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堂实录

2024-11-16 琵琶行

《琵琶行》课堂实录1

  教学目的:

  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

  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就象艺术孕育的联体婴儿,在《诗经》及以后的很长时期,诗歌既是文学(诗)又是音乐(歌)。虽然在后来,音乐与文学逐渐分离,但二者仍然互相影响,比如大家熟悉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唐人的诗歌创作的,而许文学大家在自己的诗文中也给我们描画出了经典的音乐场景。我们知道的有《老残游记》中的句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一篇写音乐的名篇。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三、文体常识——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四、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五、疏通字词

  六、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一)小序的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二)概括各段内容。

  明确: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七、谁解青衫泪

  师:我们想讨论三个问题:谁解青衫泪、谁解琵琶声、谁解风物意。本节课就第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同:被贬浔阳。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诗。

  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明确:琵琶女、诗人。

  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师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把它画下来)

  师: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是什么作为他们之间的一个桥梁,将他们联系起来的?

  生:乐*原来是“色艺双绝,生活奢侈”;生命转折之后“饱受冷落,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在京作官”,现在是“谪居江州”。他们两人共同地方是,原来都是“风光无限”,现在都是“沦落天涯”。

  生:乐*以前是“才高貌美”,现在是“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厚禄”,现在是“谪居九江”。共同特征是原来都“安逸闲适,凄凉落泊”。

  生:琵琶女原来是“欢笑红颜”,现在是“漂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帝京”,现在是“谪居卧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从“繁华得意”到“境况凄凉”。他们认为是用“琵琶情”将“琵琶曲”与“琵琶行”联系在一起的。

  生:琵琶女原来的境况是“才貌双全”,现在是“年长色衰”。诗人原来的境况是“身居高位”,现在是“谪居九江”。他们原来都显赫,现在都沦落。

  生:乐*原来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后来的境况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位至谏官、名动京师”,后来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他们相同的经历都是由“盛”而“衰”

  师:那我再问一个问题。“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谁解琵琶声,谁解风物意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就“谁解青衫泪”进行了研究,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其他两个问题。

  二、分析

  (一)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板书: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说明: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说明:设计这样一问,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一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

  附板书设计: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三、小结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学所说的——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琵琶行》课堂实录2

  师:我们中国的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叙事诗相对比较少见,物以稀为贵嘛,比如初中学过的一首关于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叙事诗

  生:木兰诗。

  师:对。这首南北朝时的民歌,骑马弯弓赴沙场。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出自草根的平民女英雄的美丽形象。琵琶,一种唐代飞天壁画中常见的乐器,一位无姓名的奇女子演奏了这样一曲穿越时空的琵琶曲,感动得伟大的诗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是神曲一首啊。这到底是怎样一位女子呢?让我们的大诗人情不自禁的喊出憋在心中的声音,我们来喊一下这句诗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我们再大声的喊一遍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琵琶行》中其他的诗句可能会淡忘,但这一句的确是中国好诗词。能说一说你喊出这句诗的心情吗?

  生:很舒服,很有同感。

  师:你也是天涯沦落人。

  生:很精辟,有很深的生活感伤。

  师:好,什么叫沦落人。为何同是,什么是天涯。如何相逢?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我们的思索。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既然是叙事诗,这首诗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目的是介绍诗前的小序)(学生自己回答)这节小序可以去掉吗?你从小序中看出了什么?

  生:小序就是这首诗歌的内容简介,介绍了诗歌写作的原因。

  师:什么原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生: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师:这里的感是

  生:感动,有感触。

  师:说得很好,还有吗?

  生:这文字写得很哀伤,为这首诗定下了凄美的感情基调。

  师:凄美这个词用的很精到。看来小序不小,作用很大。我们再回到天涯沦落人。

  谁是沦落人?

  生:琵琶女。

  生:白居易

  师:应该有两个,否则怎么叫同是呢?我们先说两个沦落人琵琶女和白居易是如何相逢。自由朗读前三节,然后我们来讨论(学生自由朗读,同桌谈论)

  师:相逢应该是缘分吧。琵琶女出场前,白居易在干什么?

  生:送别客人。

  师:当时作者的心态?

  生:惨将别。

  师:此刻,秋月茫茫,思绪茫茫。此时的月亮营造了沉郁的氛围,琵琶女出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她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生:一位弹琵琶技艺很高超的女子,琵琶艺术家。

  师:艺术家,很高的评价。哪里看出来?

  生:第一节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很迷人,有感染力。忽闻写出声音的神秘。

  师:从侧面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好。

  生:这是一位心理很矛盾,有自尊的琵琶女。她不是一下子就出来的,而是千唤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师:这是古代诗歌的出场的经典描绘。中国古代女子出场的特写镜头不是很多。像红楼梦中的凤姐是怎样出场的,大家还有印象吗?

  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师:凤姐的开场白是

  生: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师:好记性,假如老师把这句台词放在琵琶女身上,你认为恰当吗?(学生模仿)

  生:不行,太粗野,太泼辣。不符合琵琶女的个性,

  师:琵琶女是容易受伤的女人,好,我们把琵琶女的出场的动作模仿一遍,我们拿课本做道具琵琶。(学生上台模仿、学生评论)

  师:这几位同学扮演的琵琶女的出场,让老师想起了三个字 “不要脸”,脸和面有区别吗?怎样是半遮面?(老师模仿,学生评论)

  生:琵琶女的出场侧身出来的,心理很矛盾,见还是不见,是个问题。

  生:在晚上,孤单的女子和陌生的男子相见,多有不便,古代男女授受不轻。

  师:但最终还是见了。这又是为何呢?犹抱琵琶的犹怎么理解,不抱琵琶可以吗?

  生:白居易的诚心打动了这位女子,把船移过去,还发出邀请。再一次摆上酒席,感情很真挚。

  生:不抱琵琶不行,那就不是琵琶女了,琵琶就是她的生命,是她的特征。一出场,我们看到的就是琵琶。

  生:可能在这位女子的心中,琵琶是最重要的艺术。

  师:琵琶就是她的身份证。这叫做未遇其人,先见琵琶。通过她的出场,我们对这位女子有了些了解,我们刚才说了,这是一首叙事诗,琵琶女到底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再一次朗读第三节,(生朗读)本节把这位女子的一生浓缩成一段,这就是叙事的魅力。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

  生:可怜。有过幸福。

  师:是怎样的幸福。

  生:短暂的

  生:才华出众,十三岁就成为琵琶高手。

  师:除了才华出众还有

  生:相貌出众

  师:色艺双全啊。相当于现在的当红的影视明星,歌星。诗歌怎样叙述当时这位女子的幸福甚至有些疯狂的生活。(学生朗读)

  生:名属教坊第一部,演奏水平很高。这些都是正面的写

  师:侧面写的是

  生:演奏水平让音乐教师折服,美丽的自己被其他的女子嫉妒。这些是侧面写色艺双绝。

  师:还有吗。

  生:演奏时的盛况,十分的壮观,歌迷为之癫狂。

  师:这些五陵少年是当时的音乐发烧友,哦,谁是五陵年少。

  生:就是唐代的富二代,官二代,争先恐后的送鲜花,送丝绸。

  师:当时琵琶女有地位,有名气,有吃、有穿,有歌迷。为何要这样写的如此的灿烂呢?

