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2022-07-07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兰从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 “从军”指的是参军。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预学——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难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 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5)教学生字字形

  (6)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三、互学—— 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有困难的同桌互相帮忙解决)

  四、展示——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同桌互读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用具】:

  课件

  一、 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 、预学与互学——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3、讨论交流,边讲边练习朗读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指名说,师生评议

  7、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8、指导朗读

  9、练习背诵

  (二)第3自然段

  1、花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时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

  2、指名读

  3、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怎样?“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

  (3)指导朗读

  4、什么是战功?“赫赫战功”呢?

  5、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6、看插图1,你觉得此时的花木兰怎样?

  7、指导朗读

  8、练习背诵

  (四) 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图2,说说当将士们知道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怎么想?

  3、指导朗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

  4、练习背诵

  三、展示—— 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填空

  花木兰是一位( )女英雄。

  2、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3、齐背课文

  【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

  热爱国家尊老爱幼

  古代女英雄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感悟木兰爱国爱家、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

  3、想象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发挥想象,加深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比较,导入课文

  1、看看这两幅图,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2、这两幅图其实是一个人,就是我们课文的主人公(花木兰)板书:木兰

  3、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这两个不同的花木兰吗?

  4、看到花木兰前后这么大的变化,老师心里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你能猜到吗?

  5、是啊,为什么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会变成英勇善战的将军?(为了替父从军)

  6、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 板书:从军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为国为家的英雄形象

  1、打仗一直都是男人的事情,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去从军呢?默读课文第二小节,用最快的速度找出答案。如果你找到了,就请坐端正,用眼神告诉老师

  (再到前面去找找,看看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他们去当兵呢?)

  2、“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经常”这个词上,你读懂了什么?

  “发生战争”意味着死很多人,“经常发生战争”呢?

  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呢?(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能教教她应该怎么读吗?是啊,战争很频繁,经常要重读。你还突出了战争,我们好像真的看到血流成河。不能再打了,国家快没了。)

  3、边境告急,国家危难,朝廷只好下令征兵。出示:“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紧急”告诉我们什么?能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情况非常危急吗?(真急啊!前线需要立刻增援!征兵这件事刻不容缓!)

  4、木兰看到征兵文书后,有什么感受?(焦急万分)

  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请你把这个句子换成“因为 所以。”的说法 你还会这样说吗?“木兰是因为”

  我们以前也学过一个词是说急的,是什么? 不过焦急比着急还要急,急得心里都冒火了,发焦了。谁会读?

  现在这个焦急不是一分两分,也不是十分,而是万分。谁再来读?(连表情都是那样着急)

  把焦急万分放进句子,连起来读。

  5、木兰到底愁什么?(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出示:“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这句话是木兰心里想的,是她说给自己听的,读的时候声音可以轻一些。即然这样,那就都别去了,成吗?为什么?(国家在危难中)

  6、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做出了什么决定?

  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开火车读

  把理应换成其他的词语。请你代替木兰把她的决定读出来。开火车(评价:木兰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木兰觉得必须这样做。木兰下定了决心不动摇。)

  7、木兰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可是父亲、母亲、弟弟一开始并不同意她的决定。木兰是怎样一一地将他们说服的呢?请大家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

  8、现在,就让我们再现当年木兰说服家人的过程。

  师:木兰的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为父的名字在文书上,应该让为父去才对呀!(不行不行!父亲你年纪大了,还是让我代你去吧!)

  师:弟弟说:我是男孩,让我去吧!你是女子,怎么能从军呢?会比别人更辛苦的!(不行不行!你年纪还那么小,在家好好照顾父母吧,让我去!) 师:母亲说:既然咱家家庭情况这么特殊,就别去了。国家打仗也不少你一个呀!(不行不行!国家现在处于危难时刻,我更要为国家分忧。) 9、木兰就是这样说服了家里所有的亲人,可是古时候,女子不能当兵,所以木兰只好(女扮男装)为国为家替父从军!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小节。板书:为国 为家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木兰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

  1、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亲,为了她那年纪尚小的弟弟,更为了她深深热爱的国家,毅然踏上了从军之旅。引导读第三小节。

  2、出示:披战袍 跨骏马 渡黄河 过燕山

  读一读这组词语(评价:声音能再高一些吗?用点力,你能读得更好。好一个潇洒、勇敢的花木兰)

  3、木兰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她渡过了波涛滚滚的黄河,翻越了高耸入云的燕山,真可谓经历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啊!谁能读出来?(评价:到达前线的路是那样长,充满艰难)

  4、出示:战场上的木兰图

  瞧,来到前线的花木兰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

  5、出示:“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范读

  孩子们,花木兰为国家立下的功劳大吗?从那个词语看出来?

