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摆》教学设计 1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7、38页。
二、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二)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2.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3.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研究摆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设计一个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与老师给定的次数一样。
四、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根线、一个摆锤、量角器一个、尺子一把。
2、教师准备:铁架台20个、秒表4块、摆一个。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指导学生看教材38页左下角的钟。
提问:这个钟有什么特点呢?与我们家里的挂钟一样吗?说说它的特点。教师讲述:这个钟的.下方的装置叫做摆。对于摆,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摆的秘密。(板书课题)
2、认识摆的结构。
师出示一个简易的摆,分别介绍摆线、摆锤、摆角以及往返一次算作一次摆动。
3、学生制作一个摆。
(二)探究新知
1..测量学生自制的摆在15秒钟摆动的次数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先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摆线要直,然后松手,松手时不要施加力。
(2)教师计时,学生测定自己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学生测定并汇报。
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上都不同,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慢?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
(2)学生讨论,作出猜测。
(3)学生猜测,归结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有关。(板书)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教师: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你们小组觉得摆的快慢与哪种假设最有可能有关,就作为你们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下你们的实验该怎么来做?并记录下你们的方案。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3)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主要是怎样控制变量。
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2)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可能会出错,研究同一课题的小组如果发生冲突,让大家找一找出错的原因)
(3)教师问出错的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做一遍。
(4)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5.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分派任务:全班七组,每组选做一个15秒内正好摆动9、10、11、12、13、14、15次的摆。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
(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三)巩固应用
(1)教师出示一只挂钟: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呢?走快了,又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针对挂钟讲解。
(四)总结
看来钟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研究。你通过对摆的研究有哪些体会?
《摆》教学设计 2
教学背景
《摆的研究》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中“用摆计时的钟”和“测量摆的快慢”两课内容。本课的重点定位于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依据实际,期望学生在课中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体验精确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实验过程的精确与否直接导致实验结果的科学。因而,本课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也就是让学生尝试着能精确地控制实验中的变量因素来做好摆的研究中的公平实验,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浸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让实证意识融入学生的思维之中,来诠释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过程,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同时,也是对传统自然课《摆》的一种借鉴和超越。
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
本单元主题是关于“时间的测量”,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使学生在研究“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一单元的内容安排:第一课,“时间在流逝”,主要让学生对某一个时间段进行估计和感受;第二——五课,“太阳钟”、“用水测量时间”、“我的水钟”和“机械摆钟”,分别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日晷、水钟和摆钟的构造和原理;第六——八课,“摆的研究”、“做一个钟摆”和“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则指导学生对摆钟的制造原理和设计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行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所以本单元“时间的测量”过程,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
其实,本单元前五课是了解认识一些计时工具,并知道他们的一些发展史,后3课则是研究制作具体的计时工具,而“摆的研究”则是后面这一部分的起始课或基础课,是为后面的制作打基础的。
课时教材
