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想象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又是万里黄河最壮观的景象。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咆哮而去。你们想不想了解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那我们就随着文中的作者到壶口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读通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1.通过研读,感受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
(1)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2)通过电视屏幕放映壶口瀑布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3)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1)理解六、七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
(2)教师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感情。
在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他的心骤然被奔泻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就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杰出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这首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组歌,曾响彻大河上下,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
(3)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教师引导:“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5)说说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而以“黄河魂”为题?
(6)有感情地朗读六、七自然段。
五、延伸拓展
1.教师: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2.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
六、布置作业
1.展示交流你所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2.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灵魂精魄的集中体现。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意思,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耳听、目睹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反映民族精神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
2.课后,可以举行名为《黄河颂》的朗诵会,从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3、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抓住线索,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丝瓜的神奇,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丝瓜的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思
1、引入。大家见过丝瓜吗?说说自己见到过的丝瓜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见到过的丝瓜。(平凡、普通等)
2、质疑。可在季羡林先生笔下,丝瓜却是“神奇”的。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季羡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三、自学指导一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汇报
四、自学指导二
自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1、自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
五、自学指导三
再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1、自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六、小结。
七、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默写词语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三、自学指导一
仔细读5-8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丝瓜的神奇。(4分钟后汇报)
1、细读课文
2、小组内讨论。
3、汇报。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细读课文,勾画出作者对丝瓜认识变化的词句。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5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
1、细读课文,勾画语句。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重点指导:“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丝瓜如果真的有思想,它会想些什么,会考虑哪些问题?
五、讨论交流
1、“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是什么意思?
2、“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他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指的是什么?“含笑面对秋阳”是什么意思?
◆你从中悟出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六、总结课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采访录音和作文提示的学习,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进行采访。
2、根据采访录音写作,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展开想象,写具体。
3、用学到的方法,按采访要求采访本班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然后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将习作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人,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讨论昨晚大家看“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活动,将其表演出来。
2、教师小结:采访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也正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作为明天社会的主人,我们了解并学会采访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读例文,认识采访活动
1、指名朗读采访例文,思考:
(1)采访录音中被采访的人是谁?采访什么事?
(2)采访材料中说的是戚老师哪个方面的事?其中有几件?哪一件最主要?“风雨无阻”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出戚老师的什么优秀品质?
2、小结:蔡强同学的采访录音介绍的是戚老师为学生补课的事,其中最感人的一件事是星期三晚上的补课。戚老师为朱志成同学补课不是一次。因此,我们习作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写。显然,“雪夜补课”应作为重点,具体地写下来。
3、指读“一个星期三的晚上”段,思考:
(1)这段话哪些地方可以具体地写?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补充。(同桌互说)
(2)将“雪夜补课”段完整地写下来。
①先写什么?②再写什么?③最后写什么?
(3)请同学完整地说一说。
4、再读全文,思考:
(1)写戚老师补课的事,除“雪夜补课”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感人的事例?
(2)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习作里怎样处理呢?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轻轻地、快速地通读采访例文,讨论:根据这个采访录音,怎样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作文的开头你认为可以怎样写?
(2)对戚老师“雪夜补课”和“电话补课”两个事例,怎样接着开头部分写出来?
