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3、感受花的美丽,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幸福的无限向往。
教学重点:
诵读诗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与美丽
教学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分)
1、同学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海洋,花的世界,来欣赏花的美景。
2、欣赏完这些画面,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
3、诗人杜甫看到这样的美景会留下怎样的诗篇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篇以春花为题材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
三、齐读课题,解题(1分)
1、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解题。(春天,诗人在江边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四、初读古诗,整体感知(4分)
1、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2、指名读,师生点评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请根据老师大屏幕上的节奏停顿再来读一读。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有节奏的古诗更能体现诗的韵律美。
4、师实时配轻音乐指导读诗
师过渡语:我们仅仅对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还远远不够,要想进一步读出诗的韵味,就要理解古诗,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五、进入情境,自主学习(5分)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查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联系词语意思,谈谈对每句诗的理解。
(以上划横线的内容为学法提示)
六、学生交流、汇报自学结果(5分)
1、交流重点词语意思
江畔:江边。
独步:一个人散步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娇:形容莺歌柔美圆润可爱
恰恰:这里形容声音和谐动和听。
2、 让学生字迹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七、学生质疑解疑,体会作者的情感。(6分)
同学们,学习古诗和课文一样,需要善于提出问题。(课件出示金钥匙内容)
1、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学法推荐:快速浏览课文,用 “○”画出相关词语)
指名汇报,板书“花”“蝶”“莺”
2、诗人怎么描写这些景物?(默读古诗,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
指名汇报,相机指导感情朗读有关句子。
a、描写“花”:满 千朵万朵 压 低,这样描写,是为了说明花多、大、美、繁茂)
b、描写“蝶”:戏 时时舞 ; 描写“莺”:娇 恰恰啼
(戏蝶为什么“流连舞”?娇莺为什么“自在啼”?)(因为花多,自然就引来了五彩缤纷的蝴蝶好鸟儿,所以,作者写蝶和鸟是为了衬托花的繁茂。)
3、 诗人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景物?
(1)先让学生交流搜到的背景资料,师课件出示有关资料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因为诗人看到这些美景,心情比较愉悦,同时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幸福的无限向往)
4、体会古诗情景交融的写法
这首诗没有写人,但似处处有人,诗人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他轻松愉快的心情已经与春天融为一体,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更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5、理解题目中的“寻”字。
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写的。历经安史之乱的成都一片荒凉,到处是战争的创伤。像诗中所写的景象少见的,所以作者要寻找。
八、感情诵读,升华情感(3分)
在理解古诗所蕴含的感情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诵读古诗。(个别读 男女合读 师配乐读 全班学生配乐读)
九、拓展延伸(3分)
1、刚才我们一同跟随诗人杜甫到江边欣赏了那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的美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它的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去感受另一番美景吧。
课件出示: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杜甫的诗把我们一个美丽的世界,让我们领略到了诗的独特魅力。同学们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花的古诗,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八、师小结(1分)
刚才从大家交流的故事中,我们再次领略到古诗的神韵,望今后我们积累更多的古诗,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十、当堂检测(7分)
1、背诵古诗。
2、补充诗句,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黄四娘家花满蹊( )————————————————— 。
留连戏蝶时时舞,( )——————————————。
3、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这首诗通过写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和对自由幸福的——————。
十一、布置作业:
观察春天的一处景物,写下来,也可试着写一首小诗。
- 相关推荐
【《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花非花》教学设计06-08
《茉莉花》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04-16
《金色花》诗文朗读教学设计(通用10篇)10-10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多彩的拉花》教案设计02-25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国庆的教学设计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