  能读出她的巨大功劳吗?(她打退了一批又一批敌人。她擒住了一个又一个敌将。她赢得了大大小小无数个胜利。)

  6、身为女子,木兰果真一点儿不输给男子汉,难怪后来人们都说她是位女英雄,让我们齐读第三小节,用声音再现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激发对女英雄的敬佩之情

  1、浴血奋战12年,出生入死12年,战争终于结束了,木兰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故乡。

  2、出示:女装木兰图

  你们看,木兰脱下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她多漂亮啊!孩子们,从“心

  爱”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是啊,哪个姑娘不爱美呢?可是木兰为国为家在疆场上厮杀,她已经整整12年没有像今天这样打扮自己了。

  3、当前来探望的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会说些什么?从将士们的表情你看出了什么?

  4、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这位女英雄的钦佩之情。

  五、总结拓展

  1、同学们,学到这,你想对花木兰说些什么呢?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敬佩,多少年过去了,人们依旧在传说着她的故事。请同学们捧起书,让我们把木兰从军这个故事深深地记在心里。

  3、从古到今,女英雄远远不止花木兰一个,还有穆桂英、江姐、刘胡兰等等,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王亚平是女英雄,昨天我们也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她就是——(生:花木兰)。这节课我们次走近她,继续学习第十二课,一起读课题。(生:木兰从军)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打开书翻到63页,自由大声朗读第二段,想想花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看看谁有一双侦探式的小眼睛!(同时出示自读要求)指名回答。

  2、出示: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忧是指分担——(生:忧虑、困难、责任)那么在当时的“国家”和木兰的“小家”都分别面临了什么样的困难呢?再默读课文,找到答案的同学,举手回答。指名回答

  3、出示国优句子: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师:战事不断,兵力不足,边关就会失守,国家就危险啦,军情真是十分——(生:紧急)。朝廷已经下达了——(生:紧急征兵的文书)。我请一个同学来当传达文书的小士兵给我们带来边关的第一手资料,读出军情的紧急。指名读

  4、师:而此时此刻木兰家又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呢?指名回答。出示家忧父亲和弟弟的对比图,师:瞧,当时木兰的父亲已经五十多岁了,背都驼了,这样的身体能不能出征打仗?(生:不能)为什么呢?如果去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指名回答。(出示:年老多病,难以出征)既然父亲不能去,那让弟弟去行吗?(生:不行)怎么又不行啊?指名回答。(出示:年龄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那全家都不去不就可以了,都不去行不行?指名回答。

  总结:国家有难,人人有责,可年老多病的父亲从军一定凶多吉少,年幼的弟弟连武器都拿不动又怎么能上阵杀敌呢?如果全家都不去又是违抗了朝廷的命令,这可怎么办呀!这时木兰的心情真是——(生:焦急万分)。现在你就是那进退两难的小木兰了,把你焦急万分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评价:你很急。你急的眉毛都情不自禁的皱起来了。你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全班一起读!(评价:你们已经走进木兰的心里了)

  5、过渡:国家需要士兵,家里又没有合适的人选,懂事孝顺的木兰觉得自己——(生:理

  应为国为家分忧)于是她苦苦思考,下定决心做了一个决定,就是——(生:男扮女装、替父从军)

  6、可是当木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里人,他们会一下子就同意吗?她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出示说一说,小组讨论)下面我要考考聪明的小木兰们了,指名回答。

  师:我是年老多病的父亲“木兰啊,文书上写的是为父的名字,虽然我老了,但是刀枪还是拿得动的,战场多危险,还是我去吧!”(你真是个孝顺的小木兰)

  我是年幼的弟弟“姐姐,我是男子汉,我虽然小但是很有力气,还是我去吧!”(爱护幼小的小木兰)

