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教案

2021-09-10 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个和尚》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个和尚》教案1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学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

  2、幼儿能够积极的根据歌词编创动作。

  3、让幼儿体会团结劳动以及勤劳的意义。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三个和尚》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音乐。

  3、小和尚头饰。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入活动室。

  教师带领戴着幼儿唱着《聪明的一休》中“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部分双手合拢做和尚作揖状进入活动室,并盘腿坐下。

  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听到的音乐好不好听啊!那下面我们就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再念一念。

  2、引起幼儿兴趣:

  师:咦!今天,我们这里怎么来了这么多美女老师呀?小朋友转过身,向我们的美女老师们问声好。

  今天既然来了那么多美女老师,那王老师也请来了几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边听故事边看看他们是谁?”

  背景音乐幕后讲故事,情景表演,引出活动。

  从前有座大山,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高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大桶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口渴的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高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三个和尚就这样一直口渴着。

  师:小朋友们听了故事看了之后知道他们是谁吗?对了,是和尚,有几位和尚呢?(出示歌名《三个和尚》)

  “对了,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三个和尚”的歌曲。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这首歌里面唱的三个和尚的故事。

  3、初步欣赏歌曲《三个和尚》。

  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和尚》音乐视频,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及风格。

  师:听了之后,小朋友知道一个和尚干嘛呀?

  (课件出示一个和尚挑水吃的画面)

  两个和尚呢?

  (课件出示两个和尚抬水吃的画面)

  那三个和尚呢?

  (课件出示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画面)

  3、教学儿歌,领悟歌词。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三个和尚》的儿歌好不好啊?

  根据歌曲节奏,逐句教授歌词,并让幼儿能够记住。

  一个和.尚挑水喝,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没水喝。

  4、熟悉歌曲《三个和尚》,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学的真棒,那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是怎么唱的。

  (课件播放《三个和尚》,幼儿再次聆听歌曲)

  师:好不好听啊!那下面就让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学学这首歌。(教师弹钢琴引导幼儿跟着教师慢速学唱,并跟唱2-3遍。)

  师:看来小朋友们不但儿歌学得好,连这首歌也学的那么好,那小朋友可以跟着我们的歌曲伴奏来唱一遍吗?(1-3遍)

  下面我们加上点动作来演演我们的这三个小和尚好吗?(把准备好的和尚冒给幼儿带上,鼓励幼儿自由编创动作,用动作来表现歌曲,课件播放三个和尚的音乐。)

  7、表演唱(播放《三个和尚》音乐)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好,老师也在这里编了一些三个小和尚的动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唱起来好不好?(课件播放三个和尚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一边唱,一边表演自己创作的动作,教师引导:歌曲部分第一节出示“1个”手指,第二、三节双手斜伸直双手作挑水状,第四节出示“2个”手指,五、六节双手半握拳,在肩膀做抬水状,七节出示“3个”手指,八节双手掌心向外做交叉拒绝状,九节出示“3个”手指,十、十一节双手掌心向外做交叉拒绝状。)。

  8,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三个和尚的故事,还学会了这首歌,那谁能告诉老师,三个和尚最后为什么没有水喝呀?

  师:那我们能不能学习他们呀?

  对,我们要做一个不但爱劳动,而且和其他小朋友相处要团结的好孩子。

  师:好啦!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表演一遍三个小和尚的故事吧。(播放甘萍版本《三个和尚》幼儿一边表演一边走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三个和尚》教案2

  活动目标

  复习按音乐的节奏念诵歌词,并尝试完整地唱出歌曲。

  运用声音、身体的配合,尝试对伴奏部分进行创编。

  充分理解感受歌曲角色的情绪和心理体验,懂得勤劳与团结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1、游戏《看数字找朋友》

  通过老师的提示,玩‘找朋友’的游戏,能迅速组合成与数字相同人数的小组。

  2、复习歌词和节奏

  (l)在音乐背景下,观看动画《三个和尚》,回忆故事情节。

  (2)复习歌曲节奏,在动作提示下念诵歌词。

  3、学习歌曲

  (1)出示图谱,老师演唱歌曲一遍,幼儿看图谱欣赏。

  (2)幼儿看图谱学唱歌曲。

  (3)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4)游戏“藏图谱”,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

  4、创编伴奏部分

  (1)幼儿演唱,教师在伴奏部分加上有节奏的声音。(弹舌)

