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阅读习题

2024-06-04 习题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需要跟练习题打交道,学习需要做题,是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掌握知识点!同时做题还可以巩固你对知识点的运用!大家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练习阅读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练习阅读习题1

  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 头摆个小摊,卖些塑料篮子、瓷钵子之类的小杂物。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供两个孩子上学,还要侍奉一个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个工地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每日里在街头见到她,都会让人眼睛一亮。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她哪像是守着地摊赚生活啊,她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②一段时期,小镇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忿,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③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去转转。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她的发型。末了,都会买一件两件小商品。

  ④几年后,女人攒足了钱,再贷一部分款,居然就买了一辆二手中巴车跑短途。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她则随了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在来来去去的风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座垫,淡紫色的窗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所以小镇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

  ⑤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所赚的钱全赔进去了,还搭上一辆 车和十几万的债务。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次倒下去怕是爬不起来了。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行当——摆地摊儿,卖些杂七杂八的日常生活用品。她照例盘发,穿旗袍。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媚的笑容。

  ⑥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了,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吗?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 样漂亮,一点没见老。”

  ⑦这样的女人,是应该永远活得如此高贵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高贵,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也湮没不了她。

  1.分析第①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何在第②段中描写镇上人们的表现。(4分)

  3.小镇女人哪一点最令你敬佩?请用一句话概括,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一点是如何体现的。(7分)

练习阅读习题2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得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老舒伦堡十分高兴。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除了打印餐馆的菜单之外,她无事可做。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第一丝春天的气息的时候。”沃尔特是这样说的。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卡片必须得打完。恍恍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7点钟的时候,侍者送来了晚饭,顺道取走了菜单。7点半的时候,就到了萨拉读书的时间。她拿出书,把脚搁在箱子上,读了起来。门上响起了铃声,房东太太去开门。萨拉把书扔到一旁,竖起耳朵听着。楼下的大厅传来了一阵嘈杂声,萨拉跳了起来,夺门而出,书落在了地板上。

  你一定猜着了吧!当她冲到楼梯口的时候,她爱的小伙子也一步三台阶的冲了上来,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

  “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哦,为什么?”萨拉哭喊了起来。

  “纽约可是个大城市。”沃尔特回答说,“一周前我一来纽约就去你的旧住址找你,发现你早在某个星期四就搬走了。我到处找你,还找了警察。”

  “我给你写了信的。”萨拉用力地说道。

  “没收到!”

  “那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沃尔特笑了,笑得就像春天一样灿烂。

  “今天晚上我到隔壁的舒伦堡餐馆吃饭,”他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喜欢吃点时令蔬菜。我的眼睛在打印精美的菜单上找我要的东西,当我看到的时候,我跳了起来,弄翻了椅子,我大声的喊来了店主。他告诉我你住这里。”

  “为什么?”

  “走到哪儿我都能一眼认出你打的首行大写字母‘W’,它总是比同行的其他字母稍微偏上一点。”

  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菜单,指着那一行。她认出那正是今天下午她打的第一张菜单,靠右手顶端拐角处还留有她的一滴泪痕。但在本来应该是植物名称的地方,对金色花朵的回忆让她的手指敲了错误的键,两个菜名之间有一段注释:“最亲爱的沃尔特加煮鸡蛋。”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萨拉靠给一家餐厅提供菜单维持生计。她的恋人沃尔特远在乡下农场,两人约好春天结婚,却意外失去联系。萨拉每天忍受着相思之苦,还得坚持工作。

  B.本文用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巧妙的情节,表现一对热恋情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寄寓对他们深深的同情。

  C.本文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匠心独具的结尾,以及让人读后产生“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魅力。

  D.本文中两位主人公即使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正是这种爱让沃尔特终于和他的蒲公英姑娘重逢。

  E.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本文主旨就在于表现萨拉面对艰难生活的坚韧、勇敢,以及对爱情的珍视和执著。