  我是母亲“木兰啊,我们家情况特殊啊,老的老,小的小,跟朝廷求求情别去了吧,那么多人,少咱们家一个也不要紧!”(真是个爱国的小木兰)

  总结: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在古代女子不可以从军,可木兰却说服了家人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承担多大的责任啊!木兰不仅是父母的女儿,更是国家的女儿!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那时候,预备起——(生齐读第二段)

  过渡:家人含着眼泪和木兰告别了,她开始了从军的征程,可从军容易吗?(生:不容易)让我们跟随木兰去看一看,同桌互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想想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回答,你们真能干,全部都找出来了,看看陈老师找的。出示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点红“披”、“跨”、“渡”、“过”小眼睛仔细看,咦,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生:都是三个字的短语、第一个字都是动词、读起来很有气势,很有节奏)

  2、出示比一比,陈老师现在有个疑问了等你们来解答,如果我把这些词换成“穿战袍,骑骏马,过黄河,爬燕山,来到了前线。”你觉得跟第一句比哪句更好?为什么?读出她的帅气和英姿飒爽(出示:披战袍,跨骏马)

  3、出示黄河图,这样的黄河让你想到了哪些词?指名回答(波浪滔天、滚滚)危险吗?木兰容易吗?读(生:渡黄河)

  4、出示燕山图,这样的燕山又让你想到了哪些词?指名回答(万丈深渊、悬崖峭壁、陡峭、连绵起伏、高耸入云)你们说的让陈老师都害怕了呢,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摔得粉身碎骨,真危险!木兰面对这样的困难,有没有害怕?她放弃了吗?

  总结:用上这四个词,我们的眼前好像浮现了木兰那奋勇向前、不怕困难奔向前线的样子,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让我们都来当英勇的小木兰,比比看谁最帅!木兰告别了亲人预备起!(生齐读)

  过渡:从军不容易,木兰经历了千辛万苦,遇到了种种困难,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的克服终于来到了前线,正是因为这样,她在多年征战中,为国——(生:立下了赫赫战功)。许多年过去了,木兰打败了敌人凯旋归来,回到家乡,她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都做了什么,读了第四段你就知道了,别急,我请我们班读书最好的同学来读,你们推荐!生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木兰对比图:一身戎装的木兰,摇身一变恢复了参军前的样子,你觉得木兰怎么样?(生:美、漂亮)课文中怎么说的?(文静俊美)

  2、战士们看到眼前的木兰都很——(生:惊讶),惊讶过后,战士们会对木兰说些什么呢?指名回答。把你们心中的佩服读出来。(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指导写诗、拓展

  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陈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写首诗来表扬表扬木兰了呢,你们听好:花木兰,别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生:黄河)过——(生:燕山)到——(前线)立

  ——(战功)回乡后,下面你们来编!(生:脱战袍,穿女装,将士探)谁知他!来,你说(生:谁知她,是女郎)你说(生:谁知她,是女娃)你说(生:谁知她,是女神)你说(生:谁知她,是姑娘)我想说,请你说(生:我想说,真坚强)你说(生:我想说,是偶像)你说(生:我想说,比男强)你说(生:我想说,是榜样)你说(生:我想说,真孝顺)

  3、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

  花木兰

  花木兰,回乡后,

  别亲人,脱战袍,

  披战袍,穿女装,

  跨骏马,将士探,

  渡黄河,谁知她,

  过燕山,是姑娘,

  到前线,我想说,

  立战功,她真棒。

  师:好玩吗?(好玩)自己想当小诗人吗?(想)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拿出方格本就像陈老师刚才这样用三个字的词或者几个字的词接着“我想说”后面,写一两句话,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请他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纪律委员:写字时,要做到,身坐正,脚放平,背挺直,三个一,要牢记)指名读

  4、其实在古时候早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诗来赞美花木兰了,瞧!

