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人逸事》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鉴赏细节之美,通过细节读懂人物,透过细节品味作者的感情。
2、在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细节展示人物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从“逸事”中感悟妻子的形象,从字里行间体会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体验式教学
【设计意图】
本文作者悼念亡妻,从对真实的生活细节的回忆着笔,熔写人记事抒情于一炉,朴实的笔调中饱含对亡妻的深情。根据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基于本专题的特点,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细节的魅力,由感动——感悟——感知,层层深入,自主体验,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中关于细节魅力的鉴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在鉴赏活动中进行个性解读、多元解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刚才大家听的歌曲是台语歌后江蕙唱的《家后》,家后,就是老婆、妻子的意思,每每听这首歌,总被这份质朴的感情所感动。今天,我们学习的孙犁《亡人逸事》,是一篇悼念亡妻的散文。作者仅仅选取了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但对妻子的哀念之情就深深地渗透于字里行间,这都依仗于情感的真实和细节的真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亡人逸事》,欣赏细节之美,进而感悟孙犁夫妻“天作之合”的爱情之美。
二、解题:
亡人:孙犁的亡妻。逸事:生活中的小事情。本文就是叙述作者妻子生前的一些小事。
三、整体感知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分成了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写了妻子的“逸事”。作者都写了些什么?
(学生只要能基本说出一个大概即可,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概括)
(1)天作之合 (缘定):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2)初次见面、看戏相亲(初识):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3)勤劳持家、为人妻母(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4)临终痛别 (临别):写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四、细节描写
[明确]在作者把对亡妻的无尽思念之情,都蕴藏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中。那么叙述小事是否等同于细节描写呢?
[叙述小事≠细节描写]
理解什么是细节,细节的魅力。
(一)什么是细节描写?(学生看导学案)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写人物时往往最直接体现在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上。细节都是真实的、外显的、具体可感的。
(二)让我们一起来回味经典:朱自清《背影》。[多媒体显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明确]通过父亲为我买橘子这个细节的描写,我们看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课后活动体验三)是如何谈论细节的魅力的。
1.细节的魅力:
①细节很重要,没有细节就没有作品,没有作品的价值。
②细节可以传神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细节是为了更完善地表现主题。
五、 活动体验 :
1、贴标签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亡人”给你的总体印象。
——贤妻良母
【过渡语】“一花一世界”,人的一生丰富的像个百花园,孙犁在40年的夫妻生活中,仅仅选择了“天作之合”“初次见面”“为人妻母”“愧对亡妻”四部分里的“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抓住细节,来刻画妻子的一生。一个个艺术细节,如同珍珠成串,光辉闪烁,照亮全篇。下面,我们“慢慢走,欣赏吧”, 请同学们找出最具表现力的细节,和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分析后再全班交流。
2、寻找细节、凸现真形、体悟感情(幻灯片展示)
原文描写 形象特点 作者情感 (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明确:语言细节1: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初听起来,有宿命思想,其实恋爱与婚姻都是一个缘分的问题,就是因为下雨的“天作”,才有了今生今世做夫妻的缘分。妻子这句话,表白了对婚姻的认可和对丈夫的满意。事实上,孙犁几十年来尊重和疼爱自己的结发妻子,没有嫌弃她是不识字的农妇。真正做到了“糟糠之妻不下堂”。孙犁几十年清晰记得结婚时妻子说的这句话,表明对自己婚姻的满意,对妻子的肯定,从而借此书写对亡妻的深深思念。 动作细节2:“盯”“跳”“走”“钻”—— 至于眼睛鼻子、高矮胖瘦等等,一概略去不写。
