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2022-06-13

四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导学计划

一、导学进度表

周 次 时 间 导学内容 科时数

1-2周 2.27~3.8 第一单元 11课时

3-4周 3.11~3.22 第二单元 11课时

5-6周 3.25~4.5 第三单元 12课时

7-8周 4.8~4.19 第四单元 11课时

9-10周 4.22~5.3 第五单元 11课时

11-12周 5.6~5.17 第六单元 11课时

13-14周 5.20~5.31 第七单元 11课时

15-16周 6.3~6.14 第八单元 10课时

17-18周 6.17~6.28 总复习 16课时

19-期末 7.1~放假 考试 机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人,大部分学生聪明、和泼,但不太遵守课堂纪律,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浓,实践运用能力不强,学生习作水平低,书写能力差。因此 ,本期打算从以上六个方面很下功夫,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三、导学内容分析:

1、学习任务、目的、要求:

(1)会认190个汉字,会写200个生字

(2)发展语言努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质疑。

(4)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

(5) 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6)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复述课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单元前安排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单元导语和情境图。

(2)选文形式多样,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

(3)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4)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音。

(5)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6)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3、教材重点、难点及关键

识字、写字和指导朗读是重点,口语交际和指导写作是难点,能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是关键。

4、教改设想教研专题

(1)注重知识的落实,采取各种各样办法强化必须掌握理解的基础知识,采取一帮一活动,利用早读午写课间时间对学生逐一辅导。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平等对话的方式,综合运用观察搜集资料进行思考,能口头交流、书面表达。

四、提高导学质量的措施

1、充分利用阅读课,注重读写结合。

2、加强课外阅读,开拓学生习作视野,丰富学生阅历,积累词语。

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4、习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写作源泉。

四年级语文教师:陈诚

2013年2月

第一单元导学内容说明

一、单元导学内容简析:

1、第一单元内容由“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一”三部分组成。

2、本单元课文内容反映的主题是儿童生活,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第1-3课是精读课文,第4课是略读课文。前两篇课文通过叙事刻画人物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后两篇课文则通过叙事说明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单元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领悟事理。

3、进行字、词、句的学习,感悟语言规律。

4、读、背精美的语言材料。

5、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6、随文识字24个,会写26个字,掌握常用词语。

三、单元训练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领悟事理。

四、单元训练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

五、单元导学课时:11课时

1种子

一、课标要求

1、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认识5个二类字。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导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导学关键: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导学方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四、导学安排: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学目标

1、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认识5个二类字。

2、初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导学核心点

把握生字的音形义。

三、导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导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导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品质。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导学核心点

小女孩怎样交树种,交什么样的树种,想象是 怎么捡的?

三、导学方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四、导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种子

穿着素雅的秋装

挑选

种子—小女孩 掏出一个小葫芦 一般大小 虔诚

小心翼翼往外抖 闪光

【导学反思】

2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课标要求

会认6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导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3.导学关键:分辨课文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讨论法、儿童春游图片

四、导学安排: 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学内容: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二、课标要求:会认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导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导学核心点

1.会认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儿童春游图片

五、导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导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课标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导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

3.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四、导学核心点:

1.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五、导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抽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

【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2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3钓鱼

一、课标要求

会认6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导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3.导学关键: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讨论法及生字卡片

四、导学安排: 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学内容: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二、课标要求: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三、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四、导学核心点: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五、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2、掌握部分词语的意思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2课时

一、导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课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四、导学核心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五、导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讨论: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3钓鱼

我 鲈鱼

道德是与非

钓鱼 放鱼 启示

诚实做人

【导学反思】

4爷爷的芦笛

一、课标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读6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导学难点: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3.导学关键:联系上下文内容,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导学安排: 1课时

五、导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四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 婉转 悠扬 温润 脸颊 潮汛 喷洒 摇撼 打碎 裹挟 恐惧 驱赶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

四、、深入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一自然段。

 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1)兴奋:强强为什么兴奋?指导朗读2——6自然段

 (2)害怕: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的芦笛》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自由发言)

 六、作业:背诵第7~~13自然段。

【板书设计】: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导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一

【导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导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导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2、能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导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板书设计】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导学反思】

第二单元导学内容说明

一、单元导学内容简析

1、第二单元内容由“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三部分组成。

2、本单元课文以描写景物为主,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第5-7课是精读课文,第8课是略读课文。第一篇课文是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不同地方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当时各自不同的心情;后三篇以写景为主的课文,共同的主题是通过描写祖国河山的神奇而壮丽,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帮助学生阅读课文;且课后都编排有习题。

二、单元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来理解课文内容。 2、要借助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感悟自然景观,体会语言文字。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会认23个生字,会写26个字,掌握常用词语。

三、单元导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单元导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单元导学课时:14课时

5古诗三首

一、课标要求:

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畔、御、侯”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江畔独步寻花》和《泊船瓜州》。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按照运用插图和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导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导学关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及多媒体课件

四、导学时数: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二】、课标要求: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三】、导学目标:

1、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会认“畔、御、侯”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

【四】、导学核心点:

1、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导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2课时

一、导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课标要求: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三、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四、导学核心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导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花美 蝶舞 莺啼 愉悦

寒食 泊船瓜洲

无处不飞花 白昼 靠家近——很想还。

寒食 思乡

   汉宫传蜡烛 夜晚 离家久——何时还?

【导学反思】

6桂林山水

一、课标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导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导学关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讨论法、儿童春游图片

四、导学安排: 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学内容: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二、课标要求:会认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导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导学核心点

1.会认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儿童春游图片

五、导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3.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2课时

一、导学内容:讲读课文内容。

二、课标要求:

1.检查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三、导学目标:

1.检查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3.背诵课文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四、导学核心点

1.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桂林山水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

总起:  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导学反思】:

7走进丽江

一、课标要求

自学生字词,认识并能书写11个生字。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能书写11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导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导学关键: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讨论法、课文插图及生字卡片等。

四、导学安排: 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学内容:

自学生字词,认识并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二、课标要求:自学生字词,认识并正确书写11个生字,掌握11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导学目标:

自学生字词,认识并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导学核心点

1. 自学生字词,认识并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课文插图、生字卡片等

五、导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美丽的丽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丽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 2、检查词语 3、检查朗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2课时

一、导学内容: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标要求: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导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导学核心点

1. 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有关丽江的图片。

五、导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街道 色彩斑斓

7 走进丽江 四方街 八卦型

玉龙雪山 白雪皑皑 神奇而美丽

虎跳峡   惊心动魄

【导学反思】

8五彩池

【课标要求】

1、学习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2.导学难点: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3.导学关键:(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讨论法及课文中的插图。

【导学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8、五彩池

  2、齐读课题。本文是一篇游记。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一定觉得很新鲜吧?

  这个五彩池在四川省的藏龙山上,那里的景色既奇异又美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五彩池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反映五彩池的奇异和美的呢?如何给课文分段呢?分小组讨论

  2、抽1人读第1节,1人读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3、理清结构:课文从“池”和“水”两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奇异和美,这两方面分别对应课文的第2、3小节。按总分总结构可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3节;第三段:第4节。

三、精读课文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 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 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2、齐读1、3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齐读最后一节。(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感想和审美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2、熟读课文;3、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8*、五彩池(游记)

   (池):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 像镰刀

                 像脸盆 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颜色(美)

【导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课标要求】:分类积累词语、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分类积累词语,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2、教学难点: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导学关键: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文字课件、格言集及校园风景图。

【导学时数】:3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指导训练1-4题

【导学目标】:

1.学习“语海畅游”2.完成读读背背——掌握《渔歌子》

3.阅读平台——《春的消息》

 一、导入: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ǘ:( )蝶、( )水 jià:( )驶、衣( )

  gāng:山( )、( )才、炼( )

mū:( )色、( )布、( )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练习说、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第二、三课时

【导学内容】: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未来的学校。

【导学目标】:

1、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2、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将来的校园。

【导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背诵《渔歌子》

二、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 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三、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将来的校园

1、 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2、 反馈思考情况。

3、 幻灯出示要求:

(1)想一想:怎样把校园美丽的地方写具体呢?。

(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4、、总结: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五、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六、作业布置: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导学后记】

第三单元导学内容说明

一、单元导学内容简析

1、第三单元内容由“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三部分组成。 2、本单元课文体裁多样,有文艺性的说明文,有故事,有调查报告等,它们所讲的都是学

生感兴趣的话题,还有的是学生身边的事情。 3、本单元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第9-11课是精读课文,第12课是略读课文。无论是文章内

容还是写作方法都给学生很大的启发。

二、单元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各部分讲述的主要内容。 2、充分利用导语和情景图,激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 3、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学写调查报告。 4、随文识字31个,会写29个字,掌握常用词语。

三、单元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各部分讲述的主要内容。

四、单元训练难点

1、热爱科学,保护环境。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各部分讲述的主要内容。

五、单元导学课时:14课时

9卫星比武

一、课标要求

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导学难点: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3.导学关键: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讨论法等

四、导学安排: 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二、课标要求: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三、导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让学生初步了解几种主要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四、导学核心点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讨论法及卫星图片、资料等。

五、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3、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4、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4、指名认读生字.

5、出示文中词语。6、学生认读生字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8、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2课时

【导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要求】: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导学目标】:

1、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2、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习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导学核心点】

1、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习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导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3、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五、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六、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9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各显神通 贡献巨大

【导学反思】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一、课标要求

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导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导学关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讨论法、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四、导学安排: 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二、课标要求: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三、导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导学核心点

1. 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讲解法及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五、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如果人被疯狗咬了,你们知道该怎么办吗?你们知道狂犬病疫苗是谁发明的吗?结合“学习链接”或自己查找的资料说一说。

2、板书课题,激发探究心理。想一想:巴斯德是怎样征服狂犬病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2)边读课文边想课后第二题。

(3)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互相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出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特别要读准“枢”“寂”两个字的音,认清“菌、魔、残、酷”等字的字形。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微生物学、疫苗、罕见、犹豫、焦虑、孜孜不倦、所向披靡、筋疲力尽、忧心忡忡、安然无恙、遇到损害。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讲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思考并完成课后思考题2。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导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二、课标要求: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三、导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研读课文。

四、导学核心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课文插图。

五、导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2、巴斯德是如何征服狂犬病的?

