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2022-05-18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4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感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小男孩儿的善良。

  2、用复述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并帮助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小男孩儿的天真善良,并唤起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关爱保护动物的欲望,感受到动物和人类是平等的,生命同样可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出示题目:“这条小鱼在乎!”仔细观察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题目有标点符号,好象别人说的话……)想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读了这个故事,你就会懂了。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自己细细地读读课文,亲自体会一下文中的情感吧,注意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确,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读课文,的过程当中纠正字音。

  3、把文中不懂的词语提出来,班内讨论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语句下面画上线,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并随机指导朗读。

  3、谁知道了题目的含义?

  (这是小男孩儿说的话;标点符号用的好;这句话饱含了小男孩儿的感情……)

  4、同桌相互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5、回家后,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家人听,好吗?

  四、拓展延伸

  和同学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五、积累词语

  六、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倾听周围的声音。

  2、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情导入。

  1、联系实际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到处充满着奇妙的声音。那有谁能够向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平时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生答)

  2、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老师真替你们高兴。看来,只要做个有心人,世界上各种美妙的声音你一定会听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声音的第一篇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

  3、板书课题: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播放音乐,学生听读,初步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张开你的小耳朵,用心去倾听这篇优美的文章,看一看你能“听”懂什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么美的文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下?那就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注意当好“小老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3)组内互检,合作学习生字。

  用生字卡片组内互检,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4)读词语比赛。

  老师展示生字词,分组进行比赛,教师给予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验。

  1、默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组内交流收获。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到过吗?并且想像一下你听到这些声音时的感受。

  4、引导学生说出哪些声音是很熟悉的,并且听到过;哪些声音是熟悉的,但是没有听到过。

  5、读课文,小组讨论:为什么有许多熟悉的声音我们却没有听到?然后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没有听见那些熟悉的声音,是因为平常对熟悉的事物觉得习以为常了。

  6、引导学生通过读第七至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耳朵关闭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用心地去听。通过抓住“寂静、闲暇”等词语,体会生活中只要用心去聆听,就会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会给我们解除疲惫、增添乐趣。

  7、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自己应该怎样用心去听周围的声音。

  8、用心聆听,体验生活中美妙的声音。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仔细听周围的声音(鸟鸣声、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教师的讲课声、同学们的呼吸声、农家的鸡鸣声、汽车的鸣声等)。

  9、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声音美妙的角度去说。

  10、是呀,这么美妙的声音,如果我们不用心去听,我们会听见吗?让学生自由谈,激发学生去关注身边点点滴滴的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

  四、美读课文,升华感情。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有感情的去读一读。

  2、指名读。师生评价。

  3、师读,学生评价。

  4、学生继续练习有感情地读。

  五、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在自己的生活天地中,都有哪些声音?你喜欢哪些声音?不喜欢哪些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有趣的声音和一些不和谐的噪音两个方面说,说出自己的理由。

  2、据课文三、四、五自然段的格式,结合生活中的体会,仿写句子。

  六、小结。

  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周围的声音是美妙的。只要我们注意倾听,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属于情景交际,教材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交际的话题“安慰”;二是话题的内容和范围,即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安危,怎样安慰;三是要掌握好安慰别人时的态度、语气;四是口语交际市的练习形式及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使学生懂得怎样安慰别人,使其学会关心、帮助需要支持的人。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3、指导学生善于。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能够从上支持他们。2、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利用挂图,呈现机组需要安慰的画面,如,同学生病了、考试失利的、家里发生变故的……然后引出话题。

  2阅读课本,弄懂焦急的内容和要求。

  (1)自由读,看看有几层意思,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地说说。

  (2)弄懂题意后,教师示范练习,尤其让学生注意安慰时的态度要真诚,语气要有分寸。

  3、即兴表演,自由练说。

  (1)自主寻找合作伙伴。(2)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3)分角色练习,小组内表演。

  4、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1)弄清楚每组所选的话题,以便有的放矢的表演,。

  (2)评议时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要从内容上、表达的态度上、语言的表达几方面去。

  5、教师要采用一定的鼓励手段。

  6、进行。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9个,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

  3.掌握对话的几种不同表达形式。

  4.体会鹿的聪明机灵和鳄鱼的愚蠢贪婪。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言行体会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

  教学难点

  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复述方法,提高复述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鹿鳄鱼

  请学生谈谈对这两种动物的认识。(随机学习“鹿”和“鳄”。)

  书写指导:“鹿”字“广”字旁儿的横画稍长,竖撇要舒展大方,里面的部分写紧凑。

  2.再板书:鹿和鳄鱼

  用一个“和”字把鹿和鳄鱼连在一起,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吗?

