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会写的生字;熟读成诵并将古诗背诵下来,
理解诗句表达的含义。让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2、通过朗读加深感悟,在课堂内讨论交流使诗义不讲自通。
3、春意盎然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学习诗中出现的7个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古诗《咏柳》吗?谁能背诵下来呢?
二、复习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背诵古诗。
2、翻开语文书第11页,齐读古诗。
3、边读边体会诗意。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诗的含义。
大意:
这首诗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你可知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5、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画一幅画。
6、展示同学们为古诗配的画。
三、学习生字:
咏 左右结构 左形右声
词语:歌咏 咏叹
柳左右结构 左形右声
词语:柳树 柳条 柳枝 柳叶 柳眉
妆 左右结构 左声右形
词语:化妆
绿 左右结构 左形右声
词语:绿色 绿化 草绿 绿灯
绦 左右结构 左形右声
词语:丝绦
裁 半包围结构 内形外声
词语:裁定 裁减 裁决 裁军 裁判 裁员
剪 上下结构 下形上声
词语:剪裁 剪彩 剪刀 剪辑 剪影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词汇积累:
咏叹 碧绿 化妆 垂柳 洗涤
春风 裁剪 细叶 剪刀 吟咏
教学反思
《咏柳》一诗,世人通过写初春二月柳树、柳叶、柳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继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男女互读,同桌互读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中“花”、“花束”、“花园”的比喻义。
3、认字1个,写字6个,理解并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目标1、2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孩子们,大家都知道,我们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黄种人,那么你还知道有哪些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是啊,在我们这个辽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但尽管肤色不同,种族不同,我们却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这些孩子无论肤色、国籍、健康程度如何,他们都平等地相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多么快乐呀!是呀!只要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都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处,这也是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有一位美国诗人他把我们共同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最美的花束。(板书)
我们来齐读课题——(美读)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花束?最美的花束?)
那么,就让我们赶紧走进这首小诗,从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诗歌解决字词正确流利
1、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把你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画起来,想办法解决。(课件出示)
2、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看自己字词掌握情况的怎么样?(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
3、同学们自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相信你们也一定能把这首诗歌读好。我们就请五个同学来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待会儿请你们评一评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老师还想给同学们提醒几个字的读音,像“太阳”的“阳”要读轻声,“漂亮”的“亮”也应读轻声。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读。
5、很多同学也想读读课文,对吗?好,现在就请同桌互读课文,读完互相评一评。
6、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相信你们合在一起的声音会是最美的,现在我们就请男女同学合作读读课文吧。男同学朗读一、二节,女同学朗读三、四节,第五节齐读。
7、现在谁来说说最美的花束指什么?
(三)理解课文初步体会感情(课件出示)
请大家默读诗歌,在你能读好的地方画上,读不好的地方画上。
(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读不好的地方让她帮帮你。)
1、出示一、二小节
师:谁先把自己读得最棒的地方展示给大家?
(1、眼睛亮晶晶什么样子?
2、看到太阳心情怎样?)
(板书:眼睛)
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个小节。(生读生评2人)
师:哪些地方读不好呢?(到底有什么两样?反问的语气)
有了大家共同的读书收获,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比上一次好。让我来听一听吧。(齐读)
2、出示第三小节哪些地方读得好?展示给大家?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也可以请大家帮帮忙。
(“花冠”什么意思?这里的“花冠”指的是什么?(课件出示)尽管大家头发的颜色不同,但都一样是漂亮的花冠。(板书:头发)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这一小节?(很自信)你能不能读一读?
(读1人、生评)
师:谁想来挑战?(指名读1人)
师:男同学和女同学来比赛一下,看谁能把感情更好地表达出来,好吗?
3、出示第四、五小节
师:这两小节,哪句话读得最好?给大家展示一下
(花?花束?花园?)
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小结:是啊,各色各样的花儿,开满可爱的花园意思就是不同肤色的孩子就像五颜六色的鲜花,遍布世界各地。
师:为什么说孩子们像最美的花束?