  生:跟后面做对比。

  师:说具体些。

  生:少年得意风光,而年老沦落色衰。

  生:年轻时门庭若市,现在门前冷落。年轻时快乐欢笑,现在独自哭泣。

  师:老师有个疑问,也是大家的疑问,为何不趁年轻的时候嫁人呢?寻找自己的幸福?(学生沉思)

  师:或者说那些五陵年少对年轻的琵琶女的追逐出于怎样的心态?

  生:完全就是因为相貌好,不是因为演奏水平高。

  生:艺术一般来说年龄大了,水平越高,而琵琶女年龄大了却受到冷落,正说明当时的富二代不是真正的欣赏琵琶女的艺术。

  生:而商人在古代的地位是很低的,所以琵琶女嫁给商人也是迫不得已的。女人吗,总要嫁人的。

  生:而商人根本不懂艺术,就懂茶叶。

  师: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悲剧的.形象,琵琶女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还是社会时代的悲剧,或者说她的悲剧有没有典型性,同学们怎么看?(生思考)

  生:在封建社会中,很多女子处于被人玩弄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地位。男人看重的往往是女子的相貌,而不是才华。这就是悲剧。

  生:女子无才便是德,年老了就不值钱了。

  师:琵琶女自诉身世苦,塑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女子从辉煌写到沦落,从明星沦落草根。

  师:这样一位女子的遭遇,引起了诗人的感叹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这是《琵琶行》中的经典中的经典。你怎样理解这句经典。

  生:只有相同的生活经历,才有如此的感叹。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朗读课文第四节(生朗读)

  生:这是一位生活不得志的生病的诗人,他告别京城,来到浔阳。

  生:说的好听些是告辞,其实就是被人赶出来的,混不下去了。心情很不爽。

  生:这是一位喜欢音乐的诗人。但是这个地方没有音乐。

  师:是没有音乐吗?音乐有没有?

  生:有

  生:而诗人需要的是,用文中的换来回答

  生:丝竹。

  师:这是借代。是怎样的音乐。

  生:很高雅的,很古典,有艺术享受的。

  师:而此地的音乐是

  生:杜鹃啼血猿哀鸣,这些都是很凄凉的声音,和白居易的心境有关。

  生:还有山歌与村笛。

  师:山歌和村笛很好听,唱支山歌给党听。怎么会难为听,并且是呕哑嘲哳难为听。

  生:在白居易看来,山歌与村笛是很低级的音乐,是不入流的,人家是大城市来的贵族。

  生:也说明了白居易的贵族意识很强,高人一等,看不起劳动人民。

  师:当然,我们不能对古人提出很严格的要求,把白居易看作焦裕禄式的和人们打成一片的好干部。但至少白居易和琵琶女可以打成一片,引起共鸣。一方面由于类似的生活经历,由人生的辉煌沦落为落魄,还有一方面是相同的爱好,对音乐的兴趣。可谓说真正的知音。琵琶女第三次的演奏正是向知音致敬,向音乐致敬,向人世间的美好的感情致敬。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一定有知己。所以在唐代时,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曲。哀怨绵绵的琵琶曲,千百年来让人叹惋。这就是艺术的不朽,也是诗人的伟大。

《琵琶行》课堂实录3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有关白居易的视频)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有读诗的传统,今年5月份就在咱们西安,举办了一场与诗歌有关的盛大的文化活动,大家知不知道、有没有印象?它是什么?

  生:好像是诗歌节吧。

  师:对,诗歌节,第二届中国诗歌节,这届诗歌节的主题是什么?“盛世中国,诗意长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在诗意长安,静下心来,自己品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板书课题)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诗歌的一种题材。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它主要是以铺叙为主的一种歌词,下面请同学们首先读一下诗前的小序。

  生:……

  师:好,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谁来概括。

  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学习咱们国文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读,

  师:对,这个读,不是老师说的,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么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所以首先要走近文本,放声地、自由地来读一下这首诗,好不好?好,下面我们一起呀,不是一起,自由地放开声来读。好,咱们就开始。(放音乐)

  师:好,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们沉浸在诗的境界里,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呀,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谁知道?

  生:落魄失意的人。

  师:你的解释有一点点问题,沦落不是沦落人,是不是?

  生:落魄失意。

  师:对,落魄失意,遭遇坎坷,是不?那么,沦落人又是谁呀?

  生:指的就是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师:不仅仅是琵琶女,还有诗人,是不是?好。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谁解沦落人”(板书),那么,琵琶女的沦落经历是怎么样的?我想啊,咱们首先请一位同学尝试一下琵琶女的感情,为我们读一下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好不好,那一段,第几段呀?第三段,谁来给我们读一下,好,你现在就是琵琶女,要把你的感情带出来,好吧?请。

  生:……

  师:好,你觉得她的感情把握怎么样?

  生:我觉得读得挺好的,这一段主要讲琵琶女的身世,应该比较同情,读的时候读出同情来。

  师:你是站在诗人的角度讲吧,现在呢,如果是琵琶女这个角度,你觉得,她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生:悲凉。

  师:对,悲凉的感情,好,我们读诗歌首先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得抑扬顿挫,是吧?但更要注意把握诗歌中诗人所蕴含的什么?感情,所以,刚才同学说到感情,这一段,我觉得把握得比较到位。好,就这一段,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没有?把最想提的问题提出来,我们讨论讨论好不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好,这样吧,咱们周围同学商量一下,把你最想提的问题提出来。(生小声交流)好,谁有问题?你来。

  生1:文中是如何描写琵琶女的形象的?

  生2:这一段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她的身世的?

  师:提了两个问题,大家觉得它有讨论价值吗?

  生:有。

  师:那好,咱们周围同学啊,就自由组合,议一议,好不好?两个问题随便讲,想说哪个说哪个,好不好?想发言,随时举手。

  生:我想说第二个问题,前几句写她少年的时候,然后还被那个秋娘嫉妒,然后……

  师:秋娘是什么人?

  生:不知道。

  师:看看注释吧。

  生:歌妓。

  师:秋娘恐怕不是一般的歌妓吧?

  生:秋娘吧,本身就是才华很出众的,然后还要嫉妒她,说明她比秋娘的才华还要……

  师:对了,秋娘本身就是才华横溢的歌妓,是吧?被她嫉妒了,可想而知。

  生:后面,就是写她“弟走从军阿姨死”,他们家人,离开的离开,死去的死去,然后她的容颜,因为家庭变故,然后变得非常憔悴,当时社会,看重你,就是因你的容貌好,她的容貌已经非常得……

  师:你是在讲琵琶女的形象,对吧?

  生:然后用前面的红火一时和后面的悲凉人生经历,形成一个对比。

  师:还有对比,实际上你把两个问题合在一起说了,既提了琵琶女的形象,又说了手法,大家同意不同意?有没有要补充的?不需要补充了吗,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探讨得可以了?我看你想发言又不敢举手,你说一说。

  生:我觉得琵琶女主要是代表中国普遍的封建礼教下古代女子悲惨的……

  师:她是一个封建什么?

  生:就是一般的古代的女子普遍的悲惨……

  师:普遍的一种命运,不仅仅是她一个,好,这里她谈得更深入了,上升了一个高度。同学们想过没有,琵琶女,她的技艺高超不高超?

  生:高超。

  师:但是呢,她最早的时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是吧?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年老色衰之后呢?门什么?

  生:门前冷落车马稀。

  师:所以,说明什么问题呀,哪个时代是不是就是,什么?你来说。

  生:那个时代就是重色轻才的。

  师:重色轻才,这个说法呢,我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说明什么问题,不是看重她的技艺高超啊,是吧?而是,关键她年老色衰了,所以就被抛弃了,是不是?所以从这里看出,琵琶女仅仅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能理解吗?那么,我刚才说到了,除了琵琶女,刚才说,谁解沦落人,沦落人一个是指琵琶女,还有一个是指谁呀?