(二)、细读课文重点段,理解内容,体会人物心情:

 1、指导阅读第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说明巴斯德发起对狂犬病进攻的原因的句子。

(2)指导朗读,体会狂犬病的可怕。

(3)读第3自然段的两个问句,说说这两个句子的作用。

2、指导阅读第4至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这部分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画出表现巴斯德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犹豫——极度疑虑——焦虑万分——忧心忡忡——放心)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泡泡框提出的“为什么这一次他犹豫了”这一问题,并告诉学生,读书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来,并想办法解决。

(4)指导朗读。

(5)你从巴斯德心情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体会巴斯德的高度责任感和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精神。)

3、阅读第1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齐读。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谈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也会传染到人身上,使人生病,像狂犬病毒。怎样防止动物传染给人呢?请你查查有关资料,或者询问别人,学习用科学的方法预防这样的传染病。

(五)、总结:

巴斯德凭着一个科学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战胜了狂犬病,为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也要学习科学家这种精神,刻苦钻研,勇于实践。

板书设计】

   征服

巴斯德 狂犬病(可怕)

勇于挑战

高度责任心

犹豫 放下心来

极度疑虑 忧心忡忡

惊魂不定 

【导学后记】: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一、课标要求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学习用“并且”造句。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学习用“并且”造句。

2、过程与方法: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导学难点(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

3.导学关键:“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及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四、导学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二、课标要求: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学习用“并且”造句。

三、导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学习用“并且”造句。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导学核心点

1、理清文章结构,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3、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生字词卡片、课件。

五、导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

5.理清文章结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8.抄写生字。

第2课时

一、导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

二、课标要求: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三、导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四、导学核心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相关资料。

五、导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

(1)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板书: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调查”部分。

(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

(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

(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

(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3)板书: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考:个部分间改变顺序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习用“并且”造句: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结构。3.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

【板书设计】: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导学反思】

12*绿色的记事本

一、课标要求: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这种写环保日记的形式,让孩子们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并从生活中学习环保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保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导学难点: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3.导学关键:学写环保日记。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及多媒体课件。

四、导学安排: 1课时

五、导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词。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生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事什么事?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学习提纲

(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

(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3)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

(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了解了吗?

(5)费格小朋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

(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学习情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不用耗费大量的木材。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六、板书设计:

12*绿色的记事本

材料:废纸 垃圾

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七、导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三

【课标要求】:辨字音和读句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写调查报告时,能很好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百花园的各项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并锻炼学生的语音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阅读平台---《用冰取火》,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2、导学难点: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3、导学关键: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练习法及文字课件、格言集。

【导学时数】:3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积少成多”和“阅读平台”。

【导学目标】:

1、学习“语海畅游”。

2、完成“积少成多”—掌握“科学名言”。

3、“阅读平台”培养阅读能力。

【导学准备】:文字课件、格言集。

【导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注意点。

(1)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

(2)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

4、出示课本例子

5、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6、(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7、反馈练习情况。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幻灯:

中外科学家的名言。学生读这组名言。

2、你还知道那些中外名言。

学生反复读诵及至能背。。

3、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5、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用冰取火》,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1、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你喜欢科学小故事吗?为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作业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第 二、三课时

【导学内容】:“指南针”, “语文大课堂”。

【导学目标】:

1、“语文大课堂”---我的调查报告。

2、笔下生辉---写调查报告。

【导学准备】:学校、草坪的课件。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二、 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三、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语文大课堂”是一次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调查任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课堂交流;写出调查报告。

(1)、想一想:怎样把收集材料呢?。

(2)、怎样把你你手机的材料进行整理。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四、总结

五、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随堂指导

六、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单元导学后记】:

第四单元导学内容说明

一、单元导学内容简析

1、第四单元内容由“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三部分组成。 2、本单元课文内容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感,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第13-15课是精读课文,第16课是略读课文。四篇课文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文章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二、单元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感悟语言规律。 5、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发展语言能力。 6、随文识字26个,会写27个字,掌握常用词语。

三、单元导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四、单元训练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单元导学课时:13课时

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一、课标要求:

学习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词语。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词语。

(2)、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导学难点: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导学关键: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及多媒体课件。

四、导学安排: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课标要求】: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导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解新词。

【导学核心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生字词卡片、课件。

【导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 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 )的珠穆朗玛峰,有( )的南沙群岛,有( )的三峡,还有( )的泰山以及( )。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课标要求】:背诵第2小节。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导学核心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合作交流法及课件。

【导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诗歌。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四、学习诗歌

1.整体感知内容。

2、学习第一节

1)诗歌中写到了几种颜色?

2)为什么说“五颜六色”是形象的语言?

3)你知道祖国有多大,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学习第二节。

本节中作者用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

4、学习第三节。

蓝图是什么?祖国的蓝图是什么样子的?

5、学习第四节

问:为什么说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在妈妈身边?

激励学生上网查找祖国各种情况。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首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2、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谈谈你今后要为祖国做些什么?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九百六十万

祖国 宽阔而温暖 妈妈的怀抱

宏伟的蓝图

【导学反思】:

14陈嘉庚办学

一、课标要求:

学习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词语。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2.导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3.导学关键: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怎样办学的。

4.导学方法及教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等及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四、导学安排: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标要求】: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导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

【导学核心点】:

1、理清文章结构,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3、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生字词卡片、课件。

【导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件: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课件: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

【课标要求】:学习写读后感。

【导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

【导学核心点】:学习写读后感。

3、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生字词卡片、课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桥( )  赚( )  悔( )

  骄( )  谦( )  诲( )

  侨( )  歉( )  海( )

(2)总结规律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4、陈嘉庚办学

辛勤劳作 有所积蓄

陈嘉庚 拼命赚钱 办学校 热爱家乡

诚信经营 源源不断

【导学反思】:

15舞动的北京

一、课标要求:

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地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导学难点: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3.导学关键:借助图片、音像资料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及多媒体课件。

四、导学安排: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课标要求】: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导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学习用“并且”造句。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导学核心点】:

1、理清文章结构,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3、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生字词卡片、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课标要求】: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学习用“并且”造句。

【导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导学核心点】:

1、理清文章结构,

2、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3、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生字词卡片、课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1)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2)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课标要求】:巩固生字、新词。

【导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导学核心点】:

1、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课文挂图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板书设计】:

15、舞动的北京

上部 传统 印章

奥运会徽 成功出色

下部 北京2008

【导学反思】

16 大使馆妈妈

一、课标要求:

会认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2.导学难点: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3.导学关键: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

4.导学方法及教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及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四、导学安排:1课时

五、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4、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

六、作业 给父母将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16、大使妈妈

大使馆-------像妈妈一样关心

陈小龙-------感激与爱戴,热爱祖国

【导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四

一、课标要求:“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能说会道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百花园的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2.导学难点:笔下生辉----写“家乡”。

3.导学关键:通过本百花园的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练习法等及多媒体课件。

四、导学安排:3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

【导学目标】:

1、学习“语海畅游”。

2、完成““读读背背”---凉州词

3、“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培养阅读能力。

【导学准备】:文字课件。

【导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形近字。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5、你发现了这些词的规律了吗?

6、你能找出这些词语吗?(学生自由交流,小组反馈。)

7、出示幻灯:流离、工整、长短、黑白、真假、是非

8、出示课本重的病句。

(1)、指导朗读句子。

(2)、学生修改病句,教师巡视,实时反馈:

第一句:把“宽阔”改为“辽阔”。

第二句:在:和“的后面添上”收听“

第三句:把“云南孔雀“删掉。

9、教师准备一些课外的病句,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5、展示我的采集本

6、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手机的资料多,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积极性,以及对体育的爱好。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时,吉鸿昌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5、说说你敬佩他的原因是什么?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从小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我们是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我们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作业

背诵《凉州词》

第二、三课时

【导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导学目标】:

1、“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能观察生活中的变化,能有重点地说说家乡的变化。

2、“笔下生辉”---写家乡。能围绕一方面内容写出家乡的变化,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导学准备】:家乡的照片。

【导学重难点】:

能围绕一方面内容写出家乡的变化,能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最近老师发现有的地方新架了过街天桥,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你们有没有发现近年来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变化?

2、全班交流。

二、顺势导入,交流信息,资源共享

1、能不能动动你们的小脑瓜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2、学生讨论交流。

3、听了大家的发言,你们都有什么感受?

4、学生畅所欲言。

三、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1、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照片、资料等,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2、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四、笔下生辉------写“家乡”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观察家乡的变化,抓住麽一方面,写一片赞美家乡的文章。

(2)、如果你认为家乡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写一篇想象作文。

(3)、写的时候要之一观察身边的变化,如小河、街道、绿地、楼群,人们的吃、住、行、,及商店、超市等,还要了解一下它们的过去。

(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五、独立思考,选准切入点,自主习作

1、从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深切感受到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关注之心。你们想利用手中的笔来写写家乡这些巨大的变化吗?

