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方案

2024-05-22 16:06:58 产教融合方案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的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和教育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促进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双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教融合方案(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产教融合方案1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化,人才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了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满足学校实践教学需求,本企业决定与学校开展产教融合合作,共同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工作目标

  1.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搭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3.探索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工作内容

  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技术和资金支持,共同建设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训基地。

  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组织学生在企业实习,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和实习导师,确保实习质量。

  2.课程体系改革

  双方共同研究制定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融入教学内容。

  企业参与学校课程设置,提供课程建议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3.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授课,传授行业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

  4.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双方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鼓励学校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三、工作机制

  1.成立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双方合作事宜,确保合作项目顺利推进。

  2.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实施步骤

  1.调研阶段:对学校实践教学现状和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明确合作方向和重点。

  2.筹备阶段:成立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合作方案,签订合作协议。

  3.实施阶段:按照合作方案,分阶段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等工作。

  4.总结阶段:对合作项目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合作提供参考。

  五、预期成果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2.拓宽学校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学校实践教学水平。

  3.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

  4.形成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产教融合方案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统筹协调、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西安市产业和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引导企业主动参与,深化教育创新改革,加快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力争到20xx年,培育13个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2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13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开设40个产教融合型重点专业,建设75个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项目。到20xx年,教育和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产教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

  1.统筹推进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将产教融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贯穿到区域发展、产业规划、城镇化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各个环节。抢抓国家中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依托西安文化教育资源优势,将产教融合与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工作相结合,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文化旅游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局、市金融工作局等市级部门,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统筹推进高等教育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驻市高校发挥学科优势,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特色学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现代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加快推进西安交大创新港、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部电子谷等创新创业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以高新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等区域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形成“创新增长极”。(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市级部门,各高校,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3.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协调发展。依托“一核三带一通道多板块”产业空间布局,引导教育资源向产业聚集区流动,专业设置向产业门类看齐。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布局,在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新经济与新技术等学科专业;在近郊区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区域经济等学科专业;在开发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新模式,支持高陵区依托陕汽总部、吉利汽车、潍柴动力等工业园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先行试点,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局、市金融工作局等市级部门,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4.构建多元化办学方式。允许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积极探索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改革,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公办和民办职业学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职业学校或二级学院(系部)。鼓励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多形式的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学校专业布局、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国资委等市级部门,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推进面向我市主导产业、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任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高校院所、区县、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高校、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技术研发与集成、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服务空间,促进区域产学研和金融资源共享。到20xx年,建成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10个、示范高校10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0家。(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发改委等市级部门,各高校,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6.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建立和完善学生到企业实习通道,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鼓励规模以上企业按照职工总数的2%安排专业对口学生实习,保障学生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等合法权益。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或区域性实训基地,支持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导中小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到20xx年,建成20个高质量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总工会等市级部门,各高校,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7.加强企业员工教育培训。落实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管理,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8%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确保教育培训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职工技能竞赛,支持企业一线骨干技术人员进行技能提升,对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等级或获得各类技能竞赛奖的职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不断增强技术工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等市级部门,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产教融合育人创新

  8.将劳动实践融入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拓展校外劳动实践体验,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日、劳动教育周等活动。将培育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劳模大讲坛、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鼓励企业、院校建设职业体验中心,开展职业启蒙、职业体验教学,并积极向普通中小学、高校、市民开放。到20xx年,建设120个职业体验中心。(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等市级部门,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9.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动高校差别化、分类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开展技能人才培训,逐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全面推行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进一步完善学徒制政策、标准、信用制度等。探索订单合作、工学交替模式培养育人,形成可复制经验向全市推广。鼓励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校企共同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市级部门,各高校,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鼓励区县、开发区建设区域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大力开展开放性、非学历社会培训。大力支持“互联网+教育培训”发展,鼓励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推出形式多样的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建立培训包交易制度,支持和鼓励政府、高校和企业购买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探索开展高校和行业企业课程学分转换互认,实施基于产教融合组织共同标准的校企课程学分转换互认制度。(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等市级部门,各高校,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11.深入落实考试招生制度。鼓励开展中高职、高职与本科以及中职与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促进各类型人才的衔接贯通。落实职教高考制度,加大技术技能测试比重,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取消高等学校招收职业教育毕业生比例限制。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开展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推进技工院校招生录取纳入到全市中招平台。(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市级部门,各高校,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加快学校治理结构改革。全面落实“一章八制”“管办评”分离等改革措施,推动学校优化内部治理,下移管理重心和学术权力,逐步扩大学校一线教学科研机构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积极发展跨学科、跨专业教学和科研组织。建立健全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理事会制度,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参与组建学校理(董)事会、产业学院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产学研协同治理组织。(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市级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符合产教融合特点的教师、企业职工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评价体系,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办法,建立产教融合型教师队伍人才信息库。鼓励企业、职业学校和高校安排人员交流、挂职。加大对参与产教融合的科研、教师等人员,在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激励力度。高校、职业院校教师依法取得与教学科研相关的社会服务产生的净收入不纳入学校工资总额基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所得收入的50%可用于进行绩效分配,不列入绩效总量,其余50%可用于院校公用经费。(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市级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政策支持