  (2)通过自由讨论,幼儿尝试在伴奏部分创编有节奏的声音和动作。

  (3)个别展示和集体学习相结合,进行完整的演唱和创编的游戏。

  5、全班一起完整演唱歌曲

  在伴奏部分充分展示自己创编的声音或动作。

  演唱建议

  1-4小节做挑水的动作;伴奏部分拍手四下

  5-8小节两人合作抬水;伴奏部分拍手四下

  9-12小节双手摊开,做没有的动作,并发出“唉”的叹气声;

  13-16小节食指指向前方,做疑问状,伴奏部分拍手四下

  游戏玩法

  1、找朋友游戏

  幼儿能迅速找到2个或3个同伴。

  2、演唱歌曲部分

  幼儿边唱边做与歌词内容匹配的动作(桃水、抬水、没有)

  3、和老师一起表演歌曲故事情节

  表现人物在故事中的情绪。

  《三个和尚》教案3

  设计理念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会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童话的世界,学习一篇故事《三个和尚》。

  2、指导读课题。

  (1)认读生字尚。

  (2)指名读课题。

  (3)全班齐读课题。

  3、导入新课:三个和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它头上的拼音小帽,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再读通课文。

  2、学生互读、互评,看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全班跟老师一起读课文。

  5、这篇文章讲了三个和尚之间的什么事儿呢?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一说。

  三、质疑、释疑,自主识字

  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遇到困难?比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把困难说出来,让大家帮助解决吧。

  2、这篇课文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些字自己读得最准,记得最牢,就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给生字找朋友(组词)。注意后鼻韵净、瓶和翘舌音尚、瘦、争、商的读音。

  4、在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5、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真了不起!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通顺。分组按段落赛读课文。

  四、多媒体激趣,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学习1~3段。

  (1)播放三个和尚的动画故事,同时,配上诙谐的音乐,教师旁白,给动画配画外音。

  (2)看了动画,你觉得第一个小和尚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怎样的结果呢?并联系课文第1段,理解生意盎然。

  (3)抽生读第2、3段。寺庙的人增多了,为什么还会造成水缸露底,柳枝枯萎的结果呢?(三个和尚都怕吃亏,不团结,不合作。)

  2、学习第4段。

  (1)悲剧终于发生了。播放寺庙着火,三个和尚扑火的场面,同时,配上课文第4段的解说内容。

  (2)在着火的危急关头,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默读课文第4段,勾出有关句子,结合课文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

  (3)结合图画内容,自读第4段,想象大火熊熊燃烧时的危急和三人齐心协力扑火的情景。

  (4)抽三名学生上台表演扑火时的情景。

  (5)猜猜在扑火时和扑灭火后,三个和尚会想些什么。

  3、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三个和尚到底明白了什么?

  (2)三个和尚团结合作的结果怎样?

  (3)和第1段对比,这一段中的亭亭玉立与第1段中的哪个词语意思相近。

  五、细细体会,明白道理

  1、播放《三个和尚》歌曲。

  2、学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3、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怎样与人合作呢?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字,先读一读,再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最有信心写好哪个字,这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师示范指导,生练写。注意左窄右宽生字的写法,以及喝字的笔顺。

  4、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形体美,圈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

  5、作业展示,互相评议。

  七、课后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和尚》教案4

  设计思路:

  在相互交往中,中班的孩子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三个和尚》这个故事材料的寓意比较深,而且它跟所有其他的传统故事一样,离孩子的生活比较远。尤其是"和尚是什么人"、"他们住在哪"、"他们每天干些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孩子有可能遇到的。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在前期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孩子们已经知道了一些和尚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识。但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很难理解。不过,作为中班下学期的孩子,他们已经能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教师可以协助他们分析故事的内涵,故事中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值得让幼儿细细体会。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故事情景中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到齐心协力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明白合作的道理。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重难点:

  重点:尝试在故事情景中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感受到齐心协力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

  活动准备:

  1、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和尚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识经验。

  2、丰富幼儿看图说话的经验。

  3、《三个和尚》故事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三张图片,请你们欣赏。看了这三张图片,你觉得图片中说了些什么,请你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

  二、呈现故事

  1、"这三副图片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三个和尚。"出示故事名称,幼儿一起说。

  2、教师讲故事。

  讨论:故事中有哪三个和尚?

  3、"三个和尚在一起是怎么喝水的?我们再来听一遍。"(分段理解)三、分析、解决问题

  4、"有一首歌曲,它也是讲三个和尚喝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讨论:"对呀,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呢?"

