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暗香·旧时月色》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06-20 阅读答案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退,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

  ①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②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旧时”和“而今”相对,饱含对逝去的美好岁月、青春风华的怀念和惋惜,往事如烟,历历在目,感慨良多。

  B.上阕结尾两句中的“疏”与“冷”二字,引人幽思,既烘托凄凉忧伤的氛围,又令人感到时过境迁,世道人情,冷暖难料。

  C.词的下阕选取“酒”这一意象,借酒浇愁,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无限情思涌上心头,无法排遣。

  D.整首词以梅花为线索,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

  15.古人评价这首词“用字精工”,其中“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中的“唤”与“清”运用得尤为精妙,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答案:

  14.B

  15.月下、梅边、玉人,构成极为幽静美丽的画面,再著一“唤”字则静中有动,静止的美丽图景变得立体而鲜活,出现了情趣。

  “清”本是极普通的字,作者信笔写来,则天气之清寒,月色之清美,梅花之清香,都融而为一,凝含着往日的幸福之感与甜蜜之情。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B.“又令人感到时过境迁,世道人情,冷暖难料”错误。这两句是写花木无知,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尽管“忘却春风词笔”,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词人的诗兴,并无让人感到“时过境迁,世道人情,冷暖难料”之意。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炼字效果的能力。

  这两句意为: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

  月色笼罩,梅边美人盈盈,本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月下、梅边、笛里复加一“玉人”,则美人梅花互衬,俨然有春日里“人面桃花相映红”之美。一个“唤”字,让美人不再静止,而是有了鲜活动态,显得生动而富有趣味。

  “不管清寒与攀摘”,冒着清寒,攀折梅花,足见人物内心的感情热烈完全突破了环境的清寒,让人感到两人情意浓烈。这里清而不凄,清而非冷,清寒而不刺骨。“清”字不但写天气,而且也融入了“月色”清辉,梅花“清香”,笛声“清脆”,而这些层层交织而成的“清寒”,也无法阻挡玉人与作者一道摘花相赠的强烈渴望,凸显出往日玉人与作者感情的幸福与甜蜜。

  • 相关推荐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暗香·旧时月色》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4-12

《暗香·旧时月色》阅读答案及简析11-16

姜夔《淡黄柳》阅读练习及答案二06-20

姜夔扬州幔阅读答案03-11

《暗香·旧时月色》原文及翻译03-17

《暗香·旧时月色》原文及译文07-12

暗香·旧时月色|注释|赏析10-12

暗香·旧时月色原文及赏析10-15

姜夔《暗香》全词翻译赏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