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的文章,供大家欣赏。
韩愈对后世的诗文有极深的影响,那他又是怎样的影响后世的呢。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河南河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自曹魏、两晋、南北朝,经过隋朝,到时期初唐,凡三百余年,所谓“文起八代之衰”,“八代”即曹魏到隋共八代,“衰文”即华而不实的骈文。
事实上,唐朝初期辞藻瑰丽的骈文依然是文章的主要体裁。在韩愈之前的“八代”中,也有人曾试图改变这种文风,如于远在西魏宇文泰时已同苏绰开其端,隋文帝继之,曾诏令天下文章必踏实。泗州刺史马幼之曾因为文章过于华艳而获罪。但三百多年的积习,靠近用行政手段也难以根除。到了初唐时,著名的唐初四杰仍然承袭六朝遗风,也曾风磨一时,虽有陈子昂的反对,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但终因38岁时,被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最终冤死狱中,其作品不多,影有限,无实效。及至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写实诗歌出现后,风气才有所变化,特别是白居易的奏议文章,开古文之先河。
彻底去除“衰文”(骈文)之风,还得靠新的文风树立起来,也就是要有更著影响力的文学家和作品来持续影响和引领一种新的文学风尚。
唐朝中期, 韩愈、柳宗元等人承白居易余绪,并发扬光大,在他们这一代文学家里,古文之风已是蔚然成风。 韩愈、柳宗元等人在文章体裁上反对唐朝初期的骈文,提倡恢复朴质抒情、叙事、说理的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主张文以载道,要言之有物。文以载道,要言之有物,就是到现在也还是积极提倡的文风,也难怪韩愈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倡导古文不是完全复古,全部照搬古人的东西,而是继承和发扬古文的优秀文风,并在古人的基础上有创新和发展。因此,韩愈不论是诗还是文,为后世的文学树立了典范。清朝时的宫廷和官衙将他立为“土地福德正神”,至今还有地方供奉。
韩愈的诗,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他认为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韩愈将这一理念付诸于诗的创作之中, 其诗虽不及自已的文章出名,但创作出了当时公认的好诗,共留359首优秀诗。
韩愈的文章,雄伟磅礴、曲折自如、说服力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愈之文“发言真率,无所畏避”“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韩愈的文章现存近400篇。最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原道》、《原性》、《原人》、《祭十二郎文》等等。
另外,这里还值得一提,也是对后世影比较深的就是韩愈的思想和儒学方面的造诣。韩愈思想道德方面有独到的建树,对儒学进行了发扬,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新唐书·韩愈传》:“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可见韩愈为官时,官声很好。韩愈一生,为民立命,他他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朝廷为官,他刚毅敢任,直言进谏。如史书记载:“十四年正月,宪宗遣宦官赴法门寺迎佛骨至长安,留宫中供奉三日,然后送各个寺院供奉。长安王公百姓瞻视施舍,唯恐不及。”当时民间佛教盛行,百姓多为僧侣,到处是寺院,好的土地也为寺院占有,大片土地因无劳动力耕种而撂荒。在这种情况下,韩愈秉笔直言,写出了震古烁今的《论佛骨表》,宪宗震怒,将韩愈贬谪潮州。韩愈也是中国历史上因文获罪的第一人。
韩愈死后被民间尊称为“文曲星”,而清廷官府则敬奉他为“土地神”,由此可见韩愈诗文对后世的影之深远。
韩愈的诗文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韩愈所处的时期是中唐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打击之后的中兴,而且不仅仅是国力中兴,在魏晋南北朝被摧残得几乎被忽略的儒学在隋朝大儒王通以及他的众多弟子的努力下开始渐渐复兴。他的弟子众多,薛收、李靖、魏徵、陈叔达、杜淹、房玄龄、王珪、杜如晦,这些都是初唐的重臣。这为儒学在佛道大昌的唐朝,在政界一直把握着文人士子的思想方向打下了根基。不过在思维开放的初唐、盛唐,一直是道、佛两种意识占据着表面风流。到了杜甫,儒学表现才开始有所冒头。
轮到柳宗元、韩愈出头,才真正鼓吹儒学,兴起了文学界的古文运动。
文
韩愈一生崇尚儒学,排斥佛老。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文以载道”的道就是儒家理论。同时对散文进行文风改革,反对“骈四俪六”,提倡简约单句的先秦散文句式,讲究“文从句顺”、“词必己出”,是中国文学史上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傲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柳的古文运动的本质,是以儒学思想为主脑,对文学的经国济世价值的主张。
而我们知道,诗、文一旦被提拔到经国济世的层面,就一定会有不同于空虚乏味的小情调作品的成就。
所以,到了韩愈这里,历经安史之乱、大历十才子的衰弱诗风之后,中唐诗歌出现了一个小高峰。
诗
韩愈对唐诗的贡献主要在于:以文入诗。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表达和内容。
唐诗在盛唐之后,各种体裁、意境、修辞都被李白杜甫这些人用到了天花板上,后来者无法超越,所以大历年间出来的那些诗都是顺着曾经的盛唐风格在走,没有突破。
而没有突破,就是诗人、文人最大的悲哀。
韩愈找到了自己的方法,散文写得好,那就直接用散文笔法写诗。我们看他的《寄卢仝》开篇就是: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己矣。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
“而已矣”这种虚词出现在诗中,完全就是散文语言,在惜字如金的大诗人眼中,这种方法简直不可理喻。不过这种创新用得好,反而灵活了诗风,让人眼前一亮。
同时韩愈在诗的内容上也散文化,打破了固有的“起承转合”的文法,为后来者开创出一条写诗的不同路子。如他的七言律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从格律来讲这是一首完全合律的平起平收的七言律诗,从内容上讲好像也大致符合“起承转合”,可是我们仔细分辨,就可以看出内在的却是散文的叙事逻辑。
首联写被贬,然后补写被贬的原因,再就写被贬途中的想象或回忆,最后结到有人来看望。
这是典型的散文笔法。
另外韩愈写诗还喜欢故意用一些生冷孤僻的字词,显示与众不同,表现到极端,就乖戾、冷僻,甚至凶险。而意境也因此张牙舞爪,鬼气森森。如他著名的《山石》,还有长诗《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湜时为陆浑尉)》,我们选几句体会一下:
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燖炰煨爊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
看看,这都写的啥呢?这种诗风,虽然备受指责,不过还是影响了李贺、李商隐这些晚唐诗人,形成了一种另类的风格,并流传于世。
总而言之,韩愈对诗文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于散文合上了儒家思想的“正道”,于诗歌上则开创了以文入诗的先河,对后来以诗入词的苏轼影响非常大,导致了诗、文、词的合流。
虽然最终还是分野,不过分分合合,韩愈是为先驱。
- 相关推荐
【韩愈的文章】相关文章:
山石 韩愈08-05
韩愈与曾国藩06-30
韩愈死因10-13
韩愈的诗词06-09
《晚春》韩愈11-24
韩愈简介07-10
韩愈《师说》10-30
韩愈师说01-09
韩愈的名言11-27
韩愈之死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