国者的榜样,其实有许多人也是他的榜样。如果比较起来,也真的显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来。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他这个状元郎笔杆子比一般人强,有超强的谱爱国歌曲的能力。他如果活到现在,就是当宣传部长的好材料。

  公元1275年12月,文天祥任枢密院官的时候。都统米立兵败被俘,关进狱中。元行省遣黄万石来劝降他。老黄曰:我的官衔一个牙牌都写不完,不也是降了吗?米立曰:你是国家大臣,我不过是个小卒而已。但三世食赵氏禄,赵亡,何以生焉。吾乃被擒之人,当死,与你这投拜者不同。黄万石再三劝说,没有效果,米立遂后遇害。几乎所有的英雄走的都是这条路子:抵抗——被俘——劝降——不屈——遇害。而文天祥多了一项,以笔做刀枪,使自己能够名声在外。有人说这是对民众抵抗的呼唤和鼓舞。其实在这个时候发出什么呼唤,只能是造成无谓的牺牲。还是留得青山在吧,别再拉别人来垫背了。

  早在一个月前,元军在江西连取十一城时,黄万石为江西制置使。闻敌兵至,奔了建昌。都统制密佑与元军战,元兵呼问:降者乎?斗者乎?他回答是:斗者也!麾兵突进。元军围之数重,矢下如雨,佑身被三矢,犹挥双刀,率死士数十人突围南走。在渡河时,桥板断,被擒。元军欲降之,关押月余,终不屈。骂黄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申。元将命人以金符诱之,许以官职。但密佑拒不接受。元军找来他的儿子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行乞于市,就说是密都统的儿子,谁不可怜你,饿不死的。依然解衣请刑。在被害之后,元兵皆泣。密之先祖为密州人(山东诸城),后渡淮,居庐州(合肥)。

  黄万石为江苏江阴白沙人,南宋德祐中授江南西路制置使。据说在公元1277年寓居江苏武进西沥塘桥之西。说来,降元叛宋也并非是个坏人,民可归顺,官不可降吗?在允许的情况下,生命是值得爱惜的。如米立之死,人家黄先生是再三劝说,并不想让他死,死不解决问题的。一个新政权为什么不能接受,就仅仅他们当中有蒙古人吗?这样的民族观显然是狭隘了。

  在元军围安吉时,知州赵良淳和提刑徐道隆同守。范文虎致书诱良淳降,他将书焚毁,斩其使。及元兵追迫临安,朝廷召道隆入卫,而良淳率众独守。晚上,守将吴某开门投降,良淳命车归府。士兵止之曰:侍郎何自苦?良淳斥去之。遂闭门自经。而道隆未至临安,元军追及,一军皆没。道隆被擒,他乘守者稍殆,赴水死。长子亦赴水死。这两个人死的可真是干脆,他们没有号召欲和表现欲,说不活就不活了,也一样照汗青了。

  守在庐州的夏贵在面临元军阿术准备进攻时,以书抵伯颜曰:毋费国力,攻夺边城。若临安已经归附,边城还需要守吗?至是带所部降元,元以夏贵为淮西安抚使。这个夏贵,仍然可以为老百姓做事了。老夏有个家童名叫洪福,跟随夏贵积劳知镇巢军。贵既降,招福,不听,使其子往,福斩之。元兵攻城,久不拔,贵至城下,好语劝福,让福请他单骑入城,福信之。待门一开,伏兵一拥而入,冲进城里。洪福猝不及防,被擒。随后屠其城,夏贵要杀洪福全家。福子大源,呼曰:法只诛首谋,为何举家为戮?福斥曰:吾以一命报宋朝,何至告人求活!且大骂,数贵不忠。请南向死以明不背国。闻者流涕。

  在《元史》中,夏贵遣其使招之。守将洪福杀其使。夏贵至城下,福始降。阿术将其斩之。为何降也要斩,恐怕是杀使有关吧。也是的,不降可以,焚书可以,杀使就不好了,杀夏贵的儿子就更糟糕了。岂不是滥杀无辜吗?需要注意的是,在《元史》中没有屠城的内容,降都降了,何必屠城。说屠城的是《宋史忠义传》,元朝被妖魔化,至少在学术界已经是共识了。

  在一个王朝的最后时刻,国破是必然的了,而家亡则是未必。凡是归附之地,就不存在家亡。如文天祥的家就没有亡,他的亲人都活的好好的。他的江西老乡在生祭他的时候,就已经是逼着他去死了。如果不死,不是遭人耻笑吗?在南宋亡国之后,文天祥死扛了将近八年,他也知道家乡的人和宋遗民们等着他去死,这是宋朝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颗礼花弹,如果放出来了,家乡就有大光彩了,就可以建祠搞纪念了。在狱中的三年多里,文天祥的心里未必不在嘀咕,是不是没死的宋遗民已经在谣传他降了元朝,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动静呢?这事情可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影响就更加不好挽回了,文天祥终于想出了死掉的办法。

  如果文天祥真的是很坚决,就可以和别人一样,将全家关在房子里一把火烧死算了。也可以砍杀了他们,也可以都撺进井里去。但是老文不这样,他不想让他们死。为什么,老文以前过的日子是荣华富贵,声妓满前。他在被俘之时为四十二岁,就已经有了二子六女,也就是说,平均两年生一个的话。如果有夭折的,有流产的,说不定十多个子女都是有可能的,在古时候养育不可能百分之百存活吧。现在我们知道的是,他老婆连续下崽十六年,比岳飞还要厉害。能这样猛生狂生的人,自然田产、房产是不少的。如果家里人都死了,岂不是归了别人?他的老乡未必不打这样的主意。老文不傻,不能便宜了别人,于是他个人就慷慨赴死了。江西人是精明的,状元郎更超过了他们。有人说你有这个慷慨赴死的胆量吗?而文天祥就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必要跟文天祥比,比来比去没有结果不说,谁都不是好东西了。

  元朝又没有让文天祥去干坏事,甚至没有让他写个自首书。可是文天祥知道不死真的不行啊,他透露的心声是:“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他见到过千千万万投降或不死的人,人家其臭万年了吗?为什么偏偏他就会呢。奥秘就在这里,他属于众目睽睽的必死人物了。别人不死真的不会有什么的,而他真的一定会有什么的。文天祥是不能再等了,夜长梦多,好在他忠于如愿以偿了。

  文天祥的精神在一些人眼里就是爱国的精神,但是更适合于行将亡国者学习仿效的榜样。我们在上个世纪是见过这个精神再现的。因为也曾经灭亡了两个王朝。可以想想,有多少人以文天祥为师了吧。

【文天祥反思】相关文章:

文天祥课后反思11-18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反思(精选4篇)09-19

文天祥诗词12-22

文天祥从容05-15

《文天祥》课文11-18

文天祥研究11-16

文天祥古文02-26

形容文天祥02-21

文天祥故居02-09

衣带赞 文天祥 文天祥的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