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陨石》教学设计

2022-06-25

第十八课《陨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貌不惊人、不速之客、天然史书”等词语。

  2.熟读课文第二小节,了解陨石的来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复述。

  3.改写第三小节,体会作者表达的连贯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梳理课文脉络。

  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18.陨石

  师:预习过课文了,对陨石也有了一些了解,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媒体出示:貌不惊人、不速之客、天然史书)

  2.生交流。

  随机板书:

  样 子 貌不惊人

  来 历 不速之客

  价 值 天然史书

  二、学习第四小节,从标点符号的使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媒体出示: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哇!)

  1.引导学生关注两个特殊的标点符号。

  2.随机理解“推算”、“推测”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师引读第三小节。

  三、研读二、三小节,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复述。

  (一)读了2、3小节,你发现了什么?

  过渡:作者是从陨石的样子、来历、形成和价值这四个方面来介绍陨石的,让我们再好好读读2、3小节,你还发现了什么?(生交流)

  (预设: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教师提醒学生回忆第16课《奇异的琥珀》一文的写法,由此联想到和第2小节的相似之处;针对第3小节,教师可以把“它”换成“它们”,做适当点拨,以此引导学生。)

  (二)复述第2小节

  过渡:正如作者所言,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那你们能不能说说宇宙是怎么把它送给我们的?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记忆的方法,针对这一小节,请你启动你熟悉的记忆按钮,划出关键词,然后试着把这块陨石的来历详细地讲给大家听。

  1.自由读,用熟悉的记忆按钮,划出关键词,复述第2小节。

  1)和“时间”有关的词语

  2)和“流星的变化”有关的词语

  3)和“人们的行为、反应”有关的词语

  2.生交流,师补充。

  3.自由练习。

  4.复述。(接龙、指名)

  四、改写第三小节,体会作者表达的连贯性。

  过渡:我们发现第三小节不仅仅是写常州陨石的形成过程,也是所有陨石的形成过程。你能不能通过一些细微的改动把第三小节改成所有陨石形成的过程?

  1.学生改写第三小节。

  2.生交流。

  3.齐读,把改写后的内容回到原文,是否合适?(生交流)

  五、小结。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这位不速之客——陨石,它虽然貌不惊人,但它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难怪作者称它为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

  板书设计:

  18.陨 石

  样 子 貌不惊人

  来 历 不速之客

  形 成

  价 值 “天然史书”

  • 相关推荐

【第十八课《陨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反思(精选25篇)03-17

海燕的经典教学设计(精选11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