  生:白居易。

  师:那么,当诗人穿过无数人群、走过无数条路,在这萧瑟秋天,来到浔阳江头船上的时候,他又是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请一位同学能不能读一读诗人,他又是怎样沦落的呢?

  生:……

  师:请坐,我刚才怎么说朗诵注意事项的?首先要读什么,对了,读准字音,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位白居易呀,作为大诗人,他有没有字音上的错误呀?有,什么?

  生:“住近湓江地低湿”的“低”,“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血”……

  师:“血”书面语读什么,口语读什么?还有没有?

  生:“如听仙乐耳暂明”的“乐”。

  师:好,这里白居易还得加点劲,知道不?好,我们在读白居易诗人的这一段时要读出什么感情?你觉得呢?我们的白居易说一说。

  生:应该和琵琶女一样感同身受吧。

  师:感同身受,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这里面,他的遭遇呀,还有什么词可以体现出来?

  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

  师:改正,这里意象所传达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是不是感伤呢?好,就这一段,大家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你觉得?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怎么理解?而且那个“同”字,同在哪里?

  师:好,同在哪里,大家想一想,一个是朝廷官员,一个是什么?琵琶女是什么?江湖的歌妓,是吧?一个是高朋满座,一个是门前冷落,那他们又同在哪里呀?刚才同学提到了。谁能说一说,你觉得同在哪里?

  生1:白居易从他的生活经历上,他一开始满腹才华,想一展鸿鹄之志,却在朝廷中受到排挤,而被贬谪到偏僻的地方,琵琶女本来也是很有才华,但她却因为年老而无人问津,所以他们的经历都是从曾经的激情到如今的平淡。

  师:激情,不准确。那么这个对比,你刚才说了,怎么能从激情到平淡?

  生1:从辉煌。

  师:这个词还可以。还有没有?

  生1:所以他们此刻的心境都是悲伤的。

  师:因为他们都是失意落魄的。好,请坐,还有没有同学想说?好,你来。

  生2:还有她们俩都是京城人。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2:从前面小序上讲的。“问其人本长安倡女”,长安就是……

  师:对,是来自京城。现在呢,他们都来到了什么地方?

  生2:浔阳江头。

  师:对,所以这一点也是相同。

  生2: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怀着一种落魄之情。

  师:还有没有?

  生3:他俩都是人才,得不到人家的重视,这也是相同的一点。

  师:都是很有才华的`,琵琶女呢十三什么?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我觉得她的水平还是挺高的,十三岁呀,是不是?诗人呢?也是才华横溢的吧,他是,我印象中他很早就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还记着没有?小的时候,就是大概十五六岁的时候,有没有印象?离离原上草……那是大概他十五六岁时写的。你想想他多有才华呀,大家谈得非常好。那么,我们再想一想,是什么打动了白居易,是什么把两个素不相识的陌路人,联系在在一起,同是天涯沦落人,刚才说了“同”,刚才我们讨论得非常好,那他无缘无故的就同了吗?是不是?我们就想一想?谁能说一说?

  生:是因为琵琶女弹的那个琵琶。

  师:原本素不相识是什么把他们连在一起?

  生:音乐。

  师:是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同学们,琵琶曲这一段应该说是什么?千古传颂啊,脍炙人口。刚才,我们的琵琶女、我们的诗人都读了一下,我也情不自已,我给大家读一下。背一下这一段,那么,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这段中最精彩的句子在哪里?为什么精彩?好不好?(配乐朗诵)读完了,听完了,不知大家相出问题了没有?你觉得这里边最精彩的句子是什么?你先说。

  生:我最喜欢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它把琵琶声在沉静以后的比作炸破的银瓶和那个骑士突然拔出刀枪那一瞬间的声音,更加突出了琵琶声在沉默后的慷慨激昂的音乐特点。

  师:非常激越,你很喜欢。好,还有没有?

  生:我喜欢那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因为我觉得这句话采用的是比喻的手法,经过音乐的跌宕起伏,然后婉转动听,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听上去挺有感觉。

  师:比喻有什么好处?

  生:就是十分生动形象。

  师:化什么为……

  生:化抽象为具象。

  师:对,大家都知道,熟悉的写愁的,是不是很抽象?李煜怎么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抽象的无形的愁化作具体可感的滚滚江水。愁有多少啊,无边无际,比喻的手法是不是很好。还有没有同学想谈的?

  生:我喜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它把弦声首先比喻为急雨,声音非常急促,然后又如丝雨般非常渺茫的感觉,很形象,很生动。

  师:我听了刚才同学谈的精彩的诗句,我想问一个问题,同学们,是什么打动了诗人?仅仅是精彩的音乐吗?谁来说一下?这音乐有什么在里边?

  生:从第二段里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作者被打动,不仅因为好听的音乐,还有琵琶女融入他自己的情感在音乐里面——

  师:有琵琶女的遭遇,有琵琶女的请感在音乐里面。

  生:音乐主要有思想情感在里面,所以作者就被打动了。

  师:那我还要问,仅仅是琵琶女的遭遇和情感在里面吗?就打动了诗人吗?

  生:还有诗人想到他自己的身世,然后就有比较悲伤的感觉。

  师:对,还有他自己的身世,是不是?触景生情,实际上,我们看写音乐,不仅仅是讲琵琶女呀,还在写谁的感情呢?诗人自己,是音乐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诗人和琵琶女怎么样?联系在一起,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在两个陌路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好,我们下面一起读一下最后一段。(齐读)

  师:“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琴声和着白司马的泪水沉到了江底,千年之后,仿佛仍在我们耳畔回响。下面,我想同学们还有很多的感触吧,下面,我们就畅所欲言,敞开心扉,用较有诗意的一两句话来表达你的感悟。

  生1:天公薄情病乐天,世情愚昧苦才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怒愤难自平。

  师:好,哎呀,你很厉害呀。昨天预习就在想,是吧?好。那么谁来说一说。

  生2:对音乐的感悟,仿佛从远处传来,又似乎就在身旁,那么清静、那么飘渺,琵琶声响彻长安城,好像有人在哭泣,幽怨着,缠绵着,弹者有意,听者有情,我愿化作一小曲去抚慰你那懂我的心。

  师:好,富有诗意呀。还有没有?

  生3:一男一女江畔逢,同为京城沦落人,为何不乐,难为知己。

  师:你前面好像是诗句,后面猛地一句,然后就刹车了,是不是?稍微后面在调整一下,我感觉是不是更好?啊,好,还有没有要说的?这位男同学。

  生4:琵琶声传逾千载,歌女乐天花开败,酒不醉人人醉曲,司马泪和一月白。

  师:啊,好,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呀,老师也很喜欢诗歌,我在备课时,也想了这么一个七律,看我的感受,我读一下,感悟琵琶行,“浔阳江畔少知音,冷月荻花夜色寒。哀怨琵琶情切切,半觞清酒泪涟涟。飘零歌女伤神苦,沦落诗人为客难。前辈字句清肺腑,后生吟诵叹先贤。”读了这首诗,让我们在激动的情绪中平静下来,我们进行了一场诗歌的漫游,情感浸在诗歌的意境里,去体会音乐的美妙,去感受诗人的情怀,我们伴着音乐再一次放声地旁若无人地自由地读一遍这首诗,好不好,开始。

  (生默读)

  师: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想是这样,大家刚才读了一下,不知把里面的感情体会得怎么样,你可以选择你最欣赏的、最感动的几句读一读,好不好?把那种体会带给所有的人,谁能给咱们读上几句?

