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调研报告

2023-03-28 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城融合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产城融合调研报告1

  近几十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进展中国家,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以消耗能源、资源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那时的工厂会产生很大污染,为了保证环境空气质量,只有把工厂区和生活区进行独立分区,这样做的好处是居住区的环境得到肯定保证,不足之处是上下班潮汐式交通,出行耗费了大量时间。

  那时的另一个特征是城市规模、面积都不是很大,包括成都在内,中心城区也只在一环路以内,通过自行车、公共汽车,基本可以解决日常出行问题。从这两个特征来看,传统城市功能分区是把“产”与“城”脱离开来,这是符合当时的城市进展需要的。

  不过到了现在,随着工业文明的提高,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各个城市都在进展新兴产业。这种状况下,能不能把产业进展与城市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大家的出行距离更短,效率更高,这样,“产城融合”的概念就提出来了。

  “产城融合”是适应时代进展的必定选择。我们看今日成都的产业进展,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已经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低污染的高端产业,格外是天府新区,一开头就瞄准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产城融合”

  可概括为:以人为本,全面进展

  ——究竟什么是“产城融合”,它又能解决什么问题,给城市建设带来哪些改变?

  一个城市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产业,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另一个基本要素是人口,有人才能把产业支撑起来。换句话说,产业是

  城市进展基础,城市是产业载体,两者不行分割、相互影响。

  “产城融合”首先是要把产业和人口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让城市里不仅有生产,还有生活。

  “融合”是把产业和城市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简洁来讲,可以把一个组团式区域看作一个复合型社区,除了产业功能外,再加入相关的城市服务功能,使其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有文化设施、消遣设施、生活设施等。融合后,人们的各种需求可以就近解决。

  城市效率提高了,生活品质也能大大提升。简洁说起来就是八个字:以人为本,全面进展。

  怎么样才能做到“产城融合”?

  沈中伟:“产城融合”不仅是简洁地解决产业和人口,还有一个各种设施全面进展的.问题。

  具体来讲,“产城融合”不是规划单一学科的问题,还与社会学、经济学有着亲密关系。

  城市进展涉及各个方面,并且是动态、不断改变的。除了规划设计师前瞻性的预判,预留出合理的建设空间、配套设施外,产业结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等内容都需要相关专业的参加配合,格外是几方面要形成相互融合的局面。

  规划建设出来的新区“人性化”。

  目前有些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存在一种以指标体系建设为标准的现象。追求修宽公路,现代化的建筑,但最终消失的结果是,公路很宽,汽车开得很快,但行人很少。这就是只顾指标体系,而没有以人的感受、需求来设计,造成区域内人气不够,缺乏活力,甚至影响人身平安。

  区建设中要有导则性的要求,不仅是规划,还有建设、城市管理,各方面、多学科的参加,光以规划指标说话不行行。

  “产城融合”的将来图景中确定不会缺少这样几个景象:首先是区域内产业发达,人才集聚,这是城市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然后是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出行便利,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郁,社区布满活力等等。

产城融合调研报告2

  根据省委群众路途训练实践活动调研工作支配,就加快推动小城镇产城融合进展,我于近期到分别位于关中、陕北、陕南三地区的眉县汤峪镇、靖边县东坑镇、商州区沙河子镇进行了调研,多次与县、镇、村干部进行座谈,实地察看了解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进展状况,探究加快推动我省小城镇产城融合进展的思路和做法。

  一、三镇推动产城融合进展的基本状况

  三镇是省政府确定的省级重点示范镇,XX年以来,他们根据建设农民美好家园和城市社区的模式和标准,相继建成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项目,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同时,依托城镇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城镇产业健康进展,已基本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汤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东坑镇以现代农业为支柱产业,沙河子镇以工业和物流业为支柱产业。

  1、汤峪镇。汤峪镇位于眉县西南部,镇域面积264平方公里。镇域人口3.9万人,镇区人口0.86万人。XX至XX年方案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6.57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建设项目30个,完成投资5.25亿元,占方案总投资的79.9%。新区太白山景观大道、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正在 加紧建设,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动,新区形象初步显现。

