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体育社会化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论文

2021-07-05 论文

  摘要:体育社会化是世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在此理念指导下,我国很多高佼开展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初步成绩,展现了各校特色,也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社会化;体育俱乐部

  一、体育社会化: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大学曾被人形象地比作象牙塔,大学体育教学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浓厚的学院派色彩。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科知识、技能、体力的系统教学,忽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个性的宏扬,割裂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联系,其结果是大学体育教学远离了人的培养这一基本宗旨,针对这一弊端,世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是体育社会化。即让大学体育成为社会的一部分,由传习式向参与式变革,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相结合,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贯通。如日本在三次课程改革中都力求体育课程体现出社会特色、国际特色.强调从体力主义向生涯体育过渡,由身体锻炼论向运动文化论发展。丹下保夫认为生涯体育就是快乐体育。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要把学生和社会与体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社会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运动紧密结合起来.而采用的体育教学形式是以爱好与学科相结合的自助餐式体育教学模式。德国形成的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是面向社会“开发行为能力”,“开发行为能力”的体育理念提出后,不少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进一步接触社会。把体育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促进了学校体育课程与社会体育的紧密联系。

  世界发达国家体育教学理念的变化给我们以重要启示。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禁锢的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应当确立以下新的教学理念:

  1、适应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体育教学的立足点,不再只是体力锻炼、体能提高,还要承担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形成综合素质的重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宽松自由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利于广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二

  2、适应学习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体育教学不仅是课内的事情,更应重视课外体育教学的组织,这对于培养大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体育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适应大学生个性和特殊技能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专长。竟技体育人才的知识高层次化是体育科学化的必然,大学应在体育人才培养的科学化上有所作为,在培养竞技体育拔尖人才上做出贡献。

  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当体育社会化的.新理念为我国大学体育界接受后。许多大学纷纷开始了这方面的改革尝试,其中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践颇值得重视。

  1.新模式的运作异彩纷呈,体现出学校个性特色

  如天津大学在“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化”的完整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力求使教学思想的转变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相统一体现完整性、操作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特别注重课内教学向课外体育活动延伸,并通过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方式,向社会伸展。上海交通大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构建大学生课余群众体育俱乐部‘他们注意改变“传习式”的教学方法,从“教师中心型”向“环境适用型”转变,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的“健康教育”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社交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利于终身开展健身活动。此外,大连理工大学、深圳大学也都进行了新模式的实践。

  大学特色,各不相同,体育俱乐部可将其主体特色体现出来,并使其富有生命力。如美国的常春藤联合会本来是几所美国大学的体育联合组织、如今成了名牌大学的品牌特征。剑桥、牛津的划船比赛虽是划船俱乐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如今却成了这两所世界著名大学的竞争象征。我国大学的体育俱乐部必将发挥这种特色效应。

  2.新模式的尝试.反映了大学体育理念的变革

  (1)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认。大学体育课程是以学生体验为主的学科。以往班级授课式的传习教学已逐步向学生运动的兴趣方向发展。篮球俱乐部、网球协会、桥牌俱乐部等等,成了学生课内课外活动的乐园,有了参与的热情.学生就由被动式参与体育活动转为主动式参加体育活动。

  (2)运动行为能力的提高与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班组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评价一般是终结性评价,学期完了后。给一个成绩便完事,对提高学生运动行为能力帮助不大,若是学生厌烦的项目.还会造成逆反心理。而俱乐部教学以兴趣为基础,以竞赛为动力,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学生在过程中得到体育乐趣,有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3.新模式的实践尚存诸多不足。

  (1)名称五花八门,认识不够明确。有的叫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有的叫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有的叫大学生课余群众体育俱乐部模式,其中反映出的问题依然是对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体育恬动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不一定自觉认识到了其间是一个整体,而是将其区分开来。

  (2)各自为战,尚未形成声势。改革实践各具特色,无可厚非。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缺少了沟通、缺少了信息交流,不利于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当前需要的是形成改革的氛围、产生一股改革的合力、以共同推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3)与社会联系不紧密,大学智力源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学未与社会体育紧密联姻则是不争的事实。美国NBA的水平之所以高,其一年一度的大学生“选秀”,大学生篮球俱乐部的贡献功不可没。而我们的体育俱乐部现在并未主动努力走向社会。

  三、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架构

  华中科技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遵循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尝试着构建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1、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倡导终身体育观念:.

  华中科技大学的体育教学理念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倡导终身体育观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认为,大学的体育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则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身体素质。要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带到社会中,为促进社会体育的开展发挥作用:同时应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促进运动文化的发展。贯彻健康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观念.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体育教学在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立科学的系统结构,保障课内课外的有机整合。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产生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教学模式的架构要综合考虑。华中科技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部共建立了12个单项体育俱乐部.共计有8608人参加了各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大学体育俱乐部是进行单项专业训练的,在训练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灵敏性,提高竞争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大学生在这些单项俱乐部中能不断得到锻炼。通过各种活动的延伸,直接与社会体育接轨,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教学的高智力性、高知识性的优点,促进社会体育的科学化进程,如健身体育活动,城市竞技体育竞赛,行业和部门的体育运动竞赛等。当大学生在这些社会体育运动中不断深人时,他们的社会行为能力就能得到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也能增强。

  华中科技大学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以下特色:

  (1)注重体育教学改革的科学性,强调科学论证和科学研究在改革中的作用。

  (2)重视体育心理引导、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3)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格局。

  (4)融人社会体育,促进全民健康。

  (5)积极组织各类竞赛,培养拔尖竞技人才。

【浅析大学体育社会化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探析大学体育俱乐部中的PBL教学模式的论文07-25

小学体育教学培养模式浅析论文09-23

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07-1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01-18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论文11-14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论文07-19

课堂体育社会化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1-24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论文范文06-11

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思路论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