  生:(有感情朗读)

  师:怎么样?好,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让我们以经典为伴,与诗歌同行。下课。

《琵琶行》课堂实录4

  师:上课

  生同: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出示诗歌字幕投影)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生共同朗读上述诗歌)

  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同: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同: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同:被贬浔阳。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头像投影)。现在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浏览课文)

  生1: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

  师:是一首词?

  生同:是一首诗。

  师:诗名就是(师生同:《琵琶行》)。

  师:这首诗讲述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咱们来看书。

  (学生看书)

  师生:琵琶女弹了琵琶曲之后,诗人白居易为她翻作《琵琶行》。

  师: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看投影。

  师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出示人物画面投影)

  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生同:三个。

  师:哪三个?

  生同:诗人、琵琶女、客人。

  师:客人?有没有客人这个形象?

  生同:没有。

  师:那么,应该说塑造了几个形象?

  生同:两个。

  师:哪两个?

  生同:琵琶女、诗人。(出示字幕投影)

  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师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示字幕投影)

  师: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现在我们共同完成一个板书。(出示投影)

  学生看投影

  师: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句诗将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联系到了一起。一边是乐妓,一边是诗人。那么在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当中,各自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箭头之前各自应该是什么?一个阶段的状态吧。箭头之后各自应该是转折之后的状态。接下来看一下,左边乐妓这儿是一个“琵琶曲”,右边诗人这儿是一个“琵琶行”。是什么作为他们之间的一个桥梁,将他们联系起来的?

  下一个问题是,我在上面引用了诗中的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上联,大家想一个下联,应该填一句什么话能把这个内容连接起来。

  现在大家看书,四人一组讨论,请一位同学为小组秘书,我在这儿展示,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好!开始!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行间指导。

  讨论结束,展示答案。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先看第一幅(显示作业)——乐妓原来是“色艺双绝,生活奢侈”;生命转折之后“饱受冷落,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在京作官”,现在是“谪居江州”。他们两人共同地方是,原来都是“风光无限”,现在都是“沦落天涯”。他们认为是“相似的经历”将琵琶女与诗人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对的下联是“异地相逢泪涟涟”。

  下一幅(显示作业)——乐妓以前是“才高貌美”,现在是“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厚禄”,现在是“谪居九江”。共同特征是原来都“安逸闲适,凄凉落泊”。(看一下这个“泊”字对不对?生同:改过了。师强调怎样书写。)连接琵琶女与诗人的是“忳郁侘傺”,这四个字在哪首诗中学过?(生同:《离骚》)他们的下联是“共怀世间愁郁情”。

  再看一幅(显示作业)——琵琶女原来是“欢笑红颜”,现在是“漂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帝京”,现在是“谪居卧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从“繁华得意”到“境况凄凉”。他们认为是用“琵琶情”将“琵琶曲”与“琵琶行”联系在一起的。下面的对联是“吟曲赋诗总关情”。再看一幅(显示作业)——琵琶女原来的境况是“才貌双全”,现在是“年长色衰”。诗人原来的境况是“身居高位”,现在是“谪居九江”。他们原来都显赫,现在都沦落。“琵琶曲”和“琵琶行”是用“音乐”连接起来的。下联是“共奏人间悲凉曲”。

  大家觉得哪一个答案更好?

  生同:押韵的比较好。

  师: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也做了一个板书,与大家切磋。(渐次出现投影)乐妓原来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后来的境况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位至谏官、名动京师”,后来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他们相同的经历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对的下联是——“共享高山流水情”!

  (学生流露出赞叹的神色)

  那么,我们现在就说一下本诗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同:第二段。

  师:好,现在大家就大声朗诵一下第二段,注入你自己的(感情)理解。

  师领读:“寻声暗问弹者谁……一二”

  生齐读。“寻声暗问弹者谁……”

  师:好!(正音)轻拢慢捻抹复挑,挑tiao,不念tiao,还有一个,曲终收拨当心画,画hua,不念hua,四弦一声如裂帛,弦念xian)大家说,我们刚才的朗诵能不能再现诗人的情感?

  生:不能。

  师:不能吧,好象还有一点距离。你觉得哪些地方应该怎么读,才能准确的传达诗人的情感?

  (学生思考,有人准备发言)

  师:好(请)

  生1:我觉得,“银瓶乍破水浆迸”应该读的重一点,快一点,然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应该读的舒缓一些。

  师: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师评:情感把握的很好。

  生2:“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从这块可以投入自己的感情。

  师:该怎么读,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师:很好,请坐!

  生3:“寻声暗问弹者谁”,说明了诗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却又怕惊扰了琵琶女的雅兴,断了琴弦,他想一听为快。

  师:你觉得这句该怎么读?

  生示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画面投影)故事就发生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投影)现在我们就伴着琵琶曲,欣赏杨娜同学的朗诵。

  杨娜配乐朗诵(同学鼓掌)

  师评:杨娜同学精彩的朗诵再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魅力!

  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假如说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不能激起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情感?

  (学生思考)

  师:如果说她演奏的是家乡的音乐,能否引发白居易的一声哀叹?

  生1:我觉得江南小调所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流畅的感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因此对这首曲子很有感情。

  师:她的理由是江南小调是欢快的,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大家有没有别的意见?

  生2:我认为琵琶女当时弹的应是《霓裳》和《六幺》,诗人在京城过惯了宫廷生活,在宫廷经常听到这样的曲子。琵琶女所弹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对往日生活的思念。因此,他听到《霓裳》和《六幺》才会比较感伤一些。

  师:孙颖同学认为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宫廷名曲,易引起诗人的许多联想。那么,大家认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经,拨动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为地域的东西,还是因为音乐本身所代表的什么?

  (学生思考)

  (师提示)从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诗人受音乐影响而导致情感波动的句子。

  (学生看书)

  师生:铮铮然有京都声。

  师:大家觉得长安对于诗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一改当初被贬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忧郁之情油然而生?

  生1:我认为古代诗人都是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而诗人被贬之后,开始不适应那种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觉得可以慢慢适应,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声又勾起了他对往日奢华生活的回忆,让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华,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让他有了一种在江湖间落魄飘零的感觉。

  师:他有一个词“奢华”,大家觉得白居易所怀念的仅仅是一种奢华的生活吗?张秀,你说一下。

  生2:古人是学而优则仕,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然而,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分(于)一种生活并适应了,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一首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烈的,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一种激烈的情感,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激烈的曲子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

  师:琵琶女的演奏让他把这种情感释放出来,自己的感情之门打开了,情感宣泄而下。好,如果诗人只写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是琵琶演奏的教科书,但现在欣赏的是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诗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谁来说一下。

  生1:我觉得“银瓶乍破水浆迸”写的音乐感特别强,在刚才读的时候,这两句的力度就特别重,琵琶女在抒发他情怀的时候,拨弦就有很强的力度,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诗人白居易与他同病相怜、同感而发,诗写

  出来也有很强的气势。

  师:诗人与琵琶女有同感,写出来的诗也有气势,好,请问还有哪位?