师小结:人们常把孩子比作祖国的花朵,世界上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孩子们就像开放在世界这个大花园中的不同颜色的花朵,合在一起就像最美的.花束。(板书:种族不同,像最美的花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节,好吗?生朗读。
师:你们像鲜花一样漂亮,高兴吗?
师:那要读得——生:高兴、神气。
师:好,咱们再试试吧!(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我们一起来做做最美的花束!(齐读四五小节)
4、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学习,明白了诗歌的内容,那你们知道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吗?全世界的小朋友。
蓝眼睛的小朋友和黑眼睛的小朋友一样可爱。
女生和男生一样聪明。
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可爱。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我深深地感动,的确,不管肤色如何,不管是贫穷或富有,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板书:尊重平等)
(四)课堂检测(任选一项)
1、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写一写你心中最美的“花”是谁?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
我们班51名同学,每一位都是一朵漂亮的鲜花,组在一起就是一束最美的花束。今后,你们应该怎样相处?是不是只有我们班的同学才要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呢?不管是哪个地方,什么人种的小朋友都是一样的可爱,一样的平等,都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让我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乐曲中,把这首诗再美美地读一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3、结合寓意,进行练笔,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运用到学习、生活实际中。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1、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羊圈窟窿街坊
劝告后悔结结实实
2、回顾课文的大意
“亡羊补牢”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来说说吗?(学生交流)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1)羊圈破了个窟窿。
交流:生:第一次是因为羊圈破了个洞。
师:你们同意吗?谁读读相应的语句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评价)我听出他把“原来”一词读得音比较重,我听了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谁还愿意读?
师:(评价)我听出他把“发现”一词读得急促,我听了有着急的感觉。“叼走了”这三个字读得语气缓慢,听了替养羊人惋惜。
(全体学生齐读)
师:继续汇报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2)、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
师:谁读读相应的语句。
生:“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如何?
师:他一个人读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语气方面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生:应读出街坊的诚恳,读出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不耐烦。
师引读:街坊诚心诚意地劝他——生接读
师引读:他漫不经心地说——
他毫不在意地说——
他不以为然地说——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生生之间合作、师生之间合作)
5、学习第四节
师:是的,第一次丢羊,养羊人满不在乎、毫不在意、漫不经心。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看来,理解词语除了查找工具书、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三)、学习第五段,体会寓意。
师: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还是那么不以为然吗?
1、自由读文: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换个说法吗?(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对比读句子,感觉怎么样?(体会养羊人后悔的心情,他知道错了)板书“知错”。
(2)他又是怎么样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这个“赶快”看出养羊人知错——就改(板书)。
(3)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4)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5)看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
3、小结:由此可见:如果犯了错,只要(),就()。屏幕出示。填空,齐读。
(四)、结合生活,深化寓意。
师:是的,在生活中出现了差错不要紧,重要的是及时纠正、及时改正。这都不晚。
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五)、结合寓意,进行练笔。
同学们学习了《亡羊补牢》知道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可有一株苹果树却不知道,我么么来看看。(出示书后读一读想一想)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请同学们续编寓言故事。师巡视,指名读,评议。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他告诉我们——齐读(知错就改为时不晚)
(七)、作业。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3个二类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进一步了解草原,对草原产生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草原。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准备:
地图、天山牧场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跟草原有关的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对草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一定想更多地了解草原。今天,我们还要一起走进《天山牧场》。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4、学习生字。
阔:kuò门字框半包围结构开阔阔步前进阔别阔气阔叶树
蒙:měng艹字头上下结构蒙古包蒙古蒙古族
(多音字)mēng蒙头转向
Méng蒙蒙蒙受蒙蒙细雨
策:cè竹字头上下结构政策、策划、策动、策略、
托:tuō扌旁左右结构托运托车托办托福托辞托人
楚:chǔ上下结构清楚楚国楚楚动人
案:àn宀旁上中下结构教案案子案情案犯案例
健:jiàn亻旁左右结构健身房、健美操、健在、健身、
逐:zhú辶旁半包围结构逐渐笑逐颜开追逐逐一
喝:hē口字旁左右结构喝酒、喝水、吃喝、
(多音字)hè喝彩
脉:mài月字旁左右结构山脉、脉搏、脉络、
墨:mò土字旁上下结构墨汁墨水墨绿墨迹墨守成规
集:jí木字旁上下结构影集、集合、集中、集体、
4、复习一类生字。认识二类生字。
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祖国的地图,指出天山牧场所在的位置)
3、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天山牧场很美)说说你从哪看出天山牧场很美?怎么读
4、其他几个自然段也是描写天山牧场的美丽景色的,可以请学生自学汇报,说说天山牧场美在哪,(草原上不但景色美,而且牧民的心灵更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在理解后读一读。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道题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背诵,教师不必做硬性规定。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墨绿富丽青翠漫流驰骋乳汁
