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历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1
(一)新课导入环节
案例说明
夏、商、西周距离我们今天非常的遥远,学生对这一阶段没有太强烈的感性认识,对于这一时期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也不清楚。但是,学生对于四大文明古国却早有耳闻,用熟悉的概念帮助理解陌生的阶段,有利于他们掌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四大文明古国:好几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它们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哪位同学知道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请上来在“世界地形图”上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既让学生明确了夏文明出现的时间,同时又将文明的开始这一概念抛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过渡: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真正地进入了文明时代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一个王朝——夏。
(二)武王伐纣
案例说明
武王伐纣是夏商西周更替的最后一个阶段。学习完这部分,学生应该能够完整地把握夏商西周三代的历史顺序,并且更好地与下一课衔接,尤其是西周分封制的部分。
教学过程
1.商朝的灭亡
教师讲述: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在位时,商朝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帝辛天资聪颖,见多识广,是少见的大力士,据说能够赤手空拳地与猛兽搏斗。但是,他肆无忌惮地压榨和盘剥百姓,迷恋酒色,宠幸妲己,修筑众多楼台,建造酒池肉林;他滥杀无辜,设计“炮烙”的刑罚处罚反抗的百姓,将公卿大臣剁成肉酱,西伯姬昌仅仅表示出了一点同情,就被关进了监狱,大臣比干因进谏被挖心展示。因为他的种种暴行,周朝人在讨伐他的时候就将他称为纣王。
教师提问:商纣王的所作所为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实的归纳,学生寻找改朝换代的原因,他们可以将上一目学习的夏桀的灭亡的.原因迁移过来,为最后总结三位统治者走向灭亡的原因作铺垫。
2.武王伐纣
教师展示青铜利簋文物图片,介绍这件文物,并出示文物的铭文。
(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阅读铭文。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观察文物,通过文物还原真实历史,逐渐了解文物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
教师出示铭文译文:
武王征商,在甲子那天的早上举行岁祭,进行贞卜。贞卜结果是必克商。武王把这一消息传闻于周和诸侯国官兵,士气大振。第二天,乙丑早上就占领了商都朝歌。于是,王赏赐担任右史的利,利为了纪念这件事,就铸了此器。
教师提问:簋上的文字讲的是什么事件?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阅读解释并说明。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阅读、知识迁移和表达能力。
教师提问:武王为什么要赏赐利?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作铺垫。
教师出示武王伐纣的史料材料,与铭文进行对比,并提问:讲一讲簋铭文的出现有何价值?
学生对比回答。
设计意图:了解我们讲授的历史从何而来。
3.西周的灭亡
教师讲述:西周共传了12代王,到了最后一代周幽王的时候,周国力开始衰弱,自然灾害严重。幽王又是个昏庸的国君,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学生参与讲故事。
教师讲述: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iù)为天子,他就是周平王。诸侯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参与讲故事,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4.小结过渡
教师讲解:通过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大家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
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通过小组合作与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在教师的帮助下查阅资料,编演历史剧或制作简单的,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夏朝知识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的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合作、讨论、归纳的方法,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1、学情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收集与这一历史时期有关的资料。
学生活动
由科代表组织,划分夏、商、西周三个小组。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选择适合本小组的表现方式,整理有关信息。
教学方法
采用活动法教学,将常规课活动化。
板书设计
时间:公元前2070年 时间:公元前1600年 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禹 建立者:汤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阳城 都城:亳殷 都城:镐京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远古时代的历史,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的远古人类,他们的智慧和艰苦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他们的印象。
(学生可根据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谈谈对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炎帝、黄帝、尧、舜、禹等的体貌特征、生活劳作的认识)
师:很好!这些传说时代人类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在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奴隶社会历时近1600年,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今天,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学习新课
师:夏、商、西周距离我们今天实在是太遥远了,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渠道去了解它们呢?在课前,我们全班同学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建立了一条时间隧道。现在,就让科代表充当一次导游,让他带着我们穿过时间隧道去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参观。有请科代表。
(课代表在上课过程中将代替教师把整节课的内容串连起来,主要是把夏、商、西周三部分内容进行衔接,并引导学生对各组小导游的讲解提出问题)
(各组同学己经做好了准备,他们派出代表先后出场为同学们做介绍)