  生2: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白居易这首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首先,他说,弦声似乎在诉说着琵琶女悲惨的遭遇和苦闷的心事,由此,人们可以感觉到琴声的低沉和抑郁,然后用急雨之嘈嘈,私语之切切来形容声音的粗重和轻细,用珠落玉盘来形容声音的圆润,更形象生动,我觉得在这里落得不仅是珠子,还有琵琶女心中滚烫的热泪,接着又用冰泉冷涩来写声音的间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压抑的深深的惆怅,终于,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酝酿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最后一句,他说,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这一句诗,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弹真情,两下里都有一样的愁,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师: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这分明就是一首诗,两处经典。我认为,第一处,(他说珠子落啊)史君同学觉得那不是珠子在落,那是什么在落?

  生同:泪。

  师:滚烫的泪。第一处的闪光。第二处,她说,(音乐)“激越”的时候,就好像是什么?——愁情恨海一样,(其实)这个解释非常好,非常全面。接下来还有谁?———

  生3:我觉得“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声音)写的音乐有一种质感,如裂帛,不仅说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说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呀,什么的)都被撕裂了。

  师:她说四弦一声如裂帛,岂止是帛裂,简直是心裂。嗯,好,很好!还有哪位同学?

  生4:我觉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得非常好,因为诗人是从这里开始描写音乐的,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他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能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从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我觉得这两句写得特别入神。

  师评: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好!很好!请坐!

  生5:我觉得第二段不仅写了音乐,而且写了音乐背后的情感。人们都说诗人是多情的,但分明是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报国无门,无路请缨,他们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却在尘世成为遗弃儿,满怀的愁怨,只能(只能)被仙乐似的琵琶声,甘醇的杜康酒浇灭,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他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他们醒来后只能继续他们飘泊的人生路。

  师:噢,说得好不好?

  生同:好!

  师:请坐!他说这诗人的愁绪就算是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而且,他本来应该是个王国中的一个什么呢?(生附和:宠儿)。结果现在却成了尘世的弃子(生附和:弃子)说得非常好。还有谁?

  生6:我觉得描写音乐不一定要从音乐的音色音质来写,我更觉得(能)从它的意境(来)能衬托出音乐的美感,我所鉴赏的是这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它给我(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虽然说音乐已经(悄)停息,浔阳江上微波荡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经停息了,但是,东船西舫却悄然无声,觥筹交错,饮酒作乐的场面已经不再了,而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令人感慨万千,在(江水)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圆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满忧愁的纽扣,轻轻一碰就会溢出来,而这个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内心,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琵琶声(并没有直接抒发)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但是,人们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凉中,后来,人们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凉中,它所渲染的气氛是:乐声(虽然)动人,(但)听者被吸引被感染的一种寂静的气氛,点染出(刚才)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的感觉就是余音绕梁。

  师:非常好,大家觉得她最出色的比喻是什么?

  生同:纽扣

  师:把什么比做纽扣?

  师生同:把沉浸在江中的一轮白色的月亮比做一个纽扣,这个比喻非常出奇,应该说是前无古人,非常好。但它还有一个观点是:琵琶女演奏岂止是诉说自己的平生不得志,任何一个人都能借琵琶女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请牛颖同学谈一谈。

  生7:我认为诗中那一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道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世界,四弦齐鸣,干脆有力,将情感直白的表现出来,而乐曲收束戛然而止,没有了呕哑啁哳,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回味,正如诗中所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特别的奇妙,作者在写法上是声色俱佳,音文相融,诗人为我们塑造(描写)了一个枫叶飘零的夜晚,瑟瑟的秋风,“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由此,我思绪纷飞,(挥泪)泪与笔同辉,写下一首诗。

  师:把这首诗给大家朗诵一下。

  生:醉品琵琶江水中,音律缠绵漫江痛,何须留恋杨家女,一曲长恨谱春秋。

  师:好,大家觉得这里用了什么典故呀?

  生齐:长恨歌。

  师:“长恨歌”的典故,非常好!李娜。

  生8:我赏析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几句。我觉得这(一句)里可以读出一种生命搏发的气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种搏发,这个“铁骑突出刀枪鸣”让我想起了项羽在垓下突围的一个场景。那是对生命的最后一个寄托,至少他是一个英雄。然后呢?“曲终收拔当心画”就好像项羽在乌江自刎的一个场面,一代英雄(就在乌江里面)跟乌江向远方长流,而且流到现在,还会一直流下去。我觉得生命就是一种凤凰涅pan。纵使前面有这一些“别有幽愁暗恨生”之类的,但是生命最终是一种激越的像流星一样,流星是注定要陨落的,生命也终究会消失,但是你最后要留给生命的是什么?应该是最后闪耀的那一瞬间,而且流星会把他的梦,会把它的光明也留在天空中,而且会留很远。我觉得诗人在这里呢,虽然他的志向得不到实现,但是呢,他的理想还是有的,人不能没有理想,我觉得,这也就是我的观点。

  师:好,非常好!你看李娜同学给了一个生命的高度,她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当中仿佛看到了项羽垓下之围的悲壮场面,想起了一个悲剧的英雄。那么,我们来请程彦臻同学给大家说一下。

  生9:我想赏析一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个是音乐的方面,它前面说“凝绝不通声暂歇”,“无声”是对“声暂歇”的高度赞赏,这就说明诗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种遭遇。还有就是从感情方面,“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说明这时诗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处在一种激昂澎湃的时刻,而且它后边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说明这也是一个基点,他们的感情也必须从这个基点才能喷泄出来,还有(我想)“无声”处应该是他们的一种思考,因为“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经历了一个高峰,一个低谷,他们一定有满腔的愁绪,所以“无声”处就能表现出这里面的感情。

  师:哦,用了一句名言,笛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非常好啊,请坐。她(中间)的观点主要是说:他处于生命的一种沉寂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琵琶女对于人生的一种思考。

  那么大家现在看一下,上述说的这些关于音乐的描写的句子,是直接描写音乐的,是不是?

  生:是。

  师:那么,除了这些以外,诗文还有哪些诗句其实也跟音乐有关?赵志娟

  生1:我觉得“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这一句比较好,可能想到那婉转流利的琵琶声从琵琶女纤细而微微颤抖的指间滑过,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颗颗从叶面滑过,从叶间滴下,滴入听者的心中,激起阵阵的涟漪,又像黄莺(在)花下的啼鸣,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精致而优美。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乐,它被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说过“音乐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觉得是音乐把白居易和我们卷走,在他善感而优美的韵律之中。

  师:琴声把我们和白居易都卷走了,卷到了一种伤感的韵律之中,好,请坐下。现在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你认为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上边同学鉴赏的非常好。(你觉得描写音乐)把无形的东西(音乐)写出来,可以运用哪能些方法?

  生1:就是诗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个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叠字,还有“幽咽”,有双关的意思的词就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师:她说了两点,一点就是运用什么修辞?(生答:比喻)另一点就是在用字方面有什么讲究?(生齐:叠词),双关的意思把诗中音乐的韵律表现出来。好,接着说。

  生2:我觉得《琵琶行》里边,我们主要应该借鉴的就是它的有声和无声的对比。我们在小学就的时候就运用过这一种,在小学的作文中,曾经常写到“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

  师:对比,动静结合的方法,对吗?

  生2:对。

  师:请坐,好,史君。

  生3:用心情来表现音乐,比如说“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师:好,用心情来写音乐,请坐,刘铮铮。

  生4:诗人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的,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

  师评:她说,把无形的音乐写的有形,有了画面感。好!请坐!