2、(小黑板展示习作要求)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选择变化最大,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重点突出一个“变”字,来反映家乡在前进,越变越美好。

3、学生独立思考,选准切入点,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自查互评,修改完善,展示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赏。

3、认真预写,择优在“我能写我会写”习作栏中张贴,全班共赏。

七、作业

1、制定家乡的发展蓝图

2、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3、写一写你为家乡生态环境做的一件事。

【单元导学后记】:

第五单元导学内容说明

一、单元导学内容简析:

1、第五单元内容由“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三部分组成。 2、本单元课文内容反映的中心主题就是一个“爱”字,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第17-19课是精读课文,第20课是略读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育他们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3、根据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每篇课文均配有一至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

二、单元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读书,多体会,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3、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4、随文识字21个,会写25个字,掌握常用词语。

三、单元导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单元训练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五、单元导学课时:15课时

17 莲叶青青

一、课标要求:

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导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导学关键: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4.导学方法及教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及字词卡片、教学挂图。

四、导学安排: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导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标要求】:扫清文字障碍。

【导学核心点】:

1、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导学方法及教具:朗读法、讨论法及生字词卡片、课件教学挂图。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导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课标要求】: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导学核心点】:

1、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导学方法及教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及课件教学挂图。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 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 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 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 出示提纲。B 让学生自学。C 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 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 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7 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

                 爱惜莲叶  守、欣喜

                       让、欣赏

             祖母 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  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导学反思】:

18 萧山杨梅

一、课标要求:

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教育学生尊师爱生传统美德。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2.导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导学关键: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导学方法及教具:朗读法、探究法、讲授法等及字词卡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四、导学安排: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鼓励、遨游、陪伴、探索”等词语。

【导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鼓励、遨游、陪伴、探索”等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标要求】:扫清文字障碍。

【导学核心点】:

1、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导学方法及教具:朗读法、讲授法及生字词卡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导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籍( )( )初( )( )

        阅( )( )兼( )( )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兼”:笔画记忆;“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是衣字旁。“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包含的感情。

3、正确流利、由感情的朗读课文。

4、把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好好体会句子的感情。

【课标要求】: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导学核心点】: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包含的感情。

2、导学方法及教具:朗读法、讲授法及杨梅课件、课文中的插图。

【导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板书设计】:

               18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  爱护    思念

【导学反思】: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课标要求: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导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

3.导学关键: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及字词卡片、作者资料、书籍《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

四、导学安排: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导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欢声笑语、废墟、悲痛、破难不堪”等词语。

3、正确流利、由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标要求】:扫清文字障碍,理解“欢声笑语、废墟、悲痛、破难不堪”等词语。

【导学核心点】:

1、扫清文字障碍,理解“欢声笑语、废墟、悲痛、破难不堪”等词语。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及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父爱的伟大。

3、正确流利、由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标要求】: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导学核心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及课件、幻灯片。

【导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5、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信念坚定)          爱

         儿子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导学反思】:

20*母亲的呼唤

一、课标要求:认识“憔、悴、愚”等三个生字。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3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着什么。(4)把最使你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认读、组词等达到认读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体会母亲那一声声的呼唤声中,所表达的对自己的亲情和关爱,这

呼唤就是伟大的母爱。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导学难点:谈谈自己对“母亲的呼唤”的体会。

3.导学关键: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讨论法、课文插图及生字卡片等。

四、导学安排: 1课时

五、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20.母亲的呼唤

2.全班同学读课题,并质疑课题。

3.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关爱我们。你愿意来说说你的母亲吗?(学生自由发言)

4.过渡:是呀!母亲是无时不刻地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那么课文中的母亲在 呼唤什么呢?她为什么在不停地呼唤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把谜底揭开。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憔、悴、愚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1)出示文中的词语。

视线、憔悴、愚笨、声嘶力竭、身在福中不知福、流露、呼唤

(2)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2.反馈学习情况。

这篇课文讲了我在儿时虽然不理解母亲的呼唤,但在海边的那一次,母亲那散乱的头发、喜极而泣的神情、声嘶力竭的呼喊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长大后,我从母亲那一 声声的呼唤声中,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的亲情和关爱,这呼唤就是伟大的母爱。

3.各个小组互相讨论、修改各个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得通顺、连贯、正确。

3.出示学习提纲:

(1)呼唤是什么意思?你母亲是怎样地呼唤你呢?

(2)文中母亲呼唤我什么?我幼年最快乐的回忆是什么?你有相同的感受吗?

(3)在我记忆深处最难以忘怀的哪一次的呼唤?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刻的记忆呢?

(4)是什么事情让我对母亲的呼唤产生了转变?

(5)把使你最受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谈谈你的体会。(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学习情况。(学生根据课文找出答案)

6.展示学生个人感情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7.师生共同评价。

8.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1)母亲的呼唤是母亲爱孩子的表现。(2)母亲的呼唤是关心孩子,是担心孩子的体现。

(3)有母亲呼唤陪伴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

9.你是怎么理解“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话的?

10.幻灯出示:

“现在,我还是常听到母亲的呼唤,但我已了解那一声声的呼唤,都是母爱的流露,都是亲情和关怀的表示。”

11.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并谈谈你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即可,不必强加灌输。

(引导学生谈母爱是通过这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声中流露出来,这深情的呼唤是伟大的母爱,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12.现在,我理解了母亲的呼唤了吗?你理解了吗?(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1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要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有感而发,进行真心表白)

五、总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学生互相交谈“你有听到母亲呼唤时的甜蜜吗?”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0母亲的呼唤

母爱、亲情、关怀

母亲的呼唤

亲切、轻柔、温馨

【导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五

【课标要求】: 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语海畅游——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

(2)积少成多——《送孟浩然之广陵》。

(3)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5)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的学习与积累,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中《送孟浩然之广陵》,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同情,这样才能营

造出美丽的人间。

(4)通过“我家的故事”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语文百花园的各项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制定计划的能力,组织活动的综合能力。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2.导学难点:能说会道一一讲述我家的故事。

3.导学关键: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练习法等。多媒体课件。

【导学安排】:3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

【导学目标】:

1.学习“语海畅游”。

2.完成读读背背中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3.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导学准备】:文字课件、课外练习题。

【导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出示幻灯:“一起”和“一同”……

(1)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说句。(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5、出示课本例子

6、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1)把“学生”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年龄的。

(2)把“少年”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职业的。

(3)把“电视”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剧种的。

(4)把“电影“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家用电器的。

7、(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2)学生做课本中加点的练习。

8、反馈练习情况。

(1)电灯、电话、留声机是爱迪生发明的。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

(2)他小时候记性很好,不到三岁,就能背诵杜甫的《绝句》。人们称赞说:“这小孩多可爱呀!”

9、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心灵创可贴》,要求读得流利、连贯。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3、你喜欢苏茜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应该学习苏茜那可富有爱心的童心。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是一个关心他人的小姑娘。)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 二、三课时

【导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导学目标】:

1.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2.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导学准备】:照片若干。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并默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2.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反馈学生昕写情况。

二、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1.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本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的清楚明了,是否语句

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家庭中发生的故事有些很感人。让我们交流一下,分

中庶情的平凡与伟大?

(2)和家人共同回忆家庭中感人的事情。

(3)最感人的故事在小组里讲一讲。看谁讲得好,谁的语言最能打动人。

(4)全班评一评,哪些小组开展的最好。

5.学生组织活动,教师适时指导、帮助。

三、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1)想一想:怎样把文中最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呢?

3.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作。

2.个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单元导学后记】:

第六单元导学内容说明

【单元导学内容简析】

1、第六单元内容由“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三部分组成。

2、本单元课文内容反映的主题是儿童生活,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第21-23课是精读课文,第24课是略读课文。这四篇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例之中。 3、每篇课文中均配有一至两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理解事理。

【单元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领悟事理。

3、进行字、词、句的学习,感悟语言规律。 4、重视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 5、随文识字20个,会写27个字,掌握常用词语。

【单元导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

【单元训练难点】:认真体会文章包含的深刻寓意。

【单元导学课时】:15课时

21、爬山

【课标要求】: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煮、拂、燃、煌、智、慧”等9个字。要求掌握的词有“煮熟、吹拂、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4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当作者昕了爸爸的话心中的勇气与父亲持之以恒的

精神,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父亲的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带给人的深刻启示。

2.导学难点: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导学关键: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导学方法及教学准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及自制的简单课件

【导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似懂非懂、慢条斯理、凝视、灯火辉煌”等词语。

【课标要求】:理解“似懂非懂、慢条斯理、凝视、灯火辉煌”等词语。

【导学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似懂非懂、慢条斯理、凝视、灯火辉煌”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导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片、幻灯片

【导学核心点】: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似懂非懂、慢条斯理、凝视、灯火辉煌”等词语。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爬过山吗?能把你爬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交流吗?

2、看来每个人对爬山都有不同的理解与体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爬山》(板书:爬山)课文围绕爬山都写了哪些内容呢?你想知道吗?我们现在就来学习。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边找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a.课件演示生字新词,指名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b.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煮熟、吹拂、燃起、灯火辉煌、智慧

2、再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通过读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1)概括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2)学生汇报读书感受。

(放手让学生畅谈读书感受,学生会谈到父亲所说的话,能有自己初步的理解,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感受,又能根据学情进行下面的教学。)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学生边读边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分别汇报,边汇报边填表)

什么地方 什么情况 说话内容

第一次:“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

第二次:“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次:“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用脑袋去思考。”

2、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自读。(2)质疑——小组合作——解疑

①为什么说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

(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爬山会遇到哪些困难?遇到困难,人们往往会产生什么不良情绪?以此来说明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

②“我们”爬山 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③“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替换,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了“征服”的意思。征服——战胜)

④“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

(“征服山”是指战胜山,以爬到山顶为目的。“征服自己”是指要有自信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爬山。教育“我”做事要有决心,要有信心,要努力去做。)

⑤我为什么是“似懂非懂”?

(“我”那时年纪小,只有十岁,所以对父亲富有哲理的话好像懂了,又好像不懂。)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问——解疑为学路,合作讨论形式学习,进而解决发现的问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与环境,使其在读书、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事物和阅读能力,最终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这是父亲开始爬山时所说的话,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事要有决心,有信心。那么,父亲的另外两次所说的话,又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2、书写课后的生字。

3、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1 爬山

决心

征服自己

信心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学习课文第2~10自然段内容。

【课标要求】: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导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10自然段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导学核心点】: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导学准备:课件、课文中的插图。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引入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爬山》,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父亲第一次所说的话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呢?