映射衬托平展策马畅饮蒙古
辽阔的牧场健美的.身姿
嬉逐的马群好客的牧民
这几个加点的字都是易错的字,要让学生读准。
三、欣赏句子,比较加点的词语。
“像”和“似的”都是比喻词。
“镶”和“渡”都是动词,但是“渡”的面积更大,着色更均匀。
四、让我们一同走进草原。
可以让学生广泛的查找资料,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一个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荷花)
2.荷花是大自然中一种非常美丽的植物,从古时候起,人们就非常喜欢荷花,还把它写进了诗里呢!
出示几句描写荷花的古诗,学生欣赏。
3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③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自然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3.认记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直接进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 “我”是在哪儿看到荷花的?你能看出“我”当时的.心情吗?(从“赶紧”“跑”可以看出“我”迫切的心情)
2课文哪几段写了荷花的样子?(第2、3段)那还有两段呢?(“我”的联想)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这两段话中哪个句子写的特别美,画出来,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交流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在这一句中,你能感受到荷叶哪些特点?
填空:这句话中说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表示荷叶颜色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课文这句话旁边有一个“泡泡”:“冒”字用得真好。你觉得“冒”字好在哪儿?
想象练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你能想象出荷花这几种不同的姿态吗?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象,再出示图片欣赏。
用你的小手当荷花,一边说一边作出荷花这几种不同的姿态。
比较一下,哪句更好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4)荷花只会有这几种姿态吗?你还见过或能想象出哪些姿态?学着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一写。
出示几幅不同姿态的荷花图片,启发思维,学生练笔。
写好的学生把自己描写的内容放在课文第二段的描写之后读一读。
(5)出示课文: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你来找一找,这幅画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读)
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朗读)
这幅画,色彩多、姿态多,还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课文中说“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我__________地看着满池的荷花。
(2)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出示提示,完成练笔:我静静地站在荷池中央,看到了风儿在……小青蛙在……岸旁的柳树姐姐……;听到了水儿在……小虾弟弟……(配乐)
(3)读一读,填一填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站在()。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四、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的重要内容)
五、拓展:
出示描写荷花的诗句,学生自由阅读积累
六、作业:
1、必做题:
小练笔: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选做题:
(1)选一种你自己最喜欢的荷花,把它画出来。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作业: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背诵。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学内容: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去体验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教师出示第一张有课题的幻灯片)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二、认读词语:
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温馨提示: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官、员、堵、议、杆、秤沿”等字的读音。(教师出示第2-3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准生字,重点指导“称、官、堵、沿”的写法)
3、利用生字课件(教师出示第4张幻灯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部分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然后在书中给生字注音。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三、整体感知:
1、教师引语:“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是我们要读书弄懂的重要问题,下面请你们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学习)
(1)学生读书后知道本文讲的一件事情: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教师点播第5张幻灯片后面的部分出现故事内容)
(2)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呢?用“~~~”画出文中的句子,并根据文中描写的内容画一画大象的样子。
2、教师引语:刚才你们认真读书感悟了本文讲的故事,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教师出示第7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感悟大象的样子)
a.指名朗读
b.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c.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教师激发学生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学生说出: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感受到大象的身子像墙,腿像柱子。)
d.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e.教师引导:“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请你仿照这个句子说一说:()像(),()像()。(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引导)
f.教师(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引导)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启发学生的思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鼻子像,尾巴像。
3、教师引语:听老师读第三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官员们都有哪些称象的办法?(教师出示第11张幻灯片引导)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教师出示第11张后半部分幻灯片引导学生读句子)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官员们
造大秤称大象(教师出示第12张幻灯片引导)
宰大象称大象(教师出示第13张幻灯片引导)
曹操不满意(教师出示第14张幻灯片引导)
4.教师引语:曹操对官员说的称象的办法不满意怎么办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出示第15张幻灯片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a、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并用横线划出来。
