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 1
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错误》这首诗写一个女子等候归人时的心情变化过程,是用现代语言写就的闺怨诗。由于它从古诗词里汲取了很多养分,所以意象丰富多彩,情感深婉含蓄。因此,在教学《错误》时,我采用了引用古诗词来品味意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诗的氛围里鉴赏诗歌,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认识到诗歌创作中意象构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揣摩诗中体现的人物细腻的情感心理。
2.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3.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1.作者(郑愁予)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名字呢?
(介绍作者:台湾诗人,原籍河北省,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抗战期间,跟从母亲辗转于各处。避难途中,母亲教了他不少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他的新诗处处流淌着古典的韵味。他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轻巧又带着深深的愁怨。“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从作者的名字,我们就能感到几分空寥,几分愁怨,几分多情!)
二、朗读,背诵,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注意语调、语速。像“走过”“开落”“向晚”“紧掩”“过客”等,要读得慢一点重一点,如“走———过”“开———落”。)
2.背诵
3.整体感知
①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高潮在哪里?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故事。高潮在“达达的马蹄”声使女子由惊喜而跌至极度失望的深渊这一刻。)
②“错误”是因谁而起的呢?
(一是因“女子”而起。“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女子产生了错觉,误会了,因而空欢喜一场。一是因“我”而起。女子另有所盼。在“她”眼中,“我”不是她的“归人”,而“是一个过客”,所以她“窗扉紧掩”“春帷不揭”。“我”以为“我达达的马蹄”会叩开她的窗扉,掀开她的春帷。“我”这种错觉,让自己空欢喜一场。)
③为什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
(因为“达达的马蹄”声打破了女子内心的沉寂,在她心中激起了涟漪,给了她片刻的惊喜和欢愉。另一方面,“我”的心也产生了悸动,产生了欣悦之情。)
三、品味意象,拓展画面,体会思妇的情感。
(一)学习第1节
1.江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古人有很多写江南的诗句,请举几例。
举例:
①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②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③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2.作者把女子的“容颜”比作“莲花”,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女子容貌的美丽、品性的高洁。举例:
①白朴《梧桐雨》:“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
②王昌龄《采莲曲》。
③崔护《题都城南庄》。
④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作者为什么把女子的“容颜”比作“莲花的开落”呢?
(“莲花”由开到落,点出了季节的更替变化,写出了女子等待时间的漫长,又反映了女子的容貌由美丽到憔悴的变化过程,写出了女子等待中的欣喜、焦急、痛苦、寂寞、苦闷和怨恨的复杂心情。)
(二)学习第2节
1.“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分散在句中,读起来有什么效果?它们所在的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传达出了女子什么样的心情?
①有一种节奏感,很和谐。
②“不来”“不响”分别是“不飞”“不揭”的原因。
③它们是女子内心寂寞封闭的原因,写出了女子的哀愁悲苦。
2.“柳絮不飞”是不是好事?这位美丽女子要是看见了柳絮纷飞,心情会怎样呢? (不是。它与“三月”等点明了已是暮春。春去了,行人不归,所以女子失望。再者,女子由此想到青春不再、容颜衰老,所以愁苦不堪。要是看见柳絮纷飞,她只能会更愁苦不堪,所以还是不见柳絮纷飞为好。有诗为证:
①黄迈《湘春夜月》:“欲与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②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③李益《汴河曲》:“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④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东风不来”是不是好事呢?
(“东风不来”,是舍不得女子见柳伤情。举例: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4.作者把女子的心比作“小小的寂寞的城”,这座“城”有什么特点?“城”中的这位女子会干些什么呢?
(这是一座愁城。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城中人百无聊赖,茫然无着落。引导学生推想:她也许在绣鸳鸯枕,绣合欢扇,打同心结缝制寒衣;也许在对镜梳妆或抛梭织布,但都没有好兴致。———引古诗: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5.你的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向晚”暗示了什么?这青石的街道通向何处?这位女子又立在何处?
引导学生推想:“向晚”暗示了“青石的'街道”在黑暗中无止境地向前延伸,而女子的心也渐渐地灰暗沉重起来。女子没有等到她要等的人。那惆怅、那失落、那痛苦,随着青石的街道在暮色中的无限延伸而加重。举例:
①李商隐《乐游原》。
②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
6.“春帷不揭”“窗扉紧掩”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时女子在干什么呢?
