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
韩老师教学这一课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课时教学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这堂课的教学老师以文本语言文字为载体,从目标的设定,内容的安排以及方法的运用上,都体现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恐龙的形态特点及其说明方法。
课文第二段教学中,老师舍得在感悟“雷龙”的形态特点上下功夫,读中悟写,从读红说,使学生初步领悟作者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表达方法,把雷龙和其它种类的恐龙特点写具体,写清楚了。
二、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
首先是能充分用好教科书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中以读为本,特别是课文第二段的“范例导读”,充分发挥了教科书的“例文”作用,为改换人称复述学生喜欢的一种恐龙作了铺垫。又如老师注意“以学定教”高调整教学内容安排,把第四段描写的霸王龙的内容与第二段一并教学,学生了解霸王龙外形特点,也明白了课文安排在第四段描写,是为了说明它食肉的特点,更突出它的霸气。
其次注意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不管是教学开始播放的恐龙生活场景画面渲染,还是相机出示的有关恐龙图片,都能逼真生动地再现恐龙的形象。图文结合,增添了学生探究恐龙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老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感悟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遥远不可及的恐龙有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之感。
第二课时
韩老师在《恐龙》第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着重了解了恐龙的外形特点,而第二课时的教学则为学生进一步提供乐于探究的条件,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使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一、教学形式灵活、开放。
语文课程要克服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弊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要灵活、开放。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游戏——“我说特点你来猜”、“词语分类说特点”导入,再次激发兴趣。播放霸王龙捕杀三角龙的镜头,为学生感情朗读作好情感铺垫。让学生为恐龙孵化照料小恐龙的电视画面配音,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带有学生个人体验的口头语言……教学中充满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对恐龙世界的感受来自文本,又超出文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积淀。
二、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恐龙》是一篇知识短文,韩老师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较好地处理了“实”与“活”的关系,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教学形式比较活泼,但教学活动主要用于学习阅读,没有表面的热热闹闹。这堂课中,学生听、说、读、写多项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可以说,在感悟恐龙特点的同时,学生初步懂得了怎样说明一种事物。
三、扩展阅读,丰富知识背景。
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教学这篇课文前,本着培养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老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恐龙的图片、模型和资料。课中组织学生开展 “恐龙知识知多少”的活动,不少学生把自己课外阅读中获得的信息与小伙伴交流,生动地加强了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背景。
【《恐龙》的评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恐龙的灭绝评课稿12-30
恐龙的灭绝评课稿4篇12-30
排球课评课稿01-02
散步评课稿01-18
白鹅评课稿01-16
统计评课稿01-15
蒲公英评课稿01-15
赶海评课稿01-14
脚印评课稿01-12
回声评课稿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