b、互相讨论:曹冲称象分为几步完成?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教师出示第16张幻灯片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出示第17--19张幻灯片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幻灯片上按照“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出示句子,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出示第20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演说曹冲称象的步骤。)
(4)(教师出示第21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比较说出三种方法哪种好?三种方法:
a、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b、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c、把大象赶到船上,用船来称。
d、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从而认识到曹冲聪明、善于观察事物、爱动脑筋。)
5、(教师出示第22张幻灯片)启发学生说出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曹冲才7岁,就这么聪明,你也跟他差不多年纪,在我们科技进步的今天你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吗?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谁的方法最简便最不伤害大象!
(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在我们科技进步的今天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新意。)
四、课堂作业:
(教师出示第23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巩固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大象一()墙
一()柱子一()大秤
一()大船一()石头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第24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回家做拓展作业:
a、结合现在的条件,你有什么称象的好办法请写出来?
b、给爸爸妈妈讲故事。
六、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大象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三种方法称象:
1、造一杆大秤称象(官员说)
2、宰大象割肉再称(官员说)
3、把大象赶上船来称(曹冲说)
曹冲说的第三种办法好:曹冲聪明、善于观察事物、爱动脑筋。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石匠、雄伟、砌成、横跨、创举、冲击、冲毁、坚固、而且、图案、智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赵州桥的有关知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积累语言。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二)看图说话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河面上,中间却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了。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2、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3、理解生词。(质疑、交流)
4、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
3、初步理解"世界闻名"。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l)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第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2)读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个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3)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4)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过渡: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l)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句)
(2)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3)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的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4)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5)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6)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人,赞美劳动人民)。
3、朗读训练。
(六)小结
1、总结:
学习一、二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练习:
(1)赵州桥在_______省_______县。赵州桥也叫_________桥,它是________朝石匠__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有___________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__________,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三自然段。
预习提纲: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龙的几种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赵州桥的有关知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二自然段,回顾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三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体会工匠技术的高超,桥的美观。
5、研究书中是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的。(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1)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2)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3)栏板上只有这三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这3幅图案最精美。)
(4)"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的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6、朗读训练。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重点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四)小结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树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多么深远。
(1)朗读全文。
(2)背诵二、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学习生字的字形。(同学交流最巧妙的记忆方法)
(五)作业
1、预习第10课《参观人民大会堂》