引导学生推想:
①“跫音不响”,没指望了。
②春恨长。举例:王昌龄《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③怕看明月,明月恼人。举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④不愿看落花,感叹美人迟暮。举例:刘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时夜已经很深了,街上空荡荡的,一个人影也没有,一点声息也没有。不得已,这位女子关上了窗户,放下了窗帘,熄灭了灯火。但并没有睡下,只是一个人坐在黑暗里,沉思默想,一个人咀嚼着寂寞、痛苦和失望。
(三)学习第3节
这位女子听到“达达的马蹄”声该是怎样的反应呢?扣住“美丽的错误”推想一下。 (引导学生推想:这位女子听到“达达的马蹄”声,十分惊喜,从座中站起来。稍稍定了神之后,便揭开窗帘,打开窗户,急切地向外张望,甚至打开房门,跑下楼,冲到青石的
街道上。可是当她跑到了街口,马蹄声已远,人已不见了。留给她的是痛苦、失望和怨恨。日思夜盼的“他”啊,究竟在哪儿呢?这时便情不自禁地埋怨起那个“他”来了。———举例: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时她可能无意中抬头瞥见了空中的明月,于是心中的怨气更大了。———举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错误》这首诗,认识到了诗歌创作中意象构造的重要性,懂得了鉴赏诗歌的一种方法———借古诗词来品味意象,同时还巩固了已学的古诗词,接触了未曾学的古诗词,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希望大家课后多读古诗词,以提升文学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五、作业
1.想像一个片段,描写诗中思妇的心情。
2.课后搜集描写宫怨或闺怨的古诗词,然后熟读成诵。
3.有条件的话,读读《郑愁予诗选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年版)。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 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
2、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自己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并正确对待错误。
3、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采用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体会诗的含义。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能知错就改。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错误总象抛甩不掉的尾巴伴随人的终生,总是和人们如影随形。无论你是凡人还是伟人,也无论你情愿还是不情愿,错误就象一位不速之客,时不时的不期而至,和人们相遇相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外国诗歌,名字叫错误。请大家翻开教材。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导入新课:作者完全象一个温和的长者,象一个谦和可敬的导师,用平等的身份,可亲的态度,温和、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和人们娓娓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没有声色俱厉的责备,他态度和蔼,委婉亲切,从各个角度讲述道理,告诫世人,给人深刻的警示。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错误》一课,来进一步端正面对错误的态度。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扫清读书障碍。熟读诗歌,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如:根除、畏缩不前、必修、研读。
2、自主、独立学习。画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认真体会,可以在旁边做出批注;有不懂的问题要标记出来。
3、合作探讨。小组交流初步的阅读的感受。交流的主要话题。
用自己的话的说出诗歌表述的主要观点;诗歌的层次结构;诗歌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形象的比喻,有什么好处;与生活现象结合,对诗歌进行质疑问难。
4、检查、反馈自主学习的情况,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抓住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研读、拓展、深化和迁移。当学生提出自己重点理解的句子的时候,教师随即用小黑板将相关的内容出示在黑板上,方便大家交流。
1、“学习击鼓也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
句子中的“漏拍”、“舞蹈”用来比喻什么?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待错误的什么观点?联系周围的事情,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讨论,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他们的所见所闻,使学生认清:错误常见,不可避免,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用不着大惊小怪,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应该用正常的心态去面对。
2、“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很多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是未必真正做过深入的思考过,理解这个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失败是成功之母?什么情况下会一错再错?
