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示范课教学设计

2022-07-02

地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示范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识记人口增长的时空分布,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

  (2)理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理解人口是怎样对环境产生压力的。

  (3)理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表现和如何运用其趋利避害。

  (4)比较两种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

  (5)理解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并能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利用图像、图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 德育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使学生认识到资源问题的实质是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进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公德意识。

  4、 美育目标

  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

  1、 使学生认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仅体现在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对环境的压力,同时也体现在人口增长速度的时间和空间差别对环境的影响。

  2、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环境问题。

  3、 通过对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关系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

  对环境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

  1、 利用CAI辅助教学。

  2、 探究式学习法。

  3、 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法。

  4、 图像、图表、数据定量定性分析法。

  5、 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媒体选择与组合设计思想

  1、 视频展示环境问题的现象,发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2、 多媒体展示社会调查的过程,辅之以学生表演,促进学生学习探究思维规律的形成。

  3、 通过多媒体展示调查结果,并结合教材学习本课知识,进而推导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播放视频影片,通过美丽的人居环境与前面的对比,从而呼应主题,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索。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环境问题的相关影片和漫画欣赏,引出环境问题,通过多媒体和漫画使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同学们从上面的影片和漫画中看到了什么现象?漫画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求知欲。

  播放调查研究的流程图,学生上台演示调研的全过程,教会学生自己探究问题。

  整理材料,展示调查的结果,分类汇总,得出初步结论。

  【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巡视指导,结合材料学习本课内容,使其理论化、系统化。

  指导学生分析教材“图8。5”和“图8。6”,师生互动。

  一、人口压力

  1、人口增长

  (1)时间分布

  A、产业革命前

  B、二战前

  C、20世纪70年代

  (2) 空间分布

  A、发达国家慢

  B、发展中国家快

  多媒体展示玛雅文化的遗址图片,用玛雅文化的衰落引出人口压力。

  2、人口压力

  人口过多且持续增长,对物质的需求和消耗增多,超过环境供给资源和分解废物的能力,进而产生资源和环境问题。

  引用泰晤士河上的悲剧突出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缺点。

  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资源的过度利用——资源耗竭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的破坏

  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1、什么是传统的发展模式

  2、学生讨论:“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的关系。

  3、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小结】略

  【形成性训练】略

  【课后记】

  1、成功之处:

  2、失败之处:

  3、学生心得:

  4、见解心得:

  • 相关推荐

【地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示范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9-22

《春晓》的示范课教学设计07-2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07-19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范文06-05

问题教学的问题设计06-05

环境设计手绘表现图问题与教学方法07-12

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06-26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07-02

小学语文示范课《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