本课是研究摆,学生对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是日常生活中与摆相关的事物,如秋千、拳击沙袋等,其次,前一课了解的钟摆和自制单摆,学生对摆的运动特点,摆的各部分名称(支架、摆线、摆锤、摆幅)以及操作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课开始前我还是对学生进行了摆的操作的'回顾,一则让他们明白本课中摆的操作要求,二则进一步了解一下他们对摆操作的掌握情况,其次是通过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这一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其实是课的导入。通过两个问题“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一样吗?”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引出问题。几幅卡通画其实是对今天活动的猜测,也是对前一课活动的提示和提升。图中一个小男孩说:好像跟摆绳长有关,男孩提出这个观点,说明他是经过观察的。因为学生制作的摆摆锤的重量是相差不多的,但摆线的长度是有差异的。图中的一位小女孩说: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吧。这个观点也反映了大多数学生原有认知的。边上一位男孩说:与摆的幅度也有关系的。也代表了一些学生的想法。但图中另一位男生提出了:根据以前的观测,摆幅大小对摆的速度影响不大,一则,部分的排除了前一位同学的看法,一则表示他把上一节课观察到的现象与这节课联系了起来,是思维发展比较超前学生的代表。在“机械钟摆”中,学生观察了不同摆幅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是一样的,所以这位学生就提出了“与摆幅没有多大关系”的观点。也有一位同学提出:我们还是做实验观察一下吧,提示所有的争论最终都要靠实验来验证。
第二部分是用摆做实验,第一个问题是“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次数”,要让学生知道在这里哪个是变量(也就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哪些是不变量,对无关因素我们要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所要研究问题结果的精确性。在这里要控制的主要因素是摆绳和摆幅,这里我也让学生明白,控制不变量,是在我们实验的环境下力所能及的尽可能的控制不变量,还有如摆动的方向,摆锤的大小
(介绍摆锤的选择),每一次人不要凑得太近,最好同一个人控制摆锤的摆动等。
摆锤的轻重,书本上是用一倍、二倍、三倍重来表示摆锤的轻重变化的,因为在这里只要摆锤轻重变化明显,就能说明问题,所以我把它改成较轻、较重、更重。
第二个问题是“摆绳的长度是否影响摆的次数”。因为有前一个实验作基础,所以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对较简单。但这个实验有两次学生自己操作改变摆线长短,这样,对学生操作的要求有所提高。我在实验中是让他们根据铁架台的高度,自己设计好摆线的长度,也是对他们自己设计实验的一次锻炼。
学生在做完以上两个实验后,进行的是对这两个实验的讨论和分析,用了三个递进的问题“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与摆的重量有关吗?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我们是怎么知道的?”这三个问题其实学生通过实验是不难得出结论的,关键是对学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思考,就不难得出结论了(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同一个摆中,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第三部分教材是,讨论两个摆的摆动快慢情况,它们的摆绳长短一样,但摆锤的长短不同。通过实验观察,再次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摆长一样,为什么摆动速度还会不一样呢?),要让学生明白,影响摆摆动快慢的真正因素是摆的摆长,而不完全是摆绳,摆绳只是摆长的一部分,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同时这一块教材,也是为下一课《做一个钟摆》作准备的。
《摆》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发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难点:制作15秒内振动规定次数的摆,发现摆振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每个小组准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螺母四个。
2.每个小组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教师准备:
秒表7只,铁架台7个,简易的纸板量角器7个,摆绳长短不一,摆锤(螺母)28个。
教学过程:
一、认识摆(3分钟)
1、复习引入。
1、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很多物体的运动,你能说出大屏幕上的物体是怎样的运动吗?
生:移动、摆动、滚动、转动、振动。
2、出示摆。演示
师:这是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生:摆动。
师:把具有这种运动方式的都可统称为摆。板书:摆的研究
二、玩摆(7分钟)
3、认识摆的.各部分名称。
师:大家看一个最简单的摆可以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摆线、摆锤、支架。
4、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
师:大家先组装好,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
生:(自由玩)拉直、自然松手。
师:玩的时候要注意:1线要轻轻拉直。2线小锤跟量角器要在同一平面。3自然松手。
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
5、再玩一次,学会操作摆。
6、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师:下面你们想怎么玩?比快慢就是比什么?次数怎么算?想知道这个摆次数怎办?时间要统一吗?
生:次数。
师:怎样算一次?生:来回算一次
师:请一位学生帮忙计时,谁来看表?开始计时时给我们一个信号说“开始”,操作的人就松手,大家一起数摆动的次数,直到计时的同学生说“停”为止。师:一次记录结果准确吗?(和学生做第二第三次)
师:15秒摆的次数最终怎么算?
生:算数据出现多的;求平均数;
师:都可以,我们统一算数据出现多的那个数作为结果。
三、研究摆(20分钟)
7、对比,提出问题。
师:你们的摆15秒内多少次呢?下面各个小组分分工,谁操作,谁看表,谁数数,谁记录。数一次。
生:数、记录15秒摆的次数。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摆》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能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2.喜欢拼贴活动,会用我用….图形拼出了….。
活动过程:
1、出示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图形的形状。
2、找一找教室里有什么形状的物品?