——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刻画了年青姑娘忽然见到未来夫君的情态。“盯”,是表示对自己未来夫君的注意,“用力”地“盯”,就是仔细端详对方的仪表相貌。“跳”,动作麻利,充满着青春活力。“走”,矜持,不轻佻。“钻”,羞涩。回避,在那个年代是真实的行为表现。 在他妻子病故多年之后,作者还清晰地记得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无疑,年少的孙犁是被她深深感动了,甚至让他感到了一生。可以想象,作者借此寄托了对亡妻太多哀思和怀想。 语言细节3: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
——礼教观念很重,又非常质朴。
动作、神态细节4:细节5:
先写“怕苦哭诉”: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
早起烧饭、下地干农活,受不了就回娘家向父亲哭诉,而父亲叫她吃苦耐劳向婆母学习。
接着写“场院背瓜”: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捡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这两处细节,是写妻子在婆婆的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慢慢适应农家生活并学会担当责任。表面上是写妻子的娇惯、娇气,但实则为下文作铺垫,体现出她善于学习、吃苦耐劳的特点,使其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
大拇指特写细节6:纺织粜卖
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
——“两个大拇指”的特写,只抓住因长期“推机杼”而使其“变了形”,变得“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等外形特征,就把妻子织布的备受苦累、任劳任怨写出来了。
她坚持学会纺线与织布。还亲自到集市上卖钱。这些叙述,突出了在丈夫在参加革命战争的情况下,妻子独自操持家的坚强与勤苦,劳苦持家,无怨无悔,一个贤妻被写的楚楚感人。 动作细节7:“养儿育女”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
——关爱孩子、疼爱孩子,仿佛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病痛。
几个孩子由妻子一手拉扯长大,一人独力担当养育的责任。这一细节写出了孩子生病时妻子胆战心惊、彻夜不眠的情状。
总结:第三部分,写“为人妻母”,从四个层面,写妻子嫁到夫家后,由娇惯柔弱的少妇,逐渐磨砺成一个贤妻良母的过程。因为自己对家庭“没负什么责任”,作者总是怀着对妻子深深的歉疚与深深的感激。在歉疚和感激里面,抒发的是丈夫对妻子的爱与失去她的痛惜。 神态细节8: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这是作为丈夫对妻子难得的一次回报。30多年来妻子一直温馨于心,临终时还不忘此事,问及为何寄到娘家?知道丈夫的良苦用心后,露出了一丝幸福的笑容。她觉得有丈夫这颗爱心,一生虽然含辛茹苦也是“幸福”的,可以笑着而死。
从孙犁角度来说,这类小事的回报太少了;亡妻愈是“记忆很深”直到临终,作者愈是感到对她的亏歉与抱憾。
这个细节结尾,把孙犁对亡妻的哀思与伤痛、感激与愧疚、个人落寞与孤独,千衷百感一起推向了抒情的高潮。
[小结]
循着文本一路走来,一路欣赏。孙犁刻画了亡妻从少女到少妇再到贤妻良母的整整一生,正是通过散布于全文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一枝花可以展示一个丰富的世界,一个细节可以传达一段感人的生活。
生活中能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只有步步留意,处处留心,把每一处的寻常的细节抓住就是不寻常。
六、 能力提升,灵活运用(习作展示)
1、写作问题
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描写。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
2、写作心得
写人叙事的散文,不仅是叙述性的,应该是描述性的,尤其需要细节描写,有声有色地再现人物的性情,使人置身其中,再现生活的情景,会给文章增添一种有韵味的艺术魅力。
3、真实的细节从哪来?
观察,细心的观察。同时,还要经常不间断地记录,写观察日记。记得多了,材料库里材
料就丰富了。有了丰富的材料,写作文时何愁没有动人的细节?有了真实动人的细节,就不愁写不出优秀的作文了。
那年也异常的静,静的有些可怕,而这些个夜是我和哥最难熬的时候。哥握着根长铁棍,半斜着躺在床上,小小的我蜷缩在哥的怀里一动不动听着房梁上老鼠活动时的唧唧声,我的头皮一阵发麻,我望着哥哆哆嗦嗦地说:“哥,你怕不怕?”哥抱紧了我,加强了手握铁棍的力度说:“妹,哥不怕,有哥在妹也不用怕。”听完哥的话,我松了口气,心里变的踏实多了。可我却不愿便宜自己的嘴上功夫说:“你妹我才不怕呢,我只是怕哥害怕。”每到这时哥都只是微微一笑,有了哥的安慰与保护,我总能安心的睡下。可年幼的我却不知道哥是如何度过那一个个漆黑的夜晚的。
——节选 张曼莉《所谓幸福》(高一(14)班 )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从中读出了?真、情 兄妹情深。好在?:细节真实,有真实的情感。
七、课堂练笔
总结语: 在生活的细节中捕捉精彩,在平凡的小事里定格永恒。下课!