补充从失败的教训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认识。
3、“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吃一堑,长一智。也就是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接受教训。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在日常生活中,对待错误,要做到,早知道,早改过,才能轻装上阵;错误使人发展,错误使人进步,虽然人们总是渴望不断成功,但是,客观现实总是挫伤着人们的意志,考验着人类的品德,给人们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确面对,错误往往导引着人们的成功之路。
4、“错误是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读。细细读啊,把它读通,读通它啊,你才会成熟。上好人生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重心长的叮嘱,有感情的朗读体验。想一想作者说这些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还担心年轻人什么?听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
在生活的常理中,错误不会像辉煌照人的成绩那样让人意气风发。错误总是令人讨厌,让人沮丧。但是,诗人却是为错误欢呼歌唱:应该豁达乐观的看待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竟技状态,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这样恰恰是成功的保证。
四、回归整体,拓展课堂
1、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小节,进行背诵积累。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可以有选择的背诵1至3个小节。
2、开展朗读比赛。各小组先在本组内演练一下,然后推荐代表参加比赛。
3、感受诗歌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如何面对错误和挫折”为主要内容,创编一段诗歌。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 3
教学目标:
1.学习《错误》,了解郑愁予的简历及诗歌创作特点。
2.学习《错误》,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新课)
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在朗读时,最好找几位同学单独朗诵,整体朗诵没有氛围,无诗歌韵味,
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再用多媒体放中央电视台的《错误》朗诵。让学生感受名家朗诵的风范。
三: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 “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师:非常好。不错,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 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 好,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会怎么去安排呢?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生:(热烈讨论)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时间:黄昏时分,火红的夕阳正放射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慢慢向西天坠去。它的光辉照射着青石铺就的街道上。
地点:江南一小镇上。
人物:骑马的游子,女子。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慢慢走过来一匹马,马上坐着一蓝衣青年。那就是“我”,诗中的主人公。走在青石的街道上,落山的夕阳照射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小镇上异常安静。“我”骑马踱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达达”声。起风了,“我”的发丝微微地飘扬了起来。 然后镜头转到小巷中长满藤萝爬山虎的青石墙。 看着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听到“我”在轻轻吟诵席慕容的“如果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镜头转到小巷尽头一处闺楼之中,梳妆台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绣,但眉头紧蹙,心不在焉。楼下传来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但她充耳不闻。 这时,自街道上由远而近传来达达的马蹄声。 略一迟疑,随即她又凝神细听,确实是达达的马蹄声。 一束灿烂的笑容自她脸上绽放开来。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到了窗前,推开窗子,朝街道上望去。 远远的,一个人向她走来。但,那张脸,却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人的。
(合)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词。当四目交错而过的那刻,影片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声。风起了,柳絮漫天飘洒起来。镜头慢慢向上拉升,雾色笼罩着小巷、小镇。
同学们都凝神静思了一会,热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补充一下。这时的“我”也可以牵着马。
另一生:结尾也可以响起江南小镇特有的街头叫卖声,让影片笼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围中。
师:太好了。现在我们回到本诗,在本课的开头我曾经说过:杨牧曾评价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也就是说他和中国的“外国诗人”是不一样的。那些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郑愁予不同,他的诗歌是中国化的,你是否同意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语言上还有哪些动人之处呢?
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
一生: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给人跌宕起伏的感觉。
(师补充: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又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成是它的中国性联想)。
一生:他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这些我们在古典诗词中见的较多。
(师补充:很好,举个例子。东风这一意象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以讲郑具有很深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停顿片刻,然后一生又问:诗中有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为什么这么说呢?
师:请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等待的季节漫长,莲花的开落也日复一日,时间在无声中流淌,作者在这里以音响的延伸来暗示容颜的逝去,体现了诗的渐进性和暗示性。这里,讲求的是诗句表达的一种节奏和韵味。在诗中还有几句也有这种效果,你们能找到吗?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师:很好。
一生:还有“达达”的马蹄声,这在中国文化里才有。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约定的。
(鼓掌!)
三:师:很好。大家谈了这么多,我们来简单看一下郑愁予的个人简历。也是为本课做一个总结。
放上投影片,老师带领学生们看一遍。
附:郑愁予简介: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曾就读于崇德中学。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对此,郑愁予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也好,浪子也罢,总而言之,“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四、总结扩展
[总结]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篇幅不长,但艺术上却很有特色。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打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提示]
《野店》写于1951年郑愁予18岁时,而诗中流露出的悲愁,却远非一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人所能体味的。究其原因,诗人有一种流浪意识,一种孤儿意识,一种恋“家”情结。家不仅是吃饭、睡觉的地方,而且是一片港湾,给人温暖、宁静、平稳之感。远离了家,惟一能够吸引流浪者眼神的就只有“黄昏里挂起”的“一盏灯”了,而诗人又是多愁善感的,因此对“灯’’的感觉特别强。黑暗中,昏黄的灯光,朦朦胧胧的,仿佛告诉流浪者家就在眼前。但野店毕竟不是家,它只能提供旅人食宿,给旅人一种“朦胧的家”的感觉。然而流浪既然已成事实,那么,只有权将“有松火低歌的地方”、“有烧酒羊肉的地方”当家了。流浪者在这里温暖地相会,也无可奈何地“交换着流浪的方向……”年轻的诗人就像一位旅人,虽然来到了有松火有歌声、有烧酒有羊肉的野店,却因山水阻挡,路途遥远,不知何日才能归家,思家之情,悲愁之感,跃然纸上。
(五)布置作业
选读郑愁予的其他诗作并向同学推介。
后记:这首小诗里的美丽而遗憾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位同学的心。写作电影剧本的尝试也使他们空前活跃。这种互动性的学习也使他们对郑愁予在诗中运用的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的意象有了更深的把握。在学习中,教师有意把郑的个人经历放在后面讲,也为了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 4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这一题材;
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五、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把握思妇词这一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最后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在郑愁予的笔下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解读和探究
1、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美丽的故事情节
(2)学生自由讨论,根据诗中的语句判断“我”“你”的身份(5分钟)
(自由朗读—讨论——自由发言——要点归结——齐读)
要点归结:
“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句为证。
“你”是一位闺中思妇,有“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及第二节中的诗句为证。
2、展开联想和想象,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
(1)诗中用什么意象来写女子的外貌?