3、出示飞机,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这架飞机是怎么做的?”分解飞机,幼儿可以观察飞机由哪些图形组成。
4、“原来图形可以拼成飞机,图形还能拼成什么呢?”引导幼儿动脑筋,展开想象,尝试图形还能拼成什么,教师巡视指导。拼完后请幼儿介绍,“我用……形、……形,拼成……”
5、小朋友们用图形拼出这么多可爱的物品,真聪明。下面,请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春天来了,花园里,小花的种子慢慢发芽了(贴一个长方形),天气真好,小花一天天长高了(两个长方形),长出了绿绿的叶子,又长出了花骨朵,慢慢的花开了,长出了花瓣,小花看到外面的世界真高兴,可一看身边,一个朋友也没有,多孤单呀,小朋友们,请你们用手里的图形,为小花拼出朋友来,把小花园装扮的更美丽。
6、幼儿动手拼图,教师巡视指导。如幼儿拼的'较单一,可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如:小花的朋友可多了,有小鸟、蝴蝶、蜻蜓、小朋友等。拼完后,请幼儿说一说,我有用……形、……形,拼出了……
7、你们的小花园可真漂亮,小花有了那么多朋友真高兴,请小朋将互相欣赏作品。
《摆》教学设计 5
教案示例
你说我摆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
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在教学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摆》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5-46页的“摆一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并理解算理。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4、在教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快乐。
5、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操作、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制作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提问题----激发情趣
师说:今天老师在路上看见熊家三兄妹正在绿化它们的家园。有青青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非常漂亮。我们听它们正在说话呢。
熊妹妹说:“我绿化的比你们的多。”
熊弟弟说:“不对,不对,我的才比你们的大。”
熊哥哥:“你们说的都不对。”
教师说:它们为谁的面积多而争起来,到底是谁的面积大呢?你们有办法?
二、组织活动,建构新知
三、活动一:观察图形,进行估计---增强估计意识
出示第45页的三个长方形。
让学生估计三个图形的`面积,并把学生估计的数量板书在黑板的角落。同时要学生记录估计的数量。
四、活动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谁绿化的面积大
五、分工合作,测量出面积
学生分工操作并完成第48页的统计表
六、汇报结果,完成黑板的统计表
测量的结果与黑板的估计数比较,谁估计的较准确。
七、展示方法,发现方法
学生各抒已见,说说自己的操作的方法。
并利用表中的数据,让学生归纳出计算长工方形的面积的方法。
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操作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这个方法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八、活动三:分组验证,确定计算方法
1、各组进行验证
师:先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再用以前的方法进行验证。并交流验证结果。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长宽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再进行验证。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师生共同确定计算方法,并板书。
3、回顾这个方法是怎样找到的?
师说:你们说得真好,“操作、观察、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学新本领时常想一想这种方法。
九、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第46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2、帮熊家解决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吗?
(1)熊爸爸说:“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帮我算算客厅的面积吧。”
(长5米,宽3米)
(2)熊妈妈说:你们太棒了,我正想买一块桌布,可我不知该买多大,帮我算算吧。(长15分米,宽10分米。
(3)熊妹妹说:椅子的坐板面有多大吗?(边长是40米)
学生汇报
有少数同学做的是:40×4=160(平方厘米)
大多数同学做的是:40×40=160(平方厘米)
通过比较,得出正方形面积的正确的计算方法。
十、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十一、实践活动--实践测量,巩固深化
测量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和下方形的面积。比如黑板的面、门等。
学生动手操作
十二、:
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如何?
十三、反思
《摆》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你说我摆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为你们同座准备了学具,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闭上眼睛,摸一摸,能否辨认出来。
二、学习新知。
你说我摆。
(1)老师说,同座合作摆。
(2)同桌互相进行游戏。第一次,两个物体。第二次四个物体。
三、练一练。
小组交流。全班验收。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摆》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认知:对前面所学的观察物体、平面图形、乘法计算等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2.能力: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3.情感:结合党的十六大召开,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的教育;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形象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哲理;同时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观察物体、平面图形等知识内容。
教学用具:
课件;各种玩具、头饰;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1个活动角、1把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渗透德育
1.(事先让一名学生藏起来)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学了,我看见一位同学还一个人默默的捡着花坛里的垃圾,他是谁呢?(这名同学背对大家出现,让学生猜测)
2.我们要确定他是谁,还必须怎样呢?
3.换一个角度,再看一看(让这名同学转过来,面对大家。同时揭题:看一看)。
二、看看摆摆,引导发现
1.(出示课件,图片1:十六大会场全景照片。)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正在干什么?对,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就坐,率领全国各地的代表们,正在商讨着国家大事。
2.(出示图片2:十六大会场代表席照片。)
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图片3、图片4依次出示十六大会场不同角度的照片。)
3.(4张图片同时出示)
同样一个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状怎么不一样呢?
对,记者们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开的盛况。
4.想像:每一张照片记者们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6.(出示小屋)老师带来什么?
你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分别看到小屋哪些面?
7.(出示课件)
你能将你所看到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吗?
8.(反馈)如果每边的同学都硬要说小屋就是自己摆成的这个形状,行不行呀?