板书: 亡人逸事
孙犁
细节
贤妻良母 真
情感
篇二:《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采取按书本排列顺序,逐次讲述的方法按部就班,可成效并不见得好。教师不厌其烦,学生还不买账。就拿高一学生本应驾轻就熟的以人物为中心的文章写作来说,总是难以达到感人肺腑的效果,什么“引人发笑”“潸然泪下”,似乎都成了“桃花源”似的设想。有些较“钻”的学生就会问了:“老师,你能给我们举一些成功塑造人物的文章、片段吗?”“所谓的成功究竟指的是什么呀?”“如何才能达到所谓的成功呢?”??“哦――”不知者不怪,原来并不是学生不想学好,而是找不到路啊!
适逢正在进行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一花一世界”这一板块的教学,我就想利用书上现成的《金岳霖先生》和《亡人逸事》两篇文章,采用“并列”“归纳”整合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深切体悟细节描写在写人记事类文章中的“传神”作用,并适时对以前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进行品鉴,最后让学生当堂练习、展示,将所学化为能力。同样的课文,换种方式来传授,希望能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教学目标】
1.体悟写人记事类散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写作中恰当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
体悟写人记事类散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并列式、归纳式。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具有情景交融意境美的写景状物类散文《荷塘月色》和《听听那冷雨》,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写人记事类的散文《金岳霖先生》和《亡人逸事》。
二、教学过程
1.《金岳霖先生》
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金岳霖先生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生:有趣、幽默、怪、好玩、重感情等。
探讨题:“有趣”“怪”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讲出你的理由?
样子有点怪(呢帽、眼睛、黄夹克)――好笑滑稽提问方式怪(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提问方式独特 回答问题怪(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答问幽默 玩的方式怪(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执著治学态度怪(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生活习惯怪(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遗风
(师: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出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师:“重感情”又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讲出你的理由。
生: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情。
师:其情也特别的深,特别的纯粹,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伟大。第十段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真挚深沉的感情。
(师: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作家、诗人,风华绝代,聪明过人,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重于情深于情。)
师:《世说新语》上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如果这个我辈能囊括一些人的话,金先生算一个吧,我们也就算最下不及情的那一类吧。意思就是说:圣人们能达到忘情的境界,而下等人则没有理解“情”的能力与资格。“情”所钟爱的,正是我们这些人啊。
生: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师: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却让人发笑,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有趣而率真。
师:外貌、语言、动作都属于细节,汪曾祺就是通过一连串的细节描写,展现了金岳霖独具特色的个性。
2.《亡人逸事》
探讨题:《亡人逸事》中,作者精心选择了四个片段,分别是?? (多媒体)缘定(天作之合)、初识(婚前回避)、持家(为人妻母)、临别(临终话语)
每一部分中都有哪些表现其个性和品质的细节?
生1:缘定时她“点头笑”,表明她对婚姻的满意。
生2:初识时,一个“盯”字揭示姑娘急于想见“我”的心理,而“跳”“走”“钻”生动传神地刻画了那个年代未婚夫妻初次会面腼腆、害羞的神态。从一个侧面也展现出作者对婚姻的满意。“严肃地说”突出了妻子作为农村妇女浓重的礼教观念,同时也表现了她的质朴。
生3:持家这一部分中回家诉苦、背瓜摔倒、纺织粜卖、整夜抱孩均展现出了妻子的勤劳。
生4:临别时还记得我曾经送她的两丈花布,表明夫妻恩爱。
师:在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式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式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许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不思量,自难忘。而这些回忆,正是由于作者的真情流露,使文章的细节充满了真实感,才具有如此感动人心的力量。
三、(多媒体)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多媒体)
金圣叹说:“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师:古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只有具备了这种辨细察微的精神,我们的细节描写才不会失真。)
师:好文章之所以能感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多媒体)《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段话:“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生译)
师:作者妙用动词“刺、掷、?、啮、吐”,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用“怒、?”作神态刻画,仅五十余字便将人物急躁无比的性格活画了出来。 (多媒体)初中课文《童趣》的作者清代文学家沈复曾说:“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四、师:回想一下,以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还有哪些
(多媒体)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的《背影》(动作)
师:这一连串的动词表明了什么?