夏朝
负责夏朝这个小组的同学将派出三名代表,分别以禹、启、夏朝奴隶的身份出现。
“禹”除了介绍他治水的功绩外,重点说明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一一夏朝的建立者。
“启”主要介绍:(1)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经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或鼓励学生提问,理解“家天下”的含义,是帝王把天下当做自己一家的私有财产,进行统治,世代相传。(2)讲解奴隶制国家机器的构成和作用。(3)讲解夏朝的疆域。注意运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启”的介绍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夏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夏朝奴隶”主要讲解夏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课本上的图片资料,如石铲、石斧、《桀驾人车》图等,力图使学生对夏朝的社会状况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夏朝社会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加深对夏朝的了解。
在学生介绍完之后,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夏朝奴隶制初步形成的表现。
商朝
商朝这一小组的同学可分别以商汤以及平民的身份出现,介绍商朝的基本情况。
“商汤”主要负责介绍商朝建立的经过。教师也可配合他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各组同学讨论“商汤灭夏的原因”。根据学生的讨论,可出示一些历史图片说明夏桀的残暴,通过夏桀与商汤的对比,帮助学生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同时,“商汤”还应简单地介绍商朝前期社会政局的特点,如盘庚迁都、商朝的疆域、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等等,使学生对商朝的政治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位“商朝的平民”主要介绍商朝的农业生产情况。他可提供一个考古信息:在一个商王宫殿遗址里,曾一次出土上千把石镰。工具的集中保存说明什么?(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说明农业劳动是集体进行的)出示图片资料(“商朝的石刀、石镰”),说明当时奴隶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提问:“为什么当时奴隶使用的工具主要还是笨重的石器和木器?”(学生讨论,从中初步认识奴隶的生活状况)在总结商朝农业生产成就的基础上介绍畜牧业发展的情况。
另一位“商朝的平民”介绍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通过展示商朝精美的手工业作品,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说明商朝手工业中最突出的是青铜的冶炼技术和青铜器制造业的发展,它是商朝文明的标志。以司母戊鼎为例介绍青铜器的制造过程,司母戊鼎发现和保存的经过,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三位“平民”介绍甲骨文的形成及特点。(由于这一内容在第九课将详细学习,这里只做简单的介绍)
最后一位“平民”介绍商朝残酷的奴隶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图片说明,奴隶的辛勤劳动为奴隶主贵族创造了大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他们却一贫如洗,甚至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奴隶主不但强迫奴隶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各种繁重的劳动,还把他们当作牲畜一样任意屠杀,从而归纳出商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的残暴。
教师帮助学生在听讲解的基础上认识:
(1)商朝奴隶制在夏朝的基础上有了迸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2)商朝文明在古代世界地位突出,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 周
西周这一小组的同学以周武王的身份首先讲述“姜太公钓鱼”的故事,说明周武王能火商的一个原因是他能求贤若渴,拢络民心。其次介绍牧野之战,讲清西周建立的时间、开国君主和都城。最后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说明奴隶制的强盛。在政治方面强调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经济上可出示图片资料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说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学生表演小品《烽火戏诸侯》,科代表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从中找到西周灭亡的原因。
提问:“从刚才表演的小品中同学们能找到西周灭亡的原因吗?”(学生活动)
教师简单介绍东周建立的情况。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夏、商、西周的灭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学生活动)
提问:“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教训?”(学生活动)
总 结
师:在同学们的带领下,我们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旅行生活。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夏代的同学讲述得很有条理,商代的同学解说得非常形象,而西周同学的表演则惟妙惟肖,同学们的表现都相当出色,谢谢同学们的辛勤劳动。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通过这次旅行,你掌握了哪些历史知识?”(学生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与学生共同画出这节课的知识结构。(板书)
提问:大家看黑板,你们发现这节课所列出的时间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这节课出现了具体的历史年代)
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同学们知道怎样用公元来纪年吗?请同学们课后看“每课一得”,并完成自我测评。
最后,老师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奴隶制度是一个非
常野蛮、残酷的制度,奴隶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的权力和自由。请同学们思考,奴隶社会取
代原始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略)