  出示节选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想读吗?(想)请你们自己在下面借助拼音读一读,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5、读好了吗?我请一位同学来当小老师带读,我的老师谁来当?(生:我来当)指名领读。这是一篇韵文,韵文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出示划分停顿节奏的木兰辞:

  jī jī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zhùwéi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陈老师画上停顿符号后你们还会读吗?(生:会)我们一起来读,还记得以前学国学时我教的打拍子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生边打拍子边读

  6、下面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看看谁是最好的“小鼓手”。生跟着节奏和音乐打拍子读

  师结语:今天学了花木兰,如果你也很喜欢,请你回家看一看,木兰辞和诵读,画上节奏读一读,背诵课文很简单,今天上的语文课,如果你也很喜欢,请你给我点个赞,好,下课!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谁还记得“从”的意思?(参加)那么木兰从军的意思就是一起说:(木兰参加军队)非常正确

  二、复习巩固:检查生字词

  (1)字词看看谁还记得这些生字词指名读

  (2)两个多音字

  三、精讲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花木兰是我国()的一位()指名说师重复一般提到英雄这个词你首先想到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板书“古代”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穿越时光隧道走近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那是北魏末年,北方经常发生战争。听听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你对战争有了怎样的认识?(危险)战争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前方士兵战死,需要补充新的士兵,就要征兵)生交流(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看一段片子?师:看,这就是敌人肆意攻犯的场面。他们践踏我们的领土,杀戮我们的百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家园遭到破坏,我们的国家受到威胁。而我们前线的将士死伤惨重,急需补充兵力支援前线作战。所以,朝廷才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木兰家收到这份征兵文书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吧!指名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花木兰是位怎样的女英雄。我相信你们能合作的很好。试着完成填空。

  1、出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汇报交流。

  学习第二自然段: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分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你来读一下。

  “理应”是什么意思?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从大家的声音中,老师只能感受到她一点点的爱国,再读一遍。

  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样知道的呢?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

  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指名读,读这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焦急万分)

  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a、自由读。

  b、指名读。

  师: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决定替父从军。战争是那样的残酷,做为爱他的家人来说会同意吗?她要怎样一一说服家人呢?当其中又经过不少的曲折,请大家展开想象,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附言)

  木兰的父亲会说:女儿,还是让父亲去吧,父亲年纪大了,死不足惜。

  木兰说:父亲,你让我去吧,你年老多病,我虽是女孩子,可也年轻力壮,上了战场能杀更多的敌人。

  木兰的母亲会说:女儿,你不能去呀,战场上太危险了,母亲不放心啊。

  木兰会说:母亲,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现在国家有难,战场上需要我。

  木兰的弟弟会说:姐姐,你走了,谁陪我玩呢?

  木兰说:好弟弟,你长大了,姐姐走后,要学会照顾爹娘,记住了吗?

  弟弟点点头:恩(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思维,锻炼思维能力)

  a、小组交流

  b、指名表演

  同学表演,老师做旁白

  ……补充女扮男装的原因

  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从木兰想的、说的,我都可以看出木兰心中有亲人、有国家,我们的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齐读第二小节)

  小结: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但路途遥远,在路途中又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a、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你从中会发现什么特点?(动词很多。)

  b、老师认为这个“渡”字用得非常好,谁来说“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c、生:过。

  d、师:哦,那么过马路能不能说渡马路呢?

  e、生:不能渡是用船渡过水。

  f、师:那“渡”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呢?(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g、生:噢,我懂了,从里过叫渡,像,渡水。解放军横渡长江。还有什么“渡”。

  生:渡船、渡口、摆渡、过渡、飞渡。

  h、师:(微笑着点头)还真不少呢!因为是水里过。所以“渡”的左边是三点水,我们轻轻的把字典合上,放回原位。我们来欣赏一下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巨浪滔天,水流湍急,滚滚向前,想要渡过它十分的不容易。而木兰却为了报效国家,为国分忧,甘愿冒着被滔滔黄河水卷走的危险,不畏艰难,毫不退缩,勇敢地迎着风浪前进。终于险渡了黄河,来到了燕山脚下。

  再看看高耸入云的燕山,好过吗?不容易!此时此刻,你觉得花木兰是位怎样的女英雄?(英勇)

  师:是啊!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那木兰在战场上表现怎样呢,我们来听:(录音、征战简介)所以说在多年的征战中他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赫赫”什么意思?这时我们觉得花木兰又是一位(善战)的女英雄。花木兰太值得大家学习了。请大家来夸夸她。(自由读)静听音乐,想画面,再齐读)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音乐,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滚滚。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因为热爱祖国,让我们跟随音乐,再次感受这位英勇的女英雄吧!

