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1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 古 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 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 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上一课 时,我们从 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二、新课讲授
(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
1.简要讲: 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
1.禹之所以在 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 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3.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四)情感升华
学习了本课内容,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生答,教师简评),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2
教学目标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师准备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
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
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很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课件,讲述: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奠我们的祖先。
5.播放陕西祭奠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
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怀念远去的炎帝和黄帝,他们究竟做了哪些贡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绍的。
7.鼓励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认识炎帝和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
汇报阅读收获:
A.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B.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民生产;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发明了车船、铜器等;
C.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
三、组织讨论
A.炎帝和黄帝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教师)
B.与同学充分讨论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闻结合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知识、了解传说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解传说引入新课
1.激发方式讲: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大禹治水的传说,告诉学生,早期的人类几乎住在大江大河边,就为水患埋下了伏笔,也是大禹治水的传说提供了依据。
2.设疑: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吗?(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大禹治水与“禅让制”
1.出示大禹的头像图片,讲解大禹治水的经过及其相关知识,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
2.设疑:同学们还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给她的一个锻炼的机会,锻炼什么呢?办事能力啊。在那个时候,部落首领都是大家民主推选出来的,这种推选产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为“禅让”。这个制度大概兴起于黄帝以后的很多年,首先是尧担任首领,接着是舜,后来就是禹。
三、讨论小结
1.引导:传说毕竟是传说,因为它无从考证,它是人们在口头流传的,但却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认识等情况,反映了当时人类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传说大都带有神学的色彩,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尽管如此,传说对于我们仍然有一些学习和了解的价值。象大禹治理水的这个传说,他的智慧、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无不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所以,现在你们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胆的发表你的意见和看法。
(明白传说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仍然很多,利用传说也很重要)
2.巡查、倾听、融入学生的讨论活动
3.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最大?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2、华夏族的形成
师:随着炎帝、黄帝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我想知道同
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课堂延伸】
1、探讨传说与历史的区别和联系。
2、收集有关炎黄、尧舜禹的成语或典故
3、收集本课涉及的远古传说或其他远古传说。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4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较浓。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传说故事,学生或多或少都听过,有些甚至很熟悉,这有利于教学。同时,也由于是初一学生,历史素养总体比较欠缺,大多数不具备分析历史的能力。对于传说故事只限于“知道”而已,对传说中所蕴藏的历史信息、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等问题,他们很少去思考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简述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了解黄帝、炎帝的发明,简述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禅让”的含义,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结合传话游戏,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炎黄联盟
2、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二、难点:
禅让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黄帝颂》,出示图片。首先,看这幅图,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张图讲的是什么?在举行祭祀黄帝盛大的仪式。我们再看这幅图,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祭祀黄帝陵。我们知道,祭祀黄帝和炎帝,其实不止海峡两岸的人,在世界各地,很多华人都会定期来祭祀黄帝和炎帝,看第三张图。黄帝和炎帝是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纪念他们呢?他们对历史有怎样的贡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学习目标
一、炎黄联盟
出示图片《历史传说时期地域示意图》,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较大的部落有炎帝、黄帝和蚩尤等部落。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目,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回答问题后,出示课件介绍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
课件展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简述华夏族形成的过程。
炎黄部落联盟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成为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即是汉族的前身,故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炎帝、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受到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尊敬和纪念,在湖南的炎帝陵和陕西的黄帝陵是华夏族的祖陵,是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扫墓祭祖的人络绎不绝。(出示图片)
中华民族共同把炎帝和黄帝尊奉为人文始祖。除了他们推动了华夏族形成之外,就是炎帝黄帝对原始农业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出示炎帝画像和两段史料,分析从材料中可看出炎帝有哪些发明?
学生阅读课文后,介绍炎帝的发明。
出示黄帝诞生图和黄帝画像,介绍黄帝出生的传说故事,学生根据课本介绍有关黄帝的发明。
这些发明真是炎帝和黄帝的吗?