  按照大家刚才总结的描写音乐的方法,我们就来欣赏另一首(关于)与音乐有关的诗。古人说,在古代描写音乐的作品当中,韩愈的《颖师弹琴》能惊天,李贺的(师生齐说:《李凭箜篌引》)可以泣鬼,那么,江上琵琶,白居易的江上琵琶可以移人。

  (出示箜篌投影)

  现在我们来看,这就是竖箜篌,二十三丝的竖箜篌,现在我们来欣赏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出示《李凭箜篌引》)大家先朗诵一遍,(生齐读)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师:大家怎么欣赏这首诗?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描写音乐的方法,现在我们就能鉴赏一下这首描写音乐的诗。谁来说一下,好,史君。

  生1:主要用的是侧面描写,(就)比如说第二句“湘娥啼竹素女愁”,它用湘夫人和素女的表情来写李凭弹的箜篌(时)的绝妙。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没了。

  师:好,请坐。

  生2:我觉得《琵琶行》中白居易写他听了琴声后“青衫湿”,而《李凭箜篌引》写李凭弹箜篌就非常形象,“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他通过四种意象写出这些事物听到李凭弹箜篌以后所感受到的东西,做出的动作,从而说明听李凭弹的箜篌(让人)听的非常入神。

  师:她是从音乐效果来说的,好,请坐。我们接着说——李婷同学。

  生3:我觉得这首诗的特点就是想象特别巧妙,形象特别鲜明,整首诗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后八句从“十二门前融冷光”一直到“露脚斜飞湿寒兔”,这八句都(由音乐)是由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联想到天上的音乐,这是一种特别奇特的想法。而他的“芙蓉泣露香兰笑”给予了这首曲子一种动感,它像芙蓉一样的哭泣,像香兰一样的欢笑,他又从音质和音效来侧面描写这首诗的音乐。“昆山碎玉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写这首词……哎呀。

  师:不要紧张,慢点说。

  生3:从不同的侧面音质音效音响来写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它的特点就是想象联想特别丰富。

  师:扣住了想象、联想的特点,浪漫主义的手法,好,请坐。

  师:以上大家从视觉、形象、还有音乐的效果诸方面来欣赏这首诗,非常到位。那么,学习了《琵琶行》,又欣赏了《李凭箜篌引》,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启迪?可以想到什么?说一说。

  生1:《琵琶行》的声音描写已令我如醉如痴,但在唐代的长河中,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会这样酿酒,我想到了李xin,他的《琴歌》,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细致地描摩音乐,赞叹了音乐的感染力,还有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其中有两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前两句不仅是描写琴,他用比喻来写(形容),更写出李白的高山大谷一般的雄奇伟岸的胸怀,唤起了一种强撼的震感,而后两句写蜀僧与“我”产生了一种共鸣,达到了一种至善至美,高山流水的音乐效果。

  师:他举了两个诗人,但第一个诗人的名字,他说是李Xin,大家说这个诗人(生答:李颀Qi),第二位诗人是李白。好,杨娜。

  生2:我觉得就了这两篇课文(首诗)后,我们(不但)在以后的写作中要运用音乐美,而且这种画面美也应该注意。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我觉得这里面的意境非常美,所以我在这里就总结了一下,写成了现代的散文,就是:春江花月夜,一弯江水,一轮明月,寻声凝目月下船,空舱之前一红颜,追前忆昔信手弹,月浸江水人心寒。

  师:又是一个新的散文诗,独特的创作,非常好,请坐。那么,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都给人以不尽的美感,比如说刘长卿写过一首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写出了风入松的感觉。我们应该说,这么美妙的音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生和)

  (师小结)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学所说的——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好,下面请尚金子用琵琶为我们弹奏《高山流水》,让我们回味一下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的美感。好,尚金子——

  (师生鼓掌)

  尚金子弹奏《高山流水》

  (乐声结束。师生热烈鼓掌)

  师:听了《高山流水》之后,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这段音乐描写出来,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琵琶行》课堂实录

  授课人山西临汾一中秦梦

  师:上课

  生同: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出示诗歌字幕投影)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生共同朗读上述诗歌)

  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同: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同: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同:被贬浔阳。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头像投影)。现在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浏览课文)

  生1: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

  师:是一首词?

  生同:是一首诗。

  师:诗名就是(师生同:《琵琶行》)。

  师:这首诗讲述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咱们来看书。

  (学生看书)

  师生:琵琶女弹了琵琶曲之后,诗人白居易为她翻作《琵琶行》。

  师: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看投影。

  师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出示人物画面投影)

  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生同:三个。

  师:哪三个?

  生同:诗人、琵琶女、客人。

  师:客人?有没有客人这个形象?

  生同:没有。

  师:那么,应该说塑造了几个形象?

  生同:两个。

  师:哪两个?

  生同:琵琶女、诗人。(出示字幕投影)

  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师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示字幕投影)

  师: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现在我们共同完成一个板书。(出示投影)

  学生看投影

  师: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句诗将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联系到了一起。一边是乐妓,一边是诗人。那么在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当中,各自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箭头之前各自应该是什么?一个阶段的状态吧。箭头之后各自应该是转折之后的状态。接下来看一下,左边乐妓这儿是一个“琵琶曲”,右边诗人这儿是一个“琵琶行”。是什么作为他们之间的一个桥梁,将他们联系起来的?

  下一个问题是,我在上面引用了诗中的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上联,大家想一个下联,应该填一句什么话能把这个内容连接起来。

  现在大家看书,四人一组讨论,请一位同学为小组秘书,我在这儿展示,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好!开始!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行间指导。

  讨论结束,展示答案。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先看第一幅(显示作业)——乐妓原来是“色艺双绝,生活奢侈”;生命转折之后“饱受冷落,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在京作官”,现在是“谪居江州”。他们两人共同地方是,原来都是“风光无限”,现在都是“沦落天涯”。他们认为是“相似的经历”将琵琶女与诗人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对的下联是“异地相逢泪涟涟”。

  下一幅(显示作业)——乐妓以前是“才高貌美”,现在是“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厚禄”,现在是“谪居九江”。共同特征是原来都“安逸闲适,凄凉落泊”。(看一下这个“泊”字对不对?生同:改过了。师强调怎样书写。)连接琵琶女与诗人的是“忳郁侘傺”,这四个字在哪首诗中学过?(生同:《离骚》)他们的下联是“共怀世间愁郁情”。

  再看一幅(显示作业)——琵琶女原来是“欢笑红颜”,现在是“漂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帝京”,现在是“谪居卧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从“繁华得意”到“境况凄凉”。他们认为是用“琵琶情”将“琵琶曲”与“琵琶行”联系在一起的。下面的对联是“吟曲赋诗总关情”。再看一幅(显示作业)——琵琶女原来的境况是“才貌双全”,现在是“年长色衰”。诗人原来的境况是“身居高位”,现在是“谪居九江”。他们原来都显赫,现在都沦落。“琵琶曲”和“琵琶行”是用“音乐”连接起来的。下联是“共奏人间悲凉曲”。

  大家觉得哪一个答案更好?

  生同:押韵的比较好。

  师: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也做了一个板书,与大家切磋。(渐次出现投影)乐妓原来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后来的境况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位至谏官、名动京师”,后来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他们相同的经历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对的下联是——“共享高山流水情”!

  (学生流露出赞叹的神色)

  那么,我们现在就说一下本诗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同:第二段。

  师:好,现在大家就大声朗诵一下第二段,注入你自己的(感情)理解。

  师领读:“寻声暗问弹者谁……一二”

  生齐读。“寻声暗问弹者谁……”

  师:好!(正音)轻拢慢捻抹复挑,挑tiao,不念tiao,还有一个,曲终收拨当心画,画hua,不念hua,四弦一声如裂帛,弦念xian)大家说,我们刚才的朗诵能不能再现诗人的情感?