不仅观察事物是这样,看待一件事情也是这样,我们要学会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大家才能团结、友好相处。
9.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复习了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揭题:摆一摆)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课件: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出现在屏幕上)
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听说我们在这里开展摆一摆的活动,它们也赶来了,就请各个代表队来介绍自己吧!
(各组组长戴上头饰,一一作介绍。)
2.蓝猫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认识过哪些平面图形?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3.动手操作后,让部分学生代表将摆出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数学问题。
(上台展示的学生提问,大家回答。)
复习关于等有关图形的特征。
4.淘气也摆了一个图形,看!(出示课件)
他摆了一个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摆出更多这样的三角形吗?
小组操作比赛。
按计算,摆出4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减少了几根?为什么?
分组讨论后,反馈。
5.摆出6个,最少用多少根小棒?
6.菲菲摆了一个。
(菲菲摆小棒图。)
他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摆这样的两个,最少需要多少根?为什么?
比较两种不同的摆法:
质疑讨论:为什么两种摆法所用的小棒根数不一样?
四、拓展深化,有机整合
1.出示课件:外星人将每组桌内放入了一个武器,我们要记录下它们的形状,向羊博士汇报。可是,手头的材料只有小棒。
2.6个组进行比赛。分组活动:先观察,分析从哪个角度去摆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馈,汇报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互相评价。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和蓝猫家族的小伙伴们一起,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学会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王国里奇妙的问题可多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的更多呀?数学王国的大门专门为爱动脑筋的人敞开着。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究,去发现,不断取得进步!
《摆》教学设计 9
活动目标:
1、根据事物多维特征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并能较清楚地表述排序方法。
2、体会规律排列给生活带来的美感。
活动重点:
了解摆花盆的排序方法
活动难点:
根据不同特征进行排序摆放
活动准备:
各式花盆、照片、塑封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花(环节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花朵的不同之处。)
为了让我们幼儿园每个地方都变得漂漂亮亮,园丁们为我们幼儿园种了许多盆花,看看这些花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些花朵颜色、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把他们摆放在一起装扮我们的.幼儿园,非常漂亮。
二、有规律摆花盆(环节意图:通过操作和分享感受花盆不同的摆放方法。)
1、刚才我们说花朵的颜色、形状、大小不一样,谁能用自己的方法来摆一摆?
2、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摆花盆。
小结:原来他选择了两种颜色的花,你一朵我一朵这样有规律地间隔排列。
1、重点提问:除了按照颜色,我们还可以根据什么规律来摆放花盆?
师出示汉字“形状、大小、颜色”
2、小结:摆花的时候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只要花儿是有次序的、一个跟着一个地摆的,那么这些花儿一定又整齐又好看。
三、我来摆盆花(环节意图:幼儿实践操作,积累按一定特征进行分类的经验。)※ 幼儿第一次操作。
1、先来看第一张按形状怎么摆的?
幼:一朵小花,一朵大花
2、那么按颜色也来试着摆摆?
幼:按颜色,两个红、两个黄。
这节车厢里有几个朋友?两黄、两红,住了四个朋友。
讨论:除了可以说是按照颜色排序,还可以说是按照什么方法来排序的?
小结:看来同一种摆放方法,可以有不一样的说法。
三、丰富多样的规律(环节意图:通过留疑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1、老师也用了和你们不一样的好方法,一起来看看我的好方法是什么样的?
幼:一个黄、一个红、两个蓝;一个黄、一个红、两个蓝;
2、还是用这几种花朵,你能找出更多不同的排列方法吗?下次到区角里再试试看。
《摆》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堂实录】
(一)导入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能够比划一下吗?(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师:如果要表示教室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张卡片的'面积呢?
3、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
1、估计图形的面积
师:请你估计一下这张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师:同学们估计了很多答案,到底这张卡片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你们有办法测量吗?请你试着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可以利用老师给你带来的工具。
2、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形成猜想
师:同学们实际测量出来卡片的面积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得到的呢?
学生会用透明方格纸盖在卡片上面,通过摆1cm2的小正方形来测量卡片的长、宽和高。也有的学生会用尺量长度的计算得到面积。教师由此提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规律。
4、举例验证,探索方法
师: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几个长方形,我们四人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小组分工,其中三人每人选一个图形验证,另一个同学画一个长方形试一试,为了计算方便可以画一个长、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
师:请每位同学先独立试一试,就是通过测量计算面积,再用其他方法验证一下,把有关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里交流,并选一名代表发言。
5、小结并得出计算公式
师:通过刚才几个长方形面积的测量验证,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总结规律:长方形面积=长×宽
6、尝试运用
师:我们学会用多种方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让同学自主操作,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规律。
一起完成46页练习1。
(三)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你能谈谈你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吗?
