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教学设计

2022-06-26

《笑》教学设计

  篇一:《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思路;体会本文灵巧活泼的行文方式;

  ⑶学会本文中的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的运用;学习运用本文的整齐句式。

  2、情感与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探索、合作的精神;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理解笑的真正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⑴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思路;⑵体会本文灵巧活泼的行文方式。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析题,简介作者。

  1、导入。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可见会心一笑,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学习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笑》。

  2、简介作者:高士其原名高仕錤,福州人,生物学家,化学家,著名科普作家。

  3、析题: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既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笑的不少学问。在阅读文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自己究竟懂得多少有关的知识。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生快速地阅读文章,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划分出本文的段落。

  明确:全文共3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明什么是笑。

  第二部分:(3-23)生动说明笑有益于健康和工作。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24-32)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在理清了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学生继续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按照一般的说明文的顺序,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整理(逻 辑)顺序。依据你自己的理解,本文应该是什么顺序?

  (三)、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然后用笔勾画出你以前尚不理解的有关笑的一些内容。然后再说说这些在说明这些内容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文章内容的说明起了什么作用。这部分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展开辩论,在讨论与发言中获得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

  (四)、这篇文章的末尾,作者提出了“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的希望。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这部分的课堂结构可以让学生们就所知所学,对文章的内容展开讨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展开辩论,就当中的某一句话作为论题。如“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作出“我们生活社会主义国家,还有悲惨的世界吗?”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的视野从生活的小圈子跳出来,放眼全球。

  (五)、应用本文所学的知识,重温老课文,谈谈新体会。结合完成思考与练习第二题。在魏巍《我的老师》中蔡老师的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在冰心的《小橘灯》中小姑娘的笑是什么样的笑;在周立波的《分马》中郭全海把马牵给老田头夫妇时的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众酒客的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笑??。这些笑对表达文章的中心

  有什么样的作用。这部分的课堂结构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旧知识的同时不忘复习所学的旧知识。

  (六)、 这篇说明文,也是散文,而且富有诗情。段落虽小,排比整齐,文笔精妙。在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并能加以运用。请同学就你认为的这篇文章中写得最精彩的一部分赏读,并能以一个相关的话题,仿写一段话。

  如文章的第24-27节,是这样写的:

  笑,你是嘴边的一朵花,在颈上花苑里开放。你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你 是美的姐妹,艺术的娇儿。你是爱的伴侣,生活有了爱情,你显得更加甜蜜。笑,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

  可以根据这段话,以“哭”与“笑”加以对比,写一段话,也采用排比与比喻的修 辞手法,字数不作要求;也可以用“理解”或“友谊”作为说明的对象来写一段话,把学生的视线引向生活的实际。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

  (七)、总结归纳全文。

  (八)、布置作业。

  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笑”的一些常识,把你对“笑”的的理解与看法写成一篇说明文,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并要注意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增强文章的文艺色彩和感情色彩。

  篇二:《笑》教学设计简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笑的机理和作用。

  (二)学习本文节奏明快、活泼跳跃的语言风格。

  (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个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笑的机理和作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搞笑视频导入

  思考:(1)刚才同学们都笑了,谁来说说笑是怎么产生的呢?

  (2)笑对人的身心乃至社会生活有什么益处呢?

  (二)解读文本

  笑的产生以及它对人身心健康的作用乃至社会生活的作用同学们刚才都谈到了,这是同学们自己的初步理解,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19页《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是如何来解答这两个问题的。

  (1)读课文之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高士其先生。

  屏幕出示:高士其简介高士其(1905~1988)中国作家。原名高仕(金其)。福建福州人。生于1905年11月1日,卒于1988年12月9日。1918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8年于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期间,因实验时受甲型脑炎病毒感染 ,留下后遗症,1939年导致全身瘫痪。他于1931年开始发表科学文艺作品。1935年出版与人合著的科学小品集《我们的抗敌英雄》。1949年从香港到北京后,主要从事科学文艺创作。1949~1965年间,创作了大量的科学小品、科学论文和诗歌。他的科学小品,善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题材广泛,趣味浓郁,知识丰富。他的科学诗歌擅长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抽象的科学道理。作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 》、《我们的土壤妈妈》、《细菌世界探险记》、《生命的起源》、《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土壤世界》、《科学诗》、《你们知道我是谁 》、《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高士其谈科普创作》等。高士其作品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富有战斗性。他是为了战斗而写作。他的作品,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对党反动派。

  (2)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全文,找找看,课文中是如何诠释笑的产生的?

  笑的产生:

  (感官传递)(接收信号)

  笑料________________大脑皮层_______________肌肉动作(即笑)

  (3)笑的生理机制我们找到了,现在请同学们从文中找找笑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的好处?

  笑的功能:

  身体——有益健康

  心理——愉悦心情

  人际——营造和谐

  生活——丰富多彩

  笑的益处真的是无与伦比,课文在结尾部分酣畅淋漓地讴歌了笑,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将这部分读一遍,思考,此段应该用什么的语气语速语调来读呢?为什么?

