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

2022-10-21 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最大?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2、华夏族的形成

  师:随着炎帝、黄帝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我想知道同

  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课堂延伸

  1、探讨传说与历史的区别和联系。

  2、收集有关炎黄、尧舜禹的成语或典故

  3、收集本课涉及的远古传说或其他远古传说。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包括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重点: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

  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xxx)

  导入一: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们为人文始祖?

  播放视频《海内外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然后导入新课。

  导入二:提问:同学们知道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华夏之祖》这一课来了解这个故事吧!

  归纳导入:黄帝、尧、舜、禹等都是我国古代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留下来很多传说。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吧。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探究一:炎黄联盟

  讲述: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出示部落分布图)

  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在阪泉展开大规模战争,炎帝战败,归顺了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炎黄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学生回答:涿鹿。

  讲述:(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处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提问:你怎么看涿鹿之战?

  学生回答:在涿鹿之战中黄帝和炎帝战胜了蚩尤,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归纳:炎黄战胜蚩尤的“涿鹿之战”只不过是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的一个。那么这一系列战争对原始社会后期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回答: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打破了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特别是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探究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老师讲述:(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因此,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地自称为“炎黄子孙”。

  提问:炎帝有哪些贡献?

  学生回答:(略)

  归纳: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提问:黄帝和他身边的人有哪些发明?

  学生回答:(略)

  【归纳】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创造文字

  隶首:发明算盘

  伶伦:制作音律

  老师引导学生看教材P14面“问题思考”题并指出:这些只是神话传说,那么你对上述神话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

  (1)那时能造宫殿、制衣裳、挖水井、发明舟车、出现文字、制作音律等,有可信的一面。如建造宫室,指能造房子;出现文字,指原始文字。

  (2)把所有的发明说成是黄帝、炎帝、嫘祖、仓颉、伶伦、隶首几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3)上述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这些历史记载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由于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炎帝、黄帝和黄帝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提问:看完了炎帝和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呢?

  学生讨论:……

  【归纳】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往;再如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律、养蚕缫丝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探究三:尧舜禹的“禅让”

  过渡: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学生回答:禅让

  讲述: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学生回答:……

  概括:(出示图片)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据《史记》记载,舜非常孝顺,宽厚待人,有以身作则、谦让的品德,对周围人产生了好的影响。而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

  归纳:尧舜禹有哪些优秀品质?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原始社会是我国历史上缺乏系统的、可信的文字记载的时期,但同学们小学阶段了解到的神话传说以及教材介绍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情况。原始社会历史的进步是原始居民集体的贡献,绝不只是几个神话英雄的作用。请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原始社会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并能相互讲解“炎黄子孙”说法的来历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探究四: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总结:远古传说指的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而历史事实则是指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远古传说固然存在着夸张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是也包含着一些真实的历史情况。我们不能把传说等同于史实,但也要学会从传说中分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从而获得对历史更客观的认识。

  1、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大家知道了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他被后世尊称为华夏之祖。

  2、学习了尧舜禹的“禅让”让我们知道了他们三人的故事,从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做人的优秀品质。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 篇3

  一、我国早期的人类

  1、元谋人:在云南发现,距今约170万年,是我们已知的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2、蓝田人:距今约80 万年,是在陕西出土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时间:70--20万年前

  (3)模样:与现代人不完全一样

  a、头部:残留猿类特征

  b 、双手和上肢:由于劳动,发展最快。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生产和生活:

  a、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能够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b、使用天然火

  c、由于生产力低下(根本原因)和自然条件恶劣,为了生存(直接目标),他们过着群居生活(实质是早期人类社会)

  d、使用简单语言

  二、氏族公社时期

  1、山顶洞人--母系氏族公社的开始:

  (1)时间:18000前

  (2)地点:龙骨山山顶洞穴

  (3)模样:同现代人大体一样

  (4)生产和生活:

  a开始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

  b制造骨针,缝制兽皮衣服

  c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氏族公社按亲属世系关系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2、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1)半坡氏族:

  b、地点:西安半坡村

  c、时间:五六千年前

  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新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d、生产和生活 原始农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栗的国家)、蔬菜 和麻

  饲养家畜和家禽

  原始手工业:用麻线织布;制造陶器,代表作彩陶

  定居生活:建造房屋,居住区、公共活动场所、公共墓地和窑场组成村落

  原始文字:半坡陶钵口沿上有符号二三十种

  2 地位:是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2)河姆渡氏族

  a、地点:浙江佘姚河姆渡

  b、时间:6000年

  工具:使用骨器、木器、石器、陶器

  c、生产和生活 原始农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饲养猪、狗、水牛

  建木结构房屋过定居生活(前提:原始农业发展)

  C、 地位: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3)母系氏族公社结束:大汶口文化早期

  (4)母系氏族公社共同特征:

  ① 妇女起主导作用(因为妇女是当时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②按母系血统确定亲属关系

  ③没有贵践、贫富、阶级

  ④生产和生活资料归氏族公社所有

  ⑤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根本原因:生产力低下)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1)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母系向父系过渡实质是亲属关系的的变化,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

  (2)晚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财产出现,发生贫富分化(随葬品的多少是判断贫富分化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阶级。

  三、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黄帝和华夏族:约四千年前,黄河流域部落首领黄帝打败南方的 部落和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黄炎部落结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实质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一次民族大融合)

  2、尧舜禹的`"禅让":

  (1)称谓:三人都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

  (2)"禅让":实质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传说尧年老后召开部落盟会议(当时的最高权力机关)并传位给有才德的舜,舜年老后也以同样办法传位给治水(黄河)有功的禹(成功关键:疏导法符合实情)

  (2)尧舜禹时期特征:我国原始社会正向奴隶社会过渡(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师准备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

  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

  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很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课件,讲述: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奠我们的祖先。

  5、播放陕西祭奠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

  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怀念远去的炎帝和黄帝,他们究竟做了哪些贡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绍的。

  7、鼓励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认识炎帝和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

  汇报阅读收获:A、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B、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民生产;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发明了车船、铜器等;C、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

  三、组织讨论

  A、炎帝和黄帝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教师)

  B、与同学充分讨论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闻结合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知识、了解传说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解传说引入新课

  1、激发方式讲: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大禹治水的传说,告诉学生,早期的人类几乎住在大江大河边,就为水患埋下了伏笔,也是大禹治水的传说提供了依据。

  2、设疑: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吗?(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大禹治水与“禅让制”

  1、出示大禹的头像图片,讲解大禹治水的经过及其相关知识,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

  2、设疑:同学们还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给她的一个锻炼的机会,锻炼什么呢?办事能力啊。在那个时候,部落首领都是大家民主推选出来的,这种推选产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为“禅让”。这个制度大概兴起于黄帝以后的很多年,首先是尧担任首领,接着是舜,后来就是禹。

  三、讨论小结

  1、引导:传说毕竟是传说,因为它无从考证,它是人们在口头流传的,但却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认识等情况,反映了当时人类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传说大都带有神学的色彩,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尽管如此,传说对于我们仍然有一些学习和了解的价值。象大禹治理水的这个传说,他的智慧、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无不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所以,现在你们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胆的发表你的意见和看法。

  (明白传说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仍然很多,利用传说也很重要)

  2、巡查、倾听、融入学生的讨论活动

  3、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 古 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 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 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上一课 时,我们从 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二、新课讲授

  (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

  1、简要讲: 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

  1、禹之所以在 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 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3、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四)情感升华

  学习了本课内容,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生答,教师简评),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始祖。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禅让”的含义与实质。

  2、培养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应正历史的基本方法。

  3、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重点难点

  1、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及部落联盟的构成和实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学法指导

  独立预习,敢于表达,学会聆听,合作讨论。

  导学过程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自主检测:

  1、远古时,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的xxx和xxx领导的两个部落十分有名。在东方,xxxx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

  2、xxx战胜xxx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xxx族的主干。

  3、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xxx和xxx。

  4、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是xxx、xxx、xxxx,他们都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在历这一制度被称为“xxxx”。其中在治水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xxx。

  二、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我国的远古传说为我们了解原始农耕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2、禅让的实质是什么?

  3、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禅让制的依据是()

  A、财产B、武力C、才德D、门第

  2、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黄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

  3、下列各项,与炎帝无关的是()

  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B、尝百草,寻药物C、创制历法D、发明陶器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

  A、女娲B、黄帝C、炎帝D、禹

  5、今天汉族的前身是()

  A、蚩尤部落B、华夏族C、匈奴族D、东夷部落

  6、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

  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首领推选

  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D、德高望重的人竞选

  7、传说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8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xxxx《礼记?礼运篇》

  (1)《礼记》中这段材料讲的是什么社会时期的情况?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这种办法历史叫什么?

  (3)举例说明当时是怎样“选贤与能“的?

  (4)“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

  2、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在浩瀚的史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并逐渐掌握方法。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课本p16学习测评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自觉预习,独立完成。

  有疑惑一定要记下来。

  小组讨论完成,并展示按照老师的要求,分组展示,(可以抽取一三五组到黑板前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二四六组准备评价,不参加展示的同学应认真倾听或认真观察展示情况,随时准备补充或更正,展示完毕后,进行互评(可以生生互评,组组互评,也可以师生共评。)

  独立完成,老师点评。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04-02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04-16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范文04-16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04-02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大全03-16

七年级历史神奇的远古传说教案11-27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神奇的远古传说11-02

《远古的传说》说课稿10-30

远古的传说教案设计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