  生:不能。

  师:不能吧,好象还有一点距离。你觉得哪些地方应该怎么读,才能准确的传达诗人的情感?

  (学生思考,有人准备发言)

  师:好(请)

  生1:我觉得,“银瓶乍破水浆迸”应该读的重一点,快一点,然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应该读的舒缓一些。

  师: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师评:情感把握的很好。

  生2:“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从这块可以投入自己的感情。

  师:该怎么读,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师:很好,请坐!

  生3:“寻声暗问弹者谁”,说明了诗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却又怕惊扰了琵琶女的雅兴,断了琴弦,他想一听为快。

  师:你觉得这句该怎么读?

  生示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画面投影)故事就发生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投影)现在我们就伴着琵琶曲,欣赏杨娜同学的朗诵。

  杨娜配乐朗诵(同学鼓掌)

  师评:杨娜同学精彩的朗诵再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魅力!

  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假如说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不能激起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情感?

  (学生思考)

  师:如果说她演奏的是家乡的音乐,能否引发白居易的一声哀叹?

  生1:我觉得江南小调所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流畅的感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因此对这首曲子很有感情。

  师:她的理由是江南小调是欢快的,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大家有没有别的意见?

  生2:我认为琵琶女当时弹的应是《霓裳》和《六幺》,诗人在京城过惯了宫廷生活,在宫廷经常听到这样的曲子。琵琶女所弹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对往日生活的思念。因此,他听到《霓裳》和《六幺》才会比较感伤一些。

  师:孙颖同学认为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宫廷名曲,易引起诗人的许多联想。那么,大家认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经,拨动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为地域的东西,还是因为音乐本身所代表的什么?

  (学生思考)

  (师提示)从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诗人受音乐影响而导致情感波动的句子。

  (学生看书)

  师生:铮铮然有京都声。

  师:大家觉得长安对于诗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一改当初被贬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忧郁之情油然而生?

  生1:我认为古代诗人都是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而诗人被贬之后,开始不适应那种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觉得可以慢慢适应,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声又勾起了他对往日奢华生活的回忆,让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华,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让他有了一种在江湖间落魄飘零的感觉。

  师:他有一个词“奢华”,大家觉得白居易所怀念的仅仅是一种奢华的生活吗?张秀,你说一下。

  生2:古人是学而优则仕,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然而,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分(于)一种生活并适应了,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一首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烈的,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一种激烈的情感,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激烈的曲子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

  师:琵琶女的演奏让他把这种情感释放出来,自己的感情之门打开了,情感宣泄而下。好,如果诗人只写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是琵琶演奏的教科书,但现在欣赏的是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诗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谁来说一下。

  生1:我觉得“银瓶乍破水浆迸”写的音乐感特别强,在刚才读的时候,这两句的力度就特别重,琵琶女在抒发他情怀的时候,拨弦就有很强的力度,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诗人白居易与他同病相怜、同感而发,诗写

  出来也有很强的气势。

  师:诗人与琵琶女有同感,写出来的诗也有气势,好,请问还有哪位?

  生2: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白居易这首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首先,他说,弦声似乎在诉说着琵琶女悲惨的遭遇和苦闷的心事,由此,人们可以感觉到琴声的低沉和抑郁,然后用急雨之嘈嘈,私语之切切来形容声音的粗重和轻细,用珠落玉盘来形容声音的圆润,更形象生动,我觉得在这里落得不仅是珠子,还有琵琶女心中滚烫的热泪,接着又用冰泉冷涩来写声音的间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压抑的深深的惆怅,终于,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酝酿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最后一句,他说,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这一句诗,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弹真情,两下里都有一样的愁,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师: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这分明就是一首诗,两处经典。我认为,第一处,(他说珠子落啊)史君同学觉得那不是珠子在落,那是什么在落?

  生同:泪。

  师:滚烫的泪。第一处的闪光。第二处,她说,(音乐)“激越”的时候,就好像是什么?——愁情恨海一样,(其实)这个解释非常好,非常全面。接下来还有谁?———

  生3:我觉得“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声音)写的音乐有一种质感,如裂帛,不仅说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说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呀,什么的)都被撕裂了。

  师:她说四弦一声如裂帛,岂止是帛裂,简直是心裂。嗯,好,很好!还有哪位同学?

  生4:我觉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得非常好,因为诗人是从这里开始描写音乐的,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他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能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从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我觉得这两句写得特别入神。

  师评: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好!很好!请坐!

  生5:我觉得第二段不仅写了音乐,而且写了音乐背后的情感。人们都说诗人是多情的,但分明是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报国无门,无路请缨,他们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却在尘世成为遗弃儿,满怀的愁怨,只能(只能)被仙乐似的琵琶声,甘醇的杜康酒浇灭,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他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他们醒来后只能继续他们飘泊的人生路。

  师:噢,说得好不好?

  生同:好!

  师:请坐!他说这诗人的愁绪就算是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而且,他本来应该是个王国中的一个什么呢?(生附和:宠儿)。结果现在却成了尘世的弃子(生附和:弃子)说得非常好。还有谁?

  生6:我觉得描写音乐不一定要从音乐的音色音质来写,我更觉得(能)从它的意境(来)能衬托出音乐的美感,我所鉴赏的是这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它给我(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虽然说音乐已经(悄)停息,浔阳江上微波荡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经停息了,但是,东船西舫却悄然无声,觥筹交错,饮酒作乐的场面已经不再了,而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令人感慨万千,在(江水)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圆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满忧愁的纽扣,轻轻一碰就会溢出来,而这个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内心,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琵琶声(并没有直接抒发)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但是,人们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凉中,后来,人们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凉中,它所渲染的气氛是:乐声(虽然)动人,(但)听者被吸引被感染的一种寂静的气氛,点染出(刚才)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的感觉就是余音绕梁。

  师:非常好,大家觉得她最出色的比喻是什么?

  生同:纽扣

  师:把什么比做纽扣?

  师生同:把沉浸在江中的一轮白色的月亮比做一个纽扣,这个比喻非常出奇,应该说是前无古人,非常好。但它还有一个观点是:琵琶女演奏岂止是诉说自己的平生不得志,任何一个人都能借琵琶女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请牛颖同学谈一谈。

  生7:我认为诗中那一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道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世界,四弦齐鸣,干脆有力,将情感直白的表现出来,而乐曲收束戛然而止,没有了呕哑啁哳,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回味,正如诗中所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特别的奇妙,作者在写法上是声色俱佳,音文相融,诗人为我们塑造(描写)了一个枫叶飘零的夜晚,瑟瑟的秋风,“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由此,我思绪纷飞,(挥泪)泪与笔同辉,写下一首诗。

  师:把这首诗给大家朗诵一下。

  生:醉品琵琶江水中,音律缠绵漫江痛,何须留恋杨家女,一曲长恨谱春秋。

  师:好,大家觉得这里用了什么典故呀?

