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练习题

2024-08-20 练习题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好习题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阅读理解练习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理解练习题 1

  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多远

  于丹

  ①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庄子》中的一句话“乘物以游心”,但是用了很长的时光也没有想明白:我们的心究竟可以遨游到多远?

  ②在我床头放了好几年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却一直不敢以为读懂一二。天地大道,法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我情愿用一生的体温去焐热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他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③读大三那一年,中文系浩浩荡荡去游泰山,对中国文人而言,秦皇汉武曾经封天禅地的五岳之尊就是一个成人仪式的圣殿,可以凌绝顶、小天下、见沧海、现我心。我们一群半大孩子,从凌晨三点就意气蓬勃,赶着去看泰山日出。自中路而上,两边的石刻碑文像一卷徐徐展开的大书,古圣先贤端庄肃穆,一重又一重的激励怦怦荡开我们青涩年纪上正在长成的襟怀,因为相信“登山必自”,所以我们没有人用拐杖助力,一步步用青春躯体丈量过这条千古砺志之路,真真切切体会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况味。一路晨光熹微,从墨黑的天色里透出月白、水蓝,直到嫣红姹紫,烧出满天云蒸霞蔚……此一刻,我们刚好迎着山巅长风,感受了“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这条迎着生命朝阳的朝圣之路,让我忽然顿悟:这就是儒家的践行之道,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直至天下担当。

  ④下得山来,第二天休整,我心中却隐隐悬着一个不甘的愿望,想去看看传说中的后山。于是一个人偷跑出去,自清晨开始从后山小路独自攀援。80年代中期的这条路并没有修得太好,常常断路,需要四肢并用,一路上除了泰山挑夫,罕见游人,然而那是怎样一番山川奢华的气象啊——遍山葱茏,蓊蓊郁郁,山花肆意烂漫,怒放得不计成本,整座仲夏时节的泰山,生机盎然,充满了灵动的深情……我心中反响出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句话,第一次开悟:鲜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我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

  ⑤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行;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自我超越,心灵遨游。儒家给我们一方坚实大地,道家给我们一片自在天空,人在其中,是以心灵无疆。儒家教我们承担了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

  ⑥那一年,我十九岁,庄子成为我心中隐形的翅膀。

  ⑦流光一闪二十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生命的成长一如庄子的`另一句话:“外化内不化。”对外在世界越来越多宽容感恩,融合于规则,而内心的执守日益打磨得坚毅无悔,不再怀疑是否真的可以用一生把梦想刻画成真。

  ⑧在电视的讲坛上,论的不是南华真经,读的不是哲学典籍,能用来“讲”的只是一己心得,但愿千心万心,有感有悟,性情所至,以庄子之名给自己一些华丽豪迈的梦想,让生命境界摆脱“有用”事功,化为鲲鹏,畅意一回天地遨游……

  ⑨此刻,我乘坐的航班从香港飞回北京,一座光影斑斓的城市在机翼下舒展开它的辉煌。再一次想起少年时储藏于心的那句话:“乘物以游心。”我如同反刍一般咀嚼了二十多年,仍然感到力不从心……“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⑩任心绪穿越千古尘埃,用庄子的名义问自己一个问题:今生今世,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遨游到多远……(选文有删改)

  1.“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邀游到多远”这句话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复出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文章第④段中“鲜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我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思考本文第③④段写自己从前后两条路登泰山的经历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③④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前山和后山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说“儒家教我们担当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二者人生态度截然不同,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呼应开头,使结构更严谨;凸现文章思想内容,揭示文章主旨;使文章笔断意连,形散神聚。

  2.庄子让我回归自然并获得身心自由。

  3.作者通过写两条路景象的不同,借此表达自己保持思想独立,超越自我,追求自由的人生境界和感悟。

  4.前山:人多,浩浩荡荡;古圣先贤端庄肃穆;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行。

  后山:罕见游人;山川奢华;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自我超越,心灵邀游。

  5.示例:儒家给我们一方坚实大地,道家给我们一片自在天空,人在其中,是以心灵无疆。在生活巾既要践行儒家的“人世”之道,敢当天下重任:也应坚守道家的“出世”之道,保持思想独立,超越自我,追求自由的人生境界。(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练习题 2