合作探究: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结合所学举例说明。
进行传话游戏体验传说,进一步理解传说与史实间的关系。
总结:原始农业是由采集发展来的。正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栽培这些植物,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远古时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不是一个人短时的功劳。但是,后人在追述历史时,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的杰出代表身上。除炎帝外,黄帝也是这样。
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尧舜禹及其“禅让”的传说最为著名。(教师强调“禅”的读音))
三、尧舜禹的禅让
(展示传说中尧舜禹的画像)
播放视频《尧舜禅让》的故事,同时思考三个问题。
1、尧为什么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舜而不是自己的儿子丹朱?
2、舜接替尧经过了哪几个步骤?他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3、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
禅让制其实就是通过部落首领民主推荐贤能的、能为各部落接受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它的特点就是民主,大家在书上把这两个字标记一下。舜以其高尚品质得到部落首领的信任被举荐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则因为治水有功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
四、治水的传说
展示《大禹治水图》和《史记·夏本纪》中禹治水的传说,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
思考:对比鲧和大禹治水的方法和结果,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状况,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从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
【板书设计】
炎帝、黄帝的传说 华夏族的形成 →人文始祖
炎帝黄帝的发明
远古的传说
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禅让制
大禹治水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5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同行:
我来自炎帝故里,说课的课题是《神奇的远古传说》。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前承《原始的农耕生活》,后启《夏传子 家天下》,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衔接。本课内容较少,仅《炎帝、黄帝和蚩尤》及《尧舜的禅让》两目;知识较为简单,没有难懂的概念。符合七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由易入难的认知规律。
二、导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如下导学目标:
1、了解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的传说。
2、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和禅让的实质。
3、通过将关于黄帝的传说与上一课介绍的出土文物相印证,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
4、构建合作探究和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交往能力。
5、通过学习炎帝、黄帝、蚩尤的贡献,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导学重点、难点
我把人文初祖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作为导学重点。
而由于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对抽象事物难以理解,所以我把 “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禅让的实质”作为导学难点。
四、导法学法
1、教师是导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我采用启法式提问法进行导学,并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我让学生采用讨论、探究、情境体验等方法学习。
五、导学过程
我的导学过程设计为引入新课、导学炎帝、黄帝和蚩尤、导学尧舜的禅让、课堂总结、练习五个步骤。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有位从台灣来大陆祭祖的台胞,写了这幅对联:人文初祖定中华血脉,炎黄子孙盼和平统一。这里的人文初祖和炎黄子孙是谁,哪个能告诉我?
布置学生自读第一目后,问:4000多年前的黄河中下游,有哪三个著名部落?学生回答后,把学生分为炎帝、黄帝、和九黎三个部落。各部落成员之间相互探讨本部落的情况,然后各部落民主推选一位导游,导游用第一人称向其它部落介绍自己部落的首领、地理位置等情况。在对黄帝介绍时,再提出两个问题,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他和他部属的发明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强化了人文初祖黄帝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使重点得以突出。
在学生叙述部落迁移方向的同时,教师用动画展示,问:他们靠的这么近了,会有什么后果?这样,导入他们之间的战争。学生讲述涿鹿之战后。说:战争是血腥的,但客观上战争还有什么正面影响?学生回答了战争能使分散走向统一后,再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对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就轻松搞定了。
然后指导学生自读课后的史海拾贝——中华民族的由来。然后出示这个辨析题:
辨析:中华民族就是华夏族,华夏族就是汉族,所以台灣人、西臟人、新僵人不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学生通过运用刚才所学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辨析,既加强了对知识的巩固,又加深了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理解。
教师再用这样的话导入下一目《尧舜的禅让》“黄帝以后,长江中下游和平了很久,又出现了几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你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布置学生自读,然后由学生讲有关尧舜的传说。再设疑:舜和禹是通过什么制度当上首领的,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这种制度是禅让,其实质是民主。老师再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民主推选发言人的情形,使学生加深对禅让的实质——民主的理解。从而使难点得以突破。
而通过“为什么尧舜的禅让受到后人的赞扬?”这个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体会到民主的优点,增强了民主的意识。
对于本课总结,我通过“这节课,你会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把它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展示、提问。归还了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及时地反馈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关于练习,我把它为分识记、理解运用、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识记层次的练习是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填空题,只要求学生口头回答。重点是放在理解运用层次的这个练习上。
把黄帝的发明与第2课介绍的出土文物相互印证,你觉得哪些是可信的史实,哪些只是传说?
