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教学反思范本
篇一:《错误》教案 教学反思 2006-11-20
片断分析
《错误》继承了古诗的诗词风格,特别是秉承唐宋诗歌的艺术成就,体现了现代婉约诗的典范。基于这一突出特点,先理解全诗,然后与古诗词吕本中《采桑子》、温庭筠《望江南》 的比较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拓展阅读,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来切实的体味《错误》这首小诗的特点:传承古诗词“闺怨”等传统文化因素,形成浓厚的民族风格。
我通过五个层级性较强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完成对全诗的理解:
1、 边读边思考:诗中隐含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很快就口述了一个美丽凄婉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个美丽的错误。
2、 为什么说是个美丽的错误?
学生回答:因为它曾唤起了女主人公内心美好的感受。
3、 这个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才出现了这个美丽的错误?
学生回答:内心特别封闭的人:如寂寞的城,如窗扉紧掩。
4、 作者通过那些意象来写女主人公的这一性格特点?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窗帷不揭
通过这四个有层级的问题,学生对全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分析,更深刻的理解《错误》这首诗的古典意象美,古典意境美,古典意蕴美。
5、比较阅读 《错误》与吕本中《采桑子》、温庭筠《梦江南》的有何相同之处?
《错误》短小别致,正如评论家所言:“堪与颂词小令相提并论。”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却枕愁难眠。原来是外出的丈夫,不能与她相处在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思夫不得,少妇便生哀怨之心。“正说反说,俱是愁痕。” (钱钟书语) 从江楼圆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不过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从吕本中《采桑子》词中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思夫之情。中国古典诗歌中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不胜枚举。郑愁予《错误》中寄予的思妇闺怨的句子和情调,其渊源在于此。再看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诗中主人公满怀希望,精心打扮,独自凭栏,登上高楼。千船过尽,都不是自己心中的人,夕阳西下,斜晖脉脉,江水悠悠。柔肠寸断,不堪回首江中白蘋洲。这也是写思妇倚楼望归舟的惆怅缠绵之情。而郑愁予的《错误》不仅如此,而且选用并糅合了传统的闺怨、乡愁题材,使得诗歌更有内蕴,更有韵味。作家杨牧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就是指我们从他的诗中感悟到了一种浓郁的古典美。《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写游子羁旅之苦、写思妇幽闺之怨的题材更是从《诗经》直至新诗长期沿用的传统题材;“美丽的错误”这一经典构思在温词和柳词中又可以窥见它的影子。
通过比较阅读、分析,学生体悟三首词中的意象美、意境美、意蕴美。
教学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课程要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作为文学之母的诗歌,是情感的高度凝聚与升华,是创作者内心的最真实的显露。与其它文体相比,诗歌更能充分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优秀的诗篇能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并启示真理,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因
此,诗歌教学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歌遗产光辉灿烂,“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诗也成绩斐然。高中语文课程选入了不少优秀诗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因此,诗歌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领悟感情,品味语言上,重在诵读、品读。通过品读得其精要,通过诵读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形式的文学艺术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主题、传达情感的,诗歌也不例外。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将有助于我们深入领会诗歌用语言塑造的“意境”。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点拨、启发和疏导,抓住关键语句,共同品味诗歌语言运用之妙,尤其要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陌生化”的语言或运用非常精妙的语言深入挖掘,领悟诗歌内涵,体味诗歌情感、形象和意境。在教学《错误》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品,通过五个层级性的问题与文本对话,并适时点拨,紧紧抓住“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蛩音不响”、“春帷不揭”这四个否定句,以及“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窗扉紧掩”这两个倒装句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品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准确把握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诗中那位女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了诗歌的内涵。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笔者觉得:高中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应着力于立足语言、感悟文学, 语言的分析应着重放在关键词句的品味上,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炼字炼句的精妙,重在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诗歌学习应重意象分析,让学生学会以“意”解诗,体悟意境美,感受意蕴美。如能这样,方可期望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潜移默化,陶冶性情。
调整意见
该诗深受我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它虽不象古典诗歌一样讲究严格的格律,却也十分强调诗歌的节奏韵律,处处流淌着古典的韵味。在教学中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诵读,应该指导学生准确把握诗的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有声语言再现诗的意境,在诵读中容易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在读中感悟诗人的离愁别绪,从教学效果来看,反复诵读,充满激情的诵读,能使学生很快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从而很快进入了深层次的感情体验。《错误》一诗有着古典美,其中意象传承了古典诗歌的意象美,音韵和谐,适合诵读,但是在这堂课中诵读较少,应在抓文本本的同时重视诵读。
教学启示:
一、 这堂中提问注重了“问题的层级性”。层级性就是指通过问题形成教学的思维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内容。《礼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悦以解。”这是说,教师善于提问的,好像攻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从脆弱的部分入手,然后再砍伐那坚硬的部分,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愉快接受,理解各个问题并作出准确回答。教师发问,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的逻辑顺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本堂课中五个有层级性的问题就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全诗,这一样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分析了意象、人物、内容,也把这首诗歌所承袭的古典诗歌的特点也分析出来了。
