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2022-05-17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助人为乐的精神。

  2、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天真、善良、办事认真、帮助别人不计报酬的可贵品质。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的《雨中》讲的是小学生和过路人主动帮助姑娘捡苹果的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课也是讲助人为乐的,事情发生在沙滩上。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的音和义,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全文可以分成几段。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讨论交流。

  (1)同桌互相讨论不懂的词句。

  (2)学生提出仍然不懂的问题。

  (3)讨论分段。

  4、按划分的段落默读课文,想想每段说的是什么意思。

  三、进一步自学课文。

  1、出示思考题,要求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

  (1)小姑娘在什么时间在哪儿捡贝壳?她遇到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2)小姑娘喜欢贝壳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小姑娘为什么没要画家的贝壳?通过这件事说明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小姑娘反撒落在海滩上的贝壳拾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

  2、学生根据思考题,逐段默读课文。

  四、讨论、交流。

  1、同桌讨论思考题。

  2、指名回答思考题。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

  2、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0在金色的沙滩上

  小姑娘 贝壳 青年画家

  不计报酬、心灵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以乐衬苦的反衬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图片导入。

  2、 板书课题。

  二、 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1、 默读课文,看课文中水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 出示:水是村里最珍贵的东西。

  3、 找出文章中描写水珍贵的句子。可以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可以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吃来自天空的水。

  (2)指名读,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水珍贵。

  (3)一场雨带给孩子们欢乐,让他们有了这样久逢甘露的心情,你认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带着这份痛快、喜悦读这段。

  (4)你在雨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他会这样,他们的做法让我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到哪里的人民对水的——。

  (5)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6)出示:母亲用一把大锁……象征着、幸福和痛快。

  (7)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水的珍贵。

  (8)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一滴也没有被浪费掉。

  (9)指名读这段话,通过想象你感受到了什么?

  (10) 这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久旱逢霖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那个词语?带着这种感情读这段。

  (11) 出示母亲的话:你们真是饿坏了?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

  4、文章中通过一场雨和一勺水洗澡,体现出水带给他们的快乐,并没有用大量的文笔写水带给他们的苦?为什么呢?

  5、文章中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的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以乐衬托苦,更加衬托出水的珍贵。这种写法叫做反衬。

  三、指导生字。

  (1)出示“勺”

  (2)观察生字,指出生字注意的部分。

  (3)老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互评。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水

  最珍贵

  苦 乐

  反衬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谁来读课题?

  2.我听见了,(教师指筝字)这个字他读得特别准确,他读的是几声?(学生齐答:轻声。)

  3.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

  4.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位听,读不准的,请同位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把你们读的情况汇报给大家,谁愿意读?(请一对同位起立读词,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习生字。

  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板画。

  大家表现真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老师边板画边描述:那里有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茂密的树林,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这儿美吗?(学生齐答:美!)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大家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教具,小熊和松鼠的家)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他们的家应该各建在哪里呢?

  (2)贴房子。

  谁愿意上来把他们的家贴在合适的位置?

  方案一:(学生贴对了)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贴吗?

  方案二:(学生贴得有错误)其他同学都同意把房子贴在这里吗?(有不同意的请他上来贴)为什么这样贴呢?

  (学生以课本为依据,在相互交流中贴对房子的位置。)

  [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指导学生从书中找到贴图的依据,使学生不但了解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而且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用书本来解决问题。]

  (3)戴头饰,扮演角色。

  这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这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

  王老师就是一只美丽的小鸟。(教师戴上头饰,走到学生中间,热情地跟小熊、小松鼠打招呼。)

  [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后面的学习创设活泼和谐的气氛,老师扮作小鸟和学生交流,一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二则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并为理解体会人物的情感做好铺垫。]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了解课文大意。

  我就住山林里,(教师手指板画)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方案一:(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方案二:(学生说故事的细节)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吗?(指板画)是什么和什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学生回答,借机贴纸船和风筝)教师指板画总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在板画的帮助下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

  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方案一:(如果学生找到了乐坏了,教师指导朗读这一句)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方案二:(如果学生找到其他句子)有一个词直接写了我们高兴的心情,找到了吗?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方案一:(学生没有回答)看!

