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1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大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大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二、新课讲授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
1.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大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
1.大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大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3.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四)情感升华
学习了本课内容,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生答,教师简评),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2
一、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远古的传说》是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文明的发展概况,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感知和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能力: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禅让”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从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历史演进过程的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教材和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发明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将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与前课介绍的考古成果图片进行印证,帮助学生分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生在了解“禅让”含义的过程中,感受远古先民的大公无私、唯才是举等优秀品质,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华夏族的形成历史。
教学难点:理解“禅让”的含义;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理念
1、师生互动:教师设置问题有针对性,突出学生参与,突出互动探究;淡化知识背记,突出体验感悟。
2、目标生成情景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和知识构建的主要参与者。
三、学法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教法
依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课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等,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感知、探究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我遵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这一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炎、黄、蚩尤的传说资料。
(二)新课教学(40分钟)
为了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
第四环节:角色扮演,解读禅让。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2分钟)
播放PPT:20xx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隆重举行,一万多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桥山轩辕殿祭祀广场,满怀虔诚地参加公祭典礼,追念人文初祖功德,表达炎黄子孙敬意,听音乐《黄帝颂》。看完后以问题“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视频中的海内外华人为何要祭拜他”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新闻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10分钟)
活动一:杰出的首领
情境一:多媒体展示三个部落的相关地图。
问题1: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蚩尤,并讲讲他们的传说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可以了解学生对传说的认知程度,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总结。
问题:2:有许多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远古先民,为什么只有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黄帝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伟大作用,思考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上述活动,达到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目的。
活动二:传说与史实
问题3:我们已经知道,传说中黄帝和他的部落有许多发明创造,前课介绍的出土文物哪些能印证这些传说?传说与史实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情境二:多媒体展示考古成果图片。
①河姆渡人房屋复原图 ②河姆渡人骨哨 ③大汶口陶器刻符 ④河姆渡水井复原图 组织学生将组织学生将考古成果图片与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创造进行比较,并出示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的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分析法来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传说进行理性认识和甄别,从而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培养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8分钟)
说一说: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故事会: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黄帝、炎帝、蚩尤三个部落。各小组围绕课本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后,派代表分别以炎、黄、蚩尤的身份讲述与其他部落间的故事。在学生讲述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顺三个部落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其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设计上述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自主学习课本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进行交流探讨,并将交流探讨的成果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尊敬先祖、爱我中华的情感。
第四环节: 角色扮演,解读“禅让”(5分钟)
根据课本内容编排历史剧进行表演。
剧情一:部落首领召开“联盟会议”,介绍尧的优秀品质,并推举尧为联盟首领。
剧情二:尧老了,再次召开“联盟会议”,介绍舜的优秀品质,推举舜为联盟首领。什么是“禅让”?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概括“禅让”的含义,并投影在大屏幕上。
问题4: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引导学生归纳尧、舜的高尚品德,并加以勉励。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剧表演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本相关内容的正确感知和初步理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想象力,在表演中感受远古先民的人格魅力。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15分钟)
知识巩固:以问题“通过本课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回顾新知,以提纲形式归纳全课知识。然后完成练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3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前承《原始的农耕生活》,后启《夏传子 家天下》,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衔接。本课内容较少,仅《炎帝、黄帝和蚩尤》及《尧舜的禅让》两目;知识较为简单,没有难懂的概念。符合七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由易入难的认知规律。
二、导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如下导学目标:
1、了解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的传说。
2、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和禅让的实质。
3、通过将关于黄帝的传说与上一课介绍的出土文物相印证,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
4、构建合作探究和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交往能力。
5、通过学习炎帝、黄帝、蚩尤的贡献,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导学重点、难点
我把人文初祖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作为导学重点。
而由于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对抽象事物难以理解,所以我把 “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禅让的实质”作为导学难点。
四、导法学法
1、教师是导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我采用启法式提问法进行导学,并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我让学生采用讨论、探究、情境体验等方法学习。
五、导学过程
我的导学过程设计为引入新课、导学炎帝、黄帝和蚩尤、导学尧舜的禅让、课堂总结、练习五个步骤。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有位从台灣来大陆祭祖的台胞,写了这幅对联:人文初祖定中华血脉,炎黄子孙盼和平统一。这里的人文初祖和炎黄子孙是谁,哪个能告诉我?