《摆》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的: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课前准备:
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方法:
以问题情景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习。
一、问题情境
师: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
(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1、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教学建议: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这学有所用。
2、关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强调理解和感悟。
4、力主营造一个宽松、和平、温情的学习环境。
你说我摆
右、上、下、左
课后评析:
《摆》教学设计 1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研究,学生发现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
2、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及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铁架台、螺丝帽、线、秒表。教师:(与学生材料同)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谈话:
同学们听说过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吗?(生:听说过)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伽利略的小故事。
2、出示flash课件:讲述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
3、讲述:摆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伽利略观察到的吊灯摆动就是一种摆的现象,那么在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还有哪些呢?(生回答,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
4、讲述:生活中有这么多摆的现象,那么摆动有什么样的规律呢?就让我们像伽利略那样,通过观察、实验来揭开摆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摆。
教师拿起一个摆,问学生摆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生回答教师板书。
2、指导学生认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1)讲述:每个组有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1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
(2)学生分组安装。
(3)讲述:我们要研究摆动的规律,首先要知道怎样才是摆动一次。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摆回来,叫做摆动一次。
(4)讲述:为了更好地观察摆动的规律,我们来观察它在一定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我们每个实验都要做两次,时间是30秒。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由教师统一计时,各组学生默数,把观察结果记在实验报告单中。)
(6)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7)总结:
同学们想一想:每个组的摆,在2个3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相同)各个组的实验结果是否都是这样?这说明每个组的摆在一定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板书: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3、指导学生研究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1)讨论:
a.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那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刚才门各组在汇报时的数据不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b.讨论完毕,小组代表交流意见。(有的组说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系,有的组说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是否有关系)
(2)讲述:下面我们就分组通过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吧。注意把实验数据记在实验报告单中。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数据和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出示ppt课件: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没有关系。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系,摆线长摆动慢,摆线短摆动快。
(三)巩固练习
讲述: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摆的秘密。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题,把学过的知识巩固一下。出示flash课件
(四)布置实践性作业
出示ppt课件:怎样能让摆摆动的快一些(设计一个试验方案)
板书设计:10、摆的`秘密
摆:摆线
摆锤
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课后小结:
《摆的秘密》一课的教学,我们期望以“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的知识作载体,让学生在科学的思维过程的经历中,其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1)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是以科学的思维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为主线展开的。
(2)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引起思维。做一个摆,对于学生来说是不难的,而我们则希望学生在做摆及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些现象,并对此作出分析、判断,在知识、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
(3)在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流于形式。
(4)本课的教学中,概念的形成可能与学生的固有的想法存在差异,同时会影响学生在知识上的学习。
《摆》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摆摆动快慢的不同,推测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铁架台、摆绳长短不同的两个摆、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铁架台、秒表、记录表、1号材料(摆绳1根、3个大小不同的螺帽)、2号材料(长为20、40厘米两根摆绳、螺帽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4分钟)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摆,关于摆你知道了什么?生:摆有摆锤和摆绳两部分组成,摆具有等时性。
2、老师做了两个摆,大家先观察这两个摆,你有什么发现?猜测一下这两个摆摆动快慢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演示)。
3、摆动快慢确实不一样,大家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摆的快慢不一样呢?摆锤重量、摆绳长短怎样影响了摆的快慢?(板书:摆锤重量、摆绳长度、摆幅大小……)除了这些原因外,肯定还有其它原因影响了摆的快慢。
4、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摆的快慢?怎样影响摆的快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板书课题:摆的.研究)
二、实验设计(14分钟)
1、同学们,刚才大家对影响摆快慢的原因进行了猜测,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生:实验)为了有序的进行实验,在动手实验前还得制定什么?(生:研究方案)
2、这节课我们重点对摆锤重量和摆绳长度是否影响摆动快慢进行研究。这两个实验叫可控条件实验,谁知道什么叫可控条件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在研究摆锤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中,只能改变什么条件?你想怎么改变呢?哪些实验条件不变呢?研究摆绳长短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中,你又准备怎么做呢?