  “大众文化”是近年来的焦点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一方面,一些论者对大众文化持基本否定的立场,认为大众文化冲击了高雅文化,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受到更多欢迎、受到市场追捧的作品就是有价值的,大众文化应该就是文化的主流.这两种意见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是从两种不同角度得出的不同结论。

  现实状况是,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确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互相转化和渗透的一面。两者并不存在截然的对立和冲突,一些通俗文化的产品确实如过眼云烟,甚至对社会有不良作用;但也有许多通俗性作品具有积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还有一些也可能经过历史的考验和淘洗而“经典化”,成为经典。

  市场化对高难文化构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积极的可能性,如果市场健全并发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高稚文化也会有自己更广阔的动作空间,大众文化中一些不如人意和刻意迎合低级趣味的状况,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反感和争议,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大众文化”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是“中性”的。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发展有其必然性,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另一方面,对其发展路径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也确实不可缺少。客观、理性地认识其复杂性,对于我们在文化领域里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对于文化的评价和传播的机制的健全都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大众文化”所反映的人性的复杂性其实值得我们高度关切和重视。事实上,公众追求真善美,追求更高的价值的精神是人性的主流,同时人性中一些负面的因素也会长期地、持续地存在,可能不同的社会或不同的文化对于低级趣味的看法有一定差异,但对于低级趣味的批评和制止也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因为只要社会需要健康、有序发展。对文化领域中的治理就不可缺少。政府、社会、媒体和公众共同努力来参与治理消极的大众文化现象,增强社会的主流意识,使消极因素在大众文化中处于可控状态。

  今天,“大众文化”正在发生着诸多新的变化。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知何应时这些新的挑战和问题:首先,80 后、90 后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何认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的心理和文化状态,是当下文化建设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其次,中等收入者的文化作用和在文化消费中的指标作用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切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要求往往在社会中形成辐射效应。再次,互联网在文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面对不断出现的网络文化新问题也是新的挑战。 (选自20xx 年第17 期《 环球》 ,有删改)

  10 .下列关于“大众文化”的评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一些论者对大众文化持基本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大众文化中的许多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市场的追捧,这样的作品能代表文化的主流。

  B .一些论者对大众文化持基本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大众文化对高雅文化有冲击作用,造成了社会的不良文化环境。

  C .对大众文化或否定或肯定的两种观点态度看似对立,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从两种不同角度得出的不同结论,实质上是统一的。

  D .大众文化是当今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客观、理性地认识其复杂性,对于文化评价和传播机制的健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1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

  A .文化的市场化属性对高雅文化的影响是双重的,目前大众文化中迎合低级趣味的作品与具有艺术性、思想性的作品并存,需要社会、文化市场积极引导,突出主流价值观。

  B .大众文化中有些作品尽管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如果能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受历史的考验和淘洗,就有可能“经典化”,最终成为高雅文化的代表。

  C .大众文化反映出的人性的复杂性,体现在公众追求真善美、追求更高精神价值的同时,一些人性中的负面因素仍长期、持续地存在。

  D .虽然不同的社会对文化中呈现的低级趣味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低级趣味都持批评制止的态度,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12 .如何引导80 后、90 后正确认识人众文化?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O . C (两种观点并非统一,而是互补共存的)

  11 . B (大众文化中“具有积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的作品才可能成为经典,并非指“有些作品不尽如人意也可能成为经典)

  12 . ( 1 )关注并思考年轻人的心理、文化状态,引导正确认识“大众文化”的利弊;( 2 )引导追求真善美的主流价值取向,摒弃低级趣味的庸俗文化;( 3 )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的监督与建设,健全文化的评价和传播的机制。(每点1 分)

  阅读理解练习题 3

  (1)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麦收季节,听说城墙上出观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上用绳子缒②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

  (2)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县城墙最早是隋朝时筑的土城,明朝时包的青砖。墙面上已经有一些砖朽烂成窟窿。我异想天开,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墙上树,我相信自己会手扣着脚登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总有一天能把这窠八哥掏到手。

  (3)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

  (4)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5)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远方。

  (6)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天亮前后他看见有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河那个方向飞走了,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我伤心地扒在城墙上哭了半天。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了远方,真是一个猜不透的谜。我为它们担忧。

  (7)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下,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③把抱成团儿的蜂小心地收了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的屋顶上。

  (8)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托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但是我不大相信它们能飞得很远。我在村里村外到处寻找,没有发现八哥的踪影。它们究竟飞到了什么地方?难道真的飞过了滹沱河,飞到了二十里以外的北山上?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9)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

  (10)前几天,有个诗人听我讲述这个故事,沉思了一会儿,对我说:“是小鸟自己飞的.。在灾难面前,翅膀一下子就会长大长硬。”

  (11)我有点相信这个解释了。

  (12)真的,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我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

  (选自《向着太阳歌唱》,商务印书馆 有删改)

  [注] ①窠(kē):鸟兽昆虫的窝。 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往下送。③笊篱(zhào lí):一种工具。

  1.第一段划线句子对小八哥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答:

  2.“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 对此可能的谜底有哪两个?