  6.小说中的萨拉有着怎样的美好品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画线部分关于早春环境的描写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小说以“蒲公英情人”为题,有人译为“菜单上的春天”,你认为哪个题目好?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析 B项,本文语言不诙谐,叙述不轻松,说主题是“热恋情人的悲欢离合”也不太确切。D项说到两位主人公都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其实只写到萨拉,另外,沃尔特的生活环境是否艰苦文中未提到。

  答案 BD

  6.答案 萨拉的美好品质…题好。

  ①菜单为线索串联情节,文章因打菜单而起,恋人又因菜单而重逢。

  ②“菜单上的春天”,能够展现女主人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坚韧、执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精神。

  ③“春天”暗示了主题,春天能给人以美好的憧憬,特别是经受了严冬摧残之后的生灵,能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

练习阅读习题3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题目中的“事”在全诗中指的是什么?(2分)

  答:本诗的事指“江上钓鱼者”“归来不系船”这件事及由此勾起的心事。(意合即可,2分。)

  (2)请简述这首诗歌营造了这样的意境。(2分)

  答: “恬静优美”之意即可

  (3)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关键,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 因为“不系船”三字领起后面三句(2分):每二句上承该句点名船停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1分)。但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三四两句给与了明确的回答(1分)。(共2个得分点:作用2分,具体分析言之成理2分。)

  13.一、二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14.第三句诗中“纵然”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13. 渔翁夜钓归来不想系船,渔翁随即让渔船在水上随风漂荡。此时, 夜已深,月亮也落下去了,人也疲倦了,正是酣睡之时。(2分,意思对即可。)

  14. “闲适”“宁静”“自由处在”“无拘无束”等。(2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这就引出了下文: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练习阅读习题4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促织:蟋蟀。 挑促织:捉蟋蟀。 ②篱落:篱笆。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客情。

  _________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我知道《 》一诗也是他的作品。

  3.说说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篱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客情”在此处有两层意思,分别是 [ ]

  A.秋风带来的寒意引起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向往。B.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C.引起诗人对童年往事的回忆。D.勾起诗人对梧桐树的.怀念

  参考答案:?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南宋 叶绍翁 游园不值

  3.萧萧:风声。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篱落:篱笆。

  (意思对即可)

  4.BC

练习阅读习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①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②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③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道:“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④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⑤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徵。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评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琴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B.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古琴在演奏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文中所举的《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例子,印证了这一点。

  D.古琴,“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可以观风教,摄心魄,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也可以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是最好的道德教化工具。

  2.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而“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C.庄子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李白等人。

  D.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所以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B.文章首先阐明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论述了古琴的内在韵味以及演奏时应有的规范,深入地阐述了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C.道家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而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因而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D.在第五段中,作者引用了有关诗文,来表明道家思想在琴乐中有了渗透并与之融合,而这种渗透和融合,使古琴文化内涵更显“清淡”。

  1.D( “是最好的道德教化工具”,曲解原意。)

  2.C(“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李白等人”与原文意思不符,李白只是评论陶渊明。)

  3.B(“深入地阐述了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曲解原意。)

练习阅读习题6

  家里养月亮

  姜仲华

  ①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②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③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④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迹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⑤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⑥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 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⑦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⑧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⑨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⑩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⑾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⑿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xx年第4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过程。(3分)

  ▲ → ▲ →鱼缸养月亮→ ▲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能筛选有效信息,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发展过程的能力。

  【试题来源】原创题。

  【参考答案】(3分)停电见月亮 全家赏月亮 静夜悟月亮

  2.阅读第④段,品味“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这句话的表达作用。(4分)

  【命题意图】命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提示学生要选好赏析的角度。

  【试题来源】原创题。

  【参考答案】(4分)①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夜空纯净幽远的美,着实迷人,让人陶醉。②同时,为明月设置了一个幽雅的背景,为写明月起到了衬托作用,营造了一种和谐、静谧的氛围。

  3.请结合文中“我”的女儿的表现,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分)

  【命题意图】让学生在诗意美的享受中能感知人物形象,重点抓住描写孩子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加以分析。