布置学生自读第一目后,问:4000多年前的黄河中下游,有哪三个著名部落?学生回答后,把学生分为炎帝、黄帝、和九黎三个部落。各部落成员之间相互探讨本部落的情况,然后各部落民主推选一位导游,导游用第一人称向其它部落介绍自己部落的首领、地理位置等情况。在对黄帝介绍时,再提出两个问题,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他和他部属的发明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强化了人文初祖黄帝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使重点得以突出。
在学生叙述部落迁移方向的同时,教师用动画展示,问:他们靠的这么近了,会有什么后果?这样,导入他们之间的战争。学生讲述涿鹿之战后。说:战争是血腥的,但客观上战争还有什么正面影响?学生回答了战争能使分散走向统一后,再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对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就轻松搞定了。
然后指导学生自读课后的史海拾贝——中华民族的由来。然后出示这个辨析题:
辨析:中华民族就是华夏族,华夏族就是汉族,所以台灣人、西臟人、新僵人不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学生通过运用刚才所学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辨析,既加强了对知识的巩固,又加深了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理解。
教师再用这样的'话导入下一目《尧舜的禅让》“黄帝以后,长江中下游和平了很久,又出现了几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你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布置学生自读,然后由学生讲有关尧舜的传说。再设疑:舜和禹是通过什么制度当上首领的,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这种制度是禅让,其实质是民主。老师再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民主推选发言人的情形,使学生加深对禅让的实质——民主的理解。从而使难点得以突破。
而通过“为什么尧舜的禅让受到后人的赞扬?”这个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体会到民主的优点,增强了民主的意识。
对于本课总结,我通过“这节课,你会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把它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展示、提问。归还了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及时地反馈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关于练习,我把它为分识记、理解运用、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识记层次的练习是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填空题,只要求学生口头回答。重点是放在理解运用层次的这个练习上。
把黄帝的发明与第2课介绍的出土文物相互印证,你觉得哪些是可信的史实,哪些只是传说?
学生通过这个印证练习,认识到有文物证明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史实,而没有文物证明的就只能是传说。这样,使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这一难点得以化解。社会实践活动,我安排学生搜集关于“炎帝故里在会同”的证据。因为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事,贴近生活实际。
六、本课设计特点
1、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4000多年前原始部落的具体场景中,使全体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2、本课的导语和关于中华民族的辨析练习,紧扣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时政热点,解决现实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3、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看、在思考、在讨论、在总结,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七、对于教学中的思考
教材是导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教师不能禁锢于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巧做安排。如本课中,关于人文初祖黄帝的内容是安排在华夏族之后的,但为了知识的条理性,我把它放到前面与炎帝、蚩尤一起学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4
学习目标:
1、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包括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重点:
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
难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活动过程:
导入一: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们为人文始祖?
播放视频《海内外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然后导入新课。
导入二:提问:同学们知道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华夏之祖》这一课来了解这个故事吧!
归纳导入:黄帝、尧、舜、禹等都是我国古代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留下来很多传说。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吧。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探究一:炎黄联盟
讲述: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出示部落分布图)
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在阪泉展开大规模战争,炎帝战败,归顺了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炎黄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学生回答:涿鹿。
讲述:(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处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提问:你怎么看涿鹿之战?
学生回答:在涿鹿之战中黄帝和炎帝战胜了蚩尤,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归纳:炎黄战胜蚩尤的“涿鹿之战”只不过是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的一个。那么这一系列战争对原始社会后期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回答: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打破了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特别是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探究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老师讲述:(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因此,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地自称为“炎黄子孙”。
提问:炎帝有哪些贡献?
学生回答:(略)
归纳: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提问:黄帝和他身边的人有哪些发明?
学生回答:(略)
【归纳】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创造文字
隶首:发明算盘
伶伦:制作音律
老师引导学生看教材P14面“问题思考”题并指出:这些只是神话传说,那么你对上述神话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
(1)那时能造宫殿、制衣裳、挖水井、发明舟车、出现文字、制作音律等,有可信的一面。如建造宫室,指能造房子;出现文字,指原始文字。
(2)把所有的发明说成是黄帝、炎帝、嫘祖、仓颉、伶伦、隶首几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3)上述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这些历史记载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由于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炎帝、黄帝和黄帝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提问:看完了炎帝和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呢?