  答:

  3.品读第(5)段中的画线句子“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

  4.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答:

  5.结合你的成长经历或阅读积累,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声音和外貌描写生动描绘了八哥的形象,流露出“我”对八哥的喜爱。

  2.谜”主要指小八哥是如何飞走的。可能的迹底:一是大八哥用翅羽扶托着小八哥走的,二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

  3.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在知道八哥一家飞后的失望、伤心。

  4.开始是好奇喜欢,后来是担忧,最后是对八哥怀着敬意和歉疚。

  5.示例:①突然的灾难往往使人更早直面人生,炼就坚强的意志。比如说文学家胡适,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在贫寒中苦读,终有所成。参考示例:②自然界中,动物们有极强的生存和应变的能力,如提早离窝的小鸟也能搏击风雨,壁虎断了尾巴又会再生……面对这些动物朋友,我们应该充满敬意并与他们和谐相处。(可从内容、形式两方面答题,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理解练习题 4

  谏论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诐(bì):不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之之术何如耳 顾:不过

  B.请论其效 备:准备

  C.此理而之也 谕:使明白

  D.悟则明,惧则 恭:谦逊有礼

  3.下列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 )(3分)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和苏秦、张仪学习,效法他们的忠心和和游说方法,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分)

  ⑵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3分)

  阅读理解练习题 5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7.“叫作‘发扬国光’”“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里运用了何种修辞?这种修辞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见到,请从《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举出一例。(2分)

  答:

  8.“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其中能否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9.选文第三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0.作者在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4分)

  答:

  《拿来主义》阅读理解答案:

  7.反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8.不能。“拿着”“展览”属于中性词,而“捧”“挂”则带有一定的奚落意味,从而能够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9.类比论证。旨在告诫“送去主义”的危害。

  10.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阅读理解练习题 6

  最好的教育

  ①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②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就拾起来,留作备用。一天夜里,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中,看看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③老板知道这件事后,就想把一个新的分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强就当上了经理。

  ④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作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后来,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⑤一个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就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强用流利的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那个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外商就道了一声OK。

  ⑥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⑦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⑧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节约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⑨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过来吧!

  阅读题:

  1.读完这篇小说之后,可以看出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从小说对人物的描述当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________的人。

  2.小说第三段中的这件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最后一段中,老板说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这里最好的教育具体指什么内容?(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绝非一般的学校教育)

  4.小说第六段写到外商决定明天就与强签定合同,假如你就是那个外商,请谈谈你当时的想法。(要联系当时的情境来答)

  参考答案:

  1.节俭、能干、不徇私请、以公司为家、干好自己的事等。

  2.风雨夜,强去看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3.答案要点:

  (1)强的父母从节约一粒米、一根线开始对他进行教育。

  (2)强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又辛辛苦苦地供他上学,并教育他做好自个儿的事。

  最好的教育是指父母对强的教育。

  4.能结合强不浪费两个包子谈想法且合乎情理即可。要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外商是在强不浪费两个包子的事情发生后做出签合同的决定的,所以你的体会必须结合两个包子的事情来谈。从小看大,小事情可以看出人的性格品行;吃饭不浪费,办公司就不会铺张浪费。勤俭持家,对家庭、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这道题应该用第三人称来回答,以外商的口吻来回答。

  阅读理解练习题 7

  《神奇的丝瓜》阅读答案:

  1.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丝瓜秧生长迅速,细秧能养育出浓绿的瓜叶,充满了活力与生机丝瓜能控制瓜的生长,似乎有思想。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作用。(3分)

  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答案:这两个动词描绘了丝瓜主动调整生存状态的动作,表现出丝瓜具有主动性,似乎有思想的特点。

  3.说说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4分)

  答案:在作者心中,丝瓜好像是一位智者,因为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生存环境。

  4.品读文本,说说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4分)

  答案:把植物当作一个生命去看待,细心观察,用心体味和思考,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附:神奇的丝瓜原文: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的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阅读理解练习题 8

  看,非虚构的麦家

  记者:在20xx年《风声》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时,你说过,四十岁前我渴望得奖,但四年前起,我改变了自己,我不再念想那些奖。现在你如何看待名利?

