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爷爷的手》对比教学设计

2022-07-22

《地球爷爷的手》对比教学设计范文

  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兴趣。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l、喜欢玩纸飞机吗?玩的时候最希望看到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师生一起放飞已折好的飞机。

  3、不管我们的纸飞机飞得多高多远,最后它们总是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31课这个童话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板书课题:

  31 地球爷爷的手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认读本课生词,演示词语课件。(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读准了字音就能摘到它)

  自由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开火车读词。

  齐读词语。点击课件,“桃子”落地,变成一个个生字。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男女读。)

  三、读中生思,读中感悟

  1、在这棵大桃树下,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起去听听吧!

  课件出示l~7节文字,并配音。

  2、听到了什么?

  3、这些小动物都说了什么?读读课文,找一找。

  4、找出小兔、小猴、猴爸爸的句子,指导朗读。

  5、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读1~7节。

  6、小组上台展示,评一评。

  7、故事读到这,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质疑。

  8、小兔、小猴和你们一样奇怪,引读8~9节。

  9、感情地球爷爷的话。

  课件出示第10节。

  (1)自由读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说说纸飞机最终往下掉的原因。

  (3)齐读地球爷爷的话。

  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畅所欲言,师生共同评议)

  2、你们能学着书上的样子,用这个句式说话吗?地球爷爷的手能让……能让……

  3、地球爷爷用它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大家想一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世界会是什么样的?(自由想象说)

  4、月球上的引力比起地球的引力小得多,在那儿,人们又是怎样工作和学习的呢?(演示月球生活课件)

  5、小结:地球爷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生活处处是知识,放眼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五、作业设计

  课后收集关于地球知识的资料,带到学校来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地心引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地球爷爷的手》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桃子熟了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在教学时,我们不妨运用这样两条规律,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1)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2)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们喜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是学生习以为常的现象,谁也没去考虑过其中的“为什么”,就像课文中写到的桃子熟透了会自动掉到地上一样。于是,我就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启发他们架设并建构新知的平台。再加上教师巧妙的“强调”使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注意这个平时没留意的细节,并以此为切人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此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而在设计本堂课的同时,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就是如果在一堂课中将识字和阅读两不误。任何老师在上公开课时,都不想把精彩的部分省略,可那样就会使得眉毛胡子一把抓,课堂中就没什么重点可言,都是轻描淡写地过过场。后来经教研员指点,我才觉得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根据新课标规定:小学低年级语文重点是识字,而本堂课,我却把重点放在了阅读部分,淡化了识字教学,并且识字的手段也太单一。因我舍不得放弃任何精彩的教学内容,使得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太多,以致课堂时间匆忙,每个环节落实得不扎实,最后连学生写字的时间都没有,写字教学一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偏偏没了。这节课后,让我明白,教学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最后只会都落得一场空,要舍得放弃,教学必有得失,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教学要准确把握好教材和组织教材。

  新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兴趣。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l、喜欢玩纸飞机吗?玩的时候最希望看到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师生一起放飞已折好的飞机。

  3、不管我们的纸飞机飞得多高多远,最后它们总是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31课这个童话故事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31 地球爷爷的手

  齐读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地球爷爷在跟我们打招呼呢,让我们来读读地球爷爷的故事吧!

  2、认读本课生字,演示生字课件。

  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想吃了。我们来帮小猴摘桃子吧,只要读准了字音就能摘到它。)

  自由认读生字。

  指名读,学生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学生跟着读2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点击课件,“桃子”落地,变成一个个没带拼音生字。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男女读。)

  4、读词语,记生字。(做动作,加一加,减一减)

  小猴非常感谢你们,给你们送来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但是它要送给认识他们的小朋友。(认读词语,接着记生字)

  三、读中生思,读中感悟

  1、在这棵大桃树下,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起去听听吧!

  课件出示l~9节文字,并教师配音。

  2、听到了什么?

  3、小动物们都在说着话呢,可是没有声音,我们给他们配配音,好吗?这些小动物都说了什么?读读课文,找一找,用横线把他们的话划出来,并好好地读一读。交流

  4、指导朗读。

  这些小动物们中,你喜欢谁啊?为什么?指名读。

  5、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读1~9节。

  6、小组展示,评一评。

  7、感情地球爷爷的话。

  课件出示第10节。

  (1)自由读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2)类比感受,体验“引力”。(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做实验,观察当回形针靠近磁铁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化抽象为具体,努力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本来就是抽象的,一年级的小学生更难建立“地心引力”的概念。但这个小小的实验却能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感受到它。】

  (3)指点: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书:地心引力)

  (4)齐读地球爷爷的话。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球、玩

  2、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生书空。

  5、学生在书上先描后写。

  6、投影展示学生的一份作业,评一评。

  五、作业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课后收集关于地球知识的资料,带到学校来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

  3、尝试小实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板书设计:

  31 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 相关推荐

【《地球爷爷的手》对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认识地球——地球仪》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03-25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

《黄继光》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