2、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办一张介绍祖国名胜古迹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10个一类生字和9个二类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不同人物语言的含义,并能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次。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任务的语言和重要的语句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每个第一次成功都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自己不断地付出。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有关于描写第一次的文章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能够读熟课文,学会本课的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演讲,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相信你的每个第一次都会给自己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你愿意给同学们讲一讲你当时的心情和经历吗?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第一次》。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练习读课文,初步在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订正。
2.听老师读课文,思考:你能不能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来。
4.指名读课文。
三.学习一类生字。
旁:已学过。
阶:(1)台阶:阶梯。(2)等级:官阶。阶层、阶段、阶级、阶下囚。
退:已学过。
腿:已学过。
哆:由于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哆嗦。
愿:(1)愿望:心愿、志愿、如愿、平生之愿。(2)愿意:情愿、自愿。(3)愿心:许愿、还愿。
袜:袜子:袜底、袜筒、袜套、袜船。
沿:多音字。yán:(1)顺着:沿途、沿街、沿岸、沿海、沿边(2)依照以往的方法、规矩、式样等:沿袭、相沿成习。(3)边儿:边沿、炕沿儿、前沿。yàn:水边:河沿,沟沿。
积:(1)积累: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积土成山。(2)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积习、积弊。(3)乘积的`简称。积存、积德、积极、积劳、积木、积压、积云。
执:(1)拿着:执笔、手执红旗。(2)执掌:执政、执教。(3)坚持:执意不肯、各执一词。(4)执行:执法。(5)凭单:回执、收执。执迷不悟。
四.巩固一类生字。
五.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能读文中的重要句子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明晰课题含义: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当你经历第一次时心情会怎样,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读这一段,你能知道些什么呢?这一段对于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呢?(交待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满一周岁的小孩。故事发生的地点:马路旁。说明了这次经历具有一定的困难。)
2.读2、3两个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找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交流。再联系下文说一说小男孩是怎样成功的?找出描写小男孩的词语。(哆哆嗦嗦信心十足,注视前方积蓄力量,拿下高地胜利微笑)
3.老奶奶和妈妈分别说了什么?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4.最后怎样了?小男孩拿下了第一个高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来。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一类生字。
二.做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找学生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哆哆嗦嗦:由于心理或生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抖。
积蓄:积存。
信心十足:十分有信心的样子。
胜利:达到预定的目的。
(2)用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讨论交流。(在上一节课已经完成)
4.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第一次。
三.作业:写一写自己的第一次。
板书设计:
第一次
小男孩:哆哆嗦嗦信心十足
注视前方积蓄力量
拿下高地胜利微笑
词汇积累:
旁边台阶小腿哆嗦愿望袜子河沿积蓄后退执着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第1课《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我想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春天在哪里》,让我们随着歌声一起去寻找春天。
2.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就是美丽的春天。刚才我们从歌声里欣赏了春天,你能说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或诗句吗?
(指名说)
3.大家真棒,当春姑娘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周围会发生很多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春姑娘来到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春的消息》。
二、初读课文
1.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并相互评价,随读正音并解决字词问题。
三、再读课文,品悟诗情。
1.师: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春的消息,让我们看到了春天就是一副最美丽的画,一首最美丽的诗,请同学们从诗中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思考,从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理解诗意并指导朗读
4.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看来,大家都是用心在读,用心
在体会,才能有这么多收获,真是太好了。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发现大家都爱上了这美丽的春天,大家想不想配上音乐来读一读呢?那就来点音乐吧!
(学生配乐齐读)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积累四个字的词语,体会它们的用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冯婉贞是怎样机智、勇敢、沉着地打败英国侵略者的故事。
4.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冯婉贞的机智、勇敢、沉着。
教学难点:
了解冯婉贞“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机智勇敢打退英国侵略者的经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的故事吗?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什么事呢?(冯婉贞机智勇敢地带领村民们打败了有洋枪、洋炮的英国侵略者。)
2.好,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课件一)出示:冯婉贞武艺高强,人也非常聪明。(让学生跟着老师说)
3.过渡:那么,为什么说冯婉贞武艺高强、聪明过人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这节课老师带着你们去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女英雄。
三、学习2—6自然段。
1.过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她聪明过人、武艺高强的重点句。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冯三保是怎样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2)引导想象:冯三保回村是怎么布置大家迎敌的?