  【试题来源】原创题。

  【参考答案】(3分)她是一个善于细心观察(欣喜地发现月亮)、善解人意(默契地赏月)、活泼天真(养月、捧月)、善良单纯可爱(挂念月)的孩子。(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4.如何理解⑿段中“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这句话?(4分)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体会句子所蕴涵的感情。

  【试题来源】原创题。

  【参考答案】(4分)①我们平时仅关注生活中、工作中的一些事、物,而忽视了照着我们的月光。

  ②我们平时忙于生活和工作,已抽不出空来拥有享受静静赏月的闲情逸致。(意对即可)

  5.联系全文,你从作者的这次经历中获得了什么感悟? (4分)

  【命题意图】近年我市的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强调个性阅读,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设计这样的问题,旨在考察学生能否扣住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试题来源】原创题。

  【参考答案】(4分)①我们面对平凡而紧张的生活,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掘它的美。②留心观察生活,你会有很多美好的发现。③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应多一分悠闲的情怀。(答两点即可)每日一笑

练习阅读习题7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发,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齐备之意),人马称娖(行列整齐的样子)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明朝社稷)一同消灭了。(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

  (1)文学名著《水浒》中有的梁山英雄是根据其体貌特征来起绰号的,如美髯公朱仝、黑矮汉(黑三郎)宋江等。请你从文段中再选两种体貌特征,写出对应的英雄姓名。(1分)

  (2)文段最后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5.(写出2个给1分)头 陀:武松; 胖大和尚:鲁智深; 青面:杨志;

  黑大汉:李逵; 茁壮妇人:孙二娘; 姣长妇人:扈三娘……

  (2)(2分)对五猖会热切盼望和向往;对现今五猖会的简单感到遗憾和失落。

练习阅读习题8

  阅读下面文段

  在我书房的墙上有一幅荷马的圆雕,挂得很低,顺手就能摸到。我常以崇敬的心情抚摸他英俊而忧伤的面庞。我对他庄严的额上每一道皱纹都了如指掌——如同他生命的年轮,刻着忧患的印迹。在冰冷的灰石中,他那一双盲眼仍然在为他自己心爱的希腊寻求光明与蓝天,然而结果总是归于失望。那美丽的嘴角,坚定、真实而且柔和。这是一张饱经忧患诗人的脸庞。啊!我能充分了解他一生的遗憾,那个犹如漫漫长夜的时代:

  哦,黑暗、黑暗,

  在这正午刺眼的阳光下,

  绝对黑暗、全然黑暗,

  永无光明的希望!

  我仿佛听见荷马在歌唱,从一个营帐行吟到另一个营帐,探着步子摸索着。他歌唱生活、爱情和战争,歌唱一个英雄民族的光辉业绩。这奇伟雄壮的歌,使盲诗人赢得了不朽的桂冠和万世的景仰。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手对雕塑美的欣赏比眼睛更敏感。我以为触觉比视觉更能对曲线的节奏感体会入微。不管是否如此,我自认为自己可以从希腊的大理石神像上觉察出古希腊人情绪的起伏波动。

  1.“我对他庄严的额上每一道皱纹都了如指掌——如同他生命的年轮,刻着忧患的印迹。”作者为什么在抚摸荷马的额头时,能感受他的.“庄严”和“忧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引用的歌词反映了荷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充分了解他一生的遗憾”。荷马一生的遗憾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充分了解”这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触觉比视觉更能对曲线的节奏感体会入微”你认为她能有如此体会,除了触摸雕像外,还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因为作者对荷马十分了解,并对他怀有崇敬的之情。

  2.反映了荷马作为一个盲人看不见周围世界的悲痛以及作为一个爱国者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之情。

  3.荷马一生的遗憾是遭遇黑暗,而且这是永无光明希望的黑暗。作者与荷马同是盲人,他们心灵相通,所以能“充分了解”这遗憾。

  4.作者有高度的文学艺术修养,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与雕像有心灵的沟通。

练习阅读习题9

  金麦子

  ①“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话从何时说起的呢?始于《诗经》。诗中咏叹:“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②用闻一多先生的解析,大意是:那个采艾草的姑娘啊,我一天没有见到她,就像隔了三年那么长!

