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散文

2022-08-31 散文

  四月初的一天,邻居在劳动时摘了一些苜蓿,回到家给我们分了一些,一再叮嘱我们说:“这是好东西,我费了好大劲才摘的,它富含维他命k,营养价值很高,一定要吃掉,一定啊!”我们睦邻友好,有了好的东西都会分享,我们收了苜蓿,一番感谢后,便谋划着用那种烹调方法享受这些稀有的苜蓿。

  苜蓿在甘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喂养家禽家畜的,白银地区牲口喂养量少,因而本地人不喜种植苜蓿,工作生活在煤城这片热土十多年了,很少能吃到苜蓿,今看见绿油油的苜蓿,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小时候挖苜蓿和吃苜蓿的欢乐往事。

  说起吃苜蓿,最美味的苜蓿莫过于初春时期新生苜蓿嫩芽。我生长在甘肃陇东,每年二月份左右,当微微的春风吹遍陇东高原的大地,沉睡了一个冬季的苜蓿芽便迫不及待地钻出了地面,在向阳的地方初露姿容,它犹如一株三叶草一般舒展着绿油油、鲜嫩嫩的头颅,向顽皮馋嘴的孩子们招手,引诱着孩子去采摘它。于是乎,经不住诱惑的孩子用胖乎乎的小手去石头缝里,荒草窝里掐苜蓿芽,仔仔细细地,不让那些枯萎的野草混入鲜嫩翠绿的苜蓿芽中,边行边掐中,孩子们的四个兜兜渐渐鼓了起来,大一些的孩子动作比较麻利,当他们把苜蓿装满了四个口袋以后,看见小伙伴还在努力仔细地掐着苜蓿,便将自己装在口袋里的苜蓿往瓷实里压一压,继续掐,等回了家,鲜嫩多汁的苜蓿将它绿色的汁液染到了孩子们的衣襟上,少不了遭大人一顿爱怜的训斥,但当美味的苜蓿变成美食进入全家人温暖的胃里时,一切都显得那样甜美幸福,这便是初春第一茬苜蓿的味道。它在我幼小的胃里扎下了初春的第一抹纯美绿色的希望与畅想,也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味道:家乡的味道、记忆的味道。

  在故乡,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块地用来种植苜蓿,苜蓿可以用来喂养家禽家畜,冬天还可以用干苜蓿代替草料喂养牲口,苜蓿产量高、耐寒、耐旱、经济实用,很受家乡人民的喜爱。苜蓿好成活,有再生能力,当我们掐去了它柔嫩的小头时,不出几天,春风又会将它的生命再次激活,它长得更是强壮了,等长高了,人们就会去收割,割一茬长一茬,一茬比一茬硬气,一茬比一茬高挑,一茬比一茬茂盛,这就是苜蓿的品格: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有不服输的精神、有朴实无华的外表,像极了家乡人的坚强勇敢、无私勤劳、敦厚善良的品质。

  把苜蓿作为餐桌上的菜肴,吃起来就有些讲究了,不论头茬、二茬或多少茬的苜蓿,挑剔的人们只吃苜蓿刚长出来新叶茎的前三四节。苜蓿的吃法有多种多样:凉拌、清炒、烙饼、蒸菜疙瘩、做汤面等。若吃凉拌的,先用清水将苜蓿冲洗干净后,开水焯熟,再入凉水浸泡十余分钟以后味道就会更鲜,而后捞出沥干或用双手捏干水分,切上小葱花、红辣椒丝、蒜泥等后用热油一炝,顿时香味扑鼻,吃起来味道鲜美,爽口清脾,故乡人喜喝酒,用苜蓿菜来下酒亦别有情趣。

  故乡人总会按照自己的爱好将苜蓿做出许多种花样来。陇东是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地区,所以,苜蓿的做法大都与面食相辅相成。用苜蓿烙的菜饼蒸的菜馒头,那菜饼菜馒头雪白中透着点点晶莹的翠绿,当菜饼菜馒头从锅里冒着白晃晃的热气露出庐山真面目时,只一眼,就会让人馋涎欲滴,欲罢不能,而后,苜蓿特有的气味便随着你鼻翼的翕动猛烈地钻入到你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使人毫不忌惮菜饼菜馒头烫手的热量,抓了一个,用手倒换着,跳着脚,用嘴吹着热气,撕一口菜饼菜馒头扔入嘴里,嚼一嚼,那沁人心脾的苜蓿的本味便扩散到了你身体的各个细胞,使你情不自禁开怀大吃,直吃得弯不下腰才肯罢休,而且也不必担心菜饼菜馒头吃多了伤身体,因为苜蓿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的功效,美味解馋又治病,这便是家乡苜蓿对家乡人默默无闻的最美奉献,勤劳勇敢的故乡人如这耐寒又实用、朴实又幽默的苜蓿,骄傲自豪、热情奔放地生活在这片热土、生生不息。

  人的一生,无论走过多少山水,经历多少磨难,忘记多少忧伤快乐,但在自己的心里,永远都会有一个温柔的地方,为故乡的记忆深情留存。当听到久别的乡音、闻到熟悉的味道、看见一件儿时的物件、梦见故乡的容颜、忆起乡亲们的憨实,这种感觉会更强烈温馨,我知道,那是一种刻骨铭心记忆的味道,这种味道让我时常感念故乡、感恩亲人、铭记根源。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苜蓿,承载记忆。一缕味道,荡气回肠。大千世界,唯有真情难忘,唯有铭刻家乡味道的记忆难以抹去。在这草长莺飞的四月天里,一束苜蓿让我的思绪又重回了一次故乡,让我的记忆在这桃红柳绿、蝶舞蜂鸣的日子里再度神游故土。

  • 相关推荐

【苜蓿散文】相关文章:

苜蓿菜经典散文06-08

偷苜蓿散文06-30

散文:塬上苜蓿地05-06

苜蓿草种植技术05-02

优美散文精选:琥珀散文06-08

优秀散文:生命与散文06-27

季羡林散文精选《漫谈散文》06-13

优秀散文:生命与散文06-27

优秀散文:爱上散文06-28

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读后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