3、课件出示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提示:为了便于观察和统计,给大家提供的摆锤是原来重量、二倍重量和三倍重量的,摆绳是原来绳长和两倍绳长。(展示材料给学生看)
4、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现在请各小组商量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验,完成实验方案,根据教材60、61页(用手指着)弄清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规范?(领取实验记录)
5、展示交流,评价补充(教师追问为什么?)
展台展示实验方法,弄清怎么做?为什么要做三次实验?
学生演示注意的操作规范(摆绳要拉直,注意摆幅大小,手不要推动摆锤,记录次数以摆的一个来回为一次,计时的同学与控制摆锤同学的配合一致)。
三、实验验证(20分钟)
1、我们做好了实验方案,现在就该动手实验了,实验之前确认一下每个组的分工情况:操作秒表的同学请举手,操作摆的同学,记录的同学(两位同学负责数摆的次数)。请各组领取材料,按照你们的方案进行实验。
2、录入数据(完成的先录入数据,再小组分析数据,得出发现)。
3、分析数据,得出发现。
①小组汇报你们的发现(两个实验各找一组汇报)。
②观察一组数据有什么发现?(误差),猜测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误差,所以多做几次实验可以更接近准确值。
③计算平均值,从平均值你发现了什么?(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无关,摆绳长短与摆的快慢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教师板书:摆的快慢与、无关、有关,长—慢,短—快)
四、拓展延伸(2分钟)
1、同学们,老师今天还做了两个摆,观察一下看有什么发现?大家觉得这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
2、生:一样,师:为什么呢?老师告诉大家他们的摆动快慢不一样,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课后再研究吧!
《摆》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下面两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的图形的面积,你会感到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求面积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二)玩中学
1.估一估。
引导学生估计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1) 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几个面积单位,在头脑中再次建立表象。
(2)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哪个面积单位进行估计最合适。
(3) 学生独立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估计,然后将估计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2.摆一摆,填一填。
(1)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这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数一数上面三个长方形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检验估计的结果。
(2)学生独立操作后,将获得的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认真观察填好的表格,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在观察、比较之后,发现其中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先估计一下它的面积。然后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2)说一说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三)学中做。
1.完成49页“练一练”第1、3题。
学生能够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注意强调不能丢掉面积单位。
2.一个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5米,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完成49页“练一练”第2题。
4.先估一估哪个图形面积大,再量一量,计算它们的面积。
(四)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完成49页“练一练”第4(1)题,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种,如: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面积相等。
(2)有一块长8分米、宽4分米的相架,要配上一块和木板面积同样大的玻璃,需要多大块的玻璃?
(3)把一张正方形的硬纸剪成8块,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使它们的面积相等,怎样剪呢?
(4)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4米。墙上有一块4平方米的黑板。现在要粉刷这面墙,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实践应用。
(1)完成49页“练一练”第4(2)题估计教室地面的面积,测量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
(2)下面是教学楼的平面图,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这个平面图的面积?
(3)室的窗户长18分米,宽15分米,三个相同的窗户至少要做多大的窗帘呢?
(五)思维题
有一张长100厘米、宽64厘米的纸,把它对折四次后裁开,有多少张小纸?每张纸的面积是多少?
作业设计
1.小黑板的作业。
2.“口算”书对应的练习和五星级的同步的练习。
板书设计(略)
《摆》教学设计 15
一、认识摆的结构:
1、制作摆。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带实验材料,你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摆吗?(学生制作,并让摆摆动起来)
2、认识摆。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手中的摆是几部分组成?(两部分)那你能给他们起个名字吗(结合实物介绍:摆锤和摆线)
3、数摆的次数
怎样让摆摆动起来呢?同学们请看,把摆固定在铁架台上,拿起摆锤,高度不要超过固定点。拉直摆线,自然松手,摆就摆动起来了。像这样摆锤摆出去再摆回来,叫摆动一次。同学们来数数它摆动了几次?(帮助学生理解怎么数摆的次数。)
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1、初步探究
谈话:现在我们会数摆动的次数了,下面老师为大家计时,看一看你们组做的摆30秒钟能摆动多少次,好,预备——开始(教师计时,学生计数,共测三次)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摆摆动了多少次。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用不同色的笔记录。找三至四组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
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同一个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相同。不同的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不同。
那面对这一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提问题,教师归纳并出示课件:大胆猜想)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都很有研究价值,看来同学们都是爱脑、乐思考的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四百多年前大科学家伽利略在观察晃动的吊灯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你们可真了不起。
3、大胆猜想
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摆摆动得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教师指示课件:大胆猜想)
生回答,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师板书:摆线长短生回答,与摆锤的轻重有关系。师板书:摆锤轻重
如果学生提到抬的高度等,教师出示课件:摆幅,并结合课件讲解什么是摆幅。
也就是说与摆幅的大小有关系。师板书:摆幅大小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小组分工
同学们真善于观察,一下子就找出了了这么多可能与摆摆动快慢有关系的因素。由于时间的原因,下面以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小组想先研究哪个?
