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教学方案

2024-09-21

《错误》教学方案

  理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错误》这首诗写一个女子等候归人时的心情变化过程,是用现代语言写就的闺怨诗。由于它从古诗词里汲取了很多养分,所以意象丰富多彩,情感深婉含蓄。因此,在教学《错误》时,我梁用了引用古诗词来品味意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诗的氛围里鉴赏诗歌,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认识到诗歌创作中意象构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揣摩诗中体现的人物细腻的情感心理。2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3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1.作者(郑愁予)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名字呢?

  (介绍作者:台湾诗人,原籍河北省,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抗战期间,跟从母亲辗转于各处。避难途中.母亲教了他不少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他的新诗处处流淌着古典的韵味。他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轻巧又带着深深的愁怨。“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从作者的名字,我们就能感到几分空寥,几分愁怨,几分多情!)

  二、朗该,背诵,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注意语调、语速。像“走过”“开落”“向晚”“紧掩”“过客”等,要读得慢一点重一点.如“走——过”“开——落”。)

  2,背诵

  3,整体感知

  ①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高潮在哪里?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故事。高潮在“达达的马蹄”声使女子由惊喜而跌至极度失望的深渊这一刻。)

  ②“错误”是因谁而起的呢?

  (一是因“女于”而起。“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女子产生了错觉,误会了,因而空欢喜一场。一是因“我”而起。女子另有所盼。在“她”眼中,“我”不是她的“归人”,而“是一个过客”,所以她“窗扉紧掩”“春帷不揭”。“我”以为“我达达的马蹄”会叩开她的窗扉,掀开她的春帷。“我”这种错觉,让自已空欢喜一场。)

  ③为什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

  (因为“达达的马蹄”声打破了女子内心的沉寂,在她心中激起了涟汾,给了她片刻的惊喜和欢愉。另一方面:“我”的心也产生了悸动,产生了欣悦之情。)

  三、品味意象,拓展画面,体会思妇的情感。

  (一)学习第1节

  1,江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古人有很多写江南的诗句,请举几例。

  (举例: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②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③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驾乱飞。”)

  2,作者把女子的“容颜”比作“莲花”;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女子容貌的美丽、品性的高洁。举例:①白朴《梧桐雨》:“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②王昌龄《采莲曲》。③崔护《题都城南庄》。④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作者为什么把女子的“容颜”比作“莲花的开落”呢?

  (“莲花”由开到落,点出了季节的更替变化,写出了女子等待时间的漫长,又反映了女子的客貌由美丽到憔悴的变化过程,写出了女子等待中的欣喜、焦急、痛苦、寂寞、苦闷和怨恨的复杂心情。)

  (二)学习第2节

  1,“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分散在句中,读起来有什么效果?它们所在的句于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传达出了女子什么样的心情?

  (①有一种节奏感,很和谐。②“不来”“不响”分别是“不飞”“不揭”的原因。③它们是女子内心寂寞封闭的原因,写出了女于的哀愁悲苦。)

  2,“柳絮不飞”是不是好事?这位美丽女子要是看见了柳絮纷飞,心情会怎样呢?

  (不是。它与“三月”等点明了已是暮春。春去了,行人不归.所以女子失望。再者,女子由此想到青春不再、客颜衰老,所以愁昔不堪。要是看见柳絮纷飞,她只能会更愁苦不堪,所以还是不见柳絮纷飞为好。有诗为证①黄迈《湘春夜月》:“欲与柳花低诉,怕柳花轻

  薄,不解伤春。”②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③李益《汴河曲》:“行人莫上长堤望;凤起杨花愁杀人。”④贺铸《青玉案》:“一川咽草,满城风絮,梅于黄时雨。”)

  3,“东凤不来”是不是好事呢?

  (“东风不来”,是舍不得女子见柳伤情。举例:李白《劳劳亭》二“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4,作者把女子的心比作“小小的寂寞的城”,这座“城”有什么特点?“城”中的这位女子会干些什么呢?

  (这是一座愁城。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城中人百无聊赖,茫然无着落。引导学生推想:她也许在绣鸳鸯枕,绣合欢扇,打同心结缝制寒农;也许在对镜梳妆或抛棱织布,但都没有好兴致。——引古诗;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

  已时。”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5你的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向晚”暗示了什么?这青石的街道通向何处?这位女子又立在何处?

  (引导学生推想:①“向晚”暗示了“青石的街道”在黑暗中无止境地向前延伸,而女子的心也渐渐地灰暗沉重起来。女子没有等到她要等的人。那惆怅、那失落、那痛苦,随着青石的街道在暮色中的无限延伸而加重。举例:①李商隐《乐游原》。②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

  6,“春帷不揭”“窗扉紧掩”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时女子在干什么呢?

  (引导学生推想:①“登音不响”,没指望了。②春恨长。举例:王昌龄《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③怕看明月,明月恼人。举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不愿看落花,感叹美人迟暮。举例:刘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时夜已经很深了,街上空荡荡的,一个人影也没有,一点声息也没有。不得已,这位女子关上了窗户,放下了窗帘,熄灭了灯火。但并没有睡下,只是一个人坐在黑暗里,沉思默想,一个人咀嚼着寂寞、痛苦和失望。)

  (三)学习第3节

  这位女子听到“达达的马蹄”声该是怎样的反应呢?扣住“美丽的错误”推想一下。

  (引导学生推想:这位女子听到“达达的马蹄”声,十分惊喜,从座中站起来。稍稍定了神之后,便揭开窗帘,打开窗户,急切地向外张望,甚至打开房门,跑下楼,冲到青石的街道上。可是当她跑到了街口,马蹄声己远,人已不见了。留给她的是痛苦、失望和怨恨。日思夜盼的“他”啊;究竟在哪儿呢?这时便情不自禁地埋怨起那个“他”来了。——举例: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时她可能无意中抬头瞥见了空中的明月,于是心中的怨气更大了。——举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错娱》这首诗,认识到了诗歌创作中意象构造的重要性,懂得了鉴赏诗歌的一种方法——借古诗词来品味意象,同时还巩固了己学的古诗词,接触了未曾学的古诗词,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希望大家课后多读古诗词,以提升文学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五、作业

  1,想像一个片段,描写诗中思妇的心情。

  2,课后搜集描写宫怨或闺怨的古诗词,然后熟读成诵。

  3,有条件的话,读读《郑愁予诗选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年版)。

  • 相关推荐

【《错误》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通用10篇)11-03

错误郑愁予感悟03-20

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总结10-19

考生路考易犯的错误总结03-19

做扇子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10-17

识字多少的中班教学方案(精选10篇)05-16

小学教育教学微变革、微创新行动方案08-06

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范文03-19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优秀教学方案(通用10篇)10-12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通用12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