  ③恋爱中人真切质朴的念想,与诗中的艾草一样清透芬芳,千年之下仍然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于爱的短笺长信中,“一日三秋”每每鲜活呈现。艾草,从那个“采艾姑娘”的时代开始,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草。

  ④那姑娘采集艾草,多半是当作药用。柔弱清香的艾草,是植物界的“医女”。再没有草能像艾草这样,被我们的先民尊称为“医草”。千百年来,针灸是中医极为重要的医疗手段,而艾草,就是针灸术中“灸”的材料——用艾草的干叶制成艾绒条,点燃之后去熏、烫穴位。柔软的艾绒,易燃而不起火焰,香气随烟而起,沁人肺腑,对人的神经系统及穴道都会产生特殊的作用。《本草从新》中说:“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草,在世代中国人的手中“香火”相传,治病疗疾无数。如今艾条灸依然活跃于世。

  ⑤在民间,艾草是神通之草。端午节前后,天气日渐暖热,蚊虫病害也随之增加,聪明的先人发现了艾草的清奇之气,能有效驱除蚊蚋、园蛾等虫害,就在门前屋后挂上了艾草。年年岁岁有端午,艾草在时光的流转中,被赋予了许多神奇的能力。端午门前挂艾,遂成风俗。 ()

  ⑥端午门前挂着的艾草还没有开花。艾草要到端午过后才开出花来,这时它长到了1米多高,从叶腋中、株顶端开出一簇簇浅黄色小花。花季的艾草看起来还是灰扑扑的,它的花不艳不娇,只为孕育生命的种子而淡定开放。

  ⑦艾草能长到约2米高,是草中高个。长到这么高的艾草往往被人收割下来,作为柴草使用。被割过的地方,第二年早春,将长出更为茂密的新一代艾草。一棵艾草长出来的地方,第二年、第三年,就会长出一大片艾草!在路旁、在荒野,在亚洲、在欧洲,它都蓬勃生长。古罗马时代的士兵,在行军时,常把艾草叶塞入鞋子,这样既可以让双脚气息清新,又可以有效消除疲乏。他们还把艾草放在枕边,据说能让人一夜好梦……可见很早以前,在中国之外,艾草也深切地与人为善。

  ⑧在我国,艾草还有一种十分独特的作用——它是制作传统印泥的重要原料。中国的书画文人可是万万少不了印泥的。漳州生产的八宝印泥闻名于世,它的配料中,重要的`一宝,就是精制的艾绒。正宗的八宝印泥色泽朱红、鲜明艳丽,冬不凝固、夏不吐油,燥天不干,雨天不霉,永不变色。印在纸上,即使被火烧后,印迹还清晰可见。生产八宝印泥的工坊,是成吨量地购买艾绒。我不能想象,一吨的艾绒需要采集多少棵艾草啊?在中国的书画中,在那些大大小小的印鉴里,艾草真实地存在着,并与书画一起在时光的淘洗中,或湮灭,或传世。

  ⑨艾草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名字:冰台。这样一个名字,包含着人类对一棵草的敬意。古人将冰块做成凸镜,放在阳光下聚光,以艾叶承其下取火种。艾草因此有了“冰台”之名。把艾草称为“医草”或是“冰台”,都表明了人们曾经如此铭记,表明人们与自然的草木曾如此亲切缠绵。现在,已经有许多人不认得艾草了。

  (选自《南京日报》20xx年3月16日)

  15.(2分)文章引用《诗经》诗句及闻一多先生对诗句的解析有什么作用?