  配乐诵读。

  学习第四段下面老师想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你觉得花木兰又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女英雄。说出你的理由来。

  学生读第四段

  师: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指导读(太让人惊讶了!看图,领悟惊讶。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

  a、自由读

  b、男女生分读(女生先读,调动男生,你们应该更惊讶一些,你们佩服了12年的花将军,竟然是个女的)

  总结全文

  文静俊美的女英雄为国分忧,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老师边总结边整理边板书。)

  四、感情升华,赞英雄。

  师:木兰虽为女儿身,却有男儿志。她怀着对亲人、对祖国的爱心走上战场,凭借着超人的勇气和高超的武功,立下了赫赫战功,真不愧是位女英雄,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赞赞花木兰吧!

  花木兰是位()的女英雄。

  生:花木兰是位英勇善战的女英雄。

  生:花木兰是位爱祖国的女英雄。

  生:花木兰是位尊老爱幼的女英雄。

  生:花木兰是位勇敢不怕牺牲的女英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拓展延伸:除了今天认识的花木兰,古今中外你还知道那些女英雄?也许他们不是战场上的英雄,但他们的事迹堪称英雄

  穆桂英、刘胡兰、江姐、李灵、邰丽华……

  这些女英雄正如一段豫剧中所唱到的那样:《谁说女子不如男》,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还可以加上你的动作。

  播放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五、指导背诵:

  你们愿意赞一赞这位女英雄吗?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谁来告诉大家你平时怎样来背诵的?(学生自由发言)(看图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

  好!大家的方法真多,今天老师为大家再提供一种背书的方法,动词串连----------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动词连成一条线,就很容易把内容记住。比如,第四段中(木兰)回乡,脱、穿上、(将士们)探望、发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

  a、自由背

  b、指名背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认读,理解字义,工整书写。

  2、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木兰爱家爱国无比勇敢的性格特点。

  3、初步感知,揣摩、渗透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认读,理解字义,工整书写;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木兰爱家爱国无比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揣摩、渗透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花木兰生活的时代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木兰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木兰是我国古代的女英雄。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设计意图】

  出示一组以木兰从军为主题的生活中的相关熟知物品,激发学生对花木兰这位众人熟知的女英雄的好奇与期待,期待着走进人物的精彩故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自行检查字音、句子的朗读情况。

  2、出示生词:指名读,齐读,检查多音字读音。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避免了日常教学的老套路,从学生的已预习状态入手,客观地从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出发。首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自我检查,检查预习的完成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教师进行相应的预习情况检查,落实教学基础目标的达成,避免了一些重复、形式的环节。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导入课文。

  【设计意图】

  以木兰忧思的插图,来导入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只有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明确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代表的含义。进而,理解木兰对家人的担忧,对国家人民的怜悯,更好地体会英雄的伟大人格——爱国爱家。

  2、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3、联系图片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征兵”的含义。

  4、指导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对于木兰从军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所限,文中的“征兵”“文书”以及“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等一系列的词句还存在着疑惑或者似懂非懂。而且这些词句和社会背景,正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社会的深层次原因,是必须让学生了解的。教学中,应该紧扣学生的感性体验,来促进理解、体会,所以从《木兰从军》连环画中截取的一系列的彩图,以图助学,解决学生在时空上难以逾越的障碍,让学生透过图画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学生通过图和教师的介绍来清晰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征兵”、“文书”等词语的含义。

  出示:“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紧扣词句,体会木兰是个爱家爱国的人。

  5、想象: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

  6、过渡: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文章句段的阅读,明确木兰对家人(父亲、弟弟)的爱,对国家、人民的爱,以及自己从军的巨大决心。同时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感性体验,讨论表演如果你就是木兰怎样说服家人。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黄河、燕山图,引导学生了解木兰的勇敢。

