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与运气学

2024-09-30 内经

  《内经》是古人的智慧,就是注重学经。把经学好了,其它的知识都可推演了。下面是《内经》与运气学,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运气学说对中医有多重要?只要看看它在《内经》中的比重就知道了,它至少有三分之一还多。最著名的就是运气七篇: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辩证观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其中。天与人怎样合一,中医怎样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七篇大论至为详尽地作了讨论。可惜的是,现在遍地都是“中医大师”,可真正懂运气学说的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中医界的悲哀。

  要了解运气学说的重要性,只要了解中医的疾病观就知道了。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无限小的一部分,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人与人表面上没有多大差别,其实,却都自己独特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和体质上的偏性密切相关。如先天肝木旺,就脾气大;先天肾水旺,就性格沉稳;先天肺金旺,就个性狂燥;先天心火旺,就热情大度;先天脾土旺,就沉默寡言。

  很多人不了解体质上的偏性是什么意思,其实,它就体现在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之上。如果你先天心火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肝,而对脾胃的供应就少;如果你的先天心火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心脏,而对肺的供应就少;如果你的先天肺金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肺,而对肝的供应就少;如果你的先天肾水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肾,而对心脏的供应就少;如果你的先天脾土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脾,而对肾的供应就少。

  人为什么与自然矛盾激化而生病?当然就是血液对各组织供应上的不平衡造成的。如果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某一器官,它就会功能亢进,而被它克的器官就会功能低下。如果这种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发生病变。如癌症就是细胞功能亢进的结果,或者说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某一器官,使它兴奋、兴奋、再兴奋,兴奋过度,就癌变了。癌症为什么不好治?就是因为体质上的偏性造成的,它使人不自主地优先把血液供应给癌细胞。如果不能够控制这种血液供应上的偏性,癌症是没治的,神医来了也没有用。

  明白了疾病的原因,就知道运气学说的重要性了!它至少有以下几大功能:

  1用运气学说可以判断体质上的偏性

  北京有个中医大师王琦把人的体质机械地划分为九类,而且按照中医诊断之法来判断,麻烦得很,一般人很难操作。其实,他却不知道中国的老祖宗有一个更好的判断体质的办法,它就是根据运气学说。大家知道为什么人体会产生血液供应上的偏性吗?其实它与人刚出生那一时刻的环境密切相关,也就是在那一刻人体形成了独立的血液循环系统,并使人具有了血液供应上的偏性。虽然影响环境的要素很多,如当时的自然变化,地域环境、出生的小环境等。在这几个要素中,时间因素往往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运气学说来判断体质。这种方法比中医大师王琦的体质判断法高明得多,它不仅更个性化,而且更为方便准确。如果谁想知道自己的体质偏性,找出养生的正确方向,可以赞赏五元,在下面留言生日(注明阴历或阳历),很快就会得到神准的诊断。

  2用运气学说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

  中医讲究治未病,疾病既然没有发生,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即将得病,并提前预防呢?答案就在运气学说里。如果了解了你体质上的偏性,就知道了你这种体质对未来自然变化的适应程度,如果不能够及时顺应自然,疾病就会应时而生。比如,你的肝木旺,如果到了春天,木旺,使你肝旺上加旺,它就会克制脾土,使你脾胃得病。当然,我们还要根据一年的中运、司天、在泉等来判断。认识到了可能即将发生的疾病,才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

  3用运气学说可以判断疾病的原因

  治病必求于本,正确地判断病因是最重要的,常规的方法就是四诊,即望闻问切,但还有一种更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根据发病时间可以判断病因,根据先天体质上的偏性也可以判断病因,只有几种方法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够准确地判断病因。

  4用运气学说可以遣方用药

  大家知道伤寒论,它用药之精典,无人能及,而他的用药依据就是运气学说。以一个先天平衡的人体作为出发点,根据自然阴阳变化规律,计算出偏离平衡的程度,进而算出恢复平衡的用药和剂量。现代人只会机械地套用经典,却不知道要因人因时而变。

  疾病本质上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激化,内因就是体质上的偏性,或者血液对各组织供应上的偏性,外因就是自然的变化。两个因素都和运气学说有密切地关系,由此可见运气学说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内经》是中医学上至高无上的明珠。

  • 相关推荐

【《内经》与运气学】相关文章:

内经的认识09-10

内经的意思09-05

内经的圣人08-15

内经感悟07-14

内经的精华09-11

内经的来源09-18

内经与伤寒07-31

《内经》与天癸06-07

内经经脉别论08-13

内经中的汗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