提问的层级性要求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片课文出发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够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了,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更喜欢接受。
二、 在诗歌教学中教会学生“以物解诗”。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把握全诗的感情色彩。特别是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把握现代诗歌的古典意象美,从传统诗歌中寻求解读方法。
篇二:我们的错误教学反思
我们的错误教学反思
《我们的错误》是一首外国儿童诗,它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以一种内心剖白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对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正确认识它,并采用积极的态度改正它
我在教学中一贯重视抓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班中有犯了错误的学生,全班同学都敢于批评指出,以理奉劝,并能热情帮助其改正错误,班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较浓。所以学习这首诗歌先让学生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再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例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的内涵。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课改的新理念: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设计了快速阅读、自己练读、小组练读、各组比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接力读、个人挑战读,品读,默读,齐读等多种读书的方式。
2.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机交给学生。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相机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正确理解反问句的意思,并比较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篇三:第9课 修改文章中的错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9课 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9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本课是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英文打字与击键要领后,进一步学习输入中文,以及使用日常的办公软件Word把作文、日记和各种有用的文字资料保存到计算机中,为后面在计算机中进行文稿的编辑、修饰、打印以及编制作文集作铺垫。
二、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前面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电脑操作有一定的能力,基本能够使用一部分软件,已具备在Word软件里输入中英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理解能力、自学探究能力,也知道了一些功能键的操作与使用,这给这节课的操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Word软件里打开Word文档的方法。 (2)掌握删除多字和定位光标的方法。 (3)掌握在文段中插入漏字的方法。
(4)掌握改写错别字的方法,了解使用改写功能来改写错别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提高自己借助辅助材料完成操作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发散式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和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真观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2)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在输入中文时,及时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认真、严谨、细致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删除多字,改错别字、插入漏字的方法。
难点:综合及灵活运用这些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五、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在教法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将多媒体与教学整合,围绕“以任务为主轴,问题为主线,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来开展教学,有效地把知识和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在学法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抢答、自主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自己完成一个个任务,并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六、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轴,通过设置一个个的任务,
指导学生启发式、探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另外,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以“微课”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多字、漏字、错别字的修改过程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模仿操作,从而完成任务。
七、课前准备 1.《我喜欢西安》、《玲玲的日记》两篇未修改的文档 2.演示课件、操作过程视频(微课)
八、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引” 、“探” 、“用” 、“拓”这四个环
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结合以上几点,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节课做一下反思: 一、好的方面:
(一)激趣导入,做好铺垫。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被动的,但是一旦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我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几张照片——南雄旅游胜地,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东西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由简变繁,层层递进,不断拓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如果一开始就拿一篇文章给学生改,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于是,我选取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里三句有错误的古诗句让学生修改,一则学生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增加他们的信心,二则为后面的修改文章作了铺垫。后面的修改文章,我考虑到文章描绘的是西安,我觉得西安对于学生来说太不熟悉了,于是我改了范例,变成《我的家乡南雄》,用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来展开课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习氛围更浓。我还进行了知识的拓展,例如,在课堂总结环节,我不仅进行知识的总结,我还扩展到键盘指法、学习习惯等方面,最后以一句名言告诉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由简到繁,层层递进,不断拓展,达到教学目标。