师: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都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很好!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这个问题我们要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考虑,恩格斯说:“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你的意见如何?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按照课前准备夏、商、西周材料的方法去寻找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写成一篇小论文,贴在历史留言板上,以此锻炼我们查找资料、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七年级历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顺序及其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以及奴隶制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教学思路
一、课前导学
1、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资源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二、学习新课
夏朝的兴衰
首先,通过谈话法,提问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还记得夏朝建立于何时吗?激发学生思维,温故而知新。接着展示禹的图片以及夏朝的地图,通过图示法,让学生直观观察,说出夏朝的都城、地理位置等,再由教师概述夏朝建立后的情况。而学习这个子目,主要让学生掌握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会设计一个动脑筋环节夏朝建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同学们学习到这已经知道夏朝的建立是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进而由教师补充奴隶社会的时间范围(夏商周春秋)。然后提问学生;既然商朝是夏朝的下一个朝代,那么夏朝为什么会衰亡呢?从而过渡到暴君夏桀的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1页第三段小字部分内容以及夏桀把人当作坐骑的图片,让学生尝试归纳夏桀的暴行,从而明白夏朝为商朝取代的原因,认识奴隶主统治阶级统治的残酷性,并且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学习。
七年级历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4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识记要求了解使学生了解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能力训练
过程
方法观察分析从夏朝建立到西周灭亡的历史进程,让学生归纳。概括提炼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从夏朝建立到西周灭亡)联系比较氏族部落与奴隶制国家,哪个进步?夏、商、西周疆域的不断扩展分析判断人心所向是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原因整理列表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历史线索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情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著名的文明古国辩证观点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既有进步性,也有残酷性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们如果要了解原始社会瓦解的历史,可以从哪个遗址和哪个传说中得到可信的历史资料?(大汶口、禹建夏朝)结合课前提示引入新课。
引导过渡: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从此,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先后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变革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夏朝的'兴衰
指导学生阅读20页“正文”,“动脑筋”: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后世在中外历史上曾广泛存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播。
指导学生阅读21页“正文”、“阅读文字”,观看插图,讨论:夏桀比得上禹吗?表现在哪里?(不能相比,因为他实行暴政)
指出:当人们奋起反抗桀的暴政时,夏朝就走到尽头了。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指导学生阅读21页“正文”和“阅读文字”,观察21页《桀把人当作坐骑》插图、21页《史记》资料栏和23页《牧野之战》图,“动脑筋”(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A、他们的对手已经不行了。在平民和奴隶的反抗下,夏桀和商纣的统治早就摇摇欲坠。
七年级历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认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认识奴隶制的残酷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CAI多媒体课件(附后)
五、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旧石器时代人们被迫过着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则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中国历史也由野蛮时代跨入到了文明时代的大门,其标志是什么?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运动。
一、夏朝的兴衰
揭示夏朝建立的重大意义
介绍历史学科的时间概念
强调世袭制这一重要制度的沿革
揭示夏朝的阶级性质
阐明人类社会的形态及发展规律
1、夏朝的建立及统治。回忆:夏朝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其性质是什么?教师强调: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仅稍晚于古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指出公元前2070年是公元纪年法,并介绍年和世纪之间的换算方法。禹死后,王位由谁来继承?教师总结:相传禹在世时,曾推荐伯益做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已有了强大的势力,禹不给伯益实权,使他得不到锻炼,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相反,启却利用禹的威信和禹给的权力,扩大影响,树立威望。在禹死后,启打败伯益,自己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种制度对我国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基本上确立了我国以后近4000年的君主政治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度才结束。夏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从统治中心、都城、国家机构进行介绍,强调其国家机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维护的是夏朝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压迫剥削广大奴隶和平民。动脑筋: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
2、夏桀的暴政。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有何表现?其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说明得人心者得天下,贤君即能强国