  5、请你们帮这三个和尚来想想办法,你可以自己想,或者你可以跟旁边你的朋友一起想办法,也可以找后面的客人老师跟你一起想办法?

  6、教师小结:我们要团结合作、齐心协力,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的。

  四、小游戏——抢板凳

  1、每个小朋友都有板凳,老师发布命令,让幼儿围成圈绕着凳子走,音乐结束找一个凳子坐下。

  2、拿掉两个凳子,老师发布命令,让幼儿围成圈绕着凳子走,音乐结束找一个凳子坐下。游戏继续拿掉凳子,最后剩余适当的凳子。

  3、师:现在只有这几条凳子,老师加几条凳子,小朋友们重复刚刚的游戏,可是,不能有小朋友没有凳子坐。(逐渐再次缩减凳子,但是幼儿要想办法每个人都有凳子坐。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一起想办法,引导幼儿体会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

  4、幼儿总结,教师总结。

  《三个和尚》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2、Flash歌曲《三个和尚》

  3、柳枝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三个和尚》,认识了许多汉字娃娃。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点点它们的'名字。

  2、齐读词语卡片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三个和尚》是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它已经流传了很久。请看大屏幕。(播放歌曲《三个和尚》)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你看到了什么?

  2、刚才我们说的就是课文的1-3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这段说的是哪个和尚?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1)生答到活泼伶俐。伶俐是聪明的意思,那“活泼伶俐”就是说小和尚怎么样?

  (2)生答到勤快。你是从哪儿看出小和尚勤快的?

  (3)生意盎然的柳枝是怎么样的呢?(出示图片)瞧,柳枝长得怎么样?师小结:柳枝“生意盎然”就是说柳枝长得绿油油的,绿得发亮。

  (4)因为小和尚勤快,不仅他自己有水喝,连净瓶里的柳枝也长得生意盎然。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夸夸这位勤快的小和尚。

  (5)刚才我们说的是一个和尚——挑水喝。(板书)

  3、不久,来了一位瘦和尚。这两个和尚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发生了什么事?

  (2)他们是怎么争执的?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和尚,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瘦和尚上台来表演表演。老师点拨:他们为喝水和挑水的问题争个不停,谁也不肯让。这就叫“争执”

  (3)于是,两个人商量一起——抬水喝。(板书:两个抬水喝)

  4、后来,又来了一位胖和尚。他们还有水喝吗?为什么?请男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读后回答。

  (2)那净瓶里的柳枝怎么样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枯萎。

  (3)这个段说了三个和尚——没水喝。(板书)

  5、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夜里,寺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1)请看书上的图,你看到了什么?

  (2)火是怎么烧起来的?请你读读第四自然段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3)小黑板出示句子:一天夜里,……寺庙起火了。

  寺庙起火了,情况非常危急。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把当时情况的危急表现出来?指名读,读后评。指导:读时加快语速。

  (4)危急之中,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

  (5)创设情景,理解“争先恐后”:现在我们想象讲台就是寺庙。寺庙起火了,大火熊熊燃烧着,大家赶快来救火吧!(学生表演)刚才小朋友都争着来救火,谁也不愿意落在后边,这就是课文里说的“争先恐后”

  6、大火很快就扑灭了。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

  (1)三个和尚到底明白了什么?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2)从此他们怎么做呢?孩子们看书上的图。

  (3)师叙述“从此,水缸里的……又亭亭玉立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亭亭玉立”。教师点拨:这儿的“亭亭玉立”也是说柳枝长得好。

  (4)课文第五个自然段就说了故事的结果,一起读读。

  (5)故事学到这儿,孩子们你懂得了什么?

  (6)教师总结:是呀,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板书:齐心协力)

  三、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那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

  (1)先请小朋友默读课文。

  (2)闭上眼睛,把这个故事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演一演。

  (3)推荐你们班故事讲得的同学上台来讲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话讲,可以跟课文不一样。

  (4)下课以后把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回家再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学唱歌曲《三个和尚》

  四、课外作业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从故事中懂得了道理。以后你们要多读书,多看报,这样你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个和尚》优秀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1.三个和尚活动教案

2.大班《三个和尚》艺术教案

3.大班音乐教案:三个和尚

4.中班三个和尚社会教案

5.《三个和尚》的教案设计

6.三个和尚中班语言教案

7.《三个和尚》大班语言教案

8.《三个和尚》大班语言教案

9.《三个和尚》大班语言教案

上一篇:《北大荒的秋天》优秀教案 下一篇:语言《小池》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