  3.把课题补充完整: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你从“一只”和“一千条”这两个量词上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双方力量的悬殊。)

  相应板书:(弱而少)(强而多)

  二、初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记带生字的词语,在不理解的词旁做记号。

  2.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毒:上面三横长短不一,下面是“母”字。写时上小下大,“母”的中间一横要稍长有力。

  难理解的词:

  泛滥: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泛”读fàn,不要读成fá。

  曾孙:孙子的下一代,“曾”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曾”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zēng,不要念成céng。

  伺(sì)机:文中指等待时机,寻找机会。

  3.鹿和老鳄鱼有几次相遇?(以此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三、探究课文。

  1.你认为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中的鹿和鳄鱼?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说句子,谈体会,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句:

  (1)“得了吧!”机灵的鹿回答,“你不知道我的肉有毒吗?如果一条鳄鱼吃了我,就会中毒而死。不过要是把我分给一千条鳄鱼吃,那就谁也不会中毒,谁也不会被毒死了。”(弱小的鹿没有被强大凶残的鳄鱼吓倒,而是积极地想办法自救,并且精心设计好计谋的每一步,以智取胜。)

  (2)“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鹿抓住了鳄鱼死爱面子的弱点。)

  (3)“这样吧,”鹿说,“你们一条挨一条趴在水面上,而且要安静,不然我会数错的`。”(鹿表面上是数数,实际上是借机逃脱。)

  (4)“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根木头居然这么像鳄鱼。如果真是根木头,它就会朝我漂过来;如果是条愚蠢的鳄鱼,就会留在原处。”(鹿说话很有技巧,富于智慧。)

  (5)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鳄鱼的贪婪凶残。)

  (6)“瞎说!不就一千条吗?有什么难的!”(鳄鱼的愚蠢,死要面子,爱逞能。)

  3.掌握文中几种不同的对话表述形式。

  (1)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主要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对话)

  (2)读一读下面三句话,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①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②“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

  ③“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我们都饿坏了!”

  (3)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同一种说话形式呢?

  (4)出示练习:给下面三句话标上正确的符号。

  ①这不可能是真的她拼命地摇头

  ②爸爸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③船长拿枪瞄准儿子快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1.同桌分角色朗读,互相点评,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把握人物的情感。

  2.推荐代表读。(读时先说说你给同桌提了什么好的建议。)

  3.评读。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

  要求:可适当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六、复述故事。

  1.方法指导:

  (1)先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2)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体现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如泛滥,小岛,中毒,一千条鳄鱼,数数,伺机报复,绿色木头……

  (3)尽量用自己的话。

  2.听课文录音。

  3.复述故事,师生点评。

  七、作业。

  如果鹿与老鳄鱼再次相遇,它们之间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鹿又会怎样以智取胜?发挥你的想象,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19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弱而少) (强而多)

  聪明 愚蠢

  以弱胜强

  以少胜多

  关于鹿与鳄鱼

  鹿: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上有角,嫩角有茸毛,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

  鳄鱼:爬行动物的一类,四肢短,尾巴长,全身有灰褐色的硬皮。善于游泳,性凶猛。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

  1、 翻译第一自然段:

  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 B、方:当时 C、仅:几乎,将近 D、既而:随着 E、际天: 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G、沃:用水淋洗 H、势极:来势极其

  2、 翻译第二自然段:

  重点字词:岁——年。尽——穷尽。标——树立,举。倏尔——忽然。略——一点点 逝——去,往

  3、 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 溯迎——逆流迎着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鲸波——巨浪

  4、 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 穹——高 僦赁——租用 容——许,使。

  三、 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 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 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 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 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 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 研读赏析:

  1、 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 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 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 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 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 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 布置作业:

  1、 生字、解词各2遍

  2、 翻译文章1遍

  3、 课后1、2

  4、 周记:课后三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气、去、大、早、亮”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教学准备:

  两幅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 师板书“心愿”,理解“心愿”,说说你有什么心愿?

