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导学案

2023-12-16 好文

枣儿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分析戏剧的方法。

  2.品味剧本的主题,感悟人生中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

  3.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

  基础知识我掌握:

  1、为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竹匾( ) 掸去( ) 囫囵( ) 咀嚼(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津津有味:

  踌躇:

  蹑手蹑脚:

  3、词语积累。

  喃喃自语 蹑手蹑脚 蓦然 踌躇 雕塑

  4、本文的作者是 ,体裁是 。

  理解探究我能行

  自由读课文,理解下列问题。

  5、老人为什么留着这些“枣儿”?

  6、孩子为什么怀揣这一个“枣儿”?

  7、.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

  孩子:

  8“枣儿”除了指真实的“枣儿”,还有其它含义吗?

  合作释疑我展示

  9、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10、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11、本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它在剧在起到什么作用?

  12、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以“枣儿”命名?

  课内精读我练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3、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14、“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15、“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16、“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拓展迁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剧本的情形。请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去关心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

枣儿导学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4.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学习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学习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翘()首踌()躇()咀()嚼()

  囫()囵()吞枣

  1.qiáochóuchújǔjuéhúlún

  2.填空。

  (1)《枣儿》是一个小品,荣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奖一等奖,其作者是。本剧以“”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2.(1)话剧、孙鸿亲情、枣儿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林芳在这次竞选学校学生会主席的活动中落选了,整个下午她都垂头丧气,大家纷纷安慰她。

  B.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做实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马虎了事。

  C.我们的军训教官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得不到的军事知识。

  D.一颗枣子从树上落下来,小男孩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捡枣儿。

  3.D解析:“小心翼翼”的意思是: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此处应该用“蹑手蹑脚”合适。

  4.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4.D解析:此项中“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不准确。

  合作探究

  5.老人为什么留着这些“枣儿”?孩子为什么怀揣这一个“枣儿”?

  5.老人留着这些枣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吃。孩子怀揣枣是为了给自己的.爸爸吃。

  6.“枣儿”除了指真实的“枣儿”,还有其它含义吗?

  6.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

  7.“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7.这个结尾,既与开头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8.结合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

  孩子:

  8.老人:善良和蔼饱经沧桑、孤单无助

  孩子:天真可爱又可怜

  9.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在剧中未出场,他们对于表现剧本的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

  9.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了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拓展延伸

  10.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意义相关的句子。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钱能买到钟表,不能买到时间;钱能买到礼物,不能买到友谊;钱能买到快乐,不能买到亲情。

  11.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

  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九年级班就此展开实践活动,举办“真情守望”主题班会。班会设计了“候鸟儿童”、“真情告白”二个活动,假设你是该班的学生,请完成下列任务。

  (1)在“候鸟儿童”这一环节,主持人出示右侧漫画。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①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这幅漫画。

  ②这幅漫画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2.对黄世仁要抢走女儿的极度悲愤。

  13.在杨白劳唱词中的“独根草”、“独木桥”比喻的是谁?这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13.比喻的是喜儿,写出了喜儿对于他的重要。

  14.这一小节中黄世仁仅有一段语言,但却表现出了他的性格特点,试概括出黄世仁的性格。

  14.残酷、凶狠、蛮横。

  15.杨白劳的三处语言,都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5.表示说话断断续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黄世仁要用喜儿抵债,使他又气愤、又害怕,悲愤至极有话也说不出

【枣儿导学案】相关文章:

《枣儿》名师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03-04

《长亭送别》导学案03-08

我家的小狗导学案05-07

梅花魂导学案11-02

《春望》导学案12-07

《三峡》导学案12-09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12-07

个人隐私权导学案03-02

《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