  汤峪镇紧紧围绕太白山森林公园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打造世界一流山水温泉度假胜地。规划旅游产业新区由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XX谷森林公园和太白山旅游服务区三大板块构成。格外是太白山旅游服务区,规划面积达25平方公里,由“一河两岸”综合商业服务区、温泉主题公园、国际酒店会议区、运动休闲区、休闲度假区、关中民俗体验展现区、农夫山泉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功能区构成。其中农夫山泉基地已建成投产,形成年产7万吨果蔬汁饮料和61万吨饮用自然水,有职工500人,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目前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新区本着“一年成势、三年成形、五年成城”的目标加紧推动各个功能区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供应就业岗位2万人。

  2、东坑镇。东坑镇位于靖边县城西22公里,镇域面积52.25平方公里,镇域人口5.3万人,镇区人口1.9万人。重点示范镇建设以来,东坑镇先后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具体规划、镇域居民区规划以及一镇一模块和典型农村社区设计方案,镇区XX-XX年建设目标任务项目共53个,总投资11.75亿元。截止XX年5月底,已竣33个,在建14个,累计完成投资7.79亿元,各项目建设顺当推动。镇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14.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工,自然气公司、 老年公寓、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已竣工,新区形象已初步显现。

  东坑镇结合农业大镇的传统优势,将现代农业作为支柱产业。他们根据农业现代化和重点镇融合进展的思路,推动农业园区和重点镇新区一体化进展。结合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一区两园”,作为重点示范镇支柱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两个产业园已引进xx金泰铭、中心粮食储备库榆林直属库等18家企业,园区现代果蔬、畜牧养殖、农副产品等产业快速进展,吸纳就业人员4500余人。

  3、沙河子镇。沙河子镇位于商洛市主城区东侧,镇域面积110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3.61万人,镇区人口1.04万人。XX至XX年方案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8.36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建设项目30个,完成投资7.33亿元。占方案总投资的87.67%。目前,新区路网骨架已经形成,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开工建设,移民搬迁工程、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基本建成,新区建设初具形象。老区环境同步提升。

  沙河子镇在重点示范镇建设中,稳步推动“工业强镇”进展战略,加快建设以现代材料加工业、仓储物流业和旅游观光业为主的城乡统筹示范区。全镇已进展私营企业17家,商洛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6家,供应就业岗位1 万人以上。沙河子第三产业也进展较快,镇驻地商业网点已进展到320家,渐渐形成了以餐饮、消遣、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二、主要做法

  三镇在推动重点示范镇建设中,格外注重城镇产业培育,以产业促进城镇可持续进展。同时,通过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为产业进展搭建良好的进展平台。

  一是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眉县县委县政府为保证重点示范镇建设,把太白山旅游区管委会作为示范镇建设的实施单位,形成了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新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快速推动态势。靖边县定期召开重点示范镇建现场督办会,准时解决工作推动中遇到的问题。商洛市委、市政府、商州区委、区政府,把沙河子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作为首要重点工程,整合资源,强力推动,成立了沙河子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三名区级领导进行包抓,抽调7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周深化建设现场检查不少于2次。1名副县级领导长期在重点镇建设现场驻守。

  二是高起点编制实施城镇产业进展规划。编制实施好城镇产业规划对提升小城镇经济实力至关重要。三镇结合自身实际,仔细分析讨论特色优势产业,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规 划、大规模进展产业,使人感受到了小城镇进展的巨大潜力。汤峪镇充分挖掘旅游资源,通过规划,打造成西部国际会议中心、关中西部旅游集散地,全国知名软饮产业聚集地,全国修养养生度假区,全国体育赛事中心,旅游产业已成为汤峪镇新的经济增长极。东坑镇根据重点示范镇、产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四位一体”进展路子,努力打造西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进展。沙河子镇以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大力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现代材料工业基地,以吸引非公经济经营主体800余家,经济实力大大提升。