(三)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学习掌握操作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也较大地提高学生之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直观演示,加深记忆。
篇四:别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教学反思
别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南乐县第三实验小学 张振玲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好像是为犯错的人找到了合理的借口。但是我认为这句话对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来讲,有些不妥。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为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完美。
那是我刚到小学教语文课,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在自由读书,我在黑板上书写生字。写着写着,突然想起一个学生没有来:这个孩子今天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还是怎么了。不知不觉生字已写好,学生课文也读好了。 我回过头来,看见一名学生正举着手,不等我叫,他就着急地说:“老师,您写错字了,‘夺”字多了一点!。”我于是很生气,说道:“谁让你说话了,让你读书呢,坐下。”我回头一看,确实是多了一点,我把上面的“大”写成“太”了。于是,我脸一红,拿起黑板擦擦掉,重新写了一个,并机智地说:“这个字容易写错,老师谢谢这位同学勇敢指出老师的错误,希望大家以后不要犯和我一样的错误!”学生点点头,然后我们开始了正常的上课。我并没有因为自己写错字而中断教学,学生也没有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出错而大声喧哗。
此事让我考虑良多,我对自己严格要求
一、教师应尽量做到完美
人总有犯错的时候,教师也不例外。当教师的人一谈到错误,往往会想到学生,因为在教师眼里,学生是错误的
“制造者”,总有没完没了的错误。可事实是,教师不但也会犯错,而且有时犯的错误要比学生严重得多,最常见的就是课堂上的知识性错误。需要认识到的是,教师的错误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会影响全班学生的学习。教师的错误,大都是因为自身知识浅薄或在课堂上“开溜”造成的。对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尽量做到完美。“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二、要正确对待失误
教师课堂上出现错误时,要坦诚面对。有些教师主张隐藏过去,提倡这样说:“哟,这是老师设的一个陷阱,你竟然看出来了,眼真尖!”错了就是错了,教师不必遮掩,否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不诚实。有些教师则认为错误被学生指出,有损自己的面子,常大声训斥学生:“就你能!不好好学习,专门挑事!”这样,学生当时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以后心里会对你产生敌意。因此,出现了错误,教师要勇于承认。这样,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三、要冷静地处理失误
出现失误之后,教师一定要灵活处理,机智地化解尴尬。 一是自己马上意识到了。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只需要马上跟一句:“对不起,老师说错了。”或“对不起,老师写错了。”然后重说一遍或者把板书改过来就行了。
二是自己没意识到,学生发现了。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首先应该表扬学生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说错了,你
们一下子就听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说就可以了?”或“你们真了不起,老师写错了你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写就可以了?”学生们一听教师需要自己帮忙,劲头就来了。这种将错就错的处理方法,巧妙地将失误变成教学机遇。也许此时教师的“装糊涂”会使自己的学生更聪明。
三是教师自己后来又意识到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不要慌,要找一个适当的机会进行补救,可以跟学生这样说:“刚才老师在讲到某个地方时,我是这样说的,现在你们听一听这样说对吗?”或“我现在提问一下学生,看谁记得清老师刚才说的是什么?”
现代社会知识更替日益频繁,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我,真正做到“倾一腔热血哺育祖国未来,引万道清泉浇灌文明之花。”现在社会对教师的地位越来越高,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期待越来越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到完美呢?
篇五:错题教学反思
巧用“错误” 诠释“精彩”
泰戈尔哲理诗中有:“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学习上,很多学生同样也会经历很多失败,但智者能巧妙利用失败从而孕育成功。在教学上,有许多教师也经历过失败,但仁者能巧妙利用失败从而孕育成功。因此教师要善于蹲下来看学生,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在学习上产生错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蕴含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一种“美丽”。教师捕捉学生的错误反思自己的教法教学理念,而使今后的教学更精彩,“错误”也因此而“美丽”。
一、善待“错误”—— 春风拂面露华浓
错题教学反思
错题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简言之,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的过程。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了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
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等。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如“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我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2)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如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即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如“教学策略选择的恰当程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
程度”等。然后由教师本人根据这一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之处等。档案袋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光临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四、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修炼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教学前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然后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教学中反思自己是否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是否真正做到教学
活用“错误” 演绎“精彩”