  14.实施产教融合重点工程。健全完善产教融合政策体系,开展课题研究,争取示范试点,对示范试点单位在政策优惠、推荐支持、经验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立产教融合项目库,加快发展产教融合项目,在项目立项、土地征用、资金申报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优先给予安排。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对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产教融合项目,市级财政给予优先配套。制定产教融合型企业、学校、专业、基地认证标准和评价办法,开展认证评价,建立认证目录,对通过认证的予以奖励、授牌,并向社会推介。(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资源规划局、市财政局等市级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加大财税用地政策保障。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按照政策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按规定可按投资总额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允许按规定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和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报酬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教育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企业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资源规划局等市级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强化金融支持。落实国家、省、市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积极争取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支持我市产教融合项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开发适合产教融合项目特点的多元化融资品种,做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配套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加快发展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对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保险确定专门费率。(市金融工作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市级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17.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发改、教育、人社、财政、国资、工信、科技、文化旅游、住建、商务、农业农村、税务、金融等部门组成的产教融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联动,明确任务分工,夯实工作责任。完善产教融合督查机制,强化对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推进工作落实。加强产教融合队伍建设,成立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产教融合工作研究,制定技术技能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税务局、市金融工作局等市级部门,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建立对接机制。引导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行业等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加强各成员单位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依托高校建立产教融合信息化平台,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开展全市产教融合对接活动,每年引进6家规模以上企业与我市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合作,搭建教育培训、项目合作、技术研发等交流合作平台。(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等市级部门,各高校按职责分工负责)

  19.加强交流合作。鼓励高校、职业院校“走出去”,积极参与配合“一带一路”建设,支持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鼓励学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并深度整合,开发符合我市特点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市内学校与中外院校和企业结对,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各类人才。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和要素,创建试点经验及研究成果合作交流平台。(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市级部门,各高校按职责分工负责)

  20.营造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广泛宣传产教融合最新政策,积极开展对接推广活动,在全市形成学校主动服务经济发展、企业重视“投资于人”的普遍共识。及时总结和梳理产教融合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争取在全国进行推广。大力宣扬我市创新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先进事迹,组织开展先进典型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

  产教融合方案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满足这一需求,同时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企业产教融合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拓宽企业招聘渠道,提升员工招聘效率和人才质量。

  4.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主要任务

  1.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与交流

  (1)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定期举办校企合作交流会、座谈会等活动,加强双方沟通与交流。

  (3)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2.参与学校实践教学环节

  (1)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提升技能和实践能力。

  (2)派遣企业导师到学校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传授实际工作经验。

  (3)与学校共同开发实践课程、案例等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3.拓宽企业招聘渠道

  (1)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企业。

  (2)组织校园招聘活动,直接面向学生招聘所需人才。

  (3)与学校建立人才推荐机制,定期推荐优秀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就业。

  4.加强产学研合作

  (1)与学校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2)邀请学校专家、学者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

  (3)支持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三、实施步骤

  1.制定产教融合工作计划,明确合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2.筛选合适的学校进行对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3.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计划。

  4.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实习、实训质量。

  5.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6.定期对产教融合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四、保障措施

  1.成立产教融合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产教融合工作。

  2.加大对产教融合工作的投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对校企合作成果进行量化评价。

  4.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共享。

  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拓宽企业招聘渠道以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措施,将为企业培养更多符合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产教融合方案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就业创业,我校决定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本方案旨在明确产教融合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确保产教融合工作取得实效。

  一、工作目标

  1.构建紧密合作的产教融合体系,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3.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主要任务

  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

  (1)定期举办校企合作论坛、座谈会等活动,加强双方沟通与交流。

  (2)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3)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2.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引入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3.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1)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信息。

  (2)开展校企合作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

【产教融合方案】相关文章:

产教融合工作方案(通用13篇)04-08

产城融合调研报告03-28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书(通用6篇)11-17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简单协议书(通用10篇)12-11

关于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的通知06-23

复产安全方案01-16

复工复产方案12-04

复工复产方案03-17

施工复工复产方案05-12

消防复工复产方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