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辛酸历史,全文向我们讲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读完全文,会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而骄傲自豪,更会为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被毁灭而痛心惋惜,为英法联军的残暴、贪婪、野蛮而义愤填膺,爱恨满园,感慨无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的主要内容并不太难,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细细推敲,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精气神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是这样解读的。
一、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ldqu;不可估量&rdqu;,这个词在这一自然段中,连续出现了两次,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量和计算。抓住&ldqu;不可估量&rdqu;,反复咀嚼这两个&ldqu;不可估量&rdqu;,传达出的是圆明园的价值不可估量。两个&ldqu;不可估量&rdqu;,也深深刺痛了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伤感、痛恨、愤慨皆无法言表此时的心境,以一个感叹号化之!可这样的开头留给阅读者更多的是一个问号: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二、众星拱月的独特布局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说它是皇家园林,因为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为万春园)三园组成。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皇帝。圆明园占地面积约5200多亩,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有&ldqu;万园之园&rdqu;之称。中国历代皇家园林有很多,但圆明园绝不是一般的皇家园林,而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就有它的特殊性。
2.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的独特性之一就是它&ldqu;众星拱月&rdqu;般的布局了。圆明园的周围除了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以外,周围还有上百个的园子从东、西、南三面紧紧围绕着,就像是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一样,这宏大的地域规模在气势上已经让人称奇。
三、风格迥异的宏伟建筑
课文第三自然段一口气用了三个&ldqu;有……也有……&rdqu;或&ldqu;有……还有……&rdqu;的句式向我们描述了圆明园中不同的建筑风格。
1.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ldqu;买卖街&rdqu;,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在圆明园中的建筑,据史料记载当时分布着40多个景区,有上百处景点。作者重点介绍的殿堂、亭台楼阁、&ldqu;买卖街&rdqu;、山乡村野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有金碧辉煌、大气雄伟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小巧精致的亭台楼阁。显然这是一种对比的表达方式。同样,有象征热闹的&ldqu;买卖街&rdqu;和那种宁静的山乡村野又是一种比较写法。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这句也是如此,这些建筑有仿照现实存在的名胜建造的,也有根据诗中想象出来的景象建造的,一虚一实更是对比着在写。
3.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民族与西洋,一中一西也是比较着写。
这样,作者在介绍圆明园中的建筑时重点选取的是大气雄伟的、小巧精致的,是热闹的、宁静的,是虚幻的、现实的,是古今中外的建筑,这种描述涵盖了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而这些建筑全都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作者又采用了&ldqu;有……也有……&rdqu;这种很有气势的排比句式来表达,使&ldqu;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rdqu;成为再自然不过的感叹了。
四、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
1.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是个典型的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是它帮我们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圆明园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ldqu;上自&rdqu;和&ldqu;下至&rdqu;这两个词用得到位,把先秦到清代大约2300多年的时间串了起来,同时罗列的&ldqu;唐、宋、元、明、清&rdqu;的各个朝代名称更是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圆明园中珍藏的历史文物数量之多,历史之悠久、价值之珍贵。自然的,说它是&ldqu;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rdqu;一点也不为过。
自此,圆明园的独特布局、宏伟建筑、珍贵文物在读者的脑海里应该有个整体印象: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拥有许多无价之宝的聚宝盆,是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五、在强烈的对比中毁灭
照理,讲述完昔日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在第五段的出现之前应该有个过渡,因为下面描述的是圆明园的毁灭,可是课文没有,而是直接写&ldqu;1860年10月6日&rdqu;,就是想有个突然的转折,给阅读者一个很大的冲击。
1.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里的动作是连贯的:掠走、搬运、毁掉,把这些动作连在一起写,就想表达这句话的一个意思,什么也没剩下。
2. 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这是对前一句英法联军行径的一个递进描述,没有写任何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眼,诸如&ldqu;贪婪、残暴、野蛮&rdqu;,可是就是在&ldqu;三千多名&rdqu;、&ldqu;三天&rdqu;、&ldqu;整个&rdqu;等这样平静、客观的语言描述下让我们产生了对英法联军的愤恨和对圆明园被洗劫一空的惋惜。
- 相关推荐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解读】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解读10-25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07-19
圆明园的毁灭文本解读09-15
《圆明园的毁灭》文本解读07-16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分析07-07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简介11-01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讲稿09-14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07-23
圆明园的毁灭的课文预习09-12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资料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