  引出写作对象----艾草,表明艾草自古以来在中国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下文对艾草的描写。

  16.(4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请选取文中关键语言概括回答。

  对人类:与人为善;

  对自己的种族:其花不艳不娇,只为孕育生命的种子而淡定开放。

  17.(3分)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第⑦段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写出了艾草到处都能生长的特点,赞美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18.(3分)文章第⑨段最末一句话“现在,已经有许多人不认得艾草了。”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深深的惋惜、遗憾之情。

  19.(2分)结合文章写作内容,说说端午节时人们门挂艾草的原因。

  驱害辟邪,保佑吉祥。

练习阅读习题10

  子 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 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从意象入手就可以明确本诗基本的感情特点是失意、悲愁。分析时必须从意境、意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回答景中之情、象中之志。)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托物抒怀,借杜鹃晚间雨中凄切的悲鸣,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故乡之思;②寓情于景,诗中的雨昏风冷、雨落影斜,以及杜鹃鸟的叫声,都融入了诗人官场的失意和思乡的悲切;③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雾,更反衬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题干问的.是情景关系,其实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知和把握。选用什么样的意象或意境,来表现什么样的感情,便定格了诗人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或抒情方法。)

  阅读练习二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4分)

  试题答案:

  (1)反衬,颔联用葱葱郁郁、含烟吐雾充满生机的旧苑青草反衬叫声凄切的杜鹃(2分),凸显了杜鹃的孤身飘荡、哀苦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或对比,作者将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青草,构成对比;(2分)鲜明地表现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苦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答夸张(杜鹃啼血夸张地形容染红了鲜花)或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过2分;答对偶不给分。】

  (2)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和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赏析:

  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无疑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练习阅读习题11

  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水乡。

  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早起盥洗梳头,蹲在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 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夏天的许多日子,我都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看太阳从水中升起,躺在水边的竹桶上数天上的点点繁星。我和伙伴们从水边摸来螺蛳,砸碎坚壳,放在竹篮里钓虾,那些贪吃的大虾便一个个成了我们盘中的美味。有了兴致的时候,祖父就划着小船,穿过一片清悠悠的河面,去不远处的一个河湾;那时,我便和大人一起兴高采烈地采摘青乎乎的莲蓬和水淋淋的菱角。有时也打荷叶,然后和大人一起运到岸上晒干打捆。偶尔一阵狂风吹来,荷叶们便快活地飞到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我们这些伢们便纷纷去追,跑着、跳着、抓着,把笑声抛撒得满满一河。荷叶们后来都到了镇上的供销社,成为包装红糖与咸盐的“包装纸”。河里有一种叫“高苗”的东西,其实就是茭白开花后结成的米,细细长长,形状如梭,颜色像红红的玫瑰。将“高苗”捋回晒干,磨成粉,粉是红的,做成粑,锅里便是一朵朵盛开的玫瑰。揭开锅盖,那水乡植物特有的.清香由不得你不口水四溢。以至我后来走遍大江南北,再也没有寻到过这种东西。祖父把船停在河心的那一刻便开始钓鱼。祖父钓鱼很特别,他将竹篙在水中击打几下,就有鳊鱼、鲫鱼、草鱼黑压压地来了,祖父从菱草上拼下一把“高苗”撒向鱼群,接着将一粒“高苗”迅速地穿到钩上,刚一下钩,就被一尾大鳊鱼死死咬住。不上一袋烟工夫,准能钓上三条五条。

  水乡的孩子没有不玩水的,也没有不会水的。白天摸鱼捉蟹,扎猛子,玩狗刨,把黝黑的肚皮漂在水面,一个个没命地疯,回到家里就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于是在夜幕四合的时候,就有踮着小脚的奶奶手里拿着一件小孩衣物什么的来到河边喊骇。喊骇一般叫的是乳名:“伢子耶,莫骇嗅,快些回家去吧--”那拖得长长的尾音时常从沉寂的河面一直弥漫到村庄的角落。

  也许因了水的滋润,岸边那一丛丛芦苇总是显得特别的茂密鲜活。我常常与小伙伴们钻进苇丛挖甜甜的芦根,打鲜嫩的芦叶,用自制的芦枪打“游击战”,有时也用芦笛吹起一支支跑调的歌曲。秋风中的苇花如絮似雪很有诗意,软软的,柔柔的,四处飘荡。水乡人说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那时节,村庄的屋顶、树梢、田野和河面上,到处游荡着那痴情女子洁白洁白的魂,不过,没有人感到害怕与讨厌。不经意间,一年的秋天就这样地过去了。