(3)作文怎样结尾最能表达朱志成和你对戚老师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4)结合讨论,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2、学生读文,教师指导修改。
3、教师小结:
填空:根据采访录音写文章,在了解录音内容之后,先从确立________,再选择________,然后将重点材料写________,最后按记叙文的要求将________。
四、揭示要求,循序练习
1、同桌交流学校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按采访要求进行采访,然后写作文。
2、指名口述,教师指导集体评议。
3、练习写稿。
板书设计:
习作2
确立中心
选择材料
展开想象,写具体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地位:本课是第一册语文书中第六单元第二课,重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并试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本课是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我重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并且在朗读上分层次去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将书本上的知识扩展到实际生活当中,让无生命的文字充分活起来。
学生分析:学生是刚入学一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对于课文刚刚接触,而且对于如何去朗读和理解更是难以一时掌握。因此,在本节授课中,重点指导学生将课文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初步感知大自然中四季变化多端及其美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11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思育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四季的美丽。
创新支点:巧用、活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激趣,煽情入境:
(设计意图:将学生引入情境,由书面文字的抽象过度到直观形象的画面)
师:亲爱的同学们,时间爷爷总是匆匆地带走分分秒秒,日子在流逝中翻开新一页,而四个季节也总是在更替和变换之中.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座时间机器飞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再去看看美丽的四季的风景.(板书课题:4.四季)
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选择,我能读
(设计意图:选择多角度去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品味)
师: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
生:指名或者开火车认读生字
师: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种读课文的方式,谁来说一说是哪几种?
生:有个人高声有感情读﹑有合作读、有默读、有大声朗读.
师:好,同学们现在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准字音并且流利.
生:练读课文
师:指名读(全班评议)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读,要用你的读让大家感觉到季节的美丽,同时说说自己通过读收获了哪些信息?.
生:指名选择季节读,并回答.(师相机引导分析)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独立选择喜欢的四季读
生:读,评议
三﹑协作交流, 我想说
(设计意图:知识扩展,说一说、想一想再读一读,升华课文)
师:时间爷爷虽然总是在我们的身边将四季悄悄地带走,但是脑海里美丽的形象却永远地刻在了我们的心底.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书上描写的四个季节中都有哪些代表的事物?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一:老师,通过读了几次课文,我知道春季的代表事物是草芽和从南方飞回来的小鸟;夏季的代表事物是青蛙和圆圆的荷叶;
小组补充:老师,我知道除了春季和夏季的代表事物之外 ,我们小组还通过讨论知道了秋季的代表事物是谷穗的成熟和秋天的下雪。
师:课前我知道有许多的同学都搜集了关于四个季节中最具特点的事物,现在谁想把自己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生:交流体会.
生1: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春天的诗歌
生2:交流关于搜集到的四季图片
生3:交流搜集到的关于冬天的古诗
生4:交流搜集到的儿歌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还有哪些事物代表四季的变化
生:四名学生做四季的解说
生1: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春季。我一来,天地之间就发生了颜色上的变化。首先是我请来了小草做装饰,然后我又把天空变得蔚蓝,从南方请回了小鸟。我让冰雪融化,变成涓涓流着的溪水,你们瞧,我把世界变得多美丽啊!
生2: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夏季。我一来,天气就立刻变得炎热起来。知了也在树上不停地叫着,连树下面趴着的小狗也热得直吐舌头。而小朋友们呢?更是跑到街上买冰淇淋吃,还有的干脆去游泳。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这夏季吗?
生3:小朋友们,你们好,让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秋季。你们也可以把我叫做收获的季节或者是金秋时节。因为我一来,大地就变成了一片金黄。粮食成熟了,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树上的叶子枯黄了,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你们喜欢我吗?
生4:呼、呼、呼,我的名字叫冬季,夹着北风的呼啸和冰雪,我就来了。你们瞧,我所到之处全都变成一片银白。树上、房子上、路面上全都被雪覆盖着,小朋友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玩得可开心了。你们喜欢我这个季节吗?
师:观察之后,大家一定想知道是谁这么优秀画出这么美的四季?
生:大自然
师:谁来称赞它?
生:交流
师:这么美的季节,老师真想把他们留住.现在请大家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好吗?
生:试背课文
师:引导多层次背诵
四﹑拓展探究, 我能用
(设计意图:改换课文,利用课文的句式变换语言环境,达到口语训练)
师:大自然很神奇,但聪明的人类更伟大.请大家拿出自己画好的喜欢的季节,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
(课件出示提示: ,他 地说: 我是 天.)