  (三)感受作品风格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很明显地运用了散文的写法,文艺性很浓,而且富有诗情。作者娴熟地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笔精妙,但这篇文章还是应归于说明文的范畴,同学们可以找出本文的一些说明方法。

  作诠释 举例子 引资料 打比方

  正是因为这样才构成了这篇科普文章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刚才课文中提到笑可以融洽人际关系,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从生活中找出实例,谈谈笑是怎么化解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的。

  1.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苏格拉底和敌对他的人的故事.一天苏格拉底走到一座独木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人,是敌对他的人.当他们走到一起的时候,敌对他的人很苛刻地对他 说:"我绝不会给一个傻瓜让路."

  苏格拉底听了他说的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友好地对他说:“我正和你相反. ” 那个人听了苏格拉底的话,只好乖乖地让路了.

  2. 苏格拉底晚年娶了一位脾气暴躁,动辄大发雷霆的妻子。对待自己暴戾的妻子,苏格拉底 却能把作为丈夫的权威抛在一边,用谦和冷静的态度或者说“以柔克刚”的办法来改变妻子的性格,然而每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苏格拉底就推导出一套让人肃然起敬的“说法”—— 当以妻为师,培养忍耐和克制能力,至少妻子可以在这方面对他进行严格的训练。

  一次,妻子在洗衣服,想让苏格拉底来帮一下。这时,苏格拉底正在和朋友讨论问题,当苏格拉底谈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对妻子的喊充耳不闻。妻子越骂越气,端起一盆脏水,毫不客气朝着苏格拉底就浇了下来。这让苏格拉底的朋友也感到十分难为情,看来一场大规模的“冲突 ”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了。不料,苏格拉底大笑着对他的朋友说道:“没有什么,大风雷鸣过后,必有大雨嘛,我们应当习以为常了。”

  他的一句幽默的话语,缓解了他难看的局面,他的妻子很不好意思,感觉自己做的不对

  (五)音乐声中欣赏一组笑的图片

  (六)结束语

  (七)课后作业

  1、收集笑的词语

  2、收集笑的诗句、谚语

  篇三: 《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笑》是语文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介绍笑的相关知识的科普说明文。文章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在文章结构安排上,本文从生理功能入手,首先阐述了笑对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接着,将笑的功能扩大到人的社会生活的的多个方面。最后作者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对笑给予热烈讴歌,并表达了“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愿望。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并且能够通过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但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有所欠缺,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笑的机理和作用。2、学习本文节奏明快、活泼跳跃的语言风格。3、巩固说明文的知识,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个人生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品味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节奏明快,活泼跳跃、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了解高士其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高士其先生的崇敬之情和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本文节奏明快、活泼跳跃的语言风格;2、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可见会心一笑,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笑,是内心感情的流露,而且是无需花钱的良药,使人心情舒畅??。笑的好处是说不完的。生活中的我们要抛却忧愁,展露欢颜,就要让笑容之花常开不败。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学习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笑》,就是让物们明白笑的涵义与功能,愿我们的生活处处洒满欢笑,愿我们都能以青春的心态去笑对人生,让困难险阻的大山在笑声中坍塌。

  二、走近作者

  高士其(1905—1988)原名高仕錤,福州人,生物学家,化学家,著名科普作家。

  三、文体常识

  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2、分类:依据说明对象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4、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据、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打比方、引资料等

  四、整体感知

  1、析题: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既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笑的不少学问。在阅读文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自己究竟懂得多少有关的知识。

  2、字词积累

  骨骼(gé) 奕(yì) 笨拙(zhuō) 惬意(qiè) 滑稽(jī) 苑(yuàn)嫣然(yān) 掬(jū)

  3、理清条理

  学生快速地阅读文章,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划分出本文的段落。

  明确:全文共3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明什么是笑。

  第二部分:(3-23)生动说明笑有益于健康和工作。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24-32)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在理清了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学生继续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五、合作探究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笑(事理说明文)

  2、按照一般的说明文的顺序,本文应该是什么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

  3、笑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笑的生理机制: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

  笑料——大脑皮层——肌肉动作(笑)

  4、笑对人身健康和社会生活具有哪些作用?

  明确:笑的功能:

  身体——健康有益

  心理——心情愉悦

  人际——礼貌融合

  生活——丰富多彩

  5、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然后用笔勾画出你以前尚不理解的有关笑的一些内容。然后再说说这些在说明这些内容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文章内容的说明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引资料,

  作用:使说明详细,条理清楚,突出各自特点。

  六、写作特色

  请同学就你认为的这篇文章中写得最精彩的一部分赏读,并能以一个相关的话题,仿写一段话。

  如文章的第24-27节,是这样写的:

  笑,你是嘴边的一朵花,在颈上花苑里开放。你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你是美的姐妹,艺术的娇儿。你是爱的伴侣,生活有了爱情,你显得更加甜蜜。笑,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

  可以根据这段话,以“哭”与“笑”加以对比,写一段话,也采用排比与比喻的修辞手法,字数不作要求;也可以用“理解”或“友谊”作为说明的对象来写一段话,把学生的视线引向生活的实际。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

  七、课堂小结

  这篇说明文,也是散文,而且富有诗情。本文从笑的生理机制,功能作用等方面对笑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并对笑进行讴歌,发出了“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祝愿。

  八、布置作业。

  1、书后思考与练习。

  2、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笑”的一些常识,把你对“笑”的的理解与看法写成一篇说明文,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并要注意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增强文章的文艺色彩和感情色彩。

  • 相关推荐

【《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

《黄继光》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05-27

小学美术《团扇》教学设计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