(3)抓住“喊声震天、纷纷倒下、连滚带爬、狼狈逃跑”等词语,体会乡亲们的勇猛以及敌人的惨败。
(4)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如谢庄的人真的很聪明很勇敢,英国兵中计,狼狈不堪等。)
(5)指导朗读这段。(读出乡亲们的勇猛,敌人的狼狈。)
3.过渡:打败了无恶不作的英国鬼子,大家可高兴了。可是冯婉贞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表现?
(1)指名说:只有冯婉贞站在一边不做声。
(2)她为什么不做声,她在想什么?(指名谈谈感受。)
(3)她又怎么说?(指名回答。)
4.(课件二)出示句子“冯婉贞说:‘虽然敌人被我们打败了,但是他们决不会死心,一定会派大队人马来报仇。咱们的枪很少,又没有大炮,要是敌人拉着大炮来轰,咱们村就毁了!所以咱们得想个对策。”
(1)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2)提问:通过朗读你明白了什么?(如:冯婉贞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她想到敌人必定还会卷土重来,就想出了对付敌人的好办法。)
(3)从这儿可以看出冯婉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聪明机智,考虑问题十分周到。)
5.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冯婉贞的聪明。
6.过渡:聪明机智,考虑问题十分周到的冯婉贞是怎样指挥乡亲们抗击敌人的呢?在4—6自然段中,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请你读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的读,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课件三)
①冯婉贞带着一队勇士,拿着雪亮的刀剑,在离村子四里远的地方埋伏下来。
②冯婉贞他们一动也不动。等敌人走近了,冯婉贞大喊一声:“冲啊!”大伙一齐冲了上去,举刀就砍,拿剑就刺。
③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花招,大声喊:“乡亲们,敌人想离我们远一点好开枪,别上当,快追!”
④他们个个奋勇当先,紧紧地追击敌人。
7.同学们,以上就是冯婉贞指挥乡亲们抗击敌人的好办法,你能说说冯婉贞的这个办法好在哪儿吗?
结合重点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开始她和勇士们埋伏在离村子四里远的隐蔽的地方,敌人没有防备。等敌人走近了,用锋利的刀剑打他个措手不及。敌人有洋枪洋炮,可是冯婉贞这个计策让敌人的枪炮派不上用场。敌人想钻空子后退些再开枪,可是也被我们的女英雄识破,被穷追不舍,没有喘气的机会。这叫做“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让学生自由谈,能说出一点两点就可以,鼓励发表独特见解。相机板书重点词。
8.在整个战斗中,你又体会到冯婉贞是个怎样的.人?
在学生讨论后小结: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冯婉贞就像一个聪明机智、沉着勇敢、临危不惧的军事指挥家。
9.再来看看敌人在我们的女英雄面前的表现吧!指名读读描写敌人的句子。多么狼狈的敌人!
10.指导朗读4—6自然段。女生读冯婉贞指挥战斗的句子,男生读描写敌人的句子,通过朗读表现出冯婉贞的机智、沉着、勇敢,表现出敌人的狡猾、狼狈。师生评议,指名读。
11.武器精良的英帝国主义侵略者被冯婉贞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谢庄的老百姓,你想对她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出来,好吗?
学生当堂写句子。(打倒侵略者!冯婉贞,我们支持你!你真是我们村最出色的姑娘!)指名读自己写的句子。
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
1.师有感情地述:1860年,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备受凌辱,冯婉贞父女带领谢庄的百姓大胜英军的故事大大激励了全国人民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热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谈。(像冯婉贞一样勇敢、机智,像她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学生自由谈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拓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冯婉贞的故事吗?当时和冯婉贞一样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中国人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上图书室,或者上网了解更多信息。课后我们再来交流好吗?如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林则徐禁烟等。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健康的生活,远离不健康和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能力目标
乐于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情感目标:
具有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在家里的正确待客之道。
教学难点
学会将家里的文明礼貌行为进行归类。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茶具水果等在表演的时候使用;学生准备彩笔,添涂“我的表现怎么样”评价表使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家庭的文明,而家庭文明的重要方面是体现在家人之间的礼节。同学们在学校都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家里我们也需要讲礼节。那么家庭成员之间的礼节到底都有哪些呢?
