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六年级教学设计

2022-06-20

鲁滨孙漂流记六年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读梗概,知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zi)慰的事情。

  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

  *鲁滨孙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鲁滨孙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让人感到快乐”,不知是怎样的细致。

  *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2.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

  • 相关推荐

【鲁滨孙漂流记六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通用10篇)03-14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

海燕的经典教学设计(精选11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