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方案

2024-06-30

《出师表》教学方案

  【教学设想】

  《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释题,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正音:

  崩殂(cú) 侍卫(shì) 陟罚臧否(zhì zāng pǐ) 费棉(yī) 郭攸(yōu)之 性行淑均(xìng xíng shū jūn) 行阵(háng) 以遗陛下(wèi) 裨(bì)补阙(quē)漏 夙(sù) 苟全(gǒu) 庶竭驽钝(shù jié nǔ dùn) 猥(wěi) 斟酌(zhēn zhuó) 以彰(zhāng)其咎(jiù) 咨诹(zōu) 遗诏(yí zhào) 倾颓(qīng tuí)

  4、朗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方法: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5、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四、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

  明确:

  1、宜开张圣听。

  2、昭平明之理。

  3、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4、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5、亲贤臣,远小人。

  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五、请把这六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

  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

  四个方面的建议:

  1、广开言路;

  2、赏罚公平;

  3、亲贤远佞;

  4、励精图治。

  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对照书上注释,试着口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提问

  本文是诸葛亮为北上伐曹而给刘禅上的奏疏。论理应当首先提出兴兵北伐的请求,接着说明理由以及此次北伐的战略计划等内容。但本文只在第七、八两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其余内容都与北伐无直接关系,而只是对刘禅提出劝告和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为什么?

  明确:这绝不是文不对题,而是因为诸葛亮此次上表虽然是为了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却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并向他提出有关的建议。根据史料,我们知道,刘禅一贯平庸无能,朝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负责处理。此次诸葛亮出师北伐,势难匡误救失,对国内政局是很忧虑的,因此他只有提出建议并荐人自代。这正是针对蜀国当时朝廷形势而定的。

  二、提问

  以上我们分析出的这些建议都是在文中第1、2、3、4、5、8这几段中陈述的,那么,6、7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1、朗读第6、7段。

  2、学生口头翻译第6、7段。

  3、讨论第6、7段的大意。

  ⑴ 第6段是追怀先帝知遇之恩,概括写自己不顾危难,二十多年来以效忠先帝为己任。

  ⑵ 第7段侧重写先帝托孤后,五年来自己竭忠尽虑地具体谋划。

  4、明确作用:这两段的作用在于说明此次出师伐魏乃秉承先帝遗志、事在必行之举,同时也是我竭尽忠诚,责无旁贷的职分。

  三、再次朗读第6、7段

  思考:这两段和全文关系是怎样的?即出师伐魏与修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

  1、从本文写作的背景来看,修明政治是早在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提出的一整套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北伐无后顾之忧,所以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2、作为议论文来看,出师伐魏事在必行,正是叮嘱后主修明政治的论据。正因为诸葛亮必须出师进驻汉中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所以不能不切嘱后主好自为之,不能不把斟酌的损益、进尽忠言的重任委之于攸之、棉、允。

  3、从表达方式上看,六、七两段可以说突出地体现了表以陈情的特点。《三国志,诸葛亮传》把这份上书原称为疏,《昭明文选》始定名为出师表,大概正是充分注意到它在表达上的特色。以陈情的方式叙自己报效先帝的衷曲,不仅增强了感染力,也大大加重了所提建议的分量:修明政治这件大事可是关系重大得很啊!不能不靠你后主自谋啦!千万不可有负先帝啊!不尽之意尽在其中。

  四、思考

  第6、7段没有直接谈修明政治的问题,但却有力地服务于这一中心,那么请找一找,还有哪些话也起到类似的作用?

  明确:第1段开头两句。第一句起首以先帝创业立言,唤起刘禅对自身所负重任的重视,接下来讲形势严重,说明修明政治的必要性。第二句讲幸赖先帝善于用人,还有一批忠臣志土,说明修明政治尚具备有利条件。从表达上看,语意凝重,定下全文基调。

  五、思考

  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明确:

  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七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宣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一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六、综合全文,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1、中心思想: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教师进行抽查。

  2、写作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值得借鉴。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小作文:从《隆中对》和《出师表》看诸葛亮的政治才能。

  • 相关推荐

【《出师表》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关于《出师表》的复习教案(通用10篇)02-21

做扇子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10-17

识字多少的中班教学方案(精选10篇)05-16

小学教育教学微变革、微创新行动方案08-06

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范文03-19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优秀教学方案(通用10篇)10-12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通用12篇)04-08

数学教学之方程教学反思03-20

厘莫中学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具体研究方案03-16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