  麦家:《大英百科全书》对银行家一词是这么解释的: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我觉得名利这东西差不多也是这德性,别去刻意求它,求不来的,来了也不要得意,可能不是个好东西。我深有体会,名气越大,写出好作品的几率将越小。

  记者:在新书《非虚构的我》中,你专门把作家博尔赫斯作为单独一部分,可见他对你的影响。除了博尔赫斯,还有什么作家或者作品对你有较大影响?

  麦家:不同时期喜欢不同的作者。一开始是塞林格,是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让我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它刺激了我最初的创作。后来年岁增长,阅读增多,我开始喜欢茨威格、卡夫卡、福克纳,再然后就是博尔赫斯。如果有一本书一个作家令你眼前一亮,觉得他就是你的,至少在那个阶段,你要反复精读它,直到把他的文字变成你的血液。

  记者:对一个作家来说,经验、观察和想象是不是很重要,哪个更重要一些?

  麦家:什么人容易当作家?作家天生具备某种责任:要对当下发生的事情,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批评也好建议也好,反正需要提醒社会,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完善更和谐。对一个作家来说,还要守得住成名前的寂寞,成名后的诱惑。作家需要孤独,整天像名人一样满世界跑,遍地开花,就有可能遍地荒漠,怎么可能有沉淀的思想。经验、观察和想象都很重要,但这些都是途径,作家最先要完成的是对自己内心的把握,明白为什么而做。

  记者:有很多作家被人们熟知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比如苏童、莫言,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如何解读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影视改编给你带来怎样的利弊?

  麦家:这说明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影视的人越来越多了。轻文学重影视,说到底是我们对心灵的怠慢。和文学圈相比,影视圈要复杂得多,他们需要考虑商业效果,有可能违背作家的意愿,对小说进行非常低俗的改编。这是对作家的不尊重。跟影视打交道后,让我更重视故事的价值,这在今天,对一个作家来说也许是必需的。在消遣和娱乐无处不在的`今天,小说要杀出重围,只有拼故事,这是小说最后的救命稻草。

  记者:现在你又多了一个头衔浙江省作协主席,你会怎样平衡主席和作家的关系?

  麦家:坦率说,我肯定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既然当了,肯定要做些事,即使对自己写作有所影响也在所不辞。我想至少可以把自己现有的一些文学资源给有潜力的青年作家分享一下,让他们更迅速更健康地成长。坦率说,我更希望自己当作家,而一个作家最大的尊严就是写出好作品,希望未来的五年你记住我的仍然是作家的头衔,而不是主席。

  记者:对于浙江年轻作家如流潋紫、南派三叔、沧月、桐华等从网络写作走出来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你如何看待?

  麦家:这些年轻的类型文学作者,他们是从网络中大浪淘沙冲出来的,就市场影响力来看,他们绝不亚于传统作家,且创作力旺盛。但对文学的理解有时显得过于褊狭。80后、90后的作品,我看了之后,有一个基本体会,一方面羡慕他们这么年轻就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文章,同时隐隐地也感到一种遗憾。他们整个文学是情多了、事少了,感觉就像一颗树冠非常庞大的树,由于树冠过于庞大,把树干遮掉了。还有一个,就是小我过分大了,国家过分小了。但只要稍加指引,他们就能写出更优异的作品,我对他们充满期待。

  记者:今年4月你以个人的名义开办了一家特殊的书店麦家理想谷,为年轻作家免费提供食宿,鼓励他们创作,是什么缘由让您想要开办这样一家书店?目前的状况如何?