明确:(投影:莲花—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莲花的特点:美丽纯洁高雅
(投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投影:最是那有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
(投影:纯净温柔)
(2)“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什么句式?为什么这样用?“从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表明了什么?
明确:倒装句,应该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为了强调“开落””。“在季节里”是说女子天天在等待,直等得红颜憔悴枯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女子的美丽与深情。
长短句交替,长句暗示女子等待时间之长,短句暗示过客匆匆。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3)女子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诗中说“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帏不揭”、“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她的内心很寂寞。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 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春帷不揭”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而她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3、展开想象,再现故事情节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生: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4、背诵课文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就这样错了千百年也美了千百年
是啊,在归人的声声长叹中,有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幻成同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有多少莲花似的容颜蹉跎在哭泣的岁月中,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相思之曲……千百年过去了,她们依然等待着,在等待中轮回。这正如丰子恺在《实行的悲哀》中说的:“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于其中而在其外。”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我们才可以吟唱出“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伤口”这样的句子,平淡而从容,即使伤感,也带着释然的微笑。
(五)作业布置
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你们会怎么去安排呢?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反思: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去体味和感悟诗歌的意蕴美,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品味其中凄美的故事。当然,作为一首短诗,我在课堂上也让学生自由读诗,甚至背诵。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条件(底子比较薄),所以有一些环节学生有点跟不上。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还需要备学生,灵活处理课堂出现的各种状况。同时,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 5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2、初步培养学生品味意境和情理的能力。
3、对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
【教学重点】
理解《错误》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等特色。
2、准确把握《错误》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诗歌情感意蕴。
2、 比较性阅读:通过同一主体诗歌的比较性阅读,深刻理解《错误》的艺术特色。
【教具准备】
CAI课件,录像,录音机,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提示】
1、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利用所学的分析和鉴赏知识,反复诵读,并讨论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要点】
学习《错误》这首诗歌,体会其优美深婉的意境,掌握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而做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须眉之士。他们或是以己度人描摹体恤女子情怀;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与惆怅。思妇入诗,最早是从《诗经》中开始,《诗经·召南·殷其雷》中有“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感或惶?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而入词则有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一千年后,台湾诗人郑愁予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错误》,今天我们就从内容、意象、结构等几个方面来解读这首诗。
二、教师范背《错误》,听录音,学生朗读。
三、分析
1、内容分析
思考:通过阅读,这首诗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描写的是痴情的女子在漫长的等待中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乃至绝望的故事。
这个故事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哪?这就是我们曾学过的意象。
2、意象分析
意象是传情达意的载体,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都有哪些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还能想起来哪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如李商隐的《乐游原》中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等。那么在这首诗中有哪些中国式的意象?