  水乡还是水鸟的天堂,水乡人也离不开水鸟。河边的水草里、稻田里时常见到水鸟的窝,水鸟的蛋,有时还有刚出壳的雏鸟。没有人捡它、碰它,谁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准会遭到大人一顿训斥。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大自然中的生命。一窝窝小鸟长大后远远地飞走了,飞到河里,然后亮起悦耳的歌声。水乡人最能理解百鸟争鸣的含义,那是水鸟们回报大自然的一场场露天音乐会。干活累了,坐在田垄地边抽根烟,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时,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慰藉。从水鸟的鸣叫中,水乡人知道什么时候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插田收割,甚至还能从鸟语中揣测到年成的丰歉。

  水乡的日子已经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水乡的水早已远离了水乡的乡民。水乡人早已习惯了在稻田里种藕,在池塘里养鱼,飞絮的芦花成了诗人笔下的浪漫,欢快的鸟语悄悄走进往日的梦乡。提起过去的日子,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5. 文章第3段写到祖父,请结合该段的结构思路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

  6. “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这句话表现了水乡人什么样的情感?

  7. 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断,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5. 祖父的悠闲自在与孩子、大人们的劳作收获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乡优美的风情画。对我们与祖父穿插描写,角度灵活,行文富于变化。

  6. 对水乡快乐而富有情趣生活的眷念;对水乡淳朴风情失落的叹息;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追思。

  7. 人、水、鸟的关系:要敬畏生命,学会感恩,并与自然和谐相处。水乡的风情:传统文化令生活富有情趣,应加以保护与传承。

练习阅读习题12

  古风(二十七)

  李白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

  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

  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8.这首诗五、六句中“恐” “泣” 两字形象传神,请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歌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 “恐” 字描写出美人迟暮、惶恐不安的心理;(1分)“泣” 字描写美人面对秋风霜草潸然 泪下的神态。(1分) 这两个字照应了下两句屮的“怨” “叹” ,(1分) 表达出美人因时光易逝、 红颜不再而伤感和哀怨的感情。(2分)

  9。 这首诗歌主要使用了象征手法,以美人象征诗人自己,以美人希望找比翼齐飞象征自己的庙堂之志,从而抒发出诗人政治上得不到当权者赏识、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象征手法2分,分析象征内容2分,思想感情2分,答比喻等手法,只要言之有理 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8。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 “常恐” “坐泣” 心理活动加动作细节,向读者流露一种隐隐的担忧和伤感。美人愈是绝色,愈是恐惧时光的流逝,时光易老,红颜易逝。

  9。 香草美人这一文学意象,肇始于屈原的《离骚》,流传于后代,在各代文人不断丰富和创作的过程中,逐步成为中国古典文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成为历代文人曲折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等类似境遇的一个很好的代言。这首诗也是以美人自喻,以美人希望遇到君子来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明君赏识。

练习阅读习题13

  三片叶子

  今天上午在学生做课间操的时候,目光无意落在身边的小树上,树不知名,但它的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叶子的主体是绛紫色的,上面有一层淡淡的白霜。在这些主色调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另外两种颜色:一种是深绿的,一种是暗红的。深绿的还在泛着一丝油光,暗红的上着起着细小的圆圆的黑斑。我摘了三片,放在手心里。

  深秋的阳光金晃晃的,很温暖,三片叶子在手里很安详。我凝望着它们,思绪断断续续。 三片叶子,三种颜色,实际上显现的是一片叶子生命的三个阶段。

  第一场春雨还未至,它就长出稚嫩的绿芽。一切都是新的,都是饱满的,都是满怀希望的。它在春天里拼命地汲取春雨,沐浴着阳光,在和煦的风里舒展着自己。它曾陪伴着花,一同享受着蜂蝶的曼妙,它曾掩映过小鸟,听它们呼朋引伴,这一切给过它无边的遐想。夏日炎炎,它焕发了无边的活力,绿意打湿了每一双光顾的眼帘。它庇护着鸣蝉,让她尽情地歌唱,它努力地伸展,为亲近它的人送一地的阴凉。