  2、指导朗读。

  3、找动词,体会,加动作朗读。

  4、结合文本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练习朗读。

  5、比较句子:初步体验作者句式、语言的精妙。

  6、简要了解木兰的英勇善战,理解“赫赫战功”。

  7、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

  此环节从学生的感性体验角度出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感悟、体验:第一层次:形象感悟——勇敢善战,利用形象的图片再现黄河和燕山的气势以及木兰英勇杀敌的壮观场面,引导学生体会出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第二层次:朗读展现——通过紧扣文中的动词,加动作朗读;相同句式渐强朗读,朗读中感悟;第三层次:初品语言精妙——安排两组句式的比较,让学生比较中谈自己的直观感受,以自己的朦胧体验,来初步品味文章的精妙语言,为高年段写作方法、表达效果的体会做好铺垫、润湿,初步对一些写作方法渗透。四、学习生字。

  1、学习新部首“病字旁”。

  2、学习“病”,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描红,临写。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继续学习用部首检字法查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学习木兰为国为家分忧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动词的准确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相关网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故事

  小朋友,在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女英雄,她女扮男装,立下了赫赫战功,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多媒体播放《木兰从军》片断

  指名回答,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木兰从军”的知识。

  板书课题,指读课题

  说说“从军”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三、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按课文顺序逐段指名读课文。

  4、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然段的大意。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说说本课生字可以分为哪几类。

  1、出示生字“名、父、示”,指名认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导写字,指明说说这些字该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么摆才好看。

  父、示:要居中安排。

  名:第二笔横撇的撇画较长,口要写的扁而宽。

  4、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部首检字法查“延、康、起”这三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二、学习课文

  1、指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理应”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忧”指什么?

  木兰做出了什么决定?

  “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出征”大家想一想,她是怎么说服家人的?自由练说后指名全班说。

  齐读第三段。

  3、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写木兰从军后情况的语句。

  指名读这些句子。

  引导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木兰从军的情况。

  指导朗读第三段。

  4、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了那两种人的情况?

  指名回答。

  引导观察文中插图:图上的人各是谁?他们会说些什么话?

  齐读第四段。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兵、男、病”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兵、男:都是上下结构,兵上大下小,男上小下大。

  病:新笔画“病字头”,横画要略短。

  4、学生描红练习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7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在阅读和体悟中感受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

  2、能在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用几句话写出木兰说服家人的话。

  3、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读出感受。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木兰是谁吗?指名说,读第一小节: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课文主要写花木兰做的什么事呢?

  过渡:花木兰为什么能成为女英雄,这得从朝廷的一次征兵说起。

  二.品读第二小节

  1. 自由读文,体会木兰的“焦急万分”

  (1)自由读第二小节,朝廷下达征兵文书后,木兰的心情怎么样?

  出示:焦急万分 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词语。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可能也会有焦急万分的时候,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2)木兰又为什么会“焦急万分”呢?指名说

  出示句子: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指名读。

  可是家中的父亲——引读: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指名读,评读。男生读。

  要是父亲去当兵,会怎么样呢?要是弟弟去当兵呢?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木兰不愿意让年老多病的父亲去冒险,可自己又是个女子,不能当兵,真是焦急万分呀!谁能读出木兰的焦急来?再读“一天……万分”。

  指名读,评读,女生读。

  大家都不去当兵,行吗? 集体交流 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指名读

  指导朗读:北方突厥经常侵略我国,老百姓过着痛苦的生活,已经有很多将士为保卫家园,英勇牺牲了,敌人即将入侵,国土即将不保,前线告急,木兰心系国家,真是焦急万分!再读“一天……万分”。 齐读

  2.联系生活,体会木兰的“决定”

  (1)如果你就是花木兰,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集体交流(你在电视上见过古时候战争的场面吗?真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万马奔腾,万分惨烈啊!)

  (2)木兰也知道战争的危险,但是她为了保卫国家、保护家人,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指名读

  3.创设情境,写 “说服”的原因

  (1)当木兰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一开始同意了吗?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木兰的家人,你们为什么不同意木兰从军?集体交流(是啊!自古以来,打仗都是男人的事。要是木兰被发现是女子,就是犯了欺君之罪啊!一旦上了战场,就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2)家人非常担心木兰的安危,百般劝阻,如果你就是花木兰,你会怎样说服家人呢?先想一想,和同桌交流一下。拿出写话纸,用几句话写出来。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说。评价。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1)看来,木兰是决心要为国为家分忧啊!就这样,木兰说服了家人,——引读第六句。 指导朗读:读到这,你觉得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为国为家 谁愿意用朗读表现?指名配乐读。

  (2)试着把第二小节记在心里。自由背,指名背。

  三.品读第三小节

  1. 木兰从军后的表现怎样呢?默读第三小节,画出相关的语句。

  2. 相机出示第一句: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相机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象说话

  (2)指导朗读:滚滚黄河奔流不息,巍巍燕山连绵起伏,木兰跋山涉水,一路马不停蹄,直奔前线。你能用朗读表现木兰此刻的心情吗?