明确:(多媒体展示)
莲花(的开落) 女子芳洁、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
东风(不来)
柳絮(不飞)
跫音(不响)
春帷(不揭)
小小的寂寞的城
小小的窗扉紧掩 感情执着、专一
青石的街道向晚
3、结构分析
既然短短90多字就有如此多的意象,如果不精心安排,只是随意的堆砌在一起,也不会有美的意境;也不会将女子执着专一的感情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描摹得如此的酣畅淋漓。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歌的结构,找一找诗歌的线索,试着将本诗的各个镜头按照正常的顺序来拼接一下,看一看郑愁予的时空转换艺术。
明确:本诗歌由纵横两条线索,是整个故事呈现环式结构。
横线——第一节两句是故事的结局,中间五句是对女子的漫长等待的想象,最后两句是写实。
纵线——从大景(广阔的江南)到小景(小城、街道、帷幕、窗扉和马蹄声)像从一条幽僻的小巷,从大的背景伸向寂寞的向晚的青石街道。
全诗按照:“实—虚—实”的思路来倒装的。
4、“错误”分析
错误都是大家要改正或摒弃的,那么作者为什么给“错误”冠以“美丽”二字呢?仔细的玩味“错误”是怎么样产生?
(1) 我们先看一下“错误”产生的过程:(多媒体展示)
制造者:女子 制造者“我”
失之交臂 漫长等待
紧掩心扉、令有所盼 可能是“归人”
无视“我”回眸 难以停留,是“过客”
少妇眼中“我”是过客 伤心、失望、绝望
美丽的邂逅情节 “达达的马蹄”带来美丽的期盼
“美丽的.错误”
(2)产生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因为“我”这“达达的马蹄”打开了“你”“小小的寂寞的”心,打开了“你”“紧掩”的心扉,“你”一定误以为“我”回家了,于是,一阵惊喜,一片欢心,然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当“你”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也许更惆怅,更痛楚吧!“惊喜”是美丽的,但却是虚无的。马蹄本身是美好的,它能带给那位女子以希望。所以这个错误的美丽,是种痛苦的美丽。但这种错误毕竟能给女子带来希望,总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也可以说是美丽的。
四、课堂小结
面对这样一位含蓄隽永、情深义重的女子,诗人抱愧和解释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读完全诗,它表面看是由于一场误会而引起女子心中的波动和失落。但实际上,这首诗在无形之中对千古吟唱的思妇主题做了一个男人最隐衷而又最诚实的回答。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蘋洲”?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流程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
五、比较性阅读(多媒体投影)
思考:下面都是“倚楼望归”的三首诗,郑诗与白、温、柳都沿用了“倚楼望归”的主题和意象,但给人的感觉又是迥异的,试着做以说明。
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汴水,泗水日夜流淌,直到瓜州古渡。吴山点点,隔江相望,而行人在思妇的眼中渐行渐远,身影融入水天之间,而后杳无音讯,词不言别而言归,只言悠而未及休,
最后借“月明人倚楼”一句兀现,令人怅然长叹,低回久之。
温庭筠《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草堂诗余别集》:赞此词“痴迷、摇荡、惊悸、惑溺尽此二十余字。”我们看到伫望归人的女子,从清晨“梳洗罢”,便“独倚望江楼”,可是之夕阳垂金,依然“过尽千帆皆不是”。其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婉欲绝?
柳永《八声甘州》
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明确:在女主人公的处理上:白、温、柳词中,女主人公都以明确的倚楼姿态出现的,无论是“思”“恨”还是“肠断”,都是直抒胸臆,敞开心扉,但《错误》中的女子,郑愁予将其处理得十分的含蓄矜持,心理活动也十分的曲折微妙,层次跌宕,从而为全诗平添了富于古典气息的哀婉和惆怅。
六、课后作业
1、 课外阅读推荐
《郑愁予诗选集》 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年版
《新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2、 根据白词、温词、柳词及郑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篇《不朽的失眠》的抒情散文,不少于800字。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 6
一. 教学理念
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钱梦龙老师提出来的:“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运用这个思想,我尝试建构教师“启发式提问——学生想象、联想——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学步骤。最后进行知识的控固和加深。在这节课中,我们凭借诗中的古典意象,引出些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教法,学法,以达到学生品味意境的目的。同时利用探讨,研究,点拨,让学生自主发言等,达到真正的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二.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错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 一首。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错误》是郑愁予的名作,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全诗共九行三节。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第二节的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学习《错误》一诗重点要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这一诗眼的意思;同时要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朗读并背诵。
2.理解生动,鲜明的意象。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能力目标:
1. 感知,分析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
2.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3.品味诗中古典的意境美。
情感目标:
1. 陶冶学生情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领悟诗中女子的情感,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同时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 难点: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美。
三.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现当代诗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对诗歌的研读有待加强。这单元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词,中国现代诗三首,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和鉴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四. 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理念和学情,制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 教法:
诵读法:培养学声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学生对诗有各自的理解,我选用抽个别同学起来诵读,老师和同学双方进行评价,再放标准的朗读带。
讲授法:本诗中采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象,作为高一的学生,再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问题探究法:主要体现在对“莲花的开落”“美丽的错误”的理解中。
2.学法
1. 诵读吟咏法。
2. 联想、想象法。
3. 问题探究法
说明:学法的制定,主要是在教法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教学环境和条件,本课的重难点而设立,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诵读吟咏,问题探究等学习方法。
五.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通常犯的“错误”为什么不用“美丽”形容?
