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导学案

2023-12-17 好文

《秋天》导学案 1

  [导写内容]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画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导写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景物,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写重点]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导写要旨]

  这次习作要求展示画面,介绍画面内容。学生通过书本学习,野外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有景可画,有话可写,有情可抒的。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面内容说清楚。提醒学生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完成习作后,引导学生小组进行交流,可以采用一人读,其他人听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大家细心听。交流时,互相提意见,之后根据所提意见各自进行修改。为激励学生,教师可以把优秀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评论,学生观看后,各自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

  [导写过程]

  一、写作准备

  1.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或诗文。

  2.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秋游活动。

  3.拍摄学生秋游活动的场景,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激情引趣

  1.师生共同有感情背诵12课《听听,秋的声音》。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的第三单元课文,都是以秋天为主题,学完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生踊跃发言,交流汇报。

  3.师梳理激趣。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是啊,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快乐。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走进秋天,去感受她的美好,并运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我们心中的秋天。

  三、描画秋天

  1.看秋景。

  让我们再一起回味秋天的感受吧。多媒体播放:(学生到野外农田、果园、山林等处秋游的录象和多媒体制作的秋景画面)

  2.说秋景。

  刚刚从影片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你的见闻。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到学生中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由评论。)

  3.画秋天。

  在你看到的秋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处?用你手中的笔画下来吧。可画上自己看到的,还可加上自己的想象。如果你不想画,那么就仔细欣赏自己找到的最喜欢的秋景图吧。(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营造气氛。)

  4.小组合作,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画。

  四、写作点拨

  同学们都用自己五彩的画笔,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画吸引住了,大家想不想为自己的画配上几句话?

  (一)引导说图。

  1.准备为自己的图画取个什么好听的题目?

  2.画上画了一些什么景物?都是什么样儿?

  3.你准备按什么顺序介绍你的画?

  4.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二)启发描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语言和词句,用最贴切的语句来描述秋天的景物。

  1.怎样才能将画面上的景物写得漂亮、让人喜欢呢?我们可以发挥想象,把它们想象成人物或给它们打个比方,这样使它们更可爱。谁能将自己图上最喜欢的景物用这种方法说一说?

  (请一位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描述自己的画,教师相机指导发挥想象,用上拟人或比喻手法,使学生有样可循)

  2.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描写秋天的词句吧,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到文章中去。

  3.学生各自描述自己的画,教师到学生中个别辅导。

  (三)启导写作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呢?

  (1)语句通顺,根据自己的画,安排好写作顺序,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写详细。

  (2)写出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真实感受。

  (3)根据需要,把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但注意要用得恰当、贴切。

  (4)运用好标点符号。

  五、自主写作

  学生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六、互动评改

  (一)自查自改

  读:句子是否通顺。

  查: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对了没有。

  想:有没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二)邻座交流

  1.自由轻声读对方的文章。

  2.交流: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吗?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

  (三)小组评议

  1.在你欣赏的作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2.小组推荐一篇佳作参加全班交流。

  (四)全班点评

  [案例评析]

  1.新课标对中年级的写作要求是留心观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在中年级学生眼里,秋天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由于平时观察不够细致,生活积累不足,加之年纪小,他们对秋天的感受是模糊的、肤浅的。因此,本次作文导写,以观察、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寻找秋天、感受秋天、描画秋天、谱写秋天活动中,多方位、多视角感受秋天的美好,力争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我手写我画,使学生在作文时达到眼中秋景丰富多彩,笔下秋景特点鲜明,心中情感真切自然。

  2.让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学生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生活境遇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别,性格特征的异彩纷呈,也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自然迥异。习作教学绝不能齐步走,一刀切,不能让学生在一个框框里打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爱护学生个性化情态,鼓励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在野外秋游及课堂上观看录象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物画下来。学生有的领略校园的自然风光;有的画秋天田野的美景;有的对稻天的秋收情景恋恋不忘;有的陶醉在果园的丰收喜庆中尽选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绘画、作文,兴趣高涨。

  3.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巧妙地运用所积累的词句,努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例如:写秋天的果园时,学生这样写道:看那黄澄澄的橘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头挨者头,脸对着脸,你挤我碰,把树枝都压弯了。

  4.教师在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丰富情景时,提供自主、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说、自己想、自己写、自己评,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进步、提高,达到学习目的。

《秋天》导学案 2

  教学重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说秋

  1、情感导入

  由学生说说:“你心目中的秋天是怎么样的”来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作者的情感。

  ②、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二、预习展示

  1、填空

  《秋天》作者(),四川万县人。现代()、()、()。代表散文集《》。

  2、你认识我吗?知道我的样子吗?

  丁丁()肥硕()栖()息

  青鳊()鱼乌桕()叶归泊()

  寥()阔枯涸()背篓()

  小桨()梦meì()清liè()

  3、读秋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读好重音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个性展示,并点评。

  2、听老师范读。

  三、品秋

  (一)整体感知

  诗中,作者通过描绘三幅图画为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美,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为每幅图拟一个漂亮的'名字吗?

  命名参考: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要求说出理由。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二)品析优美的语言(学会合作:小组探究)

  1、示范品读学方法(第一节)

  如:“飘、饱食、栖息”等字的赏析

  总结:传神的词语贴切的修辞感官的运用

  2、自己品读第二、三节诗,按照品读第一节的方法,同学之间自己研读,把不懂的问题拿出来一起交流

  四、背秋(背诵速度大比拼)

  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读读背背,看谁最先圆满完成任务!

  五、绘“秋”(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秋天是美妙的,如果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绘出自己所理解的秋天,肯定是件快乐的事。那么赶快行动起来,进入我们今天的第四个环节:绘“秋”

  (提示: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绘“秋”?)

  六、板书设计:(略)

《秋天》导学案 3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

  2、掌握并积累字词。

  3、通过自学初步感知文本。

  4、反复阅读,把握本文的朗读基调

  【导学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过程】

  一、导入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亲对我们那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又能感受到多少呢?今天,让

  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共同体会无尽的母爱吧!

  二、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1、标示段落序号。

  2、了解作者。

  2、圈出要重点掌握的字词和生僻的字词,并查查字典,弄个明白。

  3、大声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并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

  三、自学检测题

  1、了解作者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和

  散文集有 和 。

  2、听写词语

  3、感知文本: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觉得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试着依照这种感情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初步了解象征手法

  【导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

  【导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探究点一、母亲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体现在哪里?

  提示:母亲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体现在具体而细小的事件中,体现在人物描写(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中,大家可以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来谈。

  1、

  2、

  3、

  4、

  探究点二、面对母亲的细腻而深沉的爱,作者的表现又是怎样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

  2、

  3、

  探究点三、怎样理解“秋天的怀念”?

  二、学生交流。

  第三课时

  【导学目标】

  1、拓展迁移,理解母爱,心怀感恩。

  2、联系生活,激发创作欲望,并写写。

  【导学重点】培养的写作能力和感悟能力

  【导学过程】

  一、说一说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你想说什么?

  妈妈的账单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去商店帮忙购物,5美元;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5美元;还有打扫院子20美分。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

  怀你9个月,免费,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扶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浸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

  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账已付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