  (3)再读读这句话,你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句话中用了四个带有动作词的短语,读起来节奏感更强了,更有气势了。)谁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指读,评读,齐读。

  3.相机出示第二句: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相机出示 小朋友,木兰征战长达12年。知道这12年里,她为国立下了哪些战功吗?

  拓展阅读《木兰的故事》木兰巧用计谋,打败敌人;一马当先,抓住敌将;趁胜追击,赶跑敌军。木兰立的功多不多?大不大?这就叫——赫赫战功。

  指导朗读:木兰英勇善战,一次次立功,一次次提升,最后做上了大将军!指名读,评读,分组读。

  4.让我们用朗读感受木兰从军后的英雄形象!齐读第三小节 这小节又让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呢? 板书:英勇善战

  5.把她从军时的英雄形象记在心里。指导背诵。

  四.品读第四小节

  1.长达12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木兰凯旋回朝。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回到故乡。木兰胜利回乡后——引读第四小节

  2. 什么叫“惊讶”?仔细看图,从哪儿看出将士们的“惊讶”了?

  将士们为什么会“惊讶”呢?他们会怎么想呢? 昔日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变成了——板书:文静俊美

  3. 谁愿意读出将士们的惊讶?指名读,范读,指名读。

  五.小结延伸

  1.木兰替父从军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她的故事仍被人们广为流传,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花木兰吗?

  2. 人们喜欢吟诵赞美木兰的《木兰辞》,连外国人都对花木兰赞不绝口,还根据木兰的故事拍了一部好看的电影呢!作业菜单A诵读赞美木兰的诗歌《木兰辞》。

  B观看电影《花木兰》,再和小伙伴交流。

  板书: 木兰从军

  替父从军 为国为家

  来到前线 英勇善战

  胜利回乡 文静俊美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一、继续学习:

  1、出示花木兰图片(穿战袍),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英勇善战

  2、出示花木兰图片(穿女装),你又觉得她如何?板书:文静俊美

  3、两个不同的花木兰,你喜欢哪一种?

  4、课文中哪儿写了她英勇善战,哪儿写了她文静美?自己先在课文中找一找,(指名说)

  5、指导学习方法:你喜欢哪种花木兰,就去学习相应的部分,准备怎么学呢?(圈出重点字词、边读边想、和同桌讨论)

  二、自学课文

  1、喜欢花木兰英勇善战的同学介绍花木兰。

  (1)你喜欢哪种花木兰?能介绍介绍吗?(指名读第3节,投影出示第3节一句文字)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想象:木兰在渡黄河,过燕山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是呀,多么不容易呀,再来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木兰取得发赫赫战功,她到底取得了哪些战功呢?哪位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

  所以说,木兰出示:“在多年征战中,她为立下了赫赫战功”。

  齐读这一节。

  2、学习第四节:

  (1)还有的同学喜欢文静俊美的花木兰,通过第四节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

  (2)想象:面对女装的木兰,将士们会怎么想的呢?

  指名读“木兰胜利回乡后……姑娘”

  齐读。

  3、学习第二节:

  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呢?

  你从哪知道的?(第二节)

  那还有什么原因呢?(板书:为国为家)

  指名读这一节。

  齐读这一节。

  这么勇敢的姑娘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呢?

  指名说。(木兰对父亲说:

  木兰对弟弟说:

  木兰对妈妈说:

  4、扩展练习:

  此时此刻,我们一定也有话想对木兰说:

  (小黑板出示)我想说:花木兰,你!

  三、欣赏歌曲。

  四、作业:

  板书:

  木兰从军

  为国为家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12-06

木兰从军的教学设计05-24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11-12

《木兰从军》的教学设计03-28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10-24

《木兰从军》教学教案设计05-01

苏教版《木兰从军》优秀教学设计08-29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07-04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