今天学的诗《错误》和这个错误用什么区别?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性,用问题法导入,开始就直接提出本课的重点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作者简介
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必要介绍作者,但只是简要的介绍,根据他诗中的两种不同的.气质,指出郑愁予是“浪子诗人”,进行语文积累。由于他诗中常用古典意象,又叫“中国的中国诗人”。并让学生在此诗中总结。对难点在一定意义上有所突破。
3. 朗诵
抽一个学生起来诵读,我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4.听朗读带
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的过程,我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性,也有利于节约时间。
5.新课研讨:
这步主要在于学生的研讨和想象,由此我设立如下问题。
(1)诗中包含了那些事物?
(2)“莲花的开落”应怎样理解?
(3)诗中包含的意象有那些?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4)怎样理解“美丽的错误”?
这三个问题建立在对整体文章的把握上,第一个问题中,我之所以不用意象来提问,是想让学生分清表现在诗中的事物和意象,理解意象是作者寄托了感情的事物。第二个问题,在于学生的讨论,采用问题探究法。既展现女子等待之久,相思无尽,也有可能是女子的感情变化。问题三是对于意象的理解,为本诗的难点,由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朗读,联系自身想象完成,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由利于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最后一个问题是根据本文的重难点而设立,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争议较多。老师不宜介绍太多争论话题,也不应禁锢学生思想。让学生自主讨论,老师引导,共同一起完成。
6.解答:
其目的在于回顾开头提出的问题,对两种错误进行解答,深化重难点。同时对“中国的中国诗人”进行讲解,由文本分析过渡到对风格特点的分析。在思维的连贯中引出下一点。
7.讨论总结。
对诗的结构,风格,语言进行总结。这些已经在新课研讨中出现,但在最后加以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主题突出。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 7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分析全诗,学习诗歌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体会诗歌“美丽的错误”之格调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摇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
听安雯《月满西楼》新古典主义歌曲,请学生谈谈感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看歌词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歌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哀怨、忧伤、无奈
(二)整体感知
1.读诗歌
(1)初读:全班齐读,正音。
柳絮(xù)、跫(qióng)音、春帏(wéi)、窗扉(fēi)
提醒:注意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
(2)再读: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
1)诗中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参考:哀婉、无奈、淡淡的愁怨
2)诗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一位痴情女子默默等候丈夫归来,等来的确是他人归来的马蹄声。
2.讲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语言)。
参考: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生气。这时,街上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给极度失望的她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这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是个过客。(注意故事叙述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作题解
解题:这样一个故事,为何取名《错误》?
参考:“我”的出现是一个错误;女子的判断是一个错误。
(三)诗歌解读与意象分析
1.找寻意象
(1)请同学默读诗歌,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
参考:莲花、东风、柳絮、城、街道、蛩音、春帏、窗扉
看看这些意象分别用了什么样的修饰语?
参考: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紧掩
(2)这些修饰语可以归类吗?
参考:
1)比喻类:(开落的)莲花、(小小的寂寞的)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紧掩的)窗扉
2)否定类: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2.诗歌理解及意象分析
(1)前奏部分
思考:
1)谁在等?
参考:闺中女子在等
2)等了多久?
参考:等了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
3)作者如何表达这种久等?
参考: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4)为何选用“莲花”意象?
参考:“莲花”是江南特产,呼应故事地点,莲花是一种纯洁美好的意象,象征着女子的美貌和坚贞。
5)“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一个什么句式?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下面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参考:倒装句,应为“容颜如开落的莲花”。增强诗歌的音节美和语言美。音节美:“落”与“过”押韵;语言美: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下面还有: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2)主体部分
思考:
1)此处“东风”指什么?
参考:东风:春风,百花之媒,东风不来喻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
2)“柳絮”指什么?