生:交流.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首先要感谢时间爷爷带我们一起浏览了四季的美景。在观察与朗读和背诵之间,我们又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画出自己喜欢的季节,我们来个四季展示会。
五、作业
(设计意图:任选题,让不同的'学生根据个人所好有选择地做作业)
同学们可以任选其一
1.画一画自己眼中的喜欢的季节
2.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讲一讲自己收获的信息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智能ABC输入法”和在“写字板中输入文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快捷输入词语以及特殊词语、保存“写字板”里的内容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输入文字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整个词语和“保存写字板里内容”的方法。难点是特殊词语的输入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智能ABC输入法”在“写字板”中输入文字并保存文件。
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迁移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帮助解决新的知识和问题,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通过探讨学习,受到思想品德等德育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知识和技能基础):学习本册教材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电脑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知识前已经学会了键盘操作知识,能够在“写字板”中输入汉字、数字和符号。因此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演示并加以指导,教学本节内容应该是水到渠成。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在本节信息课的教学中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由于是农村孩子,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平日实际操作训练很少,因此学习兴趣浓厚但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2.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此外,小学生动作敏捷灵巧、协调平衡、学习风格多表现为视觉型和动觉型,计算机等直观设备能有效地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本课内容的学习与他们的认知风格相符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从写自我介绍入手,通过创设“想与远方同学交朋友吗?怎样介绍自己?”等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演示讲解操作,引导学生在“小试身手,比一比、赛一赛”游戏中和任务驱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输入自己的爱好和特殊词语“西安”等,以及巩固练习做一份详细的自我介绍并保存在“写字版”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在小试身手的比赛中和任务驱动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在微机室和多媒体环境中进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象)先跟图上小朋友打声招呼。
根据学生回答,回顾5.12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小英雄的品质,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表扬平日用心读书,善于读书的学生。
2.(课件出示林浩的自我介绍)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课件出示本节课的任务)在“写字板”中写一份“自我介绍”并把它保存起来。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从认识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入手,展示他的自我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想一想:
1.想给大家具体介绍自己什么?
2.用“智能ABC输入法”能一次输入多个字的拼音吗?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可以介绍自己姓名,年龄,爱好等。(课件出示小窍门)你知道吗,为了提高速度,可以连续输入整个词语的拼音。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这一环节通过讨论为新授课做好准备。
(三)任务驱动,探究学习
学习输入整个词语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试着输入词语:游泳、下棋、看书、打乒乓球等。
2.学生发现问题:可以找到词语“游泳”但没有整个词语“下棋”,教师随机讲解示范操作步骤。
3.教师讲明白原因。
4.(课件出示比一比谁更快)小试身手。
(1)打开“写字板”,在里面输入自己的爱好。
(2)输入词语:历史、古都。
(3)输入词语:莲藕。
教师提示: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互相帮助,想想解决办法。注意输入姿势端正,两手放平,避免使用“一指禅”输入。
学生会发现输入词语“莲藕”时有困难,教师借机突破难点(课件出示特殊词语的输入方法:要使用隔音符号,如“西安”的拼音“xi’an”,“莲藕”的拼音“lian’ou”)。随后教师讲解示范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这一环节中,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教师再示范讲解,以加深学生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办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
保存“写字板”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操作方法:用鼠标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择“保存”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里选择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单击“保存”。
1.教师示范保存方法。
2.学生自主操作。
(四)巩固提高,动手实践
课件出示要求:在“写字板”中写一份“自我介绍”,可以包括下面几项内容:姓名、年龄、性别、学校、班级、特长、爱好、座右铭等。写完以后保存文件,和同学结成小组,大声朗读“自我介绍”,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通过写“自我介绍”并保存在“写字板”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五)学生交流收获,教师评价鼓励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自我介绍”及快捷输入词语的方法,特殊词语的使用方法。各小组展示作品,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谁输入的又快又好。教师作适当提示,但不直接评价谁优谁差。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一步练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以提高打字速度。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恰当、及时的评价往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通过练习反馈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相互交流收获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对于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操作正确熟练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对于后进生采取多鼓励,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成功的喜悦。
八、教学反思
1.思得:本课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情绪激动,思维活跃,勤于动手探究。学生从课堂上知道了快捷输入词语的方法,掌握了操作技巧,感悟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享受成功的喜悦。整个过程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核心,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达成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收到了信息技术课应有的教学效果。