3、是啊,父亲的话使“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要有决心、有信心,征服了自己就征服了困难。那么,父亲还说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回顾课文内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课件出示):父亲喝了一口水,慢条斯理地说:“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1)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讨论,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

(父亲的话强调的是爬山的过程,强调爬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就是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去努力,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的。)

3)“我”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自己并没有尽最大努力,所以羞愧地低下了头。)

4)能说出一个你自己尽力(或没尽力)的一件事吗,你今后会怎样去做呢?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在于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结合自身的例子,不但能更好地加深对课文本内容的认识,而且更具有实际的教育意义,突显人文性。]

2、学习父亲第三次说的话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用脑袋去思考。”

1)自由读。

2)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结合父亲是怎样做的来理解。)

3)父亲的确话给了你哪些启发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体会。)

3、课件出示父亲三次所说的话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2)完整地谈一谈自己从父亲的话中得到的启示。

[再次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揣摩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认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2)“我”从这次爬山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抓住“沉静”和“智慧” 结合前文的学习来谈)

(3)有感情地朗读,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本课的闪光点。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的美景,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用心灵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21 爬山

征服自己

尽力做事 智慧

懂得欣赏

22 语言的魅力

【课标要求】:认读4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4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隋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后木牌上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句子中重点字的作用。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的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导学,引导学生体会让·彼洁勒的聪明智慧,感受语言带来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体会诗人的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句子中重点字的作用。

2.导学难点: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后木牌上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3.导学关键: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4.导学方法及导学准备具:朗读法、合作交流法及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幻灯片。

【导学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课标要求】:理解“斑白、浓厚、良辰美景、万紫千红”等词语

【导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斑白、浓厚、良辰美景、万紫千红”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导学核心点】:1、扫清文字障碍。2、感知课文的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说说你对“魅力”的理解。

3、说说生活中你觉得有什么很有魅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语言的魅力。

(以课题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魅力”的意思,激发学习课文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魅、黎、丐、衰。

2组词语。

魅( ) 丐( ) 牌( ) 绅( ) 衷( ) 辰( )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3小组讨论进行分段练习。

4、反馈分段隋况。

笫一段(1):在巴黎大街边,过往的行人对衣裳褴褛的乞丐无动于衷。

第二段(2~5):法国诗人让·彼洁勒在木牌上添上了几个字,结果有许多人给乞丐钱。

笫三段(6):一句富有诗意的语言,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四、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2自主学习课文。3对课文提出各种质疑,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备注。

五、总结全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课后思考题。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句子中重点字的作用。

【课标要求】:了解法国著名诗人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的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

【导学目标】:

1.了解法国著名诗人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的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

2.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句子中重点字的作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核心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句子中重点字的作用。

【导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还记得这有魅力的语言是什么吗?让·彼浩勒添上的是什么字?板书、齐读有魅力的句子。

3.这语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添字前后有哪些变化?

默读课文,批画,哪些方面有了变化,有语气对比读。

4.汇报。

(1)行人的表现:无动于衷——慷慨解囊

盲人的收入:什么也没得到——钱多极了

盲人的神情:悲伤叹息——笑

(2)理解:无动于衷。(3)读出老人惊喜的语气。

5.师问生对比读:添字前后行人、盲人各有什么表现?

6.小结:添上这几个字就使路人由无动于衷到解囊相助,使盲老人收入增加,转悲为喜,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几个字所起的作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7.我们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还要再学吗?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二、魅力所在——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己小声读课文体会魅力所在。

2.汇报:令人产生联想——对比——产生同情

3.联想。

(1)读书上的句子:指读,评读。(2)欣赏:播放课件。

(3)扩展:春天到了,你还会看见什么?说一说。

(4)概括:将你所看见的春天的美丽景象用一个词语概括:良辰美景

(5)有感情齐读。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景象万千,令人陶醉。

4.对比。

(1)师:这良辰美景对于盲老人来说——一片漆黑,想到这你的心情怎样?

(2)有语气朗读:春天的美好与盲人的悲惨命运相对比。

(3)读有魅力的句子:哪个词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现实联系在一起,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唤起人们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打动人心,具有震撼力,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

5.师问生读第6自然段。

有魅力的语言是——这是怎样的语言,产生巨大的作用在于什么?

春天到了,使我们联想到——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同情之心

6.练习背诵。

三.能力拓展

l看图出示句子比较:哪句语言有魅力'并说明理由。

2写警示语:

(1)看懂图意,(2)选择写作,(3)展示评价。

四、激发学生富有爱心的情感

1同学们为什么能写出有魅力的语言呢?

2诗人是仅仅用语言帮助盲人吗?

指出第4自然段诗人的动作、神态悄悄地帮助,并巧妙地保护了老人的自尊心。体

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倾其所有,实际上是用自己的爱心在帮助盲人。

3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五.总结全文

诗人让·彼浩勒运用自己富有诗意的语言,帮助盲老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

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默默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播欣课件:抗洪救灾、抗击非典。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让我们为他人、为社会献出一份爱心让爱洒满人间。

六布置作业

1修改自己的警示话使之更有魅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22魅力的语言

无动于衷——慷慨解鞋

语言的魅力 什么也没得到—— 钱多极了

悲伤叹息——笑

【导学反思】:

23 寓言两则

【课标要求】:

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导学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3.导学关键:续写续写寓言故事——《南郭先生逃跑以后》。

4.导学方法及导学准备具:讨论法、合作交流法及生字、词语卡片。这两则寓言的动画片。

【导学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标要求】:能正确理解“待遇、装腔作势、排场、腮帮”等词语意思。

【导学目标】:

能正确理解“待遇、装腔作势、排场、腮帮”等词语意思。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滥竽充数》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核心点】:正确理解“待遇、装腔作势、排场、腮帮”等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滥竽充数》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

【导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

[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2、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滥竽充数》。生齐读。(板书: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 编排 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 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 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更好地体验了人物角色,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造力都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 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 (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滥 竽 充 数

宣王 —— 三 百 人 —— 混

湣王 —— 一一听之 —— 逃

虚伪必定原形毕露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邯郸学步》

【课标要求】:正确理解“姿势、优雅、顽固、彻底”等词语的意思。

【导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姿势、优雅、顽固、彻底”等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邯郸学步所包含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

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核心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邯郸学步》所包含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板书;邯郸学步)

2、谁知道成语“邯郸学步”的意思?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幽雅 彻底 机械 姿势 顽固

(提醒学生注意:“械”字不要读成“ji蔓彻”字不要读成“qié”)

(2)主要内容:燕国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最后新的走法没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提出来。

2、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燕国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步?

(2)这个燕国人是怎样学步的?

(3)这个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的结果怎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讨论问题,理解课文(教学方法步骤同第一则寓意言)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燕国人学习走路的样子,揭露这个燕国人虚伪的心理和他自食其果的下场)

(1)分组学习,研究讨论课文相关内容。

(2)全班交流,透彻理解课文。

(3)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板书:盲目跟随别人 终将自食其果)

四、拓展延伸

1、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演完后,模仿记者采访:“燕国人”。

2、请你展开想象,学走路的燕国人爬回去后,人们会怎样议论他呢?就请你续写这个小故事吧!

五、布置作业

1、结合《邯郸学步》的故事情节,编写课本剧。

2、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邯郸学步

一进城 学走路

过了几天 不进步

一段时间 不会走

盲目跟随别人 终将自食其果

【导学反思】:

24 米芾学书

【课标要求】:会认“塾、琢、枉”等3个字。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塾、琢、枉”等3个字。

2、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悟出写好字的窍门的。

2.导学难点:理解秀才说的关于写字窍门的一段话。

3.导学关键: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4.导学方法及导学准备具:阅读质疑法、讲解法及准备几幅书法作品、自制的简单课件。

【导学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导读

1、同学们,你们练过书法吗?你们是怎么练习书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米芾学书》(板书课题 生齐读)

2、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哪些问题呢?

预设:(1)米芾是谁?学书是不是学习书法的意思?

(2)米芾为什么要学书?怎么学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利用收集的资料和预习解决问题,随问随答,筛选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读课文解决。)

[以“疑”为主线,把“生疑”“议疑”“解疑”贯穿始终。]

二、自主读书,深入理解

1、引导学生自主读书

(采用多种方法读书。可以朗读、轻声读,也可以默读或综合多种方法来读。)

2、交流读书情况。

(1)通过读书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内容?

(沟通交流,生与生、师与生交换意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三、研读体悟,合作探究

1、师生商定研读重点

(1)米芾在私塾先生那里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2)后来秀才又是怎样教米芾学习书法的?米芾又是怎样做的呢?

(3)私塾先生和秀才教米芾写字的效果为什么会不一样?秀才的办法好在哪?

(4)你认为米芾写好字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写好字的窍门是什么?)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内容,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之间互通有无,较复杂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确定)

[阅读是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学习过程的选择应由师生共同确定。]

2、自读感悟(以默读方式为主)

3、合作学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为宗旨。]

4、分组汇报

(对于秀才说的写字窍门的一段话,要结合课文内容说写好字的窍门是什么。对于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也要仔细体会。)

5、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联系实际谈谈你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好吗?

2、按照秀才说的窍门练练字。

五、布置作业

课后整理有关米芾或其他书画家勤学苦练的事例,写一篇读后感。做到有顺序,详略分明。

[语文课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渠道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板书设计】:

米芾学书

过去 不用心 写不好

现在 仔细琢磨 写好了

【导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六

【课标要求】:

区分音形相似的字,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语海畅游——形近字、多义词。(2)积少成多——“友谊格言”。

(3)阅读平台-《我向奶奶学语言》。(4)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5)笔下生辉——委屈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形近字、多义词的学习与积累,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友谊格言”的积累,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说话、语言的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语文百花园的各项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并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创新的能力。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导学难点:写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事。

3.导学关键:通过阅读平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能说会道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通过笔下生辉,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4.导学方法及导学准备具:讲解法练习法及教师自制的简单课件。

【导学安排】:3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 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课标要求】:区分音形相似的字,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阅读能力

【导学目标】:

1.学习“语海畅游”——形近字、多义词。2.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友谊格言”。

3.阅读平台——《我向奶奶学语言》。

【导学核心点】:读读背背“友谊格言”。文字课件、格言集。

【导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形近字。

2.认真读以上字,你发现了什么?(形近字)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学生找例子,教师巡视)

4.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5.请学生说说幕、墓、暮的怎样区分?