  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

  方案二:(学生找到了写草莓和松果的句子)是啊,不但有纸船和风筝,我们还收到了草莓和松果呢,(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能不高兴吗?看!

  还有什么呢?(教师指祝福的话。)

  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

  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抓住三个让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原因:收到纸船和风筝;收到松果和草莓;收到祝福的话,让学生体会他们高兴的心情。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乐坏了的意思,用教具和渲染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烘托高兴的气氛。一句一句指导后,又训练学生朗读整个自然段,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熊你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会读,能读好。)

  (3)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把三、五自然段作为重点单独学习后,师生分工朗读二至六自然段,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有总体连贯的感知,进一步巩固朗读训练的结果。]

  (4)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细心的小鸟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呢!

  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方案一:(学生发现了无价值的东西)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仍旧没有发现)我的发现在这儿。(点击课件,漂飘变红)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方案二:(学生直接发现了两个飘的区别)指导学生谈。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漂、飘字的区别很好地反映了汉字形声字的特点,借机进行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展示了汉字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3.学习第七自然段。

  我这只活泼的小鸟,天天在山林里飞来飞去。每天清晨,我看见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我看见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忧伤的音乐响起,出示第七自然段,教师深情朗诵)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

  [音乐由欢乐变为忧伤,教师深情朗诵渲染气氛,感染学生情绪,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2)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3)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虽然我们吵架了,可是我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

  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

  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1)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单个读,齐读。

  (2)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呢?

  生1:我想自己读,让大家给我评点一下。

  生2:我想听听王彦读,然后我学一学他。

  生3:我想读一读,请王老师评价一下。

  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美丽的风筝强调美丽,说明小松鼠看见风筝很高兴、很激动、很惊喜;他高兴得哭了说明他再次得到了小熊的友谊很激动。

  6.拓展练习。

  (1)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生1: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和松鼠又和好了。

  生2: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得哭了。

  生3: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连忙爬上树,把一只只风筝放到了空中,风筝上写着:小松鼠,我非常想念你,天天盼着与你和好呢!

  [让学生补充这句不完整的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又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2)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这只小鸟说吗?

  生1:小鸟,你以后交朋友时要注意,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朋友吵架。

  生2:和朋友吵了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和朋友和好。

  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一定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学习完课文后设计这一环节,教师以小鸟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丝毫没有说教的痕迹,学生在和小鸟交流感受的同时,初步理解了友谊的意义,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评析】

  王春晓老师在济南市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了《纸船和风筝》一课,在教学中,她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设置情境,注重朗读的指导,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入小鸟这一角色,架起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新教程指出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课文中本来没有的小鸟角色,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创新。

  小鸟角色的加入首先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王老师戴上头饰亲切地与小朋友们打招呼,相互问好,使师生关系一下子变得融洽,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习活动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另外,小鸟的角色在整篇课文的学习中还起到了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但却以小鸟的身份出现,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比如在初读课文后,指导学生了解小熊和松鼠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时,小鸟以我是他们的邻居,怎么不知道他们怎样成为朋友的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巧妙而不留痕迹。再如:当松鼠与小熊吵架后,心里很难过,小鸟站出来主动要求倾听他们的心事,在向小鸟诉说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和理解了小熊和松鼠的心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因此,小鸟角色的加入切实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设计十分巧妙,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很成功。

  二、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王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王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巧妙的是,王老师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扮演这童话王国里的一个人物,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课文一至六自然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友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欢快音乐戛然而止,代之以悠伤的乐曲,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王老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有丰富充分的情感体验,理解了友谊的重要,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

  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做到了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王老师特别注意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王老师让学生找到了描写小熊快乐的句子,学生一下子找到了乐坏了这个词,王老师立刻抓紧这一个词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先用换词的方式体会乐坏了的意思,王老师又提出情感的要求,如再高兴点注意表情等,使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朗读自然就到位了。

  再如,王老师在指导朗读第十自然段时,让学生当小老师教老师读,给老师提出朗读的意见和要求,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

  四、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王老师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她不但体现了新的理念,而且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

