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优秀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爬山虎的脚》优秀评课稿 篇1
王春青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设计有条不紊,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地达成了学习目标。检查预习时,当学生说出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时,老师就这样提示学生:下面我们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一看对于预习中你已读懂的内容,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对于读不懂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读书解决。这一方面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又是在引导学生学会经历学习过程:对于已经读懂的内容不要满足,对于没读懂的内容要力求通过自己读书探究解决。再如,在学生通过读书想象,了解到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与可爱后,老师就进一步总结鼓励:我们就应该这样一边读一边想,不但读懂了课文,而且还获得了美的体验。
这既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读书,就应该边读边想;而情感的熏陶,需要潜移默化地体验和感悟,等等。 这样,学生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不仅认识到了爬山虎的叶子与脚的特点,而且喜欢上了爬山虎这种植物,同时也学到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有利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抱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做教学的有心人,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不仅如此,在上课过程中,王老师还在课堂上采用学生动手画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认识。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认识,提高课堂效率。
《爬山虎的脚》优秀评课稿 篇2
李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这堂课:抓住重点,灵活多样,以画促学。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和课文重难点定位准确,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特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这堂课中的“画”。
从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十分准确地抓住了“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抓住特点进行具体生动描写的方法”这一重难点,灵活地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展开构建课堂主体。并且在这堂课中,巧妙地把一幅“画”融入到教学当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它的作用。
一、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从“爬山虎的样子,爬山虎怎么爬,体会爬山虎爬的`动词”三个问题出发构建课堂,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层层递进,解析爬山虎的脚,以及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作者用了什么动词写爬山虎的爬,让学生比较容易学生从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同时,在这堂课中,王老师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变化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细致入微的描写的表达方法,从而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有认真、仔细的态度。
二、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形式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对理论和实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李老师的这堂课,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上课伊始,老师便通过爬山虎的图片来导入课堂,紧抓儿童年龄特点,通过感官刺激,铺垫搭桥引路,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成功构建了有效的课堂情境。
李老师这堂课,还把师生互动引进课堂。在理解“巴”这个动词时,王老师请一位学生上台,在他的背上演示“巴”这个动作的特点,通过这样一个互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作者用词准确性的体会。
李老师的课上,还让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了有机结合。在“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这一部分时,李老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爬山虎“巴”住墙往上爬的动画,直观形象地先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一画贯穿、以画促学
李老师的“画”在课堂上使用了三次,第一次是利用图画的直观来理解课文的生字,给学生创造直观的识记条件;第二次是利用图画上爬山虎各个部位的方位来感受课文描写的准确;第三次是利用图画帮助学生体悟课文用词的精妙。同一张图用了三次,贯穿课堂的始终,各有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在第一次用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生字时,图画的形象性起到了很好的直观作用,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 相关推荐
【《爬山虎的脚》优秀评课稿】相关文章:
《爬山虎的脚》的评课稿05-27
《爬山虎的脚》评课稿(精选7篇)04-09
爬山虎的脚评课稿(精选6篇)09-13
爬山虎的脚评课稿(通用7篇)04-29
足球脚内侧传球评课稿05-17
小足球:脚内侧踢球评课稿04-28
优秀评课稿经典09-27
《草原》优秀评课稿03-21
优秀评课稿优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