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

2022-06-26

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规律,并将规律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中去。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封闭线路上,两端都栽树时,间隔现象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小树模型、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1、呈现情境:通过比较两组图片引出并板书:“植树问题”。

  2、引出话题:在小路的一边栽树要考虑哪些因素? 随着学生答,课件依次出示: 路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

  3、提炼问题:根据刚才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没有给出现成的条件,而是从美化环境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要考虑哪些因素,旨在让学生经历提炼问题的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因素。】

  (二)大胆猜测,提出假设模型

  1 猜想。猜一猜一共要准备多少棵小树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一:100÷5=20(棵)

  预设二:100÷5+1=21(棵)

  预设三:100÷5+2=22(棵)

  【设计意图: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正确?留下悬念,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 验证。

  (1)思考: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2)交流。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验证方法。

  并提出: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来研究。我们先取100米的一小段20米来研究。

  (3)操作。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画线段图,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学具)栽一栽,并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间隔、栽了几棵树。

  (4)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验证过程。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画线段图的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

  (5)提出假设:两端都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

  【设计意图:在第二个环节,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反想——提出假设的过程。教师呈现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化难为易。让学生利用学具模拟实际种树去检验,学生兴趣比较大,做到人人动手实践,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并突出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其中蕴藏的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体会到画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的直观性和精炼性。】

  (三)拓展实例,建立成熟模型

  1 提出问题:如果小路的长度改变,其他条件不变,还有这样的规律吗? 2 合作探究。请自己选择小路的长度,并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下表。

  (1)思考:观察表格,当两端都栽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质疑:为什么两端都栽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呢?

  (3)口答:

  (4)小结:(板书: “间隔数=总长÷间隔长”、“植树棵树=间隔数+1”。)

  3、验证:算一算,两端都栽树时,100米到底应该栽多少棵?

  4、你能举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小路长度变化、间隔长度变化时的情

  况进行探究,为确立模型提供更多样、充分的准备素材。在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模型“两端都栽树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还促进学生在确立模型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升华思想。】

  (四)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某公路全长10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都是2千米。这条公路上一共有几个车站?

  2、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50米安1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抽象出的植树问题模型解决安装路灯、公共汽车站等问题的练习,既能促进学生掌握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的理解,又能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的实际问题还很多,加深对植树问题结构特点的认识,促进模型的内化。

  3、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1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4、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应用知识解决学生们身边的问题,解决学校的问题,解决社会公益的问题,借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理念。】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 学 设 想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新增的一个内容,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植树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经历猜想、实验、抽象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间隔与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上课开始,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植树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而且植树中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新课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经历了猜一猜、试一试、画一画、填一填等多种学习形式,自主探究出规律。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学生自由选择方案,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地发现了规律,并构建起植树问题的模型,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练习巩固环节,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课设计的立足点在于学生的发展,把学生探索规律的过程作为课堂的中心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论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1篇)12-06

教科版《我们去植树》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04-18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12-13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