宜兴市归径小学 许国良 傅福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这样说:“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该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蹲下来看学生,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在学习上产生错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蕴含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确确实实是一种“美丽”。“错误”也因此而“美丽”。这种“美丽”,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在学生平时的“错误”中捕捉、挖掘、积累和培养。
一、善待“错误”—— 吹面不寒杨柳风
对待错误,许多教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
“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不出错”成了师生们不懈的追求。试想:不拨“乱”反“正”,不让学生经历实践获得真实体验,阻住学生迈向“错”的脚步,也就阻断了他迈向成功的道路。我想起以前在听一节公开课的一个情景:一名女学生上黑板板演时做错了,老师很气愤地用红粉笔重重地划上一个“×”后,就急忙搜寻正确的答案去了。而这女孩子总是红着脸,低着头,静静地坐在那里,直到下课没敢抬头,也没敢举手。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联想到该同学拿到他的作业本后,发现本子的“×”后,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也许一个重重的“×”,也会像上面的那位女同学那样心被深深地刺痛,使他对学习产生畏惧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蹲下来看学生,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在学习上产生错误。当学生错误时,不应以一个“×”来对待,而应在错误的地方做个记号比如画条横线,或打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请学生来,当面指出错误的地方,真诚地帮助他们寻找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引导,耐心地等待他们的觉悟。小心的呵护他们的情感,热情地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总之,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能接纳、宽容学生的错误,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我们在教学中这样告诉孩子:“课堂是你出错的地方,不管是多么简单幼稚的问题,只要你敢提出来,就是好样的!”,这是一张营造宽松气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保险单”。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张 “保险单”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暖。
二、活用“错误”——一行白鹭上青天
贝恩布里奇曾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真正成就“一行白鹭上青天”。
1、 将错就错,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理。
我们在教了《千克和克》后,学生对“千克和克”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且建立了一定的表象,但在课堂作业中还是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写单位名称时错误百出,让人苦笑不得。例如:小明重30克,一个铅球重4克,一只鸡重2000千克,一头大象重3000克,一辆汽车重1000克??我们反复强调在填写单位名称时要先想想实际重量再填写,可有些学生还是不假思索地填错了。我们决定将错就错,马上在班上把学生的作品合并成一段话讲给他们听:“今天早上重30克的小明在草场扔一个4克重的铅球。中午妈妈买了一只2000千克的鸡,小明边吃鸡边看电视,电视里一头重3000克的大象在表演节目??”学生一开始认真地听,渐渐地有同学笑出了声音,等到全部念完,教室里已笑声一片。我们故作惊讶:“你们笑什么呀?”“2000千克的鸡也太大了吧。”“小明重30克都没有一个鸡蛋重!” “大象还叫大象吗?” “那么重的鸡小明能吃的了吗?”有的学生还边说边比划。教师接着问:“那该怎么改?”“我会我会!”几个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教师有意识地请做错的同学回答。这回他们可认真了,仔细考虑才说出答案。最后总结道:“看来,以后我们填单位名称可
不能这样,不然就闹笑话了!”学生听了纷纷点头,都各有所悟。
2、顺错更错,让学生在求异中发展。
学生获取知识,本来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各不相同,学生的创新求异,难免伴随着错误。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改进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
《24时计时法》教学中,有计算经历时间的问题:“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17时45分到达,问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学生提议“能不能用竖式求时间差?”我没有马上作答,而是引导大家来展开辨析。经过激烈的讨论、汇报、矫正,同学们得到了简单易行的用竖式求时间差的方法。我们不禁为学生错题所带来的精彩解法而兴奋,同学们脸上也洋溢着“首创”的喜悦。教学中如果出现看似“错误”的别出心裁的解法时,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表述,及时组织学生探究,让学生认识问题的角度更全面、思维更深刻、知识结构更合理,同时让老师的教学机制、教学智慧、教学艺术都得到磨砺与发展。
因此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藏着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利用好这一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抛题引错,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
教师人为地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再引导学生自我从错误的迷茫中走出来,能唤醒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欲望。
如:“一块长方形铁皮,长是16厘米,宽是6厘米,如果用它剪直径2厘米的圆片,最多可以剪多少个?”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往往用大面积去除以每块的小面积,即16×6÷[3.14×(2÷2)] ≈ 31(个)。思考讨论,得出应该用“去尾法”,即30个。然而,本题却根本不能用这种方法去解答!于是,我让学生画草图,一个个豁然开朗:原来正确的解法是(16÷2)×(6÷2)= 24(个),根本不可能剪出30个。进而有学生想到用16×6÷(2×2)=24(个)。可见,经验是一把“双刃剑”,成功因为经验,错误也可能因为经验!我们在教学中应适当地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认认真真地错一回,让学生在摔打中学会对数学问题作深入地思考,在反思中提高。
《新课标》中指出,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发现错误,议错、辩错的全过程由学生亲自参与,经过大家的讨论、探索,必然会对自己的错误有着透明化的认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编《错题集》,时时反思。让他们尽可能不在同一地方摔跟头。
三、评品“错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已成为教学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严重不足,较多学生遇到错误有“失败者”的心态。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实现学生由“失败者”向成功者的转变,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对于这点我们很欣赏俞正强老师的教学风格。他上的一节课,曾以三位学生对同一道题的三种错误解法为研究对象。俞老师首先出示学生反馈的三道错题,后
- 相关推荐
【错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生教学设计:《错误》(通用10篇)11-03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
seasons教学反思01-17
《大海》教学反思02-26
新诗教学反思03-19
《母鸡》教学及反思02-18
新诗教学反思03-19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19
岳飞教学反思03-19
赵州桥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