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韦应物

2020-09-23 韦应物

  唐代诗人韦应物以清晰的线条,单纯的色调,描绘了边地辽阔的草原风光,表现离乡远戍的士卒的孤独和惆怅。全诗如下:

  调笑令·胡马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注释】

  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

  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境内。

  跑:同“刨”。

  嘶:马叫声。

  【译文】

  有一匹胡马,被远放在燕支山下。它在沙地上、雪地上来回地用蹄子刨,独自嘶鸣着,它停下来东张张,西望望,发现自己迷路了。而此刻,辽阔的大草原茫茫无边,天色将晚。

  【定格】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赏析】

  词作写了边地风光而并非主旨。在对马的拟人化的描写中,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远放燕支山下”,“放”字已说明胡马非野马。“放”前着一“远”字,令人遐想。“远放”既给人以辽远的空间感,又使人见出“胡马”并非胡地之马,而是被远远地放到接近胡地的马。这时已使人感到马的象征性。但从进一步的描写中,象征意义就明显得不容置疑了。一般说来,放马时间是在夏天水草肥美,没有战事或农闲的时候,目的.是节省草料,并使马吃到鲜草而肥壮。

  而“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又写这匹马在风沙中、在大雪中迷失道路,不停地奔波,孤独地嘶鸣,惶惑不安地四处张望,寻找着、呼唤着伴侣。仔细揣摩,就会发现其中有两点矛盾:一,“放”马不会在风雪中;二,既然“放”马,马必有主人,不会迷路。产生这些矛盾不能归结于艺术高于生活,是因为作者把马当作人来写。如果将马看作是戍卒的象征,就合情合理了。“迷路”是戍卒的感觉,与“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意近,而春秋代序,年复一年,在塞外无边风沙中长期戍守正是戍边战士的生活。

  此词用准确精炼的词语,含蓄曲折地表现了马的情绪,即戍边战士的情思。“远放”、“独嘶”、“无穷”这三个词都有一定的相对性,远对近,独对偶,无穷对有尽。正是这种相对性的张力表现了戍卒在此种情境中对彼种情境的向往。即戍卒从内地被遣放到边疆的感受、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轻松的笔调表现深刻的主题,平浅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淡笔勾勒的画面浸润着浓郁的感情。

【调笑令韦应物】相关文章:

《调笑令》韦应物10-10

调笑令韦应物原文11-03

调笑令韦应物赏析11-03

《调笑令》韦应物赏析11-02

调笑令韦应物翻译11-01

调笑令韦应物译文10-27

韦应物调笑令河汉赏析11-03

韦应物调笑令全文翻译11-01

古诗调笑令韦应物10-31

调笑令韦应物带拼音10-31

韦应物是哪个朝代的 闻雁 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