  麦家:其实开书吧是在我心中酝酿多年、不断充实的一个梦。我经历过默默无名时的无助、孤独,现在算是有了些名气也有了些资源。理想谷作为我自己的一个小梦想,我乐意来尝试一下,也算我取之文学还之文学的一个心愿吧。

  记者:你对父亲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你的父亲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麦家:亲情是越走越深的,父亲去世快两年了,我还是很难过,老是梦到他,想起他。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总是话不多,但是他在重要的时候说了一句改变我命运的话: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这句话醍醐灌顶,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从那时起我便发奋学习。可以说,我现在所有的一切,是从这句话起步的,它是我一个支点、一个世界。

  19.麦家乐于提携后进,为了帮助年轻作家,他做了哪些工作?(3分)

  20.根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遍地开花,就有可能遍地荒漠。(3分)

  (2)由于树冠过于庞大,把树干遮掉了。(3分)

  21.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作家怎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6分)

  参考答案

  19.(3分)【(1)客观评价年轻作家,提出中肯的建议,对其鼓励和期待。(1分)(2)开办书店,为年轻作家免费提供食宿,鼓励他们创作。(1分)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两点都对得3分。】

  20.(6分)【(1)(3分)作家必须守得住成名前的寂寞,成名后的诱惑(1分),如果内心浮躁,整天到处跑,就不可能有沉淀的思想(1分),那么就算写再多的作品,也是缺乏思想内涵的,很快如花朵般凋谢(1分)。(2)(3分)一些年轻作家的作品过于注重抒发情感,而忽略了故事的价值(2分),没有丰富的故事情节作为凭借,情感则显得空洞,难以感动作者(1分)。】

  21.(6分)【(1)发奋学习,广泛阅读,精读钻研。(2分)(2)把握内心,耐住寂寞,淡泊名利。(2分)(3)具有社会责任感,敢于直言,促进社会的完善和谐。(2分)(4)坚持自我,重视作品故事的价值,不受商业的影响。(2分)本题最多得6分。】

  阅读理解练习题 9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洞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 ,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知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 ,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注】 ① 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 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1 .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无穷极 杳:深远

  B .修篁霄 干:冲

  C .坐后堂 延:延请

  D .苍莽中 履:鞋子

  2 .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 分)

  ① 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 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 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

  ④ 其北有甘露室

  ⑤ 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 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 . ①④⑤ B .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 .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 .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 .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 分)

  译: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 分)

  译:

  参考答案:

  1、D【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履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踏而非名词鞋子 。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

  2、C【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考生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直接两个字。①为游山时的天气,与龙鸣山景色无关,可排除A、B选项。④是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而非直接。⑥为作者登山归来在寺院中的感受,故可排除D选项。

  3、B【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根据文章一一比对,即可发现,B选项中雄伟平坦的巨石并非在潮音岩上,而是在山顶的西边。根据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潮音岩是怪石异态百出而其西绝顶,才是巨石雄坦。

  4 . ( 6 分)

  ( 1 )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

  (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参考译文】

  游览名胜的人,逢好天气是乐事,遇到理想的地点又是乐事,而同游的又都是优秀的人物,大家因为相处和谐、郁闷抒发、心情畅快而写写文章,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

  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置备酒菜邀我同游龙鸣山,龙鸣山即是无想山。是时春雨初晴,风和日丽,老老少少,依照长幼顺序而行,鼓乐队在最前面作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进五六里,只见两山如双虫对峙,相距百步,向东绵延而去。两山之间为石田,田的右边有小路,小路依着山势深邃又曲折。行进三四里,山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进数里路,山势愈发奇峻,山谷中薄雾沾湿了衣服和帽子。山的外边崇峦叠嶂,无穷无际。走了不久,只见峭壁对立,形状宛如华表,巨大的松树和杉树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涧底部多石,云深树茂,繁花遮石,鸟声清脆,此地好像不是人世间。寺庙雄奇伟丽,寺门榜额上书禅寂二字。寺院门外有一颗古松,直径数抱粗。高耸云霄的篁竹则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延请我们至后堂,后堂有匾,上书白云深处。寺院西边有座听松轩,再向西即是五代韩熙载读书堂遗址,他所种植的桧树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旷,直立在数座山峰的`最高处,从亭往下看,先前登过的群山之顶都在脚下。于是抬脚攀登上潮音岩,岩上各种石头真是异态百出。因为同游者登山疲惫,于是未往上登。