参考:“柳”为“留,“絮”为“绪”,喻指绵绵不尽的思绪
3)作者为什么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真的吗?
参考:因为女子始终等候在闺房,在她那里只有“听”,没有“看”,自然不会关注外界的变化。
4)作者说“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何心可以比作城?比作向晚的`青石街道?
参考:狭小、寂寞、冰冷
5)对于女子的“心”还有描述吗?什么特征?
参考: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封闭
6)这颗“心”会在何时变化?
参考:听到“蛩音”
7)这颗“心”被点燃之后,女子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参考:由“听”转为“看”。揭开“春帷”,希望化为失望。
女子的心:狭小、寂寞、冰冷、封闭
女子的心:盼望――希望――失望
(3)结尾部分
思考:
1)“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在全诗结构上又什么作用?
参考:响应首句“我打江南走过”,将镜头放大拉远到虚无而广阔的空间和连绵不断的时间长河中,不但使前后文互相呼应回照,更重要的是能使本诗结构均衡,不致前挤后空或前空后挤。
2)既然是错误,又说是美丽的?不矛盾吗?如何理解?
参考:不矛盾。从情感上来说,因为马蹄声是美丽的,女子因为听到这个心情发生变化;从情节上来说,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因此错误也是一种美。 3)请同学找找身边与“美丽的错误”类似的现象。
参考:善意的谎言
(四)小结
1.尝试背诵诗歌
建议:尝试背诵线索:我――你――我
2.艺术特色梳理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 8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意蕴悠长,很容易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产生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反复吟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去感知,体味,欣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 要抓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等
3.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 掌握生字“畏”,能正确的书写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老师是个经常犯错的人。如生性比较懒惰,有时答应同学们的事也没坚持做好,爱吸烟等,现在同学们来说一说学习上的`你有什么错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有什么不足?
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敢找自己的不足)
二、揭题
1.我们有这么多的不足,应该怎样去面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三、学习新知
1、师:大家都能很好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很好,我们来看看沙班.罗伯特是如何对待错误的?
2、生自由朗读
3、同桌读
4、教师范读
5、让学生评价谁读出作者的感情,谁读得好?
6、学生再读
思考:课文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错误
7、生交流
8、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留下深印象?
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9、全班朗读
四、拓展
今后,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码,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学生交流
五、作业
1.写片断
假如我错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 9
教材分析:
《错误》是一首外国儿童诗,它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以一种内心剖白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对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正确认识它,并采用积极的态度改正它。
学生分析:
我校一贯重视抓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班中有犯了错误的学生,全班同学都敢于批评指出,以理奉劝,并能热情帮助其改正错误,班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较浓。所以学习这首诗歌先让学生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再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例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3.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的品格。
5.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分组采访身边最敬佩的人是怎样看待错误的。要求定好采访对象,拟好采访提纲,再做好采访记录,最后全组讨论写好采访后感。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采访你身边最敬佩的人怎样看待错误的,让大家当了一回记者,现在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采访发布会,请各组的首席记者简要地说说采访的情况。(各组代表汇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儿童诗《错误》,相信能让大家对“错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课题,生齐读。)
结合本单元“语文天地”中“初显身手”环节,课前指导学生调查采访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如何看待错误,让学生合作完成采访任务,既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为上课伊始营造氛围打下感情基础,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同桌互检识字情况。
学生的识字水平各有不同,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利用了学生本身具有的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自己练读课文2~3次,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做批注。
3.四人小组练读课文,读后交流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品读诗歌,感悟内涵
1.开展“读诗擂台赛”:各组比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接力读;个人挑战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代讲,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多的时间走进文本,碰撞心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相互间的评价,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
2.各学习组选一小节诗品读,讨论说说对该小节诗的理解。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生:读了第一小节我们知道了每个人,特别是每个年轻人都免不了会犯错误,就连成吉思汗这样的大英雄也不例外。
