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设计

2024-05-19

语文S版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四个会认字和“惰、稚、疚、液”四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印度科学家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教学重点:

  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予人们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激趣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

  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多媒体课件:浩瀚的大海、蔚蓝的海水

  2、谈感受。

  3、启发提问,引起思考。

  海水是蓝色的,这已是一个常识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自学生字、词语。

  (1)读准下列字音:惰、忌、讳、液、稚、疚

  (2)谈识字方法:惰、稚、疚、液

  (3)根据学生实际理解疑难词语:万顷、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忌讳、饶有兴味、源源不断

  3、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理清课文思路。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儿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他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第二部分:(9——13自然段)拉曼对自己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回国后立即着手研究,研究出海水呈现蓝色是因为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从而发现了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第三部分:(14自然段)男孩儿的故事给人们的提醒。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问题:

  (1)地中海、亚欧大陆、非洲大陆。

  (2)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3)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作业设计:

  1、读准字音,会写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了解中外科学家因好奇心而获成功的例子。

  3、思考: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第二课时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地中海、亚欧大陆、非洲大陆的大概位置。)

  4、从对话中初步感知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儿?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找出相关句子。

  2、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引导学生分两步理解)

  (1)科学家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①齐读第10、11、12自然段。

  ②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句体会拉曼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a、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男孩儿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疑惑——愧疚——研究)

  b、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指导品读,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你认为拉曼能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①“好奇心”的作用。

  ②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方法,不迷信权威、不自以为是,不断探索的精神品质。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找出来,反复品读。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理解“已知”的“未知”。

  (好奇心;不迷信权威、不断探索的精神)

  (2)交流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列举中外科学家因好奇心而获成功的例子,进一步体会科学发明需要好奇心的道理。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好奇心,进而创立万有引力定理。

  瓦特看到壶水沸腾,产生好奇,进而发明蒸汽机。)

  2、用日常生活实例,说明好奇心的培养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3、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学习资料补充:

  拉曼效应:当单色光定向地通过透明物质时,会有一些光受到散射。散射光的光谱,除了含有原来波长的一些光以外,还含有一些弱的光,其波长与原来光的波长相差一个恒定的数量。这种单色光被介质分子散射后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并合散射效应,又称为拉曼效应。这一发现,很快就得到了公认。英国皇家学会正式称之为“20年代实验物理学中最卓越的三四个发现之一”。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人眼看到的海水的颜色,是海水对太阳反射光的颜色。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从红光到紫光,波长由长渐短,其中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强,最易被水分子所吸收。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海水时,最易被散射和反射。又由于人们眼睛对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而对蓝光比较敏感。于是,我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出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如果打一桶海水放在碗中,则海水和普通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

  其实海水看上去也不全是蓝色的,而是有红、黄、白、黑等等,五彩缤纷。因为海水颜色除了受以上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海水中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我国的黄海,看上去一片黄绿,这是因为古代黄河夹带的大量泥沙将海水“染黄”了。虽然现在黄河改道流入渤海,但黄海北部有宽阔的渤海海峡与之相通,加之它还有淮河等河水注入,故海面仍呈浅黄色。亚非两洲之间的红海,因其水温很高,海里生长着一种水藻,大批死亡后呈红褐色,将海水染成红色。红海由此而得名。而黑海,由于多瑙河、顿河、第聂伯河等河水的注入,表层密度很小,深层受地中海高盐度海水影响,密度很大。这样,上层密度小,下层密度大,且差异很大,上下层水体难以交换。黑海与地中海之间也仅有一又窄又浅的土耳其海峡相通,使得它们之间海水也难以大量交换。这样,黑海下层海水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上层海水中生物分泌的秽物和各种动植物死亡后沉到深处腐烂发臭,大量污泥浊水,使海水变黑了。北冰洋深入俄罗斯北部的白海,则是因为它的纬度较高,终年寒冷,冰雪茫茫,加之有机物含量少,海水呈现出一片白色,故名白海。

  作业设计:

  ☆搜集相关格言、警句及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到采集本上。

  ☆阅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从他们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阅读本文后,写一篇读后感。

  • 相关推荐

【语文S版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五年级s版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通用10篇)08-16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四教案设计03-19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二教案设计03-19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八教案设计03-19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六教案设计03-19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五教案设计03-19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一教案设计03-19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设计03-19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