6.出示幻灯(板有多义词的句子)

7.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1)相互校对,反馈学习情况。(2)出示课外练习题目。

a.这次的旅游,我们家花了很多钱。B.奶奶的头发花白了。C.这朵鲜花开得真好看。

(3)学习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友谊格言”

I.出示文中读读背背“友谊格言”。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关于友谊的格言。

4.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好,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热情。

三、阅读平台——《我向奶奶学语言》

I.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向奶奶学语言》,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只要围绕“语言的艺术”进行讲解都可以)

3.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4.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写了今年回乡下我学到了不少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

第二段:介绍了我自认为文化水平比奶奶高,语言一定比奶奶好。

第三段:写了奶奶说的“杨柳爆青”让我觉得用得准,用得好。

第四段:写了奶奶说的“锥子戳屁股,也不晓得动一动”的语言生动、形象。

第五段:我有新发现——听别人说话、看电视、听广播也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5.你喜欢奶奶的语言吗?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来。)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听别人说话、看电视,听广播也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这样才能将语言说得更好,更

形象、更生动)

四、布置作业

1.写你读完《我向奶奶学语言》后的感想。2.背诵“友谊格言”、收集“友谊格言”。

第二、三课时

【导学内容】: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笔下生辉——委屈的事情

【课标要求】:能说会道口语交际训练,笔下生辉,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导学目标】:1、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2、笔下生辉——委屈的事情。

【导学核心点】:1.笔下生辉2.讨论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又要和你见面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二、分项训练

1、能说会道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一位同学丢了一支和你同样的一支钢笔,他责怪你私自拿了他的东西,你受到了委屈,心里会怎样呢?(难过)

再比如,你走过有果皮纸屑的地方,没有弄清楚情况就批评旁边的同学不讲社会公德,使别人受到委屈;后来知道不是他乱扔的心里又会怎样呢?(内疚)

(2)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确定自己最想说的内容。

(3)不论是你受到了委屈,还是你委屈了别人,该怎么办呢?

(4)学生讨论解决的办法,教师适时出示泡泡框的内容。

a.我要把自己受到委屈的事情说清楚。

b.向别人说明情况,不要着急,要有礼貌。c.向别人道歉,态度要诚恳。

(5)确定好了自己要说的内容,又懂得了表达的方式方法,就先说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吧!

(6)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进行评价。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侧重是否把事情说清楚了,是否有礼貌,态度是否诚恳。]

(7)教师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了委屈可以向别人解释,委屈了别人要向别人道歉。

2、笔下生辉

启发谈话,揭示主题

(1)在“能说会道”中,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情,现在就把这件事写下来。

(2)习作内容:

写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事,并写一写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然后写一写自己是怎样向别人解释的,或者是怎样向别人道歉的。

(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a.提出习作要求:(在众多的事情中,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要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心情。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b.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c.小组互动评一评:组员之间互阅,互相品一品,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说具体。

  d.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写得也真实、感人。你觉得自己又有了那些进步呢?说一说。

2、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

3、在“笔下生辉”的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1)让学生弄清本次习作的要求,写什么?从哪些方面写?(2)引导学生写印象最深的事(3)引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介绍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并写出当时的心情,还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后,你是怎样向别人解释的,或者是怎样想别人道歉的。(4)题目自己拟定。

【单元导学后记】:

第七单元导学内容说明

【单元导学内容简析】:

1、第七单元内容由“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三部分组成。

2、本单元是围绕“了解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这一专题来安排学习内容的。为此,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与动物有关。其中,第25-27课是精读课文,第28课是略读课文。

【单元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动物的特点,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视语言积累。 3、随文识字22个,会写24个字,掌握常用词语。

【单元导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视语言积累。

【单元训练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

【单元导学课时】:13课时

25 鸟的天堂

【课标要求】:

认识“桨、榕、纠、暇”等4个字,会写“桨、纠、逼、禁、暇、抛”等6个生字。掌握“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等词语。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导学难点: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3.导学关键: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导学方法及导学准备:a、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 b、多媒体课件。

【导学安排】:3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课标要求】:扫清文字障碍,理解“不以为然、勤奋、温文尔雅、坚苦卓绝”等词语。

【导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理解“不以为然、勤奋、温文尔雅、坚苦卓绝”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导学核心点】: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片、幻灯片

【导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板书:25鸟的天堂。

3.释题:

(1)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2)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3)“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

4.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广东新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课后词。2.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3.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茂、纠、暇、抛。

4.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不禁:不由自主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6.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

2.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4.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

5.请按“上路、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顺序分段。

6.分组分段读课文

7.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3.分组分段读课文。

4.思考:巴金爷爷在何时去何地?怎么去?天色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

5.默读课文,作者在乘船途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找出相应词句划下

6.作者的所见、所闻(听)给你什么感觉?

7.练读句子。

8.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7~9自然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

的优美。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3.思考课后习题(2、3)。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学习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

【课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导学目标】:

1.学习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逐步体会鸟的天堂的壮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导学核心点】:学习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中国地图、课文中的插图。

【导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学生答。(师板书:树 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7、8自然段,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1)“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 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抖动的 发抖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知道,这是一棵已经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榕数,而此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榕数的苍老,而是它的生命力。

是啊,榕树的叶子太绿了,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在微风的吹拂下,我们仿佛看到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精灵在跳跃,是那么的充满活力,那么的生机勃勃。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那种勃勃生机的赞美,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旺盛生命力的高度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一句。

3.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板书:美丽奇特)

五、拓展延伸,丰富语感

1.朋友说,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栖息生活。真的如此吗?

请你读读课文第12~14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并能用这个句子说一说。

啊!这的确是个“鸟的天堂”,你看:…………(学生口头填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板书:群鸟欢闹)

3.同学们,你想感受一下这群鸟欢闹的热闹景象吗?课件展示,音乐欣赏。

4.配乐朗读。谁想跟着音乐来朗诵。

5.课文学好了,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想对大榕树,对鸟的天堂,对鸟说些什么吗?有感而发,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这幅画的下面。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读了《鸟的天堂>一课,领略了我们南国的奇异风光,欣赏了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感受了众鸟欢闹的景象。同学们,读书能使人聪明,能使人长见识。让我们多 读书读好书。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2.3题)。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25 鸟的天堂

  大

 榕树  茂盛美丽  

  鸟的天堂     活力 喜爱

多 赞美

鸟: 活跃欢闹

        欢乐

【导学反思】:

26 鲸

【课标要求】:

会认“吨、敞、哺、滤、矮”5个生字,会写“吨、敞、哺、滤、肺、潜、矮、判、胎”9个字。掌握“宽敞、哺乳动物、又矮又粗、判断、胎生”等词语。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会认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宽敞、哺乳动物、又矮又粗、判断、胎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鲸的生活习性。

2.导学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3.导学关键: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4.导学方法及导学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

(2)、有关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导学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

【课标要求】: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导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段。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导学核心点】:扫清文字障碍. 鲸的资料、生字卡片、幻灯片。

【导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种庞大的动

物就是鲸。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鲸的知识,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生字——组词——读句子,说说书写和记忆时应该注意的

问题。

2.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生活习性。

3.由于环境的变化,鲸逐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4.质疑。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生字组词,说说学习生字中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肺”字右半部与“市”字的区别。

3.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鲸( ) 肢( ) 滤( ) 吨( )

惊( ) 技( ) 虑( ) 顿( )

肺( ) 判( ) 哺( ) 喷( )

痱( ) 叛( ) 辅( ) 愤( )

4.找出鲸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进化的句子读一读。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鲸有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几句话中能看出鲸的这一特点。

(2)根据鲸的特点,课文可以分几段?

2.学生讨论交流。

(1)鲸很大,用肺呼吸;种类多,一般分为两大类;吃得多,长得快。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这些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

第一段(1):主要讲鲸非常大。

第二段(2):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第三段(3):介绍鲸的种类。

第四段(4~7):描写鲸的生活习性。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描写鲸很大的句子勾画下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

教师结合学生谈的内容板书。

2.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看幻灯片,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2)要求学生口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按出答案,并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3)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4)小结: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朗读第一段。

六、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在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字,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在说明鲸很大时,作者还列举了人们熟知的事物象作比较,作比较。这样使说明更通俗,更易让人理解,陌生的鲸就变得不陌生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应用这种方法,会使文章更加清楚、明白。

七、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3.理解课后练习3。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26 鲸

大小 (列数字 举例子)

演变

种类

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课标要求】: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导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2.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4.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导学核心点】: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导学准备】:鲸生活的课件、课文中的插图。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本文介绍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2.听写本课生字、新词。3.你们学到几种说明方法?