  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王老师就注意了纠正学生读音,筝字单独出现出读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这个知识老师没有单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请学生读课题,学生自己就读正确了,教师借机提出如果这个筝字单独出现读几声?这样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王老师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王老师小结时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学习完课文,王老师仍然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她出示小熊看到了许多纸船向他漂来,他这句不完整的话,让学生补充完整,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很容易想到小熊的表现,还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总之,王春晓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无论是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6-16节,想一想: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出示: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第6-16节,想一想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时候样的人? 点击出示填空:( )的少年闰土

  3、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一) 细读雪地捕鸟

  ① 相机点击聪明能干

  ② 你能读懂闰土是怎样捕鸟的?你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捕鸟的过程说一说吗?(出示:雪地捕鸟图)

  ③ 这么能干的闰土,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把他展示出来?(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二) 细读看瓜刺猹

  ① 相机点击机智勇敢(出示看瓜刺猹图)

  ② 指导朗读:啦啦(读出紧张、害怕的语气来)

  轻轻(师引:月亮底下,猹来了,大家可要轻轻地别把猹吓跑了)

  ③ 对话朗读

  师引:虽然猹会咬人,而且还这么伶俐,但还是被闰土刺到了,闰土填表是机智勇敢啊!请同学们把他们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读闰土的的语言,女同学读我的语言。(注意我的语言要读得天真、好奇)

  4、师引: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点击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大家想像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钓 车塘捕鱼、捉泥鳅等等)

  5、师引: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做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如果你是少年鲁迅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①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②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③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

  ④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⑤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6、师引:为什么鲁迅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鲁迅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如此佩服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四角的天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点击画面: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

  师引读,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7、小结:正因为这样,所以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这个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点击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二、三两句。

  三、总结

  师: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四、作业超市

  1、 师引:在这堂课结束前,教师带你们到作业超市里支逛一逛。

  2、 点击出示: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评一评:少年闰土或少年鲁迅

  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写一写:仿照课文的写法,你能写一写你和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写出杨梅特点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软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

  2、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

  3、板书课题。

  二、指导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要读准字音。

  2、通过指名读,检查读音的正误。

  三、自由读,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为什么要这样分?[可分三段,一(1);二(2);三(3—6)]

  四、讲读第一段。

  1、集体读第一段。

  2、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讨论: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段主要讲了什么?(结合理解“贪婪”“吮吸”“甘露”“伸展”“狭长”等词语的.意思。)

  2、“贪婪、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本来都是写人的行为动作和感情的,这里用来描写杨梅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指导朗读。

  六、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2、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端午节”指什么时间,是什么节日?

  3、指名读描写杨梅形状的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杨梅果是什么样的?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体会“细腻”“柔软”是什么感觉)

  4、指名读写杨梅颜色的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讲杨梅颜色的?(先讲外边的,后讲里边的)哪些语句使你感到杨梅果非常惹人喜爱,为什么?

  5、指名读描写杨梅味道的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是讲杨梅味道的,哪几句是讲“我”爱吃杨梅的?

  七、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声读课文,要读出喜爱杨梅的感情。

  二、同学们读了课文,能和作者一样感受到故乡杨梅的可爱吗?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三、小结:

  我们写作文也应该像课文的作者一样,先考虑好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并想好记叙的顺序,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识记本课的生字。

  1、由学生说说自己识记的方法。

  2、指导书写。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五、完成“练笔”。

  1、指名读内容,明确要求。

  2、同桌互相说一说。

  (1)准备写哪种水果;

  (2)这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3)为什么喜欢它。

  3、指名3—5名同学说一说。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六、教师巡视,解答学生作文中的问题。

  七、请同学读读自己写的片断,师生适当评议。

  板书设计:

  枝:常绿

  杨梅树

  叶:狭长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圆 小刺

  杨梅果 颜色:淡红 深红 几乎成黑

  味道:又酸又甜 甜津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情景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

  学生:想!

  老师:(点击课件)现在请你观察第一幅图!谁能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画的是爸爸、妈妈、还有孩子在看电视,他们是一家人!

  老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这是一个三口之家。那看一看第二幅图!画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也是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孩子!