  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继续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攀援着藤萝,脚踩在茂密丛林中。山上有深幽广阔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山的西边顶部,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上面可坐几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开朗。山的东边顶部比西边顶部还高,因疲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寺院的白云深处后堂。于是温暖的气息弥散席子,气氛热时如夏,静时如秋,冷时如冬,觥筹无数,谈笑甚欢,即使是仆从与乐工也各得其乐。酒毕,长老带领客人赏花,众人缓缓登上环翠阁。不久与长老告别,出了寺门。走了一里,众人余兴未尽,席地而坐,分了韵脚赋诗良久,各自作了诗才回来。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州不是交通要塞,且又隐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没有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哎!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是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舞雩台享受春风。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于是记下这次游玩所见之景,旨在使无想山得以让世人知晓。

  阅读理解练习题 10

  后汉书班梁列传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2分)

  (1)不劳辱( )(2)见火,皆当鸣鼓大呼( )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徐令彪之少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B.效张骞立功异域,取封侯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C.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仅有敌船火所焚,随波而逝

  D.超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填空。(2分)

  (1)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_______(成语)的性格特点。

  (2)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答案:

  10.(1)耻:认为羞耻。(2)然:通燃,燃烧。

  11.B12.(1)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现在在哪里?(2)其余的人全都拿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

  13.(1)智勇双全(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阅读理解练习题 11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①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奢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移居台湾。

  19.本文2-5段描绘了四幅塞外春天的图画,分别是: 百兽嬉春图。这四幅图画是按照 顺序来描绘的。(4分)

  20.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1)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21.第⑥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分)

  22.仔细晶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五 19.百鸟报春图 黄河开冻图 百花闹春图 时间(评分:4分。每空1分)

  20.(1)“轻浮”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滥造”突出了榆钱数量之多

  (2)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 趣。

  21.因为“我”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由大雁的“有去有还”,想到“我”却远离家乡,有去无还。

  22.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叶落归根的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练习题 12

  好雨随风

  乔忠延

  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暖和多了。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旦头爬得还要慢。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是夜里来的。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于是,忽然想起昨目后晌太阳落在了云里,风也是东南风,还潮潮的。接着又倒头睡下,梦里也就多了几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饭不会起来。

  ⑨雨来得快,天晴得也快。一大早,天上还满是乌黑的云团。端上碗吃早饭,云变得丝丝蔓蔓的,天有些亮了。吃完饭擦嘴时,云就散了,太阳露了脸,鲜亮鲜亮的。(B)天空如刚擦过的塑童二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①着水色。人们的'心里也像刚冲洗过的一样清爽,脸上笑成了花。

  ⑩田里泥了,无法干活,仍有人踩着泥到田头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声来。(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洇(yīn):向四处散开或渗透。

  1.作者写“雨来了”之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文中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我选( )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好雨随风》一文筒摹阐率:三位作家在描写春雨时,表达了怎样一种基回睁博卡不?

  ①(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②有如天降甘露。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季羡林《听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作者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是为下文写春雨来后人们的喜悦心情作充分的铺垫,突出了春雨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2.甜美、滋润;来得快,去得也快。

  3.不设统一。

  (A)句示例:①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细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②“爬”这一动词用得生动形象,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很陕一些的焦急心情。③用比较的手法,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B)句示例:①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天空的明净,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②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大地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4.不设统一。围绕表达了对春雨的赞美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关注,适当阐述即可。

  阅读理解练习题 13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

  “不离!”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于是,祥子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

  掉了事而又去拉散座,便住在人和厂。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

  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

  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帐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

  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特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静静。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是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也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儿慈善一些。

  19.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20.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20.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

  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解答提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

  22.你认为本人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解答提示】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

  阅读理解练习题 14

  阅读下面的童话故事,完成练习。种植春天这是一则日本的童话。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情冷酷。他的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四年级语文-魔方格

  这是一则日本的童话。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情冷酷。他的`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盼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成了面包和热汤。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士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尽管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坟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是多么晚。

  原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

  原来,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捱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它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作中介,把冰凌百丈变为繁花万朵。

  也许,这样静静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

  1.对待流浪的少女,国王的态度是__________;农夫的态度则是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表现了农夫待人________,更加烘托出了国王的性情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多选)( )

  A.那个少女就是春天,善待她就能拥有春天。

  B.待人不能冷酷无情,只要热情友善地对待他人,就能得到回报。

  C.这样静静等着我们的不仅仅是春天,还有生活。只要我们善待生活,珍惜生命,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那么幸福就会永远属于我们。

  3.“也许,这样静静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你觉得除了春天,还会有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童话故事,完成练习。种植春天这是一则日本的童话。从..”主要考查你对现代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阅读理解练习题 15