2.思失:学生喜欢独自操作,不愿意受教师的导控。因此,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绪有一定困难,甚至有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未必回应。偶尔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互动不够。个别学生操作有一定困难。
3.思改: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低,教师应耐心引导他们解决疑难问题,避免学生因畏难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同时为了避免课堂中常见的气氛沉闷,应尽量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阅读课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糟蹋使哪些环境恶化,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环保意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科学术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复习写日记的格式
重点、难点及教学具准备:
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糟蹋使哪些环境恶化,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用具准备:有关环保图片
教学过程 :
一、揭题、板题,课前谈话
1、揭题、板题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觉得20xx年后,地球上大概会是什么样子?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可谈人们利用新科技使生活变得更美好,也可谈由于地球被破坏而使生活处处充满困苦)
二、初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
1、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来写的课文,复习日记格式。
2、用生字卡拼读生字,互相正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想想文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1、大气污染:没有新鲜空气,温室效应,尾气污染。
2、海洋污染:要想简直比说明污染严重。你能用这个句型说一句话吗?
3、结果:辐射、恶臭、酸雨、飓风
四、联系实际,你谈谈周围的人们对环境的破坏
五、难道未来世界就一无可取了吗?
不,未来世界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文章也多处讲明了这一点。
1、读文,交流
2、抗辐射服的普及
3、已经发明了无铅汽油。
以上都说明了即使有了高科技,但由于环境被破坏,人们仍然无美好的生活可言。
六、开展一个小小辩论会:科技对环保的利与弊。
明确科技发达不是一破坏环保的主要原因,而地球早严重破坏是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造成,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
七、学习文章的最后2节,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人类在糟蹋了地球之后,不会再有美好的生活环境,到那时,只有梦里才能见到绿色的、可爱的世界。要想保持这个绿色的、可爱的世界就必须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母亲地球
八、拓展练习
说说你对环保做了哪些事
九、作业 :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调查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或是科技新成果,写成一篇日记。
[ 教后感]
这是一篇想象日记,所以我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如:在学完这一课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30年后,我们身边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不但说出了坏的方面,如环境恶化,同时也说出了好的方面,如科技发达,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等等,充分体现了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理念!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课文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与物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二是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因此,根据课标对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和本课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珊瑚、绽开、蠕动、栖息”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针对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说教法、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教师的教要遵循儿童学的规律。因此,结合本课特点,我在教学中拟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朗读这几种教学方法,且这些方法将在我以下饿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
说教学过程:
在学习完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照本课教学重难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整体入手,组织自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解读文本能力的训练。因此我在学生明确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后,组织学生按小组选择喜欢的方面合作学习。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给出学习提示:1、你们最喜欢西沙群岛哪方面,读一读,读出喜爱感情?2、合作中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遗留问题?3、你们想如何展示学习成果:读一读?写一写?还是画一画?这样进行把目标转化成任务驱动,可以驱动学习的学习。
二、汇报展示、品位重点
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充分尊重学生汇报、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并且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如交流学习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时,让学生结合地图理解,体会西沙群岛位置的重要性。而理解描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段落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学生学习、交流“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这句时,教师可展示图片资料,图文结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交流西沙群岛海里鱼多、海鸟多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和学生交流。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三、回归全文,丰富积累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所以我在回归全文时学生伴着音乐一边读课文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一边想象西沙群岛的物产、风光,让学生明确文章首尾呼应写法并能有意识借鉴到写作中。好词佳句的积累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我通过范读、学生练读、小组赛读的方式,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这样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在理解、欣赏、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充满童趣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
3、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难点:书写“前、蚁”。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谈活激趣,看图导入
1、导入: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小动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
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词:小动物们多可爱呀!我们来认认它们的名字吧!