二、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

2.反馈学习情况。

(1)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2)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上述问题。

(3)指名生回答。

(4)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请看鲸的进化过程。(投影显示)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5)学生看幻灯片提示,练习复述“鲸的进化过程’’,再指名学生复述。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4.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并给段落分层。

(2)学生回答。(从吃食、呼吸、睡觉、成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3)齐读第4自然段,思考: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鲸吃食的方法、过程。

(4)前面课文提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哪些习性可以说明?请认真看书找一找。

①用肺呼吸。看软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②胎生。这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作者运用了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胎生情况和寿命之长)

(5)鲸睡觉时有什么特点?轻声读读课文,找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并画下来。

5.指导朗读。

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三、总结全文

1.回忆课前的小故事,运用本课所学关于鲸的知识,通过想象把故事表演完整。

(这样设计再次回归到贯穿全课的小故事并把课文的内容巧妙地揉合到故事情节中展开,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顶点,同时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2.总结这一课自己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2、3题。

2.学习课文中介绍鲸的写法,介绍你喜欢的动物。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26鲸

很大 16万公斤 4万公斤

哺乳动物 体形像鱼

种类 须鲸 齿鲸

生活习性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一—————-/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27 麋鹿

【课标要求】:

会认“榜、棕、孕、匿、厄、沛、衍”等7个生字,会写“涂、榜、敏、捷、销、匿、输、基、涯”等9个字,掌握“滩涂、敏捷、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生涯”等词语。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读7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多音字“悄”,理解“颠沛流离、厄运、珍惜、迅即”等词语意思。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背诵古诗的目的。

(3)通过对古诗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背诵、默写古诗,积累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麋鹿是我国的一种珍稀动物,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导学难点:解麋鹿的特点和它的传奇经历,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3.导学关键: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4.导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

5.导学准备: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麋鹿的有关知识。自制的相关课件。

【导学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初知课文内容。

【课标要求】: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麇鹿的特点。

【导学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知课文内容。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段。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麇鹿的特点。

【导学核心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麇鹿的特点。

【导学准备】:背景资料、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板书课题:27麇鹿。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麇鹿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2)理解词语的意思。(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

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麇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麇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麇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2.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朗读课文,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

【课标要求】: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导学目标】:

1.指导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导学核心点】: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

【导学准备】:自制的相关课件。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2.你学到了哪些关于麋鹿的知识?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2~4)。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第2自然段)内容。

①指名读。②为什么说糜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第3自然段)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麇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型——站着的时侯,各趾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生活习性)

⑤麇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是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第4自然段)内容。

①默读第三层,思考: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5~7)。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2)出示“传奇”。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竞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麇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三、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麇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麇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四、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练习第3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习性。

(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

3.练习复述。

(1)同桌互相复述。

(2)举行“大风麇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3)师生评选。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3.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27麋鹿

生活习性 草食性哺乳动物 繁殖能力低

麋鹿 外形奇特 “四不象”

传奇经历 漂泊不定 颠沛流离 回归故土

【导学反思】:

28小狮子爱尔莎

【课标要求】:

会认“肝、糙、犀、耷、恕、恋”6个生字。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小狮子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了解“我”怎样爱小狮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使学生懂得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爱尔莎和“我“之间的深厚感情,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2.导学难点:了解“我”怎样爱小狮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3.导学关键:懂得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4.导学方法:朗读法、合作交流法、讲解法。

5.导学准备:背景资料、生字卡片、幻灯片。

【导学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一)释题。

1.介绍本文作者。

本文作者乔伊亚当逊,奥地利人。本文讲的是她与一只小狮子的故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谁能讲讲狮子是怎样的动物?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介绍你们认识一只小狮子,它叫爱尔莎。

板书课题:28 小狮子爱尔莎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

(1)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掌握生字的音和义。不懂的质疑。

(2)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如何分段。

2.读后检查。

理解词语意思。

扑腾:游泳时用四肢击水。

乳牙:人或哺乳动物出生后不久长出来的牙齿。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样子。

宽恕:宽容、饶恕。

九宵云外:指天的极高处,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二、指导分段

1.我时刻伴随着小狮子成长,它的成长经过了哪几个阶段?本文段落较复杂,学

生可把握我与小狮子的情感线,理清结构。

2.提示:我最初是怎样遇到爱尔莎的,又是怎样对它的,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分段及段意。

第一段(1):讲小狮子出生及“我”与小狮子间的感情。

第二段(2~5):讲小狮子爱尔莎从五个月到两岁的成长过程。

第三段(6~10):讲“我”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

三、讲读课文

1.指读第一段(1),你认为小狮子可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我”和小狮子的感情如何,谁会朗读。

(从小狮子朦着蓝薄膜的蓝眼睛,眼珠滴溜溜的转,看出它很聪明,很可爱,像个小孩。从跟我一起睡,舔我,看出小狮子和“我”感情很深)

2.有语气朗读第一段。

3.小狮子长大了会怎样呢?

(1)指读第二段(2~5),提问:每一个小节各写了一件什么事?每件事都说明了什么?

(2)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对爱尔莎的爱护?又从哪些地方看出爱尔莎对我的感情?

读后讨论:各自然段写什么事?说明什么?

第2自然段:河里洗澡,扑腾浪花,把我扑倒。——说明爱尔莎顽皮

第3自然段:远处跑来,勇敢搏斗,赶出很远。——说明爱尔莎勇敢

第4自然段:孩子一样,一动不动,吮吸,进入梦乡——说明爱尔莎温顺

第5自然段:垂头丧气,一声不响,吮,蹭。——说明爱尔莎驯服

4.轻读第三段(6~10),思考。

(1)作者与爱尔莎感情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把它重新送回大自然。

(2)把爱尔莎交回大自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体现了什么?

5.读后讨论。

(1)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一是让它自己自由的去生活,是出于对它真诚的爱,拥有一个真正的狮子该有的一切) (2)这也是一项科学实验。

(事实表明人工抚养的野生动物回到大自然是很难生存的,因为它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带着人的气味,容易招来敌手,且难以应付自然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恶劣情况)

(3)放回大自然的经过。

(先教会它自己捕食,培养它独立生存的能力,再把它运回大自然。结果“饿着肚子回来”。然后第二次把它交回大自然。结果“它回来了,发着高烧”。最后“我”决心离它)

6.在这一过程中,“我”是怎样的心情,爱尔莎有怎样的表现?从哪些语句中看出?

说明了什么?

四、讨论课文难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1.你读了这篇课文后,觉得“我”与爱尔莎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像母女一般)

2.作者喂养爱尔莎,最后又把它送回大自然,这是作者在大森林中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读了以后,你认为这一种科学实验有什么意义?

(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按照爱尔莎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的顺序来叙述,先讲“我”抱回刚出生三天就失去母亲的爱尔莎,悉心喂养它,以及爱尔莎对“我”的感情;接着讲小狮子五个月到两岁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顽皮、勇敢、驯服和善解人意的特点以及“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讲“我”决定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的原因,以及为此做出努力)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保护自然,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六、布置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邻居的小朋友昕。2.写一写你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28 小狮子爱尔莎

抱摸喂

开玩笑

斗犀牛 建立感情

我 换乳牙 狮子 感情深厚

教训它 恋恋不舍

教捕食

【导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七

【课标要求】:

笔下生辉——编一编动物语言故事。http: //www.xk b1.com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语海畅游——学习“音同形相象”字,给动物起别称,认识中心句。

(2)积少成多——读读背背中《画眉鸟》以及我的采集本中的成语故事。

(3阅读平台 ——《狮子和鹿》;

(4)语文大课堂—— 动物寓言故事。

(5)笔下生辉——编一编动物语言故事。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音同形相象”字,给动物起别称,认识中心句以及读藩背背中《画眉鸟》以及我的采集本中的成语故事的学习与积累,熟练掌握汉语知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的内涵与底蕴。

(2)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知道这个寓言所包含着的深刻哲理。

(3)通过“编童话故事”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语文百花园的各项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导学难点: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3.导学关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导学方法:练习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

5.导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寓言故事。(2)、教师自制的简单课件。

【导学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阅读平、台积少成多、语海畅游

【课标要求】:学习“音同形相象”字、成语故事的学习与积累、掌握汉语知识。

【导学目标】:1.学习“语海畅游”。

2.完成读读背背——掌握《画眉鸟》以及成语故事。

3.阅读平台——《狮子和鹿》。

【导学核心点】:学习“音同形相象”字、成语故事的学习与积累、掌握汉语知识。

【导学准备】:文字课件、爱国名言、成语集锦。

【导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音同形相象的字。

2.指名朗读。你读懂了什么?(“度”和“渡”的区别)

3.那么“度”和“渡”有什么区别呢?

4.分别用“度”和“渡”组词。

5.全班一起朗读课本中的辨字歌。

6.你还能编一首辨字歌吗?(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编“辨字歌”,小组交

流讨论)

7.解释下列成语意思,再说几个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狡兔三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牛一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虎头蛇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说几个成语(课本上没有的):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8.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比一比看谁想得最贴切。

9.指名口头交流,得出最受欢迎的别称。

1O.幻灯出示课本中的片段。

(1)指定小组进行朗读。

(2)想一想,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是围绕:“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来写的。

(3)那么你知道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吗?(中心句)。

二、读读背背

1.出示文字幻灯:《画眉鸟》。

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2.指名认真读以上古诗。

3.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各个诗句的含义。

4.小组内讨论、交流。

5.出示幻灯: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6;学生自学这些成语故事。

(1)先说说自己对这些故事的理解。(2)学生读这组成语,并说说每个成语大致的意思。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4)反馈: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渎。

(5)你能收集到这样的成语故事吗?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成语,教师评价。

7.(1)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2)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好,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热情。

三、阅读平台——《狮子和鹿》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狮子和鹿》,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只要围绕“狮子和鹿”进行讲解都可以)

2.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梅花鹿在河边喝水,看到了自己原来很漂亮。

学生:梅花鹿欣赏到自己的身段匀称,他的角精美别致。

学生:梅花鹿认为自己的脚太细了,配不上美丽的角。

学生:梅花鹿在逃跑中发现脚救了他一命,而漂亮的角差点让他丢了性命。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4.你认为梅花鹿是一只怎样的鹿吗?说说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来。

5.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什么启发?