学生通过这个印证练习,认识到有文物证明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史实,而没有文物证明的就只能是传说。这样,使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这一难点得以化解。社会实践活动,我安排学生搜集关于“炎帝故里在会同”的证据。因为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事,贴近生活实际。
六、本课设计特点:
1、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4000多年前原始部落的具体场景中,使全体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2、本课的导语和关于中华民族的辨析练习,紧扣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时政热点,解决现实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3、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看、在思考、在讨论、在总结,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七、对于教学中的思考
教材是导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教师不能禁锢于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巧做安排。如本课中,关于人文初祖黄帝的内容是安排在华夏族之后的,但为了知识的条理性,我把它放到前面与炎帝、蚩尤一起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指正,谢谢!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6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远古的传说》是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文明的发展概况,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感知和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能力: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禅让”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从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历史演进过程的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教材和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发明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将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与前课介绍的考古成果图片进行印证,帮助学生分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生在了解“禅让”含义的过程中,感受远古先民的'大公无私、唯才是举等优秀品质,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华夏族的形成历史。
教学难点:理解“禅让”的含义;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学理念
1、师生互动:教师设置问题有针对性,突出学生参与,突出互动探究;淡化知识背记,突出体验感悟。
2、目标生成情景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和知识构建的主要参与者。
三、说学法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说教法
依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课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等,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感知、探究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我遵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这一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炎、黄、蚩尤的传说资料。
(二)新课教学(40分钟)
为了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
第四环节:角色扮演,解读禅让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2分钟)
播放PPT:2011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隆重举行,一万多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桥山轩辕殿祭祀广场,满怀虔诚地参加公祭典礼,追念人文初祖功德,表达炎黄子孙敬意,听音乐《黄帝颂》。看完后以问题“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视频中的海内外华人为何要祭拜他”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新闻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10分钟)
活动一:杰出的首领
情境一:多媒体展示三个部落的相关地图。
问题1: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蚩尤,并讲讲他们的传说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可以了解学生对传说的认知程度,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总结。
问题:2:有许多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远古先民,为什么只有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黄帝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伟大作用,思考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上述活动,达到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目的。
活动二:传说与史实
问题3:我们已经知道,传说中黄帝和他的部落有许多发明创造,前课介绍的出土文物哪些能印证这些传说?传说与史实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情境二:多媒体展示考古成果图片。
①河姆渡人房屋复原图
②河姆渡人骨哨
③大汶口陶器刻符
④河姆渡水井复原图 组织学生将组织学生将考古成果图片与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创造进行比较,并出示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的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分析法来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传说进行理性认识和甄别,从而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培养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8分钟)
说一说: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故事会: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黄帝、炎帝、蚩尤三个部落。各小组围绕课本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后,派代表分别以炎、黄、蚩尤的身份讲述与其他部落间的故事。在学生讲述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顺三个部落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其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设计上述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自主学习课本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进行交流探讨,并将交流探讨的成果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尊敬先祖、爱我中华的情感。
第四环节: 角色扮演,解读“禅让”(5分钟)
根据课本内容编排历史剧进行表演。
剧情一:部落首领召开“联盟会议”,介绍尧的优秀品质,并推举尧为联盟首领。
剧情二:尧老了,再次召开“联盟会议”,介绍舜的优秀品质,推举舜为联盟首领。什么是“禅让”?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概括“禅让”的含义,并投影在大屏幕上。
问题4: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引导学生归纳尧、舜的高尚品德,并加以勉励。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剧表演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本相关内容的正确感知和初步理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想象力,在表演中感受远古先民的人格魅力。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15分钟)
知识巩固:以问题“通过本课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回顾新知,以提纲形式归纳全课知识。然后完成练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大全03-16
《远古的传说》说课稿(通用6篇)09-16
历史教案:中国远古人类08-30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08-30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02-25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09-07
历史典故:月饼的传说02-03
故宫历史的传说故事11-26
历史典故:月老的传说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