二、学生讨论交流
首先学生将自己家中的一些礼节列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将各个同学列出的.条款进行归纳,相同或相近的合并整理出若干条家庭的礼节。
三、小组归纳统计后,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在教师带领下,再次进行合并,梳理最后总结出家庭中的各种礼节。
四、辩论会—家人之间要不要讲礼节
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加入正方或反方。
2、正反两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展开辩论。
3、辩论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写在教材第37页空白处。
五、同学们在家里经常接见客人吗?
1、教师请几位同学分别介绍一下自己家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礼节。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情节,分配角色,模拟表演。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将评价表带回家请家长评价,下节课总结。
布置作业:将自己在课堂所学告诉家长,并让家长进行评价。
填写书上的填空。介
绍自己家的为客之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情节,分配角色,模拟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养成生活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健康、饮食、作息、休闲娱乐好习惯的内容
能力目标:
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来评判自己家的各种生活习惯。
情感目标:
能够分析好习惯和坏习惯,并能扬长避短。
教学重点:
学会过健康的生活,远离不健康和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分析好习惯和坏习惯,并能扬长避短。
教学准备:
师生查找有关各种生活习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一个文明的家庭不仅要在生活中讲究礼节,而且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家庭文明的表现。今天我们所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养成生活好习惯。
二、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习惯。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好习惯呢?
2、指名同学回答。
师:有的同学一下觉得无从说起,那好,书中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
3、仔细阅读第40页的图片想想从哪些方面谈及生活好习惯。
师:那我们同学再想想在这方面还有那些表现呢?
教师小结:良好的习惯有利于身心健康。其实有些习惯与我们同学有密切相关的各种习惯,如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
4、请大家结合实际,将自己在生活习惯中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填在书上。
三、谈自己家的生活习惯
师:有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自己很难意识到,即使意识到也不容易改正,这就需要我们家人诚恳地和蔼地给对方指出来,逐渐地帮助他改正。
四、布置作业:
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请同学们组织你的家人开个家庭协商会,大家共同把家庭成员每个人身上的不好习惯找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要注意谈话的语气、要多呵护少批评。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填在书上。
学生谈自己家的生活习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让爱永远住我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互敬互爱。
能力目标:
能和家庭里的成员之间沟通,并且能互爱。
情感目标:
热爱家庭尊重父母。
教学重点:
能和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并能相亲相爱。
教学难点:
能用各种方式进行沟通。
教学准备:
让爱住我家的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即将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故事大赛,要求参赛故事必须是围绕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这一主题展开的。可以是自己家的,也可以是别人家的,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同学自拟题目,自行组织材料,可适当增加一些感情色彩,准备时间为5分钟。
二、全班按自然小组分为四队,每队每轮比赛选一名选手参赛,第一轮结束后统计报分,再进行第二轮比赛,比赛根据时间赛三轮讲评比办法,比赛采取积分制。每名选手讲完以后评委为其打分,哪组得分高,即为胜组。
三、我是家里的开心果
1、师:为了让家里充满笑声和快乐,我们的同学在这中间就充当了开心果,那么同学们不妨回忆一下,在父母吵架时,你是怎么做的?
2、有时候,父母下班回家很累,你又是怎么做的?