(不能只注重了事物的优点,而忽视了它的缺点,也不能只注意了事物的缺点,而忽视了它的优点,应当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

四、布置作业

1.写一写你读完《狮子和鹿》的感受。

2.收集有趣、带有启示性的成语故事。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笔下生辉、语文大课堂。

【课标要求】:笔下生辉——动物寓言故事。

【导学目标】:1.语文大课堂——动物寓言故事。2.笔下生辉——动物寓言故事。

【导学核心点】:笔下生辉——动物寓言故事。

【导学准备】:动物寓言故事的动画片。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全班一起背诵《画眉鸟》。

3.默写《画眉鸟》。

4.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反馈学生默写情况。

二、语文大课堂——动物寓言故事。

1.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讲故事,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的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1)-个深刻的道理,包含在一个有趣的故事中,这就是寓言的主要特点。有的寓言故事表面上讲的是动物之间的事,其实还是为了教育人,我们读后也会受到很大的启发。

(2)故事要短小,让每个同学都有讲故事的机会。

(3)从书籍、杂志、报纸和网络中广泛搜集动物寓言故事,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再填写读书卡片。

(4)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寓言故事绘色地讲一讲,也可以约几个同学一起表演,还可以把故事内容画成连环画……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相互受到启发。

三、笔下生辉——动物寓言故事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写动物寓言故事。

(2)从书籍、杂志、报纸和网络中广泛搜集动物寓言故事,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再填写读书卡片。

(3)可以一个人编,也可以几个同学一块儿编。编的时候要注意故事有趣味性,故事里面还要包含一个道理。故事编好后,动笔写下来。给自己的梦想拟定个题目,把梦想写具体、生动。

(4)写完后让别人看,共同分享寓言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1.将自己的寓言给同学看。

2.继续完成本次习作。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单元导学后记】:

第八单元导学内容说明

【单元导学内容简析】:

1、第八单元内容由“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八”三部分组成。

2、本单元课文内容意在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了解外国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

3、本单元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第29-30课是精读课文,第31-32课是略读课文。每篇课文好、均编排有一至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

【单元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速度。

2、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积极思考、探索,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意义,体会人物特点。

3、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练习复述课文。

4、随文识字23个,会写16个字,掌握常用词语。

【单元导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领悟事理。

【单元导学难点】:

学习用稍快的速度默读,并练习复述课文。

【单元导学课时】:14课时

29 孔子学琴

【课标要求】:

认读4个生字,学会本课7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4个生字,学会本课7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想想孔子是怎样做到炉火纯青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书写、口头组词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并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孔子为了学好琴,认真学习,刻苦弹琴,最后终于在琴艺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孔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对待学习精益求精的高尚情操。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导学难点:学习孔子对学习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3.导学关键: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4.导学方法:朗读法、合作交流法、讲解法。

5.导学准备: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课外书籍等收集孔子的资料,及自制的简单课件。

【导学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课标要求】:理解“毕恭毕敬、激情洋溢、如痴如醉、炉火纯青”等词语。

【导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毕恭毕敬、激情洋溢、如痴如醉、炉火纯青”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导学核心点】: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导学准备】:生字卡片、幻灯片。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9.孔子

2.简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 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

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3.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大胆进行质疑)

4.那么孔子为什么要学琴?他是向谁学琴,学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翘舌音:痴纯 直呼音:溢抑 前鼻音:倦恳纯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出示文中的词语:

特意、毕恭毕敬、厌倦、诚恳、洋溢、醒悟、沉浸、戛然而止、体恤、炉火纯青。

6.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 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 反馈学习情况。

第一段:写了概括地介绍孔子的一生。

第二段:写了孔子非常刻苦地练习老师教给他的曲子。

第三段:写了虽然孔子弹得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但是他并没有感到满足。

第四段:写了老师被孑L子的琴声迷住了,孔子已经领会了音乐的精神,但孔子继续练习,要体会出作曲者是个怎样的人。

第五段:写了孔子专心练习,刻苦钻研,终于知道了曲子的作者是周文王。

第六段:写了老师为孔子的精神所折服。

4.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5.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3.反馈学习情况。(主要介绍了孔子的成就和一生)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述了孔子生活中一件什么样事情?(孔子向师襄学习音乐)

2.通过这件事情表现了孔子对待学习怎样一种态度?

(坚持不懈、一丝不苟严谨学习态度)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内容。

【课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导学目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孔子学琴时专心、认真、刻苦的伟大精神。

【导学核心点】:体会孔子学琴时专心、认真、刻苦的伟大精神。

【导学准备】:课件、课文中的插图。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2.听写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二、学习课文,体会精神:

1.我们都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想通过《孔子学琴》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所了解。

2.师出示问题:“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短暂讨论后回答:

学生:孔子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学生:他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

学生:他五十岁的时候还向师襄学弹琴。

3.师及时出示第二个问题:“孔子是怎样学习弹琴的?”

学生:他毕恭毕敬地盘坐着弹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地样子。

学生:他学会了曲谱,还想要掌握弹奏的技巧,掌握了弹奏的技巧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最后他还要体会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师襄说他的琴艺炉火纯青。

4.师适时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你们说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呢?(如果学生一时概括不出,就让学生小声议论)

5.大家可以再细读第一段,看是谁能从这段文字中得到什么。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

学生:孔子是一个很谦虚的人。

师(作古人态)追问:何以见得?

学生:因为他已经是音乐行家了却还要拜师学艺。

学生:孔子五十岁的时候还向师襄学弹琴说明他爱学习。

教师板书:谦虚好学

6.谁能给大家讲讲孔子学琴的过程。

学生做短暂准备,师巡回指导大家掌握重点词句。

学生讲故事。老师稍做点评并给鼓励。

7.孔子练琴时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吗?

生:毕恭毕敬地弹了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说明孔子对待学习很严肃很认真。

师板书:一丝不苟

8.用这个词概括合适吗?学生表示同意。

9.讨论:孔子学琴经过了那几个阶段?

学生讨论得出:学会曲谱——练习技巧——领会内容——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10.讨论:从孔子学琴的过程可看出孔子对待学习有什么样的精神。

(孔子的做到更好的学习精神)

学生分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师追问: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做得更好。用一个成语表示这个意思应该是什么?

生:精益求精。

11.现在,同学们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学生:孔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学生:孔子对待学习精益求精。

三、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都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并且要用心,要专心,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更出色。)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2。

3.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故事。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29孔子学琴

毕恭毕敬 弹琴技巧

孔子 行云流水 领会思想 炉火纯青

激情洋溢 体会作曲者

【导学反思】:

30 端午节的由来

【课标要求】: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6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书写、口头组词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屈原为了楚国的安危,为了百姓的疾苦,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导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3.导学关键: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4.导学方法:练习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5.导学准备: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及自制的教学课件。

【导学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课标要求】:扫清文字障碍,理解词语。

【导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忠诚、无中生有、悲愤、悲痛、祭奠、祈祷”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导学核心点】:扫清文字障碍,理解词语。

【导学准备】:端午节风情课件、生字卡片、幻灯片。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30端午节的由来

2.你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吗?(我国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3.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又有什么节日的意义呢?(学生自由发言,根据自己家中地习俗进行发言)

4.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课题的质疑。

学生:每个国家都有过端午节吗?

学生:端午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我们身边的每个家庭过端午节都一样的吗?

5.过渡:是呀!端午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端午节的由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翘舌音:尸、施 (2)平舌音:措、颂、俗 (3)前鼻音:檐

(4)后鼻音:颂 (5)其他字:佩、辅、诬、裹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出示文中的词语。

6.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1~2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3.反馈学习情况。主要介绍了时间、节日的名称和端午节时的风俗。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每年的五月初五前后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关于这个节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古代传说!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内容。

【课标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导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导学核心点】:体会屈原为了楚国的安危,为了百姓的疾苦,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

【导学准备】:课件、课文中的插图。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2.听写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3~6)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学生:我读懂了当时楚国内乱。

学生:我读懂了屈原为了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楚国逐渐富强起来。

学生:我读懂了虽然屈原被楚王流放,但是他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生活。

学生:我读懂了屈原不求个人得失,当楚国被秦王攻占后,他悲愤地投江自尽了。

5.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6.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朗读给你的同桌听。

7.指名朗读描写屈原说的话的句子。其余思考: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屈原是一个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民的好人)

8.屈原在流放前,为楚国做了些什么?这么做有什么成效?(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在第3自然段中找)

9.那么,当楚王听信谗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回答:他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民广泛传诵。

10.读了这段,你认为屈原是个怎么样的人?

(屈原是一个大度、以大局为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

11.全班齐读第4~6自然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当楚国灭亡时,屈原是怎么做的?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2)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写上你的感受。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要说的呢?

12.反馈学习情况。教师、学生共同质疑、解疑。

13.那么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往江中扔大米、鸡蛋等食物及雄黄酒呢?可是到了后来又为什么要把包好的粽子往江中投呢?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7)

1.自读课文,读懂了什么?(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

2.读了这段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后人对屈原充满了敬佩、怀念的思想感情)

3.联系你们看到的或是听到的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的介入,并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的由来。

(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

4.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中华民族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我们应当了解每个节日的由来,这样才能让这些传统节日过得有意义)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2。

3.收集一些我国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由来。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 悲愤 为国捐躯

端午节的由来 吃粽子、赛龙舟

人民 悲痛 包粽子

【导学反思】:

31 西门豹

【课标要求】: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5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想一想: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揭穿巫婆的把戏,西门豹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西门豹的足智多谋。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中体会西门豹的办法巧妙,以及他语言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西门豹的聪明机智和神机妙算,体会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教育学生接受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

2.导学难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3.导学关键: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4.导学方法:以文本语言为依托,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感悟人物形象,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幻灯片。

【导学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观看。问:图中的人物你们认识吗?

2. 学生回答:如果知道,回答“西门豹”师接着问:你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了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十一课西门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想办法解决。

(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可以看拼音,也可以查字典)

2.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后把自然段标出。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读后小组讨论交流,师相机辅导,理清脉络。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第一段(1~9):摸清底细。

第二段(10~15):破除迷信。

第三段(16):兴修水利。

3.请三名同学朗读课文。

小结过渡:课文是从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这三方面内容写的。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摸清底细,又用什么妙计破除迷信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四、理解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同时思考:西门豹做了哪些事?

学生边读课文边勾画出来。

学生汇报。

过渡: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摸清底细。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了哪些事?他是怎样了解到的?