  三是城镇产业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相融合。三镇将产业进展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的带动作用,增加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根据有利于产业进展的原则,优化城镇向空间布局,围绕产业进展需求完善城镇功能,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扩张,以城镇综合承载力量的增加支撑产业进展,有序推动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业一体化。通过产城融合,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的同时,生产方式随之转变。

  四是通过完善城镇功能和进展产业聚集人口。人的城镇化是将来城镇化进展的重点。三镇在强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满足进展需求的同时,通过 大力进展产业,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和进镇人员就业问题。汤峪镇目前已吸引人口8千多人,随着旅游产业进展,三年后将聚集2万人以上。东坑镇仅农业产业园区吸引劳动力1千多人,随着“一区、两园”建设的'进展,可吸引劳动力1万多人。沙河子镇目前已吸引5千多人劳动力转移,随着现代工业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的进展,将会转移更多的人口。

  通过调研,三镇在推动产城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也反映了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加强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东坑镇是以现代农业作为支柱产业,农牧业作业范围在20万亩,居住区与生产区之间需要配套相应的快捷交通设施。二是缺乏专业人才。城镇建设急需懂规划建设的专业人才,镇上干部对土地通过“招拍挂”筹集资金的政策不熟识,致使这项工作进展缓慢。三是镇级政府责任大权利小。一些干部反映,重点示范镇建设不仅仅是搞一些新区建设项目,还涉及产业支撑、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引进、投融资等工作,涉及面广,仅靠镇级政府,难以完成任务。

  三、促进产城融合进展的建议

  目前,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加速进展期,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城镇化又好又快进展,把我省建成富有、和谐、漂亮新xx,必需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一系列重大规划的战略机遇期,坚持 产城融合进展,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动,不断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城镇化进展路子。

  一是加强规划统筹,引领产业城融合。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精确定位、充分论证、高起点、高水平编制规划,并强化执行刚性。切实推行经济社会进展规划、产业进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互连接,尤其要推动产业和城镇规划深度融合,探究编制掩盖城乡全域的总体规划,加快构建统筹推动产城融合的规划体系。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向城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经济规模效应。

  二是坚持产城一体,充分发挥产业与城镇的带动作用。根据有利用于产业进展的原则,增加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围绕产业进展需求城镇功能,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进展,以城镇综合承载力量的增加支撑产业进展,有序推动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根据xx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区域环境承载力量、进展基础和潜力,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尤其要避开在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盲目进展工业,扩大城镇规模。

  三是大力培育城镇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力。一要坚持“产业兴镇”战略。根据“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产业进展思路,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定位,以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 生物制药、现代服务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的主导产业,引导重点项目和工业项目向园区布局,向小城镇靠拢。大力进展面对农村和农业产业化的第三产业,使进镇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策划包装小城镇招商引资项目,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舞小城镇参加各类招商引资会,通过小城镇较低的土地成本、劳动成本和优待的招商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建厂。同时,注重城镇规划建设和产业进展专业人才的引进培育。三要适应小城镇进展的需求,把小城镇的住房建设纳入全省城市居民住房保障体系,根据各地小城镇的实际需求量,下达各类保障房方案指标,满足进镇居民服务产业居住的需求。

  四是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当前我省城镇化水平低的一个重要缘由是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短缺。今后要加大财政资金引导的同时,充分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小城镇的建设资金。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对城镇建设的引导撬动作用,建立财政支持城镇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各级财政预算中,要确定肯定比例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刚性考核指标。省财政设立小城镇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市县财政投入力度大、建设成交显著的小城镇,省上按项目实施以奖代补,有效引导激发调动各地加快小城镇建设的主动 性。二要整合落实配套资金。抢抓国家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策划包装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在国家和省上下达的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转移支付中,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比例。捆绑整合发改、交通、建设、环保、扶贫、水利、训练、文化、体育、旅游、文物、民政等部门各类资金,向小城镇集中投入。三要创新投资体制机制。在全省重点示范镇中,选择人口规模大、产业基础强、进展后劲足的建制镇,建立镇级财政,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和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地方税费,除上缴省级以上的规费外,其余部分全额留镇用于小城镇建设,适当返还省级规费。四要大力吸引民间资金,融社会资本用于小城镇建设。完善银企合作机制,主动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产业集聚区大项目和大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无形资产商品化、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吸纳民间资本建设基础设施等形式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对于学校、医院、养老院、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可实施市场化运作、“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补助财政投入的不足。