  生齐:长恨歌。

  师:“长恨歌”的典故,非常好!李娜。

  生8:我赏析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几句。我觉得这(一句)里可以读出一种生命搏发的气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种搏发,这个“铁骑突出刀枪鸣”让我想起了项羽在垓下突围的一个场景。那是对生命的最后一个寄托,至少他是一个英雄。然后呢?“曲终收拔当心画”就好像项羽在乌江自刎的一个场面,一代英雄(就在乌江里面)跟乌江向远方长流,而且流到现在,还会一直流下去。我觉得生命就是一种凤凰涅pan。纵使前面有这一些“别有幽愁暗恨生”之类的,但是生命最终是一种激越的像流星一样,流星是注定要陨落的,生命也终究会消失,但是你最后要留给生命的是什么?应该是最后闪耀的那一瞬间,而且流星会把他的梦,会把它的光明也留在天空中,而且会留很远。我觉得诗人在这里呢,虽然他的志向得不到实现,但是呢,他的理想还是有的,人不能没有理想,我觉得,这也就是我的观点。

  师:好,非常好!你看李娜同学给了一个生命的高度,她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当中仿佛看到了项羽垓下之围的悲壮场面,想起了一个悲剧的英雄。那么,我们来请程彦臻同学给大家说一下。

  生9:我想赏析一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个是音乐的方面,它前面说“凝绝不通声暂歇”,“无声”是对“声暂歇”的高度赞赏,这就说明诗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种遭遇。还有就是从感情方面,“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说明这时诗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处在一种激昂澎湃的时刻,而且它后边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说明这也是一个基点,他们的感情也必须从这个基点才能喷泄出来,还有(我想)“无声”处应该是他们的一种思考,因为“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经历了一个高峰,一个低谷,他们一定有满腔的愁绪,所以“无声”处就能表现出这里面的感情。

  师:哦,用了一句名言,笛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非常好啊,请坐。她(中间)的观点主要是说:他处于生命的一种沉寂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琵琶女对于人生的一种思考。

  那么大家现在看一下,上述说的这些关于音乐的描写的句子,是直接描写音乐的,是不是?

  生:是。

  师:那么,除了这些以外,诗文还有哪些诗句其实也跟音乐有关?赵志娟

  生1:我觉得“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这一句比较好,可能想到那婉转流利的琵琶声从琵琶女纤细而微微颤抖的指间滑过,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颗颗从叶面滑过,从叶间滴下,滴入听者的心中,激起阵阵的涟漪,又像黄莺(在)花下的啼鸣,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精致而优美。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乐,它被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说过“音乐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觉得是音乐把白居易和我们卷走,在他善感而优美的韵律之中。

  师:琴声把我们和白居易都卷走了,卷到了一种伤感的韵律之中,好,请坐下。现在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你认为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上边同学鉴赏的非常好。(你觉得描写音乐)把无形的东西(音乐)写出来,可以运用哪能些方法?

  生1:就是诗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个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叠字,还有“幽咽”,有双关的意思的词就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师:她说了两点,一点就是运用什么修辞?(生答:比喻)另一点就是在用字方面有什么讲究?(生齐:叠词),双关的意思把诗中音乐的韵律表现出来。好,接着说。

  生2:我觉得《琵琶行》里边,我们主要应该借鉴的就是它的有声和无声的对比。我们在小学就的时候就运用过这一种,在小学的作文中,曾经常写到“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

  师:对比,动静结合的方法,对吗?

  生2:对。

  师:请坐,好,史君。

  生3:用心情来表现音乐,比如说“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师:好,用心情来写音乐,请坐,刘铮铮。

  生4:诗人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的,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

  师评:她说,把无形的音乐写的有形,有了画面感。好!请坐!

  按照大家刚才总结的描写音乐的方法,我们就来欣赏另一首(关于)与音乐有关的诗。古人说,在古代描写音乐的作品当中,韩愈的《颖师弹琴》能惊天,李贺的(师生齐说:《李凭箜篌引》)可以泣鬼,那么,江上琵琶,白居易的江上琵琶可以移人。

  (出示箜篌投影)

  现在我们来看,这就是竖箜篌,二十三丝的竖箜篌,现在我们来欣赏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出示《李凭箜篌引》)大家先朗诵一遍,(生齐读)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师:大家怎么欣赏这首诗?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描写音乐的方法,现在我们就能鉴赏一下这首描写音乐的诗。谁来说一下,好,史君。

  生1:主要用的是侧面描写,(就)比如说第二句“湘娥啼竹素女愁”,它用湘夫人和素女的表情来写李凭弹的箜篌(时)的绝妙。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没了。

  师:好,请坐。

  生2:我觉得《琵琶行》中白居易写他听了琴声后“青衫湿”,而《李凭箜篌引》写李凭弹箜篌就非常形象,“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他通过四种意象写出这些事物听到李凭弹箜篌以后所感受到的东西,做出的动作,从而说明听李凭弹的箜篌(让人)听的非常入神。

  师:她是从音乐效果来说的,好,请坐。我们接着说——李婷同学。

  生3:我觉得这首诗的特点就是想象特别巧妙,形象特别鲜明,整首诗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后八句从“十二门前融冷光”一直到“露脚斜飞湿寒兔”,这八句都(由音乐)是由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联想到天上的音乐,这是一种特别奇特的想法。而他的“芙蓉泣露香兰笑”给予了这首曲子一种动感,它像芙蓉一样的哭泣,像香兰一样的欢笑,他又从音质和音效来侧面描写这首诗的音乐。“昆山碎玉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写这首词……哎呀。

  师:不要紧张,慢点说。

  生3:从不同的侧面音质音效音响来写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它的特点就是想象联想特别丰富。

  师:扣住了想象、联想的特点,浪漫主义的手法,好,请坐。

  师:以上大家从视觉、形象、还有音乐的效果诸方面来欣赏这首诗,非常到位。那么,学习了《琵琶行》,又欣赏了《李凭箜篌引》,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启迪?可以想到什么?说一说。

  生1:《琵琶行》的声音描写已令我如醉如痴,但在唐代的长河中,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会这样酿酒,我想到了李xin,他的《琴歌》,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细致地描摩音乐,赞叹了音乐的感染力,还有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其中有两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前两句不仅是描写琴,他用比喻来写(形容),更写出李白的高山大谷一般的雄奇伟岸的胸怀,唤起了一种强撼的震感,而后两句写蜀僧与“我”产生了一种共鸣,达到了一种至善至美,高山流水的音乐效果。

  师:他举了两个诗人,但第一个诗人的名字,他说是李Xin,大家说这个诗人(生答:李颀Qi),第二位诗人是李白。好,杨娜。

  生2:我觉得就了这两篇课文(首诗)后,我们(不但)在以后的写作中要运用音乐美,而且这种画面美也应该注意。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我觉得这里面的意境非常美,所以我在这里就总结了一下,写成了现代的散文,就是:春江花月夜,一弯江水,一轮明月,寻声凝目月下船,空舱之前一红颜,追前忆昔信手弹,月浸江水人心寒。

  师:又是一个新的散文诗,独特的创作,非常好,请坐。那么,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都给人以不尽的美感,比如说刘长卿写过一首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写出了风入松的感觉。我们应该说,这么美妙的音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生和)

  (师小结)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学所说的——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好,下面请尚金子用琵琶为我们弹奏《高山流水》,让我们回味一下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的美感。好,尚金子——

  (师生鼓掌)

  尚金子弹奏《高山流水》

  (乐声结束。师生热烈鼓掌)

  师:听了《高山流水》之后,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这段音乐描写出来,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琵琶行》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琵琶行》课堂实录09-26

琵琶行课堂实录08-12

《琵琶行》课堂实录08-27

《琵琶行》的课堂实录10-31

琵琶行08-17

《琵琶行》07-26

《琵琶行》教案07-21

《琵琶行》学案06-17

琵琶行原文06-09

《琵琶行》白居易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