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导学案1
第一课时
自学说明: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感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提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谈感受:。
二、 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黑板展示)
狼藉 混淆 深邃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三、整体感知:(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六、拓展研究:
教师引导:(黑板文字、语言交替展示) 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七、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课堂你收获了?
《敬畏自然》导学案2
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四部分(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也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11),人应当敬畏自然。
(一)学习第一、二段。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附:板书设计
高科技------航天事业------相比大宇宙,空间十分狭小
人类的智慧认识---------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
矿坑---------可能成这人类自掘的陷阱
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大自然的智慧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
自然中其它事物兄弟关系-----------敬畏自然=======保护、爱护自然
4、深入思考: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答: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答:“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四、课堂练习: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答: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
《敬畏自然》导学案3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预习独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斥鴳()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
自不量力:相形见绌:佳肴:
3、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同学们谈感受。(学生展示)
1、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四、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
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五、拓展研究:
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小组黑板展示)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圈点具体的句子,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⑵、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推出的?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各小组讨论、交流,口头展示)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黑板展示)
例:
(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
四、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体会反问的表达效果。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你们也想写出优美的句子吗?通过以下练习能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五、延伸拓展:
美文欣赏怀念月光严春友略
- 相关推荐
【《敬畏自然》导学案】相关文章:
枣儿导学案12-16
《秋天》导学案12-17
《老王》导学案03-07
(精选)《秋天》导学案02-29
《背影》导学案02-29
《太阳》导学案02-28
《散步》的导学案03-27
《论语》导学案03-14
梅花魂导学案11-02
天上的街市导学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