3、为了给家里带来欢乐,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请将这些好办法写在书上。
4、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和父母交流很少,就会出现矛盾,那么爱心留言条,可以沟通亲情,化解矛盾。有时比当面交流的效果更好。你也不妨给家长写一张爱心留言条。
四、布置作业:完成爱心留言条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并尝试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初读了《花钟》一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2、小结:因为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有一位植物学家就利用它做了一个大自然的花钟,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这个大自然的花钟是什么样子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出示花钟图片,生欣赏。
2、学生一边欣赏老师适时解释: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花钟是瑞士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
3、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
4、读文章第三段说说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5、生汇报。
6、指导朗读,注意带着赞赏的语气读。
7、小结,导入第一自然段。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范读课文,生找出中心句。
2、学生汇报,师引导朗读中心句。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4、交流:
A、生说花名: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图片)
C、联系课文及图片理解“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5、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并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现”的意思,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D、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6、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自已知道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师生对读第一段。
7、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
(预设: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出示问题,学生自读找答案。
2、同桌讨论,相互交流。
3、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4、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五、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王国,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那我们就应学会观察自然。
六、作业: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写好观察日记。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
出示谜语: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板书:太阳)
2、交流太阳
师:说说你了解关于太阳的什么内容。学生交流。
师: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通过学习课文,去揭开太阳的奥秘。
3、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也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而且要学习写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二、识字正音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2、学习生字词。小老师带读。相机正音。
多种形式读词:分组读词,一个词读两遍。打乱顺序读。
3、练习写“繁”字,师作指导。
4、交流: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相机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三、读文品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3自然段,思考:太阳有哪些特点呢?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远、大、热)
a、学习“远”的特点
1、师: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太阳的远的特点?
学生汇报: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师:这句话是怎样把太阳远的特点介绍清楚的?
课件演示、引导: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3500年,飞——二十几年。
2、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师:你发现括号里所填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生:数字。
师:对,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种说明方法称为列数字。师板书:列数字
3、比较句子。
a、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b、太阳离我们很远……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远;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长时间。
你觉得这样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生:这样写不好,意思表达的不清楚、不具体、不明确。
师小结: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种说明方法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4、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生:写神话故事、举例子
5、师:这一段在描写太阳的时候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为什么不以从“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开头呢?
交流:a、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B、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6、齐读该段。
b、学习“大”的特点
1、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太阳的大的特点?
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2、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句话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师: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出示关联词练习:
a、( )太阳离我们很远,(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b、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c、(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c、学习“热”的特点
1、学生汇报: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生:一千八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哪个词表示不确定?“估计”
能去掉“估计”这个词语吗?为什么?(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估计”一词的妙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2、还有哪里体现出太阳的“热”?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仭。
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四、语用模仿
1、师: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老师还带来了一段使用说明方法介绍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你能从中看出月亮的特点吗?(远、小)
2、口头练习
运用说明方法说一说:
a、天气很冷或很热
b、火车行驶很快
c、这栋楼很高
d、鲸鱼的身子很长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⑵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⑴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⑵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⑶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
3、书写点拨:
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笔顺:
悉:上部不是“采”。
二、巩固作业
1、书写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具准备:
杨桃的实物或图片 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
吗?(板书:杨桃)
2、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杨桃?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
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
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3)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结合词句和生活实际了解字义、词义。
3、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词语(带音节),重点强调
叮嘱: 词义,近义词。
严肃:肃的笔顺,做出严肃的表情。
审视:读句子,结合句子理解词义。给“审”选字义。
教诲:近义词“诲”右边的“每”还可以加上什么偏旁?
是什么字,怎样组词?
“确、度”还可以组什么词?
(2)抢读不带音节的新词。
(3) 认读词
三、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一句话说一说。(学生说)
3、选出你认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1)“我”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3)“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星。
(4)“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却
得到老师的肯定。
四、课堂练习,课后质疑。
1、比一比,组词。
晌( ) 诲( ) 幅( )
响( ) 梅( ) 福( )
2、先组词,再照样子写几组。
丁( ) 角( ) 申( )
叮( ) 确( ) 审( )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作业:
1、抄写生字。
2、继续读课文。
3、按课后练习继续预习课文。
-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下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吃西瓜》教学设计07-02
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09-06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精选11篇)12-07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精选10篇)06-14
六年级下册《能量的转换》教学设计04-30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