  在某一个早晨,起了第一缕秋风,阳光变得不再热烈,天空越越高远,地平线越越辽阔。它有些疲惫,曾流淌的绿变成了绛紫。走了这么长的路了,它想停一下脚步,作一些短暂的休息。它知道还有很多的路在前面等着,但春天已经过去,夏天也不会再,生命的水分似乎在一天一天地减少。花儿失去美艳,结出长长的硕果,在秋风里沉默,蜂蝶早已去了他乡,只有遥远的回忆。它看了一眼身边的小河,河水清澈。它仰望一下天空,流动着几团白的云。它挺直了身子,微笑了一下。秋天是个丰腴的季节,生命的帆依然饱满。

  秋风渐紧了,早晚寒气袭人。冬天没有办法阻挡,白霜把它变成了暗红。

  秋雨了,萧萧索索,一连几天都不能见到阳光,空气中弥漫着清晰而又模糊的味道。它光滑的脸开始被秋雨剥蚀,出现了暗斑。

  天总会放晴,阳光显得特别的温暖,它用全部的身心去拥抱,和落日余辉互相映照。

  它不想离开枝头,这个让它驻立,让它眺望,让它伸展的地方。它在这里曾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在这里,它经历过狂风和雷电,也经受了雾霭和流霞。它曾看年轻女孩笑靥如花,也曾看两鬓飞霜的老人拄杖而行。

  是的,它不想离开枝头,它不忍离开它的养育它的故园,不忍离开它的兄弟姊妹,它们一道从春天走,一道仔细体味过生命历程的.每一分,每一秒。

  秋意愈浓,它的颜色愈红。

  它知道,终有一天,会悄然落下,融入到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回到那永久的故乡。但在离开之前,它还想多看一会儿,哪怕是一眼。它会珍惜每一寸时间,每一缕阳光,甚至每一片寒霜。

  它想看一眼冬的雪,它还从没有见过雪。它想象着那是怎样的一份晶莹,怎样的一份壮观。也许,它等不到这一天,但它会坚守到最后一刻。

  生命是一场轮回,绿意的青春,满怀着希望;绛紫的秋天,沉静而丰盈;回归生命的晚霞,展现最后一片绚烂。

  31 三片叶子,三种颜色,实际上显现的是一片叶子生命的三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子的三个阶段。(3分)

  ⑴ ⑵ ⑶

  32请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3分)

  它看了一眼身边的小河,河水清澈。它仰望一下天空,流动着几团白的云。它挺直了身子,微笑了一下。

  33文章说也许,它等不到这一天,但它会坚守到最后一刻。这最后一刻指什么?当这最后一刻临的时候,叶子会怎么说?联系全文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不超过30字。(3分)

  34从三片叶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31、绿意的青春,满怀着希望;绛紫的秋天,沉静而丰盈;回归生命的晚霞,展现一片绚烂。

  32、动作描写。写出了叶子在秋风临时的态度,表达出了叶子对春天和夏天的留恋,同时也表现了积极的生命态度。

  33、最后一刻指:悄然落下,融入到脚下的这一片土地的时候。

  我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丰富而精彩。我留恋我的故园,我的兄弟,我更愿意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我生命的精彩,这一生我无怨无悔。

  34、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积极的面对生命中的一切,永远抱有对生活的追求与期盼。

练习阅读习题14

  那年我才9岁。

  父亲在外地教书,我和哥哥尚在念小学,外公多病。一天清晨,母亲照例出门去了,清贫的家境逼迫着母亲日日起早摸黑地为一家人的生计奔忙着。7点多了,我还呆呆地坐在床沿上发愣,脑子里不断地回想着昨天老师的话:“明天‘六一’节,各班的大合唱是要评奖的,服装一定要统一,女同学白衬衫、花裙子,男同学白衬衫、蓝裤子。”我没有花裙子,只有一件白洋布旧衬衣可以充数。我知道母亲为一家人的温饱日夜操劳,又有何钱何心想到为我做条花裙子。平日,哥哥穿不下的旧衣裤经母亲稍改便成了我的新衣裤。我从不曾为此抱怨过,可今天我该怎么办?想了许久,我无计可施,硬着头皮来到了学校。