  老师:对了!这是一个大家庭,是祖孙三代。我们一年九班的每一个同学也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歌,名字就叫做:家!(出示题目:家)(读题)

  二、进入正课:

  老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打开,翻到第63页!先看着书上的拼音指读!你能只看拼音把课文读出来吗?(课件)

  为了让你读得更准确,在读的时候,老师提醒你要注意这样几个词的发音:(课件)

  cǎowōfánɡshèshānpōshūfufǔài

  草窝房舍山坡舒服抚爱

  (教师领读)

  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好!现在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指名读)

  你可真了不起!发音非常的准确!(如果有读的不好的要对其进行纠正)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边看拼音,一边看汉字,再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同学们!你们读的都非常的认真!在这首诗中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生字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课件)

  上面的字是要求我们会认的字,下面的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在课文中把他们找出来,在生字的下面画上小圆圈并反复的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4、老师:好了!现在谁能上前面来!领着同学们把这些字读一读!(出示生字卡片:家、的、蜜、蜂、漂、亮,鱼、鸟、山、生、来,蜜蜂、漂亮。)

  学生:齐读

  老师:你们可真棒!哪些字是你以前就认识的呢?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他的吗?

  学生:鸟是我家养鸟,爸爸告诉我这个字的!……

  我学过书法!老师教我的!……

  老师:那现在,咱们就开火车读一读!看谁把这些字记住了!(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开到哪?学生说火车火车开我这,火车开到…那)(1—2组读,在此期间纠正发音不准的!)

  三、分析课文:

  老师:你们真可了不起呀!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这首小诗歌一共有三个小节,现在,老师读第一小节,请你一边听一边想:在这小节中都写了谁的家?把他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再说一说,他的家是什么样的?

  学生:第一小节写了鸟儿和蜜蜂的家!鸟儿的家是舒服的草窝,蜜蜂的家是漂亮的房舍!(教师板书:鸟儿、蜜蜂,两幅图!)

  老师:你找得很对!那我想问问你,你知道鸟儿为什么要用草做窝吗?

  学生:因为草很温暖!可以遮风挡雨!小鸟们在窝里会非常的舒服!

  老师:说得很好!就象同学们的小床一样!每天你都在你的小被窝里进入梦乡!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一小节!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学生:男女分读!

  老师:学习了第一小节!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象第一小节学习的那样!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这个小节!老师建议同桌之间合作学习一下:一个人读,一个人画有谁的家,然后在一起讨论一下,他的家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学生:第二小节写了鱼儿和蜻蜓的家,鱼儿的家是清清的河水,蜻蜓的家是水边的山坡……

  老师:你说得可真好!这一小节些的是鱼儿和蜻蜓的家,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小节吧!第一、二小组读一句,三、四小组读一句!(学生分组读!)

  我们来看第三小节!先读一读!然后说说这小节写的是谁的家?(学生回答:我的家!)那你能跟老师、同学说一说,你的家是什么样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爱你,有没有这样的小故事讲一讲!

  学生:我的家很干净!爸爸妈妈多我很好!每天都给我做好吃的……

  有一天下雨了,妈妈不打雨伞,让我打,我觉得妈妈很爱我!

  老师:同学们都喜欢自己的家!你们觉得非常的幸福!那现在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把这小节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读!

  老师:老师听见了!你们读得可真有感情!老师都被你们感动了!老师也向参加到你们的行列里!我也想读一读!行吗?(教师范读)这首小诗歌我们就学完了!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首诗!(学生:齐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棒!那现在用你手中的小画笔画一画鸟儿和蜻蜓的家!

  学生:画!

  四、总结:

  你们可真了不起呀!画得真漂亮!那小动物有家,我们同学每个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家!你们知道吗?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就是我们的祖国!你知道我们祖国名字吗?(中华人民共和国)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会说绕口令,并能说得正确、清楚、快速。

  2、能听清楚别人说的绕口令,并能进行评议。

  二、教材说明

  本课用图给我们展示了同学们相互说绕口令的有趣情境。告诉我们本课口语交际就是分小组互说互评绕口令。

  能快速说清楚绕口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老师和学生都准备一些绕口令,并背下来。

  (二)上课时,先请一个同学上台说绕口令,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评议。评议的重点是说得流利、口齿清楚。

  (三)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或自愿组合,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能快速地说清楚,听清楚,会评议。

