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史记》教学设计

2022-06-08

最新《史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2)积累文言字词句,重点掌握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了解文言虚词用法及辨别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训练翻译能力。

  (2)培养初步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分析、理解,做出对文中人物的适当评判。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多元价值观念。

  教学设想

  《鸿门宴》相对浅显,且故事性强,因此可以学生自学为主。具体方案是设计成三课时,第一课时重在作家、作品的介绍,重在课文情节的梳理,第二课时归纳整理文言知识,重在让学生掌握常见文言现象,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表达技巧,重点是讨论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课后还可写成一篇短文。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的体例,了解后人的评价。

  (2)梳理课文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本课时教学过程

  步骤(1)课文导入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句名言:“立志读尽天下书”,可人类有史以来,书籍浩如烟海,人穷尽有生之年是无论如何也读不尽的。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读书籍中的精品,举一反三,受益无穷。从这点出发,《史记》就很值得一读。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步骤(2)了解《史记》的地位

  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可从“绝唱”与“离骚”入手,明确《史记》在历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崇高地位

  绝唱:①指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作品②生前最后的歌唱离骚:①屈原作品②浪漫主义的开山之作③与“国风”并称,泛指文学作品。

  步骤(3)介绍作者司马迁,了解《史记》的成书过程

  从《史记》的英文译名(Records of the Historian)入手介绍《史记》原名为“太史公书”,“史记”并不是“历史的记录”,而是“史官的记述”。由此引出对司马迁的介绍及《史记》的成书过程。

  整合课文《报任安书》(课前预要有所布置)

  古者富贵而名磨来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劂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也可结合古人写司马迁的对联来关照: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步骤(4)掌握《史记》的体例

  整合课文《报任安书》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明确

  ①起始年代——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三千多年的历史

  ②文章篇数——130篇,共计五十二万余字

  ③史书体例——书(8),表(10),本纪(12),世家(30),列传(70)

  ④体例释疑——重点明确“本纪”“列传”“世家”的记述对象

  步骤(5)快速通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

  课文中的难读字:

  飨(xiǎng)说(shuì)美姬(jī)鲰(zōu)生卮(zhī)酒有郤(xì)

  玉玦(jue)瞋(chēn)目目眦(zì)跽(jì)曰参乘(shèng)彘(zhì)肩

  不胜(shēng)刀俎(zǔ)

  步骤(6)梳理情节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抽取《鸿门宴》连环画九幅,打乱顺序,学生根据画中人物的神态表情、衣着服饰判断人物身份,然后结合课文阅读与理解重新排序

  步骤(7)学生结合画面概述课文内容(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然后梳理成图

  序幕--曹无伤告密

  开端--范增献计

  发展--项伯夜访、刘项约婚、刘邦谢罪

  高潮--范增举玉、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

  结局--刘邦脱逃、张良留谢

  尾声--刘邦诛曹

  步骤(7)布置课后作业:

  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由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作成课件,课上展示。

  第二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疏通文句,归纳整理本文文言现象,进行文句、文段翻译训练

  本课时教学过程:

  步骤(1)课文导入

  参考: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谈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学习文言文更应如此。因时间关系,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意及语法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归纳整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步骤(2)小组派出代表展示集体研究成果,教师视情况纠正点拨

  参考内容:

  一词多义:辞、幸、因、谢、安、举

  古今异义:山东、婚姻、所以、非常、细说、河南

  通假字:采、距、内、倍、要、蚤、豪、郤、参、坐等

  词类活用:(略)

  特殊句式:(略)

  文中成语:鸿门宴/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教师点拨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指明易误之处,如“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中的“当”就不是通假字,同时要注意规律的总结。

  步骤(3)重点语句及语段翻译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任相,珍宝尽有之。”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特殊句式及关键词语)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

  ③距关,毋内诸候,秦地可尽王也(通假字)

  ④“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词类活用、固定短语、特殊句式、通假字)

  ⑤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默然不应。(词类活用及句式)

  ⑥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特殊句式)

  ⑦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关键词语)

  ⑧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词类活用、偏义副词、特殊句式)

  ⑨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关键词语)

  ⑩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特殊句式)

  步骤(4)课后作业布置

  思考:

  课文是如何塑造刘邦、项羽等人物形象的?

  如何认识与评价这两个历史人物,尤其是项羽,请谈谈你的看法。

  • 相关推荐

【最新《史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最新教学设计(通用10篇)07-28

最新《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9篇)09-22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