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设计

2022-06-25

《口技》教学设计的范文

  一、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积累本课重点文言词语。

  2、欣赏口技人精彩的表演,能说出其中的妙处,感受其高超的技艺。

  3、学习、欣赏作者精妙的写作技巧。

  二、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感受到口技人“善”在何处。

  2、学习、欣赏作者精妙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启发点拨 3、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观看完之后,让学生用一个字来评价。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还是让我们一起走进林嗣环的《口技》,用心倾听口技人精彩的表演,感受其高超的技艺,同时也学习、欣赏作者精妙的写作技巧。

  简介作者与编者,让学生记住本课的文学常识。

  (二)、读懂课文

  1、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停顿、语速等。听完后教师强调几个重点字音:中间jiàn 曳yè屋 许许hū声 几jī欲先走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尽量读出文中的意境。

  3、教师点名读(2至3人),正音。

  4、自主、合作: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以及手中的工具书,自读课文,不求落实到每字每句,只需弄通课文大意即可。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与周围同学讨论,仍无法解决的可留待集体解决。标出和现代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5、师生共同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6、教师投放本课重点词语,一方面检测学生自学情况,另一方面以进一步强调巩固这些重点文言词语。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古今异义词: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2)、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3)、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

  4)、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5)、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多义词:

  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 妙 众妙毕备(妙处) 儿含乳啼(名词,奶头) 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 以为妙绝(奇妙)

  难句试译:

  1)、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译文:妇人抚摸着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人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文: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3)、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文:即使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处来。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了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想抢先跑掉。

  7、点名学生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过渡:一篇文章仅仅读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品出其中的妙处。

  (三)欣赏体验

  1、对于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作者用了一个字来评价,你能找出是哪一个字吗?(善)口技人的“善”体现在哪些地方?

  此处主要引导学生体会:

  A、口技人的“善”体现在他精彩的表演上,那么多声音“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太厉害了!(口技人主要表演了几个场景?思考讨论后明确: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三个场景。你最喜欢哪一个场景?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最后一个场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

  B、口技人的“善”体现在宾客的反应上。(找出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体会神态、动作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这属于什么描写?)

  C、口技人的“善”体现在简单的道具上。(文中几次提到道具?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明确 :两次。在内容上反映了口技人高超的技艺,结构上首尾照应。)

  过渡:“口技”好听不好写,因为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口技》的作者出色的描写使读者如闻其声,这与作者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

  2、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你能说出本文妙在何处吗?(或在写作上值得你借鉴的有哪些呢?)

  此处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不可求全,学生点到哪个方面就重点研讨哪一方面)

  A、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拓展:《绝唱》中对王小玉演唱的描写。)

  B、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C、以静写动的手法。(此处课进行拓展,投放其他作品中一些精彩的例子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按时间顺序,叙事条理。(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顺着众宾的所闻写来,使读者能有亲历的感觉。)

  E、行文有波澜。(短短的三百字,由静到动,再由动转静,又由静转为大动,最后戛然而止,使人感到全文变化多端,波澜起伏,痛快淋漓。)

  (四)教师小结

  仅靠一张嘴及几样简单的道具,却能描摹出成千上万种声音,描摹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场面,使人不得不听而赞之。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这篇文章中被作者表现的淋漓尽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为之击节叹赏。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整理本课重点文言词句,进一步巩固记忆。

  2、写作练习(二选一):

  A、就本文的某一写作特色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字。

  B、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人物形象。

  《口技》教学反思

  《口技》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篇幅虽短,但知识点却很多。在一课时的有限时间里到底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领会点什么,的确让我难以取舍。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还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口技人的精彩表演与作者的精妙写作手法上引导学生进行赏读、研究,至于具体的知识点教学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理解程度。这样既在大的方向上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内容与主要写作特色,又在细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做到了以学定教。我想这样处理,应该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更感性的了解口技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在课前我播放了一段口技表演的视频,并借此导入。文言文应主要以诵读为主,在读懂“言”的基础之上,适当引导学生对“文”进行赏析,做到“文”“言”兼顾。因此这节课我一开始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引导学生疏通文义、积累重点词句。这一过程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以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环节结束后,重点引导学生对“文”进行赏析。通过一个“善”字引导学生感受表演者的高超表演技能,然后再过渡到对写作特色的赏析。这一环节是整堂课的重点与难点。我仍然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赏析,鼓励学生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不求学生理解有多深,但求学生能养成深入探究的意识与习惯。对于教师来说这一环节极富挑战性,不确定因素太多,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点拨。

  由于时间安排上存在困难,本课的拓展迁移——写作训练只能以作业的形式留待学生可下完成,在效果上可能会有点折扣。

  • 相关推荐

【《口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

《黄继光》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05-27

小学美术《团扇》教学设计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