  (四)分组说、听、评绕口令。

  (五)评选出绕口令说得最好的同学给以表扬、奖励。

  四、资料

  绕口令:也叫拗口令。一种语言游戏。是将声母、韵母或者音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来。因为要说得快,读音容易发生错误,这样可以训练发音的准确和思维的敏捷。

  附:绕口令两则

  小花鼓 藤条和铜铃

  一面小花鼓, 高高山上一条藤,

  鼓上画老虎。 藤条上面挂铜铃。

  宝宝敲破鼓, 风吹藤动铜铃动,

  妈妈拿布补。 风停藤停铜铃停。

  不知是布补鼓,

  还是布补虎。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五年级下册2单元第五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三)过程和方法: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童年这首诗。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 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作者介绍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2)识字

  牧:mù,“牛”撇要短,竖长而挺拔。组词:牧童、牧场、放牧

  蓑:suō,中间横左右出头,下部笔画舒展,下部是衰,不是哀。

  组词:蓑衣、蓑笠

  (3)课文详解

  ①“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弄”:逗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量,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寂静)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②“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 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场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越野里的草地上。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的写了下来,却让读者不仅浮想联翩。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4)主题思想

  《牧童》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黄昏牧童归来后休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

  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牧童》这首诗,说说整体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6)从《牧童》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然与恬静的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牵无挂、自然放松。同时,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2.学习第二首诗。

  (1)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中兴四大家”。代表作:《诚斋集》

  (2)识字

  篙:gāo,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字头,上下结构,组词:长篙 棹:zhào,船桨。木字旁,左右结构,组词:棹夫

  遮:zhē,掩盖。“庶”写紧凑,四点相协调,组词:遮盖、遮挡

  (3)课文详解

  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不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怪生:怪不得)

  这里省略了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也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主题思想

  《舟过安仁》描写了两个无忧无虑的小渔童充满童稚的行为,展示了儿童特

  有的奇思妙想,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同时也赞美了他们的聪明伶俐。

  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感受意境 。

  1.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者散文。

  2.默写《牧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知“美”

  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一)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诗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二)识字

  醉 :zùi,左右同宽,“酉”写的略长。组词:醉酒、陶醉

  媚:mèi,左窄右宽,“眉”字撇写的舒展些。组词:明媚、献媚

  (三)释题

  1. 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词,诗歌的一种。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即曲调。清平乐(yuè)即是词的词牌名。

  2. 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 “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感受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亡赖,同无赖,指顽皮淘气。)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二)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三)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几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位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以及他们的杰出贡献,讴歌了他们百折不挠的毅力,献身科学的伟大。“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崇高,科学是所有现代人的必需品格。”本次读书会要引导学生交流与科学这一话题有关的读书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质,伟大的献身,并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本次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讲述、聆听、演示、感悟,提高学生感受生活,口头表达、倾听、实践、筛选整合信息等各种能力。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读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本次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讲述、聆听、演示、感悟,提高学生感受生活,口头表达、倾听、实践、筛选整合信息等各种能力。

  活动准备:

  读科学家的书、了解科学实验。朗读科学家写的文章。

  活动时间:3课时

  活动过程:

  一、会前动员

  向全班同学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 (号召全员参加,小组合作,准备。)

  二、组建活动小组

  按兴趣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确定组长,明确分工。

  三、选择读书交流内容

  有四项读书交流内容可供:

  A.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B.演示并讲解有趣的科学实验。

  C.朗读科学家所写的文章。

  D.谈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教师不做硬性规定。

  四、彩排

  1、选好主持人,写好串联词。

  2、组建评审小组,对各组所准备的内容进行检查。

  五、召开读书会

  事先布置好会场,在黑板上写好主题。可邀请家长及有关人员参加,并请他们参与。观众注意倾听、积极交流、大胆发言。做好会议记录。

  六、交流

  会后,可引导学生谈谈参加读书会的感受,自己的发言或写一体会在班内交流。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内容。

  板书设计

  综合活动

  读书会

  课后反思: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9篇】相关文章:

有关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集锦十篇01-23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集锦5篇05-12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05-10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05-10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05-08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5篇05-12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05-11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5篇05-1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9篇05-10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