  2. 你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

  出示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出示图二,这幅图上又画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初步感知课文)

  3. 师总结:老师有一个发现,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看了这两个小女孩的家,月亮会怎么想呢?今天我们就学习8.《月亮的心愿》(齐读)

  二、 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本课的生字。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3.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2) 擦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4. 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 读后悟,读后思

  1.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四、 再现生字,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请一名学生带读。(或指名读)

  小朋友们,月亮姐姐去了两个小女孩的家,她们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课文。)

  二、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 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一个女孩的家。齐读第1-2自然段。

  2.

  (1)用“自言自语”说话。

  (2)这时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3. 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二个女孩的家,读第3-8自然段。(同桌读对话)

  (1) 用“悄悄地”说话。

  (2) 月亮看了第二个女孩的家,它的心愿又是什么?

  (3) 指导朗读对话。

  4. 那么最后到底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段,理解“艳阳天”

  5. 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三、 再现生字,书写指导

  四、 拓展练习:两个小女孩走在郊游的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田忌赛马》是一叙事性课文,全文运用凝炼精当的词句,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教学中,我注意把握教材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文眼“胸有成竹”分析,引发而动全身,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一、从释题入手,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直奔重点,导出了表现主人公孙膑特点的词语“胸有成竹”。

  1.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样学生读书,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田忌与齐威王赛了两次马,结果是田忌先败后胜。)

  2.谁在当中起了关键作用学生讨论后回答。(孙膑献计。)

  3.默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孙膑献计把握十足的词语。板书:“胸有成竹”

  二、设问,着重对“胸有成竹”意义的分析。层层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

  1.“胸有成竹”的本义是什么学生查字典,练习动手操作。(胸有成竹:本指画竹子之前,对竹子已有了完整的印象,比喻做事之前,对事情经过已有通盘考虑。)

  2.“胸有成竹”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学生边读书边讨论。

  (1)“竹”在文中指什么从理解本义入手,慢慢过渡。(竹在文中指孙膑为田忌所想的办法、计策,即: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2)全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先复习本义,再讨论分析,理解含义。(全词在文中指孙膑对第二次比赛的经过、结果作了充分的预测,完全做到了胸中有数。这就是课文第三部分叙述的内容。)

  (3)第二次比赛的经过、结果怎么样学生先仔细阅读课文第三段,再口述第二次比赛经过、结果。最后动手摆放预先准备好的卡片,再现第二次比赛过程和结果。

  齐威王:上等马(胜)中等马(输)下等马(输)

  田忌:下等马(输)上等马(胜)中等马(胜)

  3.孙膑献计为什么会胸有成竹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分析讨论。

  ①提示:孙膑在献计之前,观察了些什么想了些有绝对把握。

  ②师生中心:由此可见孙膑“细心观察,足智多谋”。

  4.孙膑“胸有成竹”,而田忌和齐威王表现又怎样呢

  (1)学生默读课文,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三个词语对比分析,揣摩人物的内心,概括人物的品质特征。

  田忌:垂头丧气──胜骄败馁、不思进取

  齐威王:得意洋洋──陶醉胜利、忘乎所以

  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我的发现

  这次活动安排了八对汉字,前一个为熟字,后一个为新字,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形声字中表音的部分。这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我会认用来进行巩固生字,并适当进行拓展;我会读进一步发现和巩固这种汉字的构字特点。

  过程建议:

  我会认。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两组汉字错落排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看哪两个字可成为好朋友。

  2、找找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吗?