  心神不宁地走进教室,我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发呆。看着女同学们像一只只花蝴蝶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我更加不安了。不一会儿,老师进来了,叫大家依往日的队列排好队,先将合唱的曲目试唱一遍。小小的我也怯生生地走进队列,在这群鲜艳的“花裙子”中,旧衣旧裤的我就像一只丑小鸭落入了美丽的天鹅群中,我竭力逃避着老师的目光。终于,试唱完毕。我逃也似的回到了座位,心里忐忑不安,慌乱得像在等待一张命运的判决书。终于,预料中的时刻到了,老师在同学的众目睽睽之下,走到我身旁,用责备的口吻对我说:“你怎么不穿裙子,呆会儿的合唱你不要去了。”我强忍住在眼眶中打转的泪水,倔强地点了点头。接着,同学们陆续到大礼堂去了,留下我孤独地坐在位子上,像一只被雁群无情抛弃的雏雁。我开始小声地啜泣起来,小小的心灵中第一次感受到自尊心受创后的剧痛。我才9岁啊!从那时起,那位老师的形象在我心中便暗淡无光了。我在恍惚郁悒中度过了这个终生难忘的`“六一”节。

  回到家里,终于忍不住满腔委屈,扑在桌子上嚎啕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母亲回来,听完了我伤心的“控诉”,阴着脸,一言未发。第二天,我终于有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漂亮的花裙子。绿色的底子上撒着一朵朵淡粉色的小花,我知道那是母亲用被面连夜做成的。可母亲又怎懂得我幼小的心灵上烙下的伤痕,岂是这条迟到的花裙子所能熨平的?我赌气地将裙子扔开了,母亲无奈地叹了口气。后来,那条漂亮的花裙子因为我执意不穿,被母亲收进了箱底。

  暑去寒来,时序更迭,我伴着“花裙子”的深深的记忆长天了。有了工作也就有了一份自己的收入,终于我可以随心所欲地买自己喜欢的裙子了。看着自己这些长短不一、花色各异的裙子,心底总是涌起那个夏日傍晚的苦涩。

  今日,当我忆起往事,写着这段心酸的故事时,我又一次泪流满面。我终于理解了一颗为贫寒的无奈所迫却同样是眷眷的慈母之心。

  那童年的花裙子啊!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结合句意解释词语: (4分)

  ①忐忑不安( )

  ②众目睽睽( )

  ③啜泣( )

  ④恍惚郁悒( )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条花裙子使“我”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第二段“7点多了,我还呆呆地坐在床沿上发愣”,用一句话简述“我”发愣的原因,并用一个词准确概括“我”此时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说这个 “六一”节令“我”终身难忘?(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母亲回来,听完了我伤心的‘控诉’,阴着脸,一言未发。”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结尾一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怎样评价文中的那位老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阅读习题15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①自然段开头一句“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说不出的大”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其中“大”字生动地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感觉。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我”怎样的心情,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词“跑”与第①自然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自然段中划横线的“两岸的豆麦……但我却还以为慢”。这段景物描写有4种不同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丽景色用以衬托船航行得快,表现出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行的速度及“我”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4.请分别概括出下列语句反映出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说不出的大”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这句话写出了愿望终于实现时,“我”内心获得了无比的畅快和喜悦之情。

  2.“跑”与“飞”相呼应,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特点。 (意思对即可)

  3.D

  4.(1)急切或焦虑

  (2)惘然或陶醉

【练习阅读习题】相关文章:

练习阅读习题05-22

阅读练习题11-04

阅读练习题12-06

(荐)练习阅读习题06-03

阅读理解练习题11-03

阅读理解练习题12-19

阅读理解练习题05-27

课内阅读模拟练习题08-19

《南史》阅读练习题及原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