学生讨论:……
【归纳】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往;再如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律、养蚕缫丝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探究三:尧舜禹的“禅让”
过渡: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学生回答:禅让
讲述: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学生回答:……
概括:(出示图片)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据《史记》记载,舜非常孝顺,宽厚待人,有以身作则、谦让的品德,对周围人产生了好的影响。而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
归纳:尧舜禹有哪些优秀品质?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原始社会是我国历史上缺乏系统的、可信的文字记载的时期,但同学们小学阶段了解到的神话传说以及教材介绍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情况。原始社会历史的进步是原始居民集体的'贡献,绝不只是几个神话英雄的作用。请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原始社会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并能相互讲解“炎黄子孙”说法的来历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探究四: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总结:远古传说指的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而历史事实则是指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远古传说固然存在着夸张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是也包含着一些真实的历史情况。我们不能把传说等同于史实,但也要学会从传说中分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从而获得对历史更客观的认识。
1、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大家知道了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他被后世尊称为华夏之祖。
2、学习了尧舜禹的“禅让”让我们知道了他们三人的故事,从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做人的优秀品质。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5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最大?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2、华夏族的形成
师:随着炎帝、黄帝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我想知道同
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课堂延伸:
1、探讨传说与历史的区别和联系。
2、收集有关炎黄、尧舜禹的成语或典故
3、收集本课涉及的远古传说或其他远古传说。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炎黄联盟、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等传说故事,知道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
理解传说与神话的区别,提高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能力。
掌握尧舜禹的禅让制,了解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述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历史想象力。
组织学生讨论传说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体会大禹治水的坚韧不拔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理解禅让制所体现的民主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炎黄联盟、华夏族的形成以及黄帝的贡献。
禅让制的含义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2. 教学难点
理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如何从传说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分析禅让制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故事讲述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黄帝陵、炎帝陵等图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地方是纪念谁的,引出课题——远古的传说。
2. 讲授新课(30分钟)
炎黄联盟(10分钟)
讲述阪泉之战的故事,介绍炎帝和黄帝部落的发展和冲突,解释阪泉之战是华夏集团内部两个同源共祖的远缘亲属部落间的一场争雄的战争。
讲解涿鹿之战,描述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的经过,强调这场战争对华夏族形成的重要意义。
利用多媒体展示炎黄二帝的图像,介绍炎黄二帝的主要贡献,如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等,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贡献对原始人类生活的影响。
传说与神话(5分钟)
给出一些传说和神话的例子,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神话)和炎黄二帝的故事(传说),引导学生讨论两者的区别。
总结传说与神话的区别:传说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依据,而神话更多是想象和虚构。同时指出传说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历史事实,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始社会的某些情况。
尧舜禹的禅让(10分钟)
讲述尧、舜、禹的事迹,重点介绍禅让制,即通过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例如,尧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时,推举禹为继承人。
组织学生讨论禅让制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制度在原始社会中体现的公平、民主精神。
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强调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艰辛和他采用疏导方法治水的智慧,分析大禹治水成功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
课堂讨论(5分钟)
提出问题:传说对中华民族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民族认同感、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加深学生对传说价值的理解。
3. 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炎黄联盟、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华夏族形成、传说与神话的区别、禅让制、大禹治水等重点内容。
强调传说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从远古传说中所汲取的民族精神和智慧。
4. 布置作业(课后)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炎黄二帝或大禹的形象,并谈谈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收集其他远古传说故事,下节课分享。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熟悉远古时期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包括炎黄部落的融合、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基本情况。
让学生明确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人物在传说中的主要成就和历史地位。
帮助学生理解禅让制这一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以及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和传说故事,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传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从大禹治水等传说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引导学生认识到传说中蕴含的民主、平等精神,对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华夏族的形成和炎黄二帝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起源的重要内容。
禅让制的实施过程和特点,它是理解原始社会政治制度的关键。
2.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如何鉴别传说中的真实成分和虚构内容。
分析禅让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背景,以及它与原始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
播放一段有关黄帝陵祭祀大典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人们要隆重祭祀黄帝?这些活动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远古传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远古的传说。
2. 新课讲授(32分钟)
华夏族的起源(12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炎黄部落分布图,简单介绍炎黄部落的起源和发展。
讲述阪泉之战的故事,让学生分组表演这场战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阪泉之战对炎黄部落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阪泉之战促进了炎黄部落的融合。
讲解涿鹿之战,播放相关动画视频,展示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的激烈场面。提问学生:涿鹿之战的胜利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这场战争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介绍黄帝和炎帝的贡献,展示相关图片,如黄帝发明的指南车、炎帝教民耕种的场景等。让学生制作简单的表格,对比黄帝和炎帝的贡献,加深印象。
传说与历史(8分钟)
给出一些远古传说的资料,如《山海经》中的.记载、民间流传的故事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传说的特点。
提出问题:传说能等同于历史事实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明确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明白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但需要我们科学地分析和甄别。