  4、多种形式读生字,给你喜欢的字另组词。

  5、你能用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字?进行交流。

  我会读。

  1、读读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多种形成读词语,想一想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二、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比比、读读记记、学习。读读比比安排了五组词语,目的让学生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读读记记是一段姓氏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清姓氏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学习是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部首的含义,再进行举例,然后学生尝试加以练习。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过程建议:

  读读比比。

  1、

  分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读每组词,比较带点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用喜欢的方式读。

  4、你能为加点字再组词吗?汇报交流。

  姓氏歌。

  1、学生同桌互读姓氏歌。

  2、回忆这是我学过的哪种识字方法,谁能举其他的例子?

  3、多种形式反复读。

  学习。

  1、复习音序的方法,查下面这些字:区、仙、好,比一比谁最快。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种利用字的部首来的方法部首查字法,教师介绍部首的含义。

  3、教师举例,示范部首查字的方法。

  4、全班分成几个组,各请一名会部首查字的小老师引导组员查以下生字:悟

  5、引导学生归纳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确定部首

  找部首页码

  数剩下笔画

  查找生字)

  6、比赛进行书中练习。评出小能手。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我选我》一课的基础上,谈我的想法。目的是为让学生对王宁的做法有正确的认识,做事对自己有信心,懂得正确的表现自己,和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教学时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交际准备:

  多媒体课件。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多媒体课件(《我选我》课文插图)观看,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怎样的画面。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谈)

  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谁来说说原因。

  2、设定岗位,组织竞选。

  (1)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

  (2)设立岗位,启发竞选。(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也可以假设岗位。)

  (3)小组内选定岗位,进行练习。

  3、竞选展示。

  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代表,上台演说,台下同学进行评议。

  四、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露一手。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一格,是学生展示才能,相互学习的良好时机,在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能展示自己,体验快乐。要引导学生选好展示的内容和方式,并且要为展示做好准备,展示时让每人都能露一手,这项活动可不受时间所限,以后也可以不定期的进行。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本课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转基因技术,易于被人接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画出有关词句,品读咀嚼,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三、课件展示转基因图片。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此时,让学生拿起笔设想自己想象中的转基因产品,学生可以把在课文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之中,实现读写结合。】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说明

  本次综合可以看做是本主题单位学习后的一次总结汇报和综合实践活动。前面主题单元的教学中,第一课都有对本次活动的铺垫。如搜集了关于地球资源、鸟类生存状态、绿色工程、身边的环保小事等资料,积累了相关的词语,句段和表达方式。这次综合活动即可以组织成一堂环保主题的班队会和一次设计创办,环保宣传报的竞赛。

  教学目标

  1、开展系列环保活动,提高认识、增强实践能力。

  2、通过阅读及系列环保活动,体会环保的重要性与责任感。

  3、激发学生由环保意识转为参与环保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开展系列环保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今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倾听家园的呼唤,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完成《综合活动》,开展有关环保的一系列活动。

  二、完成《综合活动》,提高认识。

  ㈠走进家园。

  1、展示交流:小小导游介绍自已知道的名山大川的优美景色和生态环境。并展示与大自然交朋友的图片,照片等资料。

  2、简要说明:小小博士介绍鸟儿的生活习性方面的趣闻和鸟儿对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㈡倾听家园的呼唤。

  1、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空气、河流、绿树等所遭到的人为破坏与污染。

  2、展示空气、水资源、森林资源、鸟类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

  ㈢身过的环保小事。

  1、引发讨论:说说该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动手保护我们的家园?

  2、以小组接力的形式,每人写一件我们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环保小事,然后全班交流。

  3、把全班学生写出的环保小事整理成环保行为规范,在教室内张贴。

  ㈣筹办环保宣传栏。

  1、讨论宣传栏标题。

  2、小组内合作讨论确定宣传栏的内容,汇集、资料、设计版式。

  3、学生汇集准备的资料,确定讨论后的版式方案。

  4、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设计。

  三、总结活动评价。

  对各组的环保宣传报张贴进行展示、评比。

  四、课外延伸。

  每人出一张环保宣传的手抄报。

  五、布置作业。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

  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

  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

  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10篇】相关文章: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9篇05-17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05-10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05-10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05-08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三篇05-14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合集9篇05-15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3-21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02-2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