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2022-06-26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情朗读课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使学生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华罗庚的话,感受人物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相关资料、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句。

  1、揭题:齐读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板书:华罗庚)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把握,同时也使三年级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3、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

  4、引导质疑:“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两次,对此你有什么感觉?

  5、过渡:今天让我们跟随着这句话再次走进课文,走进华罗庚的内心世界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适当提示,使学生在浏览全文,感知整体的基础上,巧妙地抓住了文本的中心,使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句话是华罗庚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交流。

  3、过渡:听到中国解放的消息,华罗庚心情怎样呢?

  (二)、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句子,感悟华罗庚的激动情感,指导朗读。

  (1)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指名读,评议。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华罗庚的激动的?(急步、冲、喊了起来、“!”)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华罗庚的激动情感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还从哪儿能看出华罗庚的激动?

  (2)“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指名读,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华罗庚心情激动的。(扬了扬、总算、盼)

  指导朗读。

  3、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华罗庚是这么激动,那他的妻子呢?

  出示句子:“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起来。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读解决:既然还在问“什么”,为何已“惊喜”,从而感受妻子惊喜得得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激动心情。指导读好这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描写华罗庚及妻子的句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标点中体会华罗庚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突出文本重点,为理解下文作铺垫。

  4、过渡:,是啊,令华罗庚和妻子如此激动的“这一天”就是中国解放的那一天啊!让我们一起回

  到那一天去看看吧!

  5、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实况片断

  (1)师激qing引读::啊,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这举国欢庆的场面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身居海外的华罗庚,他日思夜盼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他的心情怎能不激动万分呢!心情那么的激动,是因为——“中国解放了!”是因为——“我们的祖国解放了。”是因为——“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是因为他终于可以(引读中心句)————“回自己的祖国去!”

  (4)小结:透过这激动的神情,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啊!(板书:爱国心)

  【设计意图】:通过媒体播放开国大典实况片断,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把学生更好的带入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也突出了文本主题。

  (三)、学习第四至九自然段

  1、过渡:说回去就回去吗?那在美国的一切怎么处理呢?请你读读课文第四至九自然段。

  2、指名两人分角色朗读第四—九自然段。结合学生朗读,评议:你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结合理解“斩钉截铁”

  3、男女生对读

  4、、引读中心句,华罗庚的话多么的斩钉截铁啊——“回自己的祖国去!”

  6、透过这斩钉截铁的话语,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华罗庚那颗赤诚的——爱国心

  7、出示华罗庚说到祖国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体会他对祖国的情感越来越浓。

  中国解放了!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回自己的祖国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了华罗庚在美国生活的舒适,对他毫不犹豫丢开一切毅然回国的爱国情怀产生由衷敬佩。

  (二)、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带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带着妻儿来到旧金山海湾码头准备回国。一些美国朋友也赶来送行。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找找看,在华罗庚回国这件事情上,美国朋友是什么看法,用曲线表示,华罗庚又是什么看法,用直线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指名交流美国朋友的看法。

  (1)媒体出示句子:“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2)指名读。理解“遗憾”及文中“遗憾”的具体内容

  (3)讨论:站在美国朋友的角度看,你觉得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有)说说你的理由。

  (4)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有关语句,把当时美国和中国的生活水平作比较。教师适当补充有关资料片(媒体播放美国舒适优越的生活画面和我国建国初期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生活画面)

  (5)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示句子: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引导学生从美国教授的语言和动作中体会遗憾挽留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美国舒适生活和中国贫穷生活的对比,使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到华罗庚的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4、指名交流华罗庚的看法。

  (1)媒体出示句子:“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自己的祖国尽力!”

  (2)指名朗读这句话

  (3)华罗庚认为遗憾吗?说说你的理由。

  (4)华罗庚回自己的祖国去是一时冲动吗?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由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比较:

  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恩,回自己的祖国去!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的却是同样的情感。

  小结:(板书:奉献情)

  (6)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7)华罗庚义正言辞的话语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他坚定的信念,――“回自己的祖国去!”

  (8)多媒体播放电视剧《我亲爱的祖国》主题曲《共和国之恋》

  在乐曲声中感情朗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在华罗庚回国这件事情上,美国朋友和华罗庚的不同看法,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华罗庚报效祖国的奉献情,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在乐曲声中,引读第十四自然段。

  3、(出示书中插图,教师深情地叙述)船慢慢驶离了码头,他们一家人迎着海上的春风站在船头,深情地望着轮船开往的地方――我们的祖国的方向,……此时,他们心中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说话练习:先自由说,在出示句式指导说话。

  如:祖国啊,我______________!

  祖国啊,我要_____________!

  祖国啊,你现在虽然______________,但我_____________!

  4、拓展延伸

  (1)多媒体播放建国初期爱国科学家图片

  (2)布置作业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像华罗庚那样的爱国科学家,像地质之父李四光,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弹之父钱学森……为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课后请你收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

  【设计意图】:配乐激发情感,收集查阅爱国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板书:回自己祖国去

  爱国心

  华罗庚

  奉献情

  篇二:《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游戏学习生字新词,会写“值、穷”这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猜谜导入新课 。(回归“趣”味)

  二、闯关游戏,集中学习生字词。(回归“读”味)

  第一关:读准字音。

  第二关:读准词语。

  第三关:识记词语。(归纳出识记生字词的常用方法)

  第四关:选词读句。(自选词语,熟读它所在的句子)

  第五关:推荐词语。(自选词语,把它所在的段落通过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埋下伏笔。(回归“悬”味)

  1、初步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设置疑问,启发思考。

  板书:

  猜字谜 看图画识字法加一加换一换

  多观察 多动脑

  篇三:《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2.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à”。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 相关推荐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科版《我们去植树》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04-18

《军神》教学设计03-30

关于《祖国妈妈我爱您》教案设计(通用5篇)09-2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