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茶馆的评课稿

2020-11-03 稿件

  曹老师执教《扬州茶馆》,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1、老师神情亲切自然,语速不紧不慢,语音富有磁性,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在。

  2、前后呼应。教师从“馆”字入手,通过组词,理解了“馆”与地方有关,解决了字词教学的难点。结尾“为什么大家要到茶馆去?仅仅因为茶点的美味?”引导学生感受朱自清带给大家的当年茶馆的韵味,当年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把握住了中心。

  3、方法独特,化解难点。“兜揽”的理解,抓住叫卖声,形象地解决了这一词语的把握。理解中心句,通过反复读,根据出示的红色词语,引导读正确,读出理解,读懂了句子。针对重点小节“烫干丝”的复述,老师也指导得条理清晰。读句子、抓动词、看视频、说动作。由于引导得法,学生的复述也有条理。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准,也知道朱自清是一位语言大师。

  听曹老师的《扬州茶馆》,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味觉、嗅觉、听觉都充分调动起来,感受扬州茶馆的魅力。曹老师能够深入研究教材,牢牢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复述展开教学。尤其是烫干丝的过程,从一边朗读一边圈划词动词入手,接着理解动词“滗”,然后通过视屏让学生直观感受烫干丝的过程,最后根据老师的板书进行复述,就水到聚成了。这种细致的、小步子的教学设计,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尤其更能照顾到班级的中差生。如果老师在此基础上能设计一个相同类型的说话训练或写话训练,我想对学生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扬州茶馆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排球课评课稿01-02

散步评课稿01-18

白鹅评课稿01-16

统计评课稿01-15

蒲公英评课稿01-15

赶海评课稿01-14

脚印评课稿01-12

回声评课稿01-10

新疆评课稿01-09

色彩评课稿01-07

采蒲台的苇评课稿 《天上偷来的火种》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