  五是以重点镇建设为抓手,打造全省小城镇集群。XX年,省委省政府启动31个重点示范镇建设,通过两年来的建设,城镇综合承载力量和辐射带动力量显著增加,形成了工业支撑型、旅游带动型、商贸物流型等各具特色的支撑产业,示 范引领效果初步显现。下一阶段,应进一步调动市、县主动性,连续抓好35个重点示范镇建设,抓好8个沿渭河小镇、31个旅游文化名镇规划建设,示范带动全省小城镇集群。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在编制全省经济社会进展规划时,将省、市重点镇纳入重点支持区域,加大资金、土地、项目等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实施以奖代补。根据完成投资、建设规模、整体形象等,建议省上每年评出5-8个市级重点镇建设先进镇,嘉奖资金和土地减挂钩指标,调动激发市、县推动重点镇建设的主动性。三是加大目标考核。将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和文化旅游名镇纳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每年分别评出10个重点示范镇赐予100万元嘉奖。

  六是大力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促进农民市民化。一是要进一步改革完善落户政策,制定出台低门槛落户、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鼓舞政策,引导农民自愿到城市落户、创业。二是政府部门要逐步剥离依附在户籍管理上的各项管理职能,使户口登记能真实反映居民的个人身份、家庭关系、常住地址及变动等状况,削减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阻力和成本。三是加大力度对过时政策的清理。对实际居住在城镇,但暂不具备进城落户条件或暂不情愿迁转户口的农村居民和流淌人口,根据《xx省流淌人口服务管理方法》实行居住证制度。四是建立实施居住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流淌 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使长期在城市工作并连续居住、参与社会保险的流淌人口公正公正有序落户。五是完善人口信息平台建设,为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掩盖制造条件。推动各地完善包括户籍人口和流淌人口在内的常住人口登记,加快实现信息共享。推动各地以常住人口为依据,编制经济社会进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统筹考虑常住人口在劳动就业、子女上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公共服务的需求,实现公正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目标。

  七是以“镇级市”试点为突破口中,实施扩权强镇改革。目前,已有岐山县蔡家坡镇、南郑县大河坎镇、神木县锦界镇、黄陵县店头镇、城固县崔家山镇、商州区沙河子镇、兴平市西吴镇等一批省级重点示范镇,人口规模大、经济基础强、进展后劲足,为进一步提升重点示范镇建设档次,增加重点示范镇进展后劲,要大胆创新、主动推动扩权强镇,开展“镇级市”试点。通过给予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大土地用法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创新户籍制度改革,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使其成为县辖的“镇级市”,城镇综合承载力量和辐射带动力量进一步增加。一是加大用地支持。每年支配肯定数量的用地方案指标,单独切块,挺直下达镇级市。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建立镇一级财政,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和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费用, 全额用于镇级市建设。县与镇级市的财政实施确定基数、超收分成、肯定几年不变的方法。土地出让收入安排时向镇级市财政倾斜。三是下放管理权限。根据权责全都,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下放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 相关推荐

【产城融合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工业产成品库存调研报告02-06

复工复产情况调研报告04-18

乡村旅游+扶贫融合发展调研报告01-17

产城岗位职责11-10

农文旅融合发展调研报告(精选6篇)10-11

文旅融合发展调研报告(通用6篇)10-11

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调研报告01-13

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通用6篇)10-11

产教融合工作方案(通用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