禅让制(12分钟)
讲述尧、舜、禹的传说故事,重点介绍他们的品德和才能。例如,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等。
解释禅让制的概念,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禅让的过程。让学生分别扮演尧、舜、禹和部落成员,再现禅让的场景,体验这种原始民主制度。
提出问题:禅让制为什么会在原始社会出现?它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进行总结,分析禅让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以及它对原始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3. 课堂小结(3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炎黄二帝的贡献、传说与历史的关系、禅让制等。
强调远古传说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我们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
4. 课堂延伸与作业(2分钟)
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远古传说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讲述给家人听。
布置书面作业:写一篇短文,阐述禅让制对现代社会民主制度建设有哪些启示。
通过以上教案,可以让七年级学生对远古传说这部分历史内容有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情感。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等内容。
通过对传说故事的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讲述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了解传说故事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传说,分析其共同点和差异,提高学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感受远古传说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如尧、舜、禹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炎黄联盟的形成和涿鹿之战。
禅让制的含义和实质。
2. 教学难点
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体会远古传说中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 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中华民族祭祀黄帝陵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祭祀黄帝?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远古传说内容。
2. 讲授新课(30 分钟)
炎黄联盟(10 分钟)
讲述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故事,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讲解炎黄联盟形成的背景和意义,强调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炎黄联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0 分钟)
分别介绍炎帝和黄帝在农业、手工业、医学等方面的发明创造,如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等。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传说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
强调传说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能为我们了解远古社会提供一定的线索。
尧舜禹的禅让(10 分钟)
讲述尧、舜、禹的主要事迹,重点讲解禅让制的内容,即通过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引导学生分析禅让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让学生思考禅让制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尚。
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展示大禹治水的艰辛过程,如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情节,让学生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3. 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炎黄联盟、传说中的发明、禅让制等。
再次强调传说在研究远古历史中的作用,以及我们从远古传说中所领悟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
4. 课堂练习(5 分钟)
布置几道选择题和简答题,如炎黄联盟在什么战争后形成、禅让制的特点是什么等,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简要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讲解。
5. 课后作业(2 分钟)
让学生收集其他远古传说故事,并尝试分析这些故事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炎黄子孙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准确复述炎黄联盟、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尧舜禹禅让等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区分传说和史实。
了解炎帝、黄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讲述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对传说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传说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传说人物的事迹中汲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炎黄联盟和华夏族的形成。
禅让制的内涵和意义。
大禹治水的精神及其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关系,学会从传说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深入体会远古传说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 课程导入(5 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一组现代人寻根祭祖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人们要寻找自己的根?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远古的传说。
2. 知识讲解(25 分钟)
炎黄联盟的形成(8 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炎黄时期的地图,讲述炎黄部落的起源和发展。
介绍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场战争对炎黄联盟形成的重要意义。
展示华夏族形成的示意图,讲解炎黄部落联盟逐渐融合其他部落,形成华夏族的过程,强调华夏族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传说中炎黄的发明(7 分钟)
给出关于炎帝和黄帝发明创造的史料,如《白虎通义》等古籍中的记载,让学生分组阅读并讨论这些发明创造对远古人类生活的影响。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传说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从采集渔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历史阶段。
强调传说虽有虚构成分,但它是基于一定的历史事实,是我们了解远古社会的重要窗口。
尧舜禹的禅让(10 分钟)
讲述尧、舜、禹的故事,重点介绍他们的品德和治理部落的方法。
提出问题: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与现代选举制度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禅让制的内涵和意义。
以大禹治水为例,详细讲解大禹治水的过程和方法,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如大禹带领民众疏导河流等画面,让学生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伟大精神。
3. 课堂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远古传说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影响?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各小组进行讨论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反驳。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和作用。
4. 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炎黄联盟、华夏族的形成、传说中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
强调远古传说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如团结协作、勤劳勇敢、公而忘私等,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5. 课堂拓展(3 分钟)
展示一些现代社会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事例,如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美德与远古传说中所蕴含的精神之间的联系。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做一个有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人。
6. 课后作业(2 分钟)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幅炎黄时期的历史手抄报,内容包括重要事件、人物和发明等。
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对传说与史实关系的理解,要求字数不少于 300 字。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历史典籍资料、图片、视频资料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6篇09-16
七年级历史神奇的远古传说教案08-06
远古的传说教案设计06-26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06-26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案08-13
神奇的远古传说教案设计09-27
《远古的传说》说课稿(通用6篇)06-25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06-27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范文03-02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