  地面应用系统:月宫科考的智能管家

  嫦娥一号卫星要探取月亮的宝贵信息,就需要在地面上有一个管家,告诉她怎样使用各种科学探测仪器;当探测的信息源源不断从天外发回地球时,地面上的这个管家还要

  接收、处理和管理这些信息。

  这个连接着天与地的管家,就是探月工程中的地面应用系统。

  地面应用系统的核心任务是进行数据处理。以数据为纽带,地面应用系统分为五个分系统,即运行管理分系统、数据接收分系统、数据预处理分系统、科学应用和研究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运行管理分系统负责指挥调度数据采集。通俗地讲,运行管理分系统就像地面应用系统这位管家的大脑。嫦娥一号卫星上的很多探测仪器就如各种器官听从大脑调度。研究人员通过运行管理分系统,协调测控系统和整个地面应用系统的任务,完成预定的科学探测与实时数据接收、处理和各种探测产品的生成,以及天地对接试验和月球探测的在轨测试。

  数据接收分系统负责数据收集。在运行管理分系统的调度下,探测仪器采集的数据经过数据传输天线发回地面。嫦娥一号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建设了两座大口径天线(射电望远镜)用于接收数据,一座建在北京密云,口径达50米,是目前我国口径最大的数据接收天线;另一座建在云南昆明,口径为40米。这两座天线把从嫦娥一号卫星传送来的信息全部收集起来,通过与天线配套的接收系统,送到落地存储系统中保存。

  数据预处理分系统负责数据预处理。通过天线接收的数据是二进制的,不是广大科学家能使用的图像、谱线等,还需要进行数据的预先处理。这个系统最大特点是实现全自动化作业,像流水线作业一样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生产出合格的数据产品。这些产品就像工厂里的标准件一样,称为标准数据产品。

  科学应用和研究分系统负责数据深加工。通过预处理的数据是广大科学家都能识别的标准数据,但还不能为公众所理解。需要对这些数据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直观地反映月球表面各种特征的图。这个系统是整个探月工程数据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把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信息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形象生动的图件和文章。

  数据管理分系统负责数据管理。从数据接收开始,到数据预处理和深加工,每一小工序都将产生大量的数据文件,数据管理分系统负责存储海量数据以便随时调用和长期保存。经过数据编目和数据储存后,数据取出是数据管理中更为核心的内容。在取的过程中涉及身份认证,用户只要通过身份认证,确认登记,就能根据自己的权限,获得相应的数据。

  15.下列有关地面应用系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面上负责接收、处理并管理嫦娥一号卫星探取的有关月亮宝贵信息的控制系统。

  B.地面上控制嫦娥一号卫星并负责对卫星探取的信息进行接收、处理以及管理的数据系统。

  C.地面上指挥嫦娥一号卫星探取月球信息并对月球信息进行预处理和深加工的数据系统。

  D.地面上对嫦娥一号卫星探取的月球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的各种计算机设备和机器。

  16.下列不属于月宫科考的智能管家管理范围的一项是 ( )

  A.采集、传输并保存探测仪器从嫦娥一号卫星采集的各种数据信息。

  B.把通过天线接收的数据进行预先处理,使这些数据转化为科学家能用的图像、文章和谱线等。

  C.转化成研究需用的各种图象、文章、计划,以及天地对接试验和月球探测的在轨测试。

  D.除了对采集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数据编目和数据储存外,还负责数据取出过程中用户的身份认证等。

  17.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嫦娥一号卫星可以自行使用携带的各种科学探测仪器探取月亮的宝贵信息。

  B.地面应用系统的五个分系统的关系是分工合作,自成体系,各个独立,没有主次。

  C.地面应用系统处理数信息的过程是完全自动化的,不需要科学家们参与。

  D.嫦娥一号卫星探取月亮的宝贵信息需要经过极其复杂的处理过程才能应用。

  参考答案:

  五、(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5.B

  16.C(转化成研究需要的各种计划属于无中生有)

  17.D

【阅读理解练习题】相关文章:

阅读理解练习题11-03

阅读理解练习题05-27

(经典)阅读理解练习题06-22

[热门]阅读理解练习题06-01

(精品)阅读理解练习题06-01

(优)阅读理解练习题06-01

(优)阅读理解练习题06-24

(推荐)阅读理解练习题06-21

【优】阅读理解练习题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