(1)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概括,汇报学习结果。

(2)主要分析西门豹与老人的对话

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②巫婆和官绅勾结,给河伯娶媳妇。

③新娘从哪里来:巫婆和官绅骗百姓家的女孩子。

④漳河有无发过大水:漳河从来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干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同时想象当时邺这个地区荒芜人烟的景象。

2.过渡:西门豹了解了邺这个地区荒芜的原因后,知道了河伯娶媳妇是骗局,于是他想好了对策,准备在下一次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对巫婆和官绅给予制裁,他的对策是什么?成功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破除迷信。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西门豹的对策是什么?他的方法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①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的?(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策略)

②西门豹怎样惩治官绅头子的?(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可以用事实教育大家,破除迷信。达到惩治坏人的目的。

“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③西门豹怎样教育其他官绅的?(引导学生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的做法)

2.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巫婆和官绅直接杀了,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以这种方式把他们杀了呢?进一步体会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里?

3.学生汇报,得出巧妙之处。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

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4.过渡:西门豹惩治了恶人,又带领百姓干什么了?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兴修水利。

1.读课文,了解西门豹干了什么,有什么收益。

2.你有什么话要对西门豹说的呢?

五、有感情地读课文,入情入境

1.自由读课文,要求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课文,自由组合小组。

六、布置作业

1.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如果你也在场,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写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2.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事?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31 西门豹

摸清底细——善于调查、认真研究

破除迷信——聪明机智、神机妙算

兴修水利——利国利民、安居乐业

【导学反思】:

32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标要求】:

认识“怖、吱、誓、蔑、津、蔚、谓、凄”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初步感知文章精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

(3)扼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指导学生略读和精读的方法。

(4)初肯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主人公正直、勇敢、智慧、真诚的优秀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认读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小说所包含的寓意。

(4)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一一初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主人公正直、勇敢、智慧、真诚的优秀品质。不贪玩,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2.导学难点:复述课文。

3.导学关键:学习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读小说。

4.导学方法: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5.导学准备:影片、生字卡片、幻灯片。

【导学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送给大家几个精彩的故事,好不好?今天,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部外国名著,它讲述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充满冒险的曲折故事,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多次被改编成影视或动画作品。以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和影响着全世界的青少年朋友,这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

2.由此还诞生了一首著名的歌曲《粉刷匠》(放歌曲,板书题目。全书共35章,有不同的版本,有精装本,有线装本,有儿童读本,有少年读本。这么厚的书如何。快速、高效地阅读呢?这就需要注意读书的方法了。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来读《洞中历险》部分。

3.简介作者。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 1910)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他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后当过印刷所学徒、送报人、排字工、领航员,还去过西部采矿,他的代表作有《竞选州长》(1870)、《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1)出示文中的词语:志同道合、发誓、轻蔑、蔚蓝。

(2)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2.反馈学习情况。

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小结: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的是以汤

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和呆板的生

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行为。

3.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用略读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4.所谓略读就是要粗略读,一目十行地读,只要了解故事概况就行了。所谓精读就是在略读的基础上,对精彩的段落、语句进行反复读,仔细品味。

三、学习课文

1.过渡。

同学们,文章中对汤姆的描写可感受到他具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处处为别人着想、机智、勇敢、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品质,对蓓姬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描写环境、心理、细节也很精彩。

汤姆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由汤姆一开始搞恶作剧,经常惹波利姨妈生气,到幻想当一个海盗,和哈克、乔伊在海滩玩了六天,当全村人星期天给他们开追悼会时他们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2.下面就请同学们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阅读《洞中历险》(学生分组进行),完成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用一两句进行概括。

(2)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小组进行交流品味。

(3)如果你也遇到和汤姆一样的困境,你会怎样去做?

四、回放《洞中历险》影片,结合书中文字,选择辩论一方进行辩论。

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汤姆的小英雄的形象,感受到文字带给我们的无限遐想,现在我们再回放一下《洞中历险》的影片,进行辩论。

甲方:影视作品比文学作品更精彩

乙方:文学作品比影视作品更精彩

影视作品的优点:1.形象、生动、直观;2.声形并茂;3.可以调动人的各种感官;4.编者可以再创作。

文学作品的优点:1.心理、环境描写细腻;2.可有作者的议论;3.能够引人联想和

想象;4.更体现作者的原意;5.不受环境、时间、他人的限制。

师小结:不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它们各有优势,不可替代,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基础,影视作品是文学作品的再创作。可是,如果我们想真正走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还是应该打开书本,与主人对话,你将会体会到文字中蕴涵的无穷魅力。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学习到这里,我们心里是不是还有很多疑问:汤姆到底是什么形象?他真的做了海盗了吗?做得怎么样?以怎样特别的方式回到故乡?他和杀人狂乔斗赢了吗?同龄的汤姆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梦想和壮举呢?更多的精彩就在文学作品中,今天我们只是打开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一扇窗,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点点金光,同学们要想了解到更多的精彩内容,那就让我们课下再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与汤姆悄悄对话,一起走过迷茫而精彩的少年时代。

2.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语文课本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块肥沃的园地,如果仅仅守住这本书是不够的,语文学习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在课外,让我们插上翅膀,在文学的天空中飞翔!六、布置作业

1.观看影片《汤姆·索亚历险记》。

2.写一写你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欣赏方法——精读、略读

目睹杀人

法庭作证 勇敢、机智

山洞探险

【导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八

【课标要求】:

体会“忽然、竟然、依然、仍然、不然、显然、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体会词语构成的趣味性。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语海畅游——学习成语、选词填空、学习反问句。

(2)积少成多——《芙蓉楼送辛渐》。

(3)阅读平台——《愈伯牙遇知音》。

(4)能说会道——家乡的习俗。

(5)笔下生辉——节日中印象深刻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成语、反问句以及古诗的学习与积累,熟练掌握汉语知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的内涵与底蕴。

(2)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知道“知音”的含义。并说说现在我们说的“知音”是什么意思?

(3)通过“家乡的习俗”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语文百花园的各项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和倾听、评价的综合能力。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理解掌握词语的构成、用法及句式的表达效果。

2.导学难点:写出自己在某个节日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提高写作能力。

3.导学关键:能说会道——家乡的习俗。笔下生辉——节日中印象深刻的事情。

4.导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5.导学准备:文字课件、古人诗词集锦。

【导学安排】:3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阅读平台、完成读读背背。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词语构成的趣味性。

2、让学生体会“忽然、竟然、依然、仍然、不然、显然、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的不同。

3、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积累语言,丰富知识。

4、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阅读理解诗及短文,提高阅读能力。

【导学准备】:文字课件、古人诗词集锦。

【导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一)学习成语。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成语。

鸟兽虫鱼 梅兰竹菊 亭台楼阁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喜怒哀乐

衣食住行 柴米油盐 酸甜苦辣

2.认真读以上字,你发现了什么?——每个成语中都含有四个表示独立意思的字。

3.说说各个成语中四个字的意思。

4.小组内讨论、交流。

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学生找例子,教师巡视。

5.反馈: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读。

(二)选词填空。

1.学生做练习。

2.反馈练习情况。

3.讲解如何进行选词填空。

(1)先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

(2)再把每个句子朗读一遍。

(3)采用“排除法”和“代入法”。

4.教师出示参考答案:竟然 显然 依然 不然

5.安排课外练习。

(三)学习反问句。

1.指名朗读每组的两个句子。

2.你发现了两个句子的不同了吗?

3.它们表达的意思相同吗?

4.你能说一说这样的句子吗?

这道题目怎么会难呢?小明难道不像他妈妈吗?

二、读读背背

1.出示文中《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讨论每句诗的大致意思。

3.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关于古人的诗句。

5.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好,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热情。

三、阅读平台——《愈伯牙遇知音》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愈伯牙遇知音》,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只要围绕“愈伯牙”和“知音”进行讲解都可以)

2.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愈伯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

学生:我知道了钟子期是一个砍柴的农民。

学生:即使是一个砍柴的,但是他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是很强的。

学生:钟子期是愈伯牙的知音,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4.你还知道有关愈伯牙的那些事迹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5.你喜欢愈伯牙吗?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愈伯牙说的吗?你有什么话要对钟子期说的吗?

7.你学了这篇短问文,有什么感受吗?

四、布置作业

1.写一写你读完《愈伯牙遇知音》心里想说的话。

2.背诵古诗。收集古人佚事。

第二、三课时

【导学内容】:笔下生辉、能说会道。

【导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民间文化传统教育,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写出自己在某个节日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提高写作能力。

【导学准备】:“民俗风情”的课件。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成语。

鸟兽虫鱼 梅兰竹菊 亭台楼阁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喜怒哀乐

衣食住行 柴米油盐 酸甜苦辣

2.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3.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反馈学生默写情况。

二、能说会道——家乡的习俗:

1.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过渡:你知道吗?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保留下来的习俗很多,而且各地的习俗还有所不同。习俗往往有特定的意义,有的是纪念历史人物,有的是寄托某种愿望,有的是表达一种心情……有的习俗表现在传统节日上,有的表现在平时的重要事情里,还有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比较普遍的习惯。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部分风土人情。

同学们知道的节日很多,既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样的民间传统节日,又有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这样的现代国际节日,还有一些特殊节日,如国庆节、教师节、植树节,等等。

4.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的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1)写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

(2)你是怎么过这些节日的?

(3)在这么多的节日中,哪个是你最喜欢的?

(4)认真听别人的发言,看谁说的好,说得最有新意?

三、笔下生辉——节日里印象深刻的事: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写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

(2)这个节日里有什么事值得回忆?

(3)想一想怎样写出节日的特点,表现出节日的气氛。

4.选择一个节日,把节日间发生的事情来写,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四、布置作业

1.将自己收集的节日照片展示给同学看。

2.继续完成本次习作。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单元后记】:

  • 相关推荐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相关文章:

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琥珀》导学案07-21

回声小学语文导学案06-20

小学语文导学案案例06-25

小学语文拼音导学案07-04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导学案 08-05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武松打虎》导学案07-21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冬不拉》第二课时导学案07-21

语文下册第29课《马》导学案07-04

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为了五美元的礼物》导学案07-21

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要求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