生:艰难的动作,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感情。
(多媒体)《祝福》中四次出现“我真傻,真的??”(语言)
师:只有五个字,虽简单,却能清晰地反映出祥林嫂内心的??
师、生:痛苦和自责。
(多媒体)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世说新语》(语言、神态) 译文:桓公北征(伐燕国),经过金城时,看到以前为琅琊内史时种下的柳树,都已经长成十围之树了(柳树十围,就快要干枯了。将人比物,顿感时光飞逝,暮年晚景,抚今追昔,不免慨叹。)感慨道:“树都长这么大了,人怎么受得了呢!”他攀折柳树的枝条,不禁泪水长流。
师: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展示出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师:再如《儒林外史》中有严监生临死前两茎灯草的细节也极为脍炙人口??(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动作、语言、神态)
师:为什么举着两个指头?
生:燃了两茎灯草。
师:断气竟然和是否灭一茎灯草有关联,似乎在说“你不灭,我就不断气。”其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师:还有《范进中举》中范进喜极而疯的细节。夸张,但却典型,因为它??
师、生: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范进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师: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五、习作修改
师:到这,同学们对细节描写应该有了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现在前后四人一小组,对前面我们所写的班级学生的细节片段进行修改,推举一人出来展示(一定要让大家猜出哦)。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作家孙犁用朴素的细节,表现了对亡妻深切的怀念。细节是美的源泉,是生活的放大镜,细节是文章的生命,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次回头、一种姿态,都能真切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如果缺乏具体生动的细节,文章就会平淡乏味,缺少表现力。 滚滚红尘中的我们,也许被岁月的风沙磨砺得粗糙、世俗。但那些动人的瞬间很可能会成为我们记忆中的永恒,希望大家用眼、用心去捕捉生命中那许多花开的细节。
【教学反思】
课堂上多次出现已久违的笑声。同样的课文,换种方式来传授,竟然带来如此不一样的效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老祖宗没有骗我们啊!为什么教书这么多年才恍然大悟呢?悔矣。在这堂课上,“细节描写”在写人记事类散文中的作用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较之以前的告知,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应该说,教学设想已达到,教学目标已完成,自我感觉整堂课是成功的。
篇三:《《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把握生活断片的内容,品味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2、并初步学习在写作中运用以点代面,以大见小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在家常话中蕴含的深深思念和哀悼之情
二 、重点难点
1、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鉴赏和运用。
2、理解作者对亡妻的愧疚和自责,理解文中流露出的真挚的思念之情。
三、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 学生活动设计
《亡人逸事》是孙犁悼念亡妻的一篇文章,他主要是借着回忆了妻子生前的一些“逸事”来表达他对妻子深切的感激、愧疚、思念、深爱之情。所以,本堂课的重点就是使学生能够说出本文中细节描写的妙处和体会作者对妻子的深切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首诗是元稹写给他的亡妻的,我们一起读一遍,想想他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悼亡之情的?(请同学回答)
遣悲怀其二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参考答案: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元稹在这首诗中是通过记叙亡妻死后自己生活中的几件事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的,而我们今天要学的也是一篇悼亡文,那就是孙犁的《亡人逸事》,他也是通过记叙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悼亡之情的,但是他所记叙的却是关于妻子生前的不大感伤的一些小事。那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
(三)、合 作探究 精讲点拨
1、初读课文,找出“逸事”
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亡人逸事》中都写了“亡人”的哪些“逸事”,并用4 —8个字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断片一 天作之合
细节1:妻子学认字
断片二 初次见面
细节2:戏台初次见面 细节3:无车不归家
断片三 勤劳持家
细节4:早起做饭, 回家诉苦 细节5:下地背瓜 细节6:学会纺线织布(拇指变形) 细节7:粜米卖布卖线 细节8:抱孩子夜走
- 相关推荐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教学设计03-20
人教新课标《欢庆》教学设计(精选11篇)11-09
一个人的教学设计模板03-20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范本参考03-19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国庆的教学设计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