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说明失人心者失天下
由牧野之战的过程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1、商朝的建立及统治。提问:概述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性质。教师强调: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汤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有何表现?重用人才,勤于政事,关心百姓,商朝迅速强大起来。
2、盘庚迁殷。其为什么要迁都到殷?殷这里面对黄河,背靠大山,自然条件好;盘庚“行汤元政”,政治也安定下来,商朝逐渐稳固了统治。这是商朝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次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商朝中衰到中兴的转折点,商朝由此走向发展和强盛,成为世界上的大国。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商(朝)。
3、暴君商纣。商纣王是历史上一个暴虐的国王。他用严刑镇压对他不满的百姓和王室大臣,如炮烙之刑。与夏桀是否有共同之处?奢侈残暴,众叛亲离。
4、武王伐纣。周文王在位50年,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周武王继承其父遗志,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于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结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七年级历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掌握每个朝代的基本特点、政治制度及经济文化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异同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及每个朝代的基本特点。
2.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教学难点
理解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夏商西周时期的地图、图片及相关历史资料。
2.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和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夏朝的建立和夏商西周的更迭背景。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大禹治水成功后,他建立了哪个朝代?”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新课内容
1.夏朝的兴衰
(1)介绍夏朝的建立和兴盛过程,包括大禹治水、涂山召见部落首领、划九州、筑九鼎等历史事件。
(2)分析夏朝衰亡的原因,如内乱、外患等。
2.商朝的建立与发展
(1)讲述商汤灭夏的过程,分析商朝建立的原因。
(2)介绍商朝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重点讲解商朝的分封制和青铜文化。
3.西周的兴起与统治
(1)讲述武王伐纣的过程,分析西周建立的历史背景。
(2)介绍西周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文化状况,重点讲解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文化。
三、课堂小结
总结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及每个朝代的基本特点,强调这三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四、作业布置
1.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文化状况。
2.思考并回答:“夏商西周的更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对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及每个朝代的基本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7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本概况,包括建立时间、重要事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兴衰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教学难点
1. 理解分封制、世袭制等古代社会制度的概念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理解古代朝代更迭的原因和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夏朝的建立,进而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夏商西周的更迭。
二、新课讲授
1. 夏朝的兴衰
讲述夏朝的建立、重要事件(如涂山会盟、划九州、筑九鼎等)以及夏朝的'兴衰过程。
分析夏朝兴衰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2. 商朝的建立与繁荣
介绍商朝的建立者商汤以及商朝的重要事件(如商汤灭夏、盘庚迁殷等)。
分析商朝的政治制度(如君主制、等级制度)和社会制度(如分封制、奴隶制度等)。
讲述商朝的繁荣时期,如青铜文化的鼎盛等。
3. 西周的建立与制度
介绍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讲解西周的政治制度(如宗法制、分封制)和社会制度(如井田制、等级制度等)。
分析西周时期的重要事件(如烽火戏诸侯、国人暴动等)及其对西周社会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
1. 分组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会相继更迭?这背后有哪些共同的原因和规律?
2. 学生发言: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1.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加深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理解。
2. 完成一份关于夏商西周更迭的简要报告,包括三个朝代的建立、兴衰、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等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讨论和发言等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本概况和制度特点。然而,在理解分封制、世袭制等古代社会制度的概念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和训练。同时,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夏》梁衡教案(通用5篇)10-09
《商不变性质》教案(精选5篇)05-19
《夏》梁衡语文教案(通用11篇)09-06
《夏感》梁衡赏析06-21
七年级的音乐教案范文(精选8篇)05-02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03-03
夏宝龙讲话感想范文03-20
《再塑生命》七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7篇)10-26
《商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