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词的,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2、认读生字。
A、自主认读。(出示所有注音的生字词)
B、同桌交流:请你把认识的字交流交流,如果同桌不认识,请你做小老师教教。
C、指名同桌赛读。
随机重点指导后鼻音“蜻”、“蜓”;前鼻音“蚓”;翘舌音“展”、“蜘”、“蛛”;“结”读第一声。
D、愿意读的小朋友一齐读。
3、识记生字。
A、自主识记(看板书:盯着这些字,读一读,把它们记在脑子里。)
B、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
C、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4张生字卡片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蜻蜓、蝴蝶是小动物的名称,“展”、“运”、“网”不是。注:如果学生以偏旁归类也可以。)
4、巩固练习(生字去掉拼音):这些字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5、过渡:今天,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一种识字方法。
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虫字旁”的字和小动物有关。
A、小组讨论(带有“虫字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B、全班交流。
出现所有的“虫字旁”的字,印证学生的发现。
2、引导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A、读一读,想一想字的意思,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出示: 蜻 蝴 ……
虫 青 虫 胡
B、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C、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虫”字变成“虫宇旁”时,一横改一提。
3、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认识很多的字。
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认读“蚂”、“蚁”两个字。
2、找共同点,掌握结构。
A、学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说说有什么发现。
B、“一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怎么样写才好看。
C、“再看”黑板。同生指导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二记”。
4、“三描”、“四练”(练一个)。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6、继续练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自由练读课文(写字快的学生可以多读几次,慢的学生可少读几次。)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1、我会认。
A、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B、“我说你找”。教师随机说一个字,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这个字,举起来,读三次。
2、我会说。
A、“我和动物做朋友”。(出示图卡,上部分是小动物,下部分是名称)
你想和哪种小动物做朋友,请上台来举着那张图卡先带大家读三遍,然后说一句话给大家听,话中要有你这个动物朋友。
B、“我让生字交朋友”。出示所有的生字,说词语。
C、全班交流:你还在哪儿看到过今天学习的生字?
朗读韵文,积累语言
1、过渡:小朋友们真不错,刚才学得很好,现在看看你们读书读得怎么样。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同桌互读互评,全班齐读。
3、指导表演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全班自由表演读。
4、引读(边拍手边说):什么半空展翅飞?什么花间捉迷藏?……
蜻蜓半空干什么?蝴蝶花间干什么?……
蜻蜓哪里展翅飞?蝴蝶哪里捉迷藏?……
5、用《小星星》的曲调唱课文。师范唱、生学唱、生表演唱。
指导背诵
1、齐读全文。
2、看图说一说。
3、自由背诵。
4、引背。
5、借助插图背诵课文。
6、表演背。
鼓励创新
1、激发兴趣:课文中只写了六种小动物,真是太少了,我们来多说几种吧!
2、教师示范:我先说,蜜蜂花丛采蜜忙。你们呢?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指导书写
1、全班交流,找共同点,掌握结构。自己观察要写的字,说说有什么发现?
2、出示“前”、“空”。学生说,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书写,作业展示评议。
3、出示“房”、“网”。(方法同上)
实践活动
1、出示课后实践要求。
听,我们的学习伙伴在说什么呢?(播放录音)
2、提出实践要求:小朋友是不是也想了解一些小动物呢?那就课后收集有关资料或观察你感兴趣的小动物;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5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春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3.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作业
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9篇】相关文章: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6篇05-08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5-12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05-10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范文集合6篇04-24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05-10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7篇05-1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05-09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9篇05-08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05-08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