哪个小组想研究这个问题?(手指着摆幅大小。)这个实验呢?(手指摆锤轻重)最后一个呢?每个小组都选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当然要是有时间,可以多做几个实验。
2、设计方案,班级交流
现在各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实验题目,下面就请各小组拿出2号材料袋,参考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赶紧讨论一下,制定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A、(指摆锤轻重)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了吧?谁先来说说这个实验的方案?师重点强调(变量:摆锤重量,不变量:摆线长短、摆幅大小,并说明改变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摆幅大小和摆线长短保持不变,摆线长短不变好控制,这个摆幅的大小怎么控制才能使它保持不变?
讲解:细心地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铁架台上的这个小小的装置。这是用来控制摆幅的。请仔细看好。
演示:实验时,我们首先把铁丝的位置固定了,然后每次实验,都要让摆线与铁丝重合,确保摆幅大小不变。大家看明白了?
B、(指摆幅大小)谁来说说验证这种猜想实验的方案?(生回答)引导生补充:(变量:摆幅大小,不变量:摆线长短、摆锤重量,并说明改变方法)
在这个实验里,摆线长短、摆锤轻重不能改变,这个好控制,使用同一个摆就行了?那怎么控制摆幅的大小呢?(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操作说出方法)
C、最后一个实验?谁能用咱们刚才的方法来完整地设计实验方案?
研究的是摆摆动得快慢与摆线长短的实验。变量:摆线长短,控制不变的量: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摆幅大小不变用这个装置来控制,摆锤轻重不变还用这个螺母就可以了。
3、实验提示
(出示课件:实验小贴示):同学们,实验方案我们设计好了,为了实验数据更精确,老师还有个实验小贴示送给大家,请你给大家读一下。
4、进行实验,教师巡视(10分钟左右)
大家都记住了吗?看哪个小组能高效有序地完成实验。当然,自己的实验完成了,还可以再做其他的实验。开始!(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研讨)
5、汇报交流
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实验了,同学们有发现了吗?
找三个不同小组分别汇报交流,学生边交流,教师边进行对应板书:无关、长——慢、短——快。
6、得出结论
通过同学们亲的探究活动,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发现:指着板书:摆摆动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无关,也就是说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摆的快慢只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摆线越长,摆动越慢,这就是摆的秘密。
四、课堂延伸
这个结果与我们刚开始的猜想一样吗?这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了。你知道吗?今天同学们能得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没有关系这个结论,堪称是小伽利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吧。
(出示课件:伽利略的故事)原来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摆的快慢与摆幅有关系,并且还把这个结论写在了书上。可是伽利略亲眼看到吊灯的摆动不管摆幅大小,快慢总是一定的。到底哪个对呢?伽利略不迷信书本,他反复进行了实验。最后他大胆地提出了:书上的结论是错误的,摆幅的大小和摆的快慢没关系。 9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的真理,不以权威的话或书本的结论为标准。我们也要像伽利略那样: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
五、联系生活
现在我们知道了摆的秘密敢不敢接受一下挑战,看看谁能学以致用。
(出示课件:联系生活)老师家里有一个座钟,每天总是快5分钟,你能把它调得走时准确吗?
六、课外拓展
同学们都很是爱动脑筋的小伽利略,不仅发现了摆的秘密还能利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真是太好了,但是有关摆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
(出示课件:课外拓展)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来做一个听话的摆?让它一分钟摆50下。想不想试试?那期待着我们下节课见。
【《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科版《摆》教学设计07-20
摆花样的教学反思07-09
《摆花样》的教学反思10-20
《摆的研究》的教学反思07-16
《摆一摆 想一想》的教学反思07-17
综合实践课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07-09
一年级下册体育《原地摆臂》教学设计范文07-20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7-19
《校徽设计》的教学设计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