(2)生:从第二小节中我们知道了错误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危害,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如平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理解“错误可能是下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不及时反省,改正错误,那以后还会犯更多的错误。相反,如果认真反省,在前一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并用曾经犯下的错误不断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就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不要因为害怕犯错误而停止做事情。
师相机向学生推荐“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等警句名言,加深学生对该小节的理解。
(3)生:从第三小节我们知道了错误并不可怕,天才和伟人也犯错误,但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去改正错误从而获得成功。……
师先相机引导学生说说天才和伟人怎样用积极的态度正确地对待错误的。再让学生想像如果他们错误地对待错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结合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实验过程等事例进行分析。
最后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讨论说说对“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这句话的体会。
个别汇报。(在此之前老师可看情况,列举“小时偷枚针,大了偷块金”这个浅显的俗语说明“漠视错误的存在,任其发展下去,这样错误地对待错误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来抛砖引玉,启发学生打开思路。)
(4)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第四小节诗歌,了解在人生道路上正确对待错误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找出这节诗中词语反复朗读,再与删去重复词语后的诗句作比较,体会诗歌上句尾与下句尾重复的效果。
3.学生默读课文,找画出诗歌中自己觉得最形象的话与同学互相交流说一说,再多读几次,感受诗歌生动、形象的描写。个别汇报。
4.学生齐读诗歌,用心倾听自己与心灵的对话。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写心得笔记。(任选一题写)
(1)选诗歌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的亲自经历和体验,写写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检查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上存在的错误,并写写自己学了诗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错误,要怎样采取积极的行动去改正错误。
2.作品交流。把作品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学生相互看一看,评一评,改一改。
五、小结,布置后续作业
1.再次修改作品,整理成文。
2.回访本组课前采访的人,与他谈谈你学了课文后的新想法。
3.积集与“错误”有关的名言警句。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 10
一、设计理念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一个独特的生命。习作是个性化的产物,正所谓“我手写我心”。“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教师应把习作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把习作评改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探索和磕绊的乐趣还给学生。让每个孩子自自然然地流露,无拘无束地表达。
二、教材分析
这篇“笔下生花”来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九个主题单元《错误》,它是课文和拓展阅读的延伸。学生通过本单元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的学习,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感悟到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自省,认识到其实每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与认识面对错误时应该采取积极健康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评改,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与认识面对错误时应该采取积极健康的态度,从而体验成长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在互评互改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评改的欲望,在课堂中敢评、乐评、会评,并且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习作。
五、主要学习方法
1、自主评改法:让学生充分自评,使评改成为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2、互赏互评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习作,学会评价,在互赏互评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六、主要教学方式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直观形象。
2、循序渐进法:先扶后放,先赏后评,注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气氛活跃,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
七、教学程序预设
(一)多媒体课件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吗?
(指名背诵)同时出示课件欣赏。
2、哪个词作者可谓是煞费苦心?(绿)
作者曾经用了那些字?(课件展示)
3、小结:真是千锤百炼为一“绿”,今天我们要对上次习作反复推敲,认真评改,希望大家的习作也能“笔下生花”。
(二)回顾上次习作要求
1、选择印象深刻的一次错误写下来,自己确定题目,如果
能用上“畅所欲言”中的词语更好。
2、习作内容应充实,语言要简洁,并非越长越好。
3、写完后反复读,能不要的词语、句子就删去,不要舍不得。
(三)交流赏析,全班评改
1、出示评改标准
(1)内容是否充实,条理是否清晰 。
(2)语言是否流畅、简洁。
(3)是否恰当的运用了“畅所欲言”中的`词语 。
2、将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篇习作用投影仪投影出来,集体赏析、评改。
(1)边听边思考:他哪些地方值得你欣赏,你觉得哪儿还写得不够好?能帮帮他吗?
(2)交流反馈,赏析评改
(引导学生从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评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四)小组合作,自评互改
1、出示修改步骤
(1)修改前,从头至尾读一遍。
(2)修改时,一边读一边改,把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以及病句都一一改正过来。
(3)看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4)修改后,再读一读,看语言是否简洁,有没有需要删除的词句。再作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明确“畅所欲言”中的词语
反思 抱歉 后悔 惭愧 内疚 自责
忐忑不安 如释重负 冰释前嫌
3、小组内互评,自改。
(五)汇报交流,谈收获
1、学生汇报修改后的体会。
2、小结修改方法,课件出示。
读——赏——评——议
(六)送法宝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
- 相关推荐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相关文章:
语文《错误》教学设计06-03
关于《错误》的教学设计06-04
错误精品教案设计05-12
《错误》教学方案09-11
《我们的错误》教学反思08-18
错误教学反思范本06-25
小学